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众筹何处去?

中国式众筹慕kickstarter光环而来,如今要做的则是忘记kickstarter,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中国式”众筹何处去?“中国式”众筹何处去?

最近的两条娱乐新闻让“众筹”这种模式开始被许多互联网圈外的人所知晓。

一是网络上人气颇高的动漫《十万个冷笑话》为了拍摄剧场版,在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上筹集到了超过120万元的资金;二是摩登天空与追梦网合作,打算借助众筹的模式为旗下当红的民谣歌手宋冬野在全国举办100场巡回演唱会。

2009年,众筹网站Kickstarter在美国横空出世,网站一上线很快就受到外界的追捧,尤其是最近两年时间,由于催生了智能腕表Pebble等诸多有趣的硬件产品,Kickstarter和它所创造的众筹模式也引起了国内互联圈的注意。2011年,国内第一家众筹网站点名时间正式上线,此后,包括追梦网、乐童音乐、觉jue.so在内的一大批同类网站先后涌现。

作为一种高度美国特色的商业模式,“众筹”真的能够在中国的社会土壤里落地生根甚至开枝散叶吗?

“众筹”何以突然蹿红

过去两年众筹平台为何突然蹿红?这背后是否人们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

以目前Kickstarter上最为热门的智能科技产品为例,对那些对新技术敏感的消费者来说,眼下的手机、平板和PC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许多极客恨不得将身边的每一样物品,小到钥匙、大到家具都变得智能化。

但是对于大的科技公司来说,虽然他们绝对有能力做到这样的事情,但是由于需求太过小众,这并不符合他们的商业利益,因此不会主动推动这样的改变,这就给创业者留下了机会,而当下技术条件的成熟大大降低了科技产品创新的门槛,这也使得开发硬件产品不再是大公司的专利。短短一年多时间,Kickstarter上已经现出了智能手表、智能宠物项圈、智能灯泡等诸多有趣的科技产品。

这种智能硬件产品的批量出现当然与软硬结合的产业潮流息息相关,但是穿戴千奇百怪的智能设备能够成为一种时尚,背后则离不开消费心理的变化。

“由于极客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美国人开始接受科技奢侈品,自己花钱去支持喜欢的创意,并用购买这些产品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品位,这是比我们国内还处于靠LV、爱马仕炫富的高级阶段。”创客文化观察者,上海新车间创始人李大维说。

例如,一个名为Nomiku的团队为业余烹饪爱好者提供了用于低温烹饪的浸入式加热循环器,募集近58万美元,成为Kickstarter上最成功的项目之一,但是这个售价359美元的产品,一个中国创客通过淘宝渠道采购原件只用100多元人民币的成本就能DIY出来,虽然这并不妨碍Nomiku有着一群狂热的粉丝。

“很多人愿意为kickstarter上的一些产品花费真金白银更多是追求一种对创新的鼓励和价值认同,而非因为性价比。”李大维说。

在国外,众筹模式的蹿红某种程度上也是过去VC模式的一种补充。在VC模式下,资本追求实实在在的回报率,大量的用户或批量低价的量产形成的规模效应才会吸引VC的兴趣,然而创意类产品天然具备着小众属性,它们并不适合被批量复制,于是,如何把创意转化为产品并进一步量产改善生活在资本层面就成了一个难题。

众筹网站实际上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只要你能在这里找到足够多志同道合的人为你的创意买单,那么你的需求就能被满足,你的梦想就会实现。

这个天生看起来有些乌托邦的模式离不开一个相对理想主义的人群和社会文化,比如它对于信用的苛刻要求就决定了它存在的土壤离不开健全的法规,良好的信用体系和不断产生创新的环境,这也是为什么Kickstarter会最先搭上美国智能硬件创新潮这一轮东风。

由此可见,做一个高水准的众筹平台是有门槛的,但是,这种门槛并不只是钱,甚至也不是能帮上众筹的项目筹到多少钱,否则也难以解释,为什么Kickstarter会在信用体系和消费水平都远远落后的中国拥有众多的模仿者。

事实上,能够让众筹作为一种模式开枝散叶的核心正是在于:它的价值不仅仅是筹钱。

放大镜与聚光灯

对于不断出现的创意类项目来说,众筹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是一个放大镜和聚光灯,它为项目能够带来的不只是VC,还有把产品从小众推向消费级市场所需的资源。

事实上,即使在国内的众筹平台上,许多项目发起人并不缺少融资的渠道。比如《十万个冷笑话》和摩登天空,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地位有口皆碑,登陆众筹平台并非因为真的缺钱或者找不到筹集资金的门路。追梦网创始人杜梦杰告诉《商业价值》,从追梦网的经验来看,最终筹资成功的往往是那些并不缺钱的项目。“众筹应该是‘锦上添花’,而绝对不应该是‘雪中送炭’。”他说。

对大部分的项目发起者来说,钱其实也并不是阻碍他们实现梦想的唯一障碍。“每个项目、每个团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点名时间CEO张佑介绍,有的项目是已经有初步的产品,但还需要工业设计上的帮助,有些产品已经比较成熟,但缺少销售渠道。

既然如此,众筹平台的价值又在哪里呢?

