一张图看懂腾讯在线教育都做了啥

一张图看懂腾讯在线教育都做了啥

一张图看懂腾讯在线教育都做了啥

芥末堆注:2013年11月,新版QQ正式推出了基于群的教育模式,近期又低调上线腾讯课堂(www.ke.qq.com),此次上线的腾讯课堂是一个完整的课程交易平台,与之前上线的QQ群视频直播工具、支付工具相结合,腾讯在线教育闭环初步形成。

有别于BAT其他两家的产品思路,腾讯的在线教育产品有两个团队在做,其中一个以QQ群为网络课堂做直播教育,而另一个团队以精品课为资源平台做录播教育。下面,小编带你一图看懂腾讯在线教育全脉络。

芥末堆后记:

腾讯自2011年起开始涉足在线教育,以QQ群为核心的玩法,使得腾讯在线教育拥有其他平台无法匹敌的流量,并且流量精准,用户粘性高,这无疑会对淘宝同学、YY教育等其他在线教育平台产生冲击。

腾讯的业务体系共分七大类,而其中OMG(网络媒体事业群)里的三大品牌有两个(腾讯网、腾讯视频)均为在线教育分出一块不小的地盘。如今,当“腾讯课堂”这个整合直播和录播两个团队的枢纽平台产品上线之后,其“在线教育”产品的初模已完整建立。

BAT作为在线教育领域的大玩家,都在卯足了劲儿往闭环授课平台方向发展,且看谁是最后赢家。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知识付费从意气风发,到遭遇质疑瓶颈,也就一年多时间!真可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行业之浮躁,用户之焦虑,风口之变幻莫测,由此可见一斑。

    这是否意味着知识付费没戏了?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知识付费本质上是将过剩的认知盈余以“付费”形式释放出来。这种移动生产、头部引领、分散消费的形式,充分发挥了移动互联网的效率优势。

    人类的知识和时间,本来就是最贵重的东西。互联网知识产品到底应该为用户交付怎样的价值?最近腾讯课堂打造的“每天1小时”学习活动,就是试水后交出的新答案。

    【谈谈知识付费的三个坑】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Circle曲线,即不是一下子就直接上去,而是必然经历一个反复:市场狂热—挤出泡沫—夯实发展。

    在形成有效管理和分发体系之前,野蛮生长带来的必然是混乱与无序的阵痛。知识付费快速进入泡沫挤出期也是必然。

    目前知识付费的一大进步是重塑了生产和消费模式。不仅内容生产者更加丰富多样化,同时在展现形式和内容策划上都更符合移动、高效的消费需求。

    较好地实现了信息交易之间的无缝连接,是知识付费快速引爆的原因。那么,是不是完成了对内容变现的移动化改造,就大功告成呢?

    事实上,今年以来大家对知识付费的普遍吐槽,主要集中在三点:制造知识焦虑、内容水化、正向价值反馈不明显。

    在我看来,这届知识付费最大的坑,可能就是不成体系。知识传递是一个高度非标准化的行业,不只是一次信息连接和一次交易,还需要和用户/学员有深度交流,构建一个线上近乎仿真的深度交互模式,通过完整的教研体系设计进行可持续的行为影响,从而有效地培养真正的能力。

    单纯的信息传递只是一种心理按摩式的“伪学习”,让用户在知识交互中切实地获得学习行为的正强化,才是内容产业应该交付的真正价值!