首先,对于那些并不缺钱、且相对成熟的项目而言,众筹平台实际上就是一个营销的渠道。“把产品放到Kickstarter上主要是为了做知名度的宣传,很多国外代理商通过这个了解到我们的实力。”国内创业团队Smartwallit的创始人胡俊峰告诉《商业价值》。Smartwallit产品是一个基于蓝牙4.0的钱包配件,在Kickstater和点名时间上分别筹集到了7.6万美元和超过10万元人民币。点名时间CEO张佑也坦言:“很多项目是来求曝光的,我们解决的其实是营销的问题。”

众筹平台的用户普遍比较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这对许多以创意取胜的新奇项目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这里他们能够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第一批种子用户,并且可以听到来自市场的直接反馈。这才是那些相对成熟的项目所看重的。

而对于那些各方面实力都十分薄弱的初创团队来说,虽然指望从众筹平台上筹集到足够的项目启动资金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他们能够吸引到一定数量的支持者掏钱,那就很有可能被VC们发现,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方面,Kickstarter上已经出现过不少这样的先例。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明星项目Pebble智能腕表,在筹集到1030万美元后,Pebble在今年5月完成了自己的A轮融资,金额达到1500万美元。另外一个热门项目安卓游戏机Ouya也在筹得了860万美元的资金后拿到KPCB和梅菲尔德基金共计1500美元的风投。

最后,对于常常为找不到好项目而苦恼的VC们而言,众筹平台一方面汇聚了大量有趣的项目供他们发掘,另一方面也是一块难得的“试金石”。

中国式众筹之困

虽然众筹在国内已经发展了两年,但它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还是个新鲜事。而且受限于信任机制和经济水平的不同,本土众筹平台能够筹集到的资金其实相当有限。除了《十万个冷笑话》、《大鱼海棠》等为数不多的异类项目,国内绝大部分众筹项目所能筹到的资金不过万元人民币左右,与Kickstarter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样的资金规模对于有着庞大野心的创业者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另一方面,在国内众筹平台纷纷希望成为下一个Kickstarter的时候,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与不断出现的各种众筹平台和硬件创业孵化器相比,国内原生的好的创意项目却显得寥寥无几,平台们纷纷驾船撒网,但是河里却没有几尾鱼苗。

更致命的是,从Kickstarter沿袭而来的靠募资项目抽成的商业模式在国内更是运行艰难。众筹的基本商业模式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从每个筹资成功的项目资金中抽取一定的佣金。Kickstarter的抽佣比例是5%,点名时间的是10%,追梦网则是6%。从生意的角度看,这种的商业模式实在谈不上高明。

根据Kickstarter官方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年其筹资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3.19亿美元,这貌似是个不错的成绩,但是按照5%的抽佣比例计算,已经4岁的Kickstarter的营收规模不过1600万美元。反观国内,规模最大的点名时间两年来的筹资总额也不过650万人民币,相对于其50万美元的天使投资,盈利情况并不乐观。

从平台的募资规模到所能覆盖的资源再到尴尬的抽成收入,众筹模式在国内相对贫瘠的土壤下很难长成参天大树,中国式众筹慕kickstarter光环而来,如今要做的则是忘记kickstarter,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角色转变与商业化探索

6月底,借自己两周年生日的机会,点名时间在北京木马剧场举办了公司创立以来的首次大型线下活动——10×10《智能消费品》众筹创新大会,邀请了产业链的各环节的10位从业者分享各自的经验,国内主要的几家投资机构也都有派人参加。据悉,“10×10”会成为点名时间固定的线下活动品牌,初步计划每两个月举办一场,前期会以科技类硬件项目为主。

众筹平台转型的本质实际上是要打破传统众筹模式中“项目发起人——个体支持者”这种简单的二元结构,引入更多第三方的力量,进而演化成为一个资源整合的平台。

会上,点名时间还宣布与小米公司和视觉中国展开合作,这两家合作企业分别投入1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用于资助点名时间平台上已经成功筹资的优秀项目。小米方面表示,这种资助并不只是体现在资金上,一些优秀的科技硬件类项目未来还能够得到小米在产品代工以及销售渠道方面的支持。

“我们想把VC、媒体、渠道、设计和技术等各种资源调动起来,这样才能回归我们最初建设这个平台的初衷,就是帮助年轻人实现梦想,少走弯路,快速做成功。而这些才是大家真正需要的。”张佑说。

事实上,从做掮客到整合平台资源,对于众筹网站来说这是个潜在的大机会。

例如,从资本的角度,在国内,众筹其实是VC的有益补充。“众筹和VC之间绝对不是彼此取代的关系,而更像是上下游的关系。”点名时间CEO张佑说。

一方面,国内活跃的主流VC投资经验和方法论多来自软件主导的互联网时代,他们对于虚拟经济有着良好的专业训练和直觉,但是随着软硬结合成为真正的创业机会,众筹平台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实物产品,如何准确判断它们的前途和价值,这是VC们面临的新难题。

换个角度看,用户支持的每一笔款项都是一张选票,代表着他们对项目的认可。那些筹得资金额度很高的项目恰恰说明市场的需求旺盛,投资这样的项目,成功的机会也会更大。相反,如果在众筹平台上一个项目乏人问津,那么一定说明创业的方向出了问题,需要尽早调整。据悉,国内的经纬创投过一阵子就会将自己投资的几个项目放到点名时间上试水。

这种模式也让点名时间看到,只有自己先成为能不断汇聚资源的平台,商业模式的形成才会水到渠成,比起靠佣金赚小钱,目光必须放得长远。

在点名时间成立两周年之际,张佑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点名时间不再对平台上的项目抽成。张佑告诉《商业价值》,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实最早源于VC的建议。“我们跟很多VC交流,他们都不觉得这种抽取佣金的模式会是一个很大的生意,所以建议我们不要用这种商业模式。”

放弃抽佣虽然在道理上能够讲通,但是真正实施完全是另一回事,从最初萌生想法到真正付诸行动,点名时间足足纠结了一年的时间。最终促使他们下定决心的是来自用户的反馈。“抽佣在国外很平常,但在国内其实还是不太接受。”张佑说,“很多出钱支持项目的人觉得就是不爽被我们抽成,他们会觉得与其这样不如直接把钱打给发起人。”

与其给用户留下话柄,不如彻底放弃,而且从现实的角度看,眼下国内众筹的融资规模还并不大,对网站而言,少掉这笔佣金造成的经济上的损失还是可以承受的。

作为竞争对手,追梦网创始人杜梦杰并不认可点名时间放弃抽佣的做法。事实上,上线已经快两年的追梦网直到今年年初才开始收取佣金,而在此之前他也曾尝试过许多其他的盈利模式,但效果都不理想。

推倒了原有的商业模式,那么新的商业模式又是怎样的呢?

“如果我们将来真的能够做到吸引所有好的项目都在点名时间发布的话,那我们就握有了很大的一块资源,那么从这些资源延伸出来的生意会很多。”由于担心对手效仿,张佑不愿透露点名时间未来具体的盈利模式,但是表示点名时间希望打造一个类似淘宝一样的平台,所以“一定会是对B端收费”。

追梦网同样意识到企业资源的重要性,这次与摩登天空的合作已经让追梦网尝到了甜头,不仅网站的流量大幅提升,而且最近2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去年一年的业绩。“小体量级的公司要想办法去对接大的资源,如果对接不了,那一定做不起来,一定会死掉。”杜梦杰说,“对接一个比较好的资源,一个项目可能就能做到几百万,甚至把整个后面的产业链也都能对接过来。”

由于掌握着众多优质项目,想要在商业模式上寻求突破的众筹平台未来完全可以投资平台上的优秀项目甚至直接转型成为孵化器。不过至少在点名时间看来,这并不是他们的方向。

“我们确实想过这个问题,但是觉得孵化器太重了,我们就做一个平台就好了。”张佑说。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业内基本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仅仅靠抽取佣金的商业模式是行不通的,众筹网站要生存下去,一定要找到其他的盈利模式。 眼下大家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众筹模式在国内还远远没有定型,整个行业依旧充满了不确定性,即便发展到今天,谁也不能打包票说众筹一定能够发展成一门靠谱的大生意。 但是不管未来结果怎样,众筹模式本身至少是一次值得肯定的有益尝试,尤其在国内“山寨”风气盛行的文化环境下,众筹网站的确为创新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机会,而这才是点名时间和追梦网们值得被业界肯定和关注的根本原因。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