    靠头部大V的流量优势和互联网打法不足以真正撬开知识变现的红利,市场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别让“伪学习”奴役你,腾讯课堂的破与立】

    互联网已经完成了人与知识的连接,而如何将认知盈余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形成良性循环,需要整个行业的思考和努力。

    短平快地获取知识有一种难以抗拒的魔力,然而这种“快消式”的知识付费模式只有安慰的效果,无法根本性解决问题。

    用户对知识付费的目标很明确,快速提升自身的某种能力。

    目前市面主流的知识产品都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为用户提供零散的信息,不仅没有完善的可监测的效果训练,无法跟踪学习成果 ,同时也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用户与课程开发者之间的互动。

    破字当头,立在中间。腾讯课堂就反其道而行之,给出了知识付费的新解法。

    对于很多职场人来说,自主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反人性”的事情,很容易遭遇拖延症、没时间、不自信等问题,唯有在面临被炒、跳槽等职业瓶颈的时候才会在危机感下努力一把。

    在职场上不学习就是等死,自主学习又容易流于形式,让拖延症把自己作死,这是真痛点。

    腾讯课堂做的这三件事,直接切中了职场人自我提升的要害:

    首先,充分利用腾讯课堂的连接器优势,将互联网平台与线下机构教研模式相结合。丰富了自身的课程内容体系,满足各行业职场人全方位的学习诉求,充分进行信息对接。

    其次,腾讯课堂弥补了主流知识产品只做信息传递的问题,让自主学习有了可监督、可评估的实时反馈体系。

    引入了传统教研体系中的训练、辅导、考试模式,引导和激励学员进行持续学习,避免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拖延症现象,让学习行为可以发挥长效作用。

    另外,腾讯课堂也充分发挥了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授课形式以直播为主,同时支持PPT演示、屏幕分享等多样化模式,学员与讲师实时互动,这种仿真沉浸式教学场景,排除了非相关信息干扰,整体学习效率更好。

    教学目标不是蜻蜓点水的碎片化学习,而是以技能为导向的深入研习,构建职场人与知识之间的新交互场景和实用场景,让线上教育拥有了清晰的目标导向。

    腾旭课堂的内容和教研模式,精准击中行业和用户痛点,保证了知识付费商业模型的基础——持续为用户交付良好可见的学习价值。

    【大而全还是小而美?知识付费能否找到新节奏】

    知识产品到底应该做“大而全”还是“小而精”?一直是颇有争议性的话题。

    “大而全”、什么都要做到完美极致,这对于平台来说是很要命的,成本高、费时费力,也不符合互联网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普遍规律。

    罗永浩、papi酱等都因为无法保持优质内容的稳定更新频率,不得不下架了“得到”课程, 各个泛知识内容平台随着内容大而全也出现了水化,打开率和订阅率都在走低。

    但是,一味“小而美”也不行,但如果不及时拓宽方向,就很有可能做得太窄从而被埋没。一度火爆的付费问答“分答”就过于依赖头部KOL的粉丝效应,一旦退潮,就难以保证长期运营节奏。从商业角度看,这显然也不理想。

    互联网平台做教育采用单一模式成功比较难,有折中的办法吗?

    有。

    腾讯课堂就找到了新节奏,线上结合线下、内容端与用户端双向发力的培训体系,无疑是在线教育的合理方向。

    最近腾讯课堂推出了“每天1小时”学习活动,在七天时间内通过不断的行为激励帮助参与者摆脱“懒癌”,走出舒适区,真正开始追求改变 。

    比起泛知识产品的“知道主义”,这种思路无疑更靠谱。我们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即从普通人到专家需要一万个小时的有效训练。腾讯课堂“每天1小时”旨在帮大家迈出第一步。

    活动开始三天,已经有超过25万学员参与挑战,感兴趣的不妨戳原文链接感受一下,看看能否成功挑战自我。

    【结束语】

    在经历了喧嚣的口水战后,中国知识付费的玩法已经告别了1.0阶段,接下来真正的决胜才刚刚开始。

    真正的知识产品一定要符合三大规律:教育规律、互联网规律和市场规律。在我看来,就是要尊重成熟教研方式、尊重互联网平台的势能、尊重用户的时间和金钱。

    做知识产品,一开始就要走大道,做好内容,做深服务。走对了是金矿,走错了就是大坑!

    腾讯课堂的可敬在于,一开始就打出了“学真本事”的理念,它在守护用户对知识产品的信任,而这是整个行业的生命线。

    更多故事想必还在酝酿当中!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