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有着能够淡定的资本,这两样资本就是自采体系和物流体系。
巨头间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在马云推广来往的声嘶力竭中进入白热化,但京东却显得非常“淡定”,似乎丝毫不为这场热战所动,依然稳健地按照着自己的发展路径在大家电、物流优势方面分别和苏宁、国美、天猫酣战,同时加大开放平台和物流建设。
这些反常的做法和反应让很多人纷纷猜测是不是京东不重视移动互联网端,甚至根本没能力没资金在移动互联网端有更多投入,移动互联网似乎成为“京东之困”。
但京东有着能够淡定的资本,这两样资本就是自采体系和物流体系。
当前的形势是腾讯和阿里巴巴的竞争尤为剧烈,在腾讯加大电商投入和发展之后,这两家公司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就趋同了。还引发原来发誓这辈子都不做游戏,而且已经退休的马云喊出要做游戏和腾讯全面竞争的声音。
京东的发展和这两家则相差甚远!
京东做电商是从B2C的自采模式开始,庞大的采购队伍和强大的采购系统都为商品组织提供了强大且稳定的支持,这使得其低价正品的优势不断建立持续形成,马云早在3年前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大力发展淘宝大物流,可受制于商业模式之困,结果可想而知。但阿里的优势也很明显,那就是管理成本低而且商家发展速度快。这也是为什么京东的亏损期和亏损额会远远高于天猫的主要原因。
当然,京东这个优势也让其在移动端的表现比天猫要优秀得多,因为移动端需要频率更高的商品更新,自采体系能够保证商品数量和品质符合碎片化购物的移动端特点,这也是为什么在腾讯微信的电商进程中,要将收购回来的易迅先行接入的主要原因,因为易迅和京东一样都是自采体系发展起来的,所以其商品库存管控和品质有保障,用户体验自然也就要比纯B2B2C平台的天猫高出许多。
但是如果京东仅仅是这样的优势,仍然无法很好地在移动端构建优势,因为开放平台仍然会存在和天猫一样的问题。京东还有另外一个核心优势——自建物流。
或许5年前许多人在嘲笑京东自建物流的行为,让自己变成重公司不像是做互联网做电商的,因为5年前流行的是《轻公司》。但如今的发展恰恰印证了京东当年的决策是正确的。
自采体系和自建物流让刘强东在移动端有了“淡定”的资本,但毕竟在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和运营、移动入口流量方面京东确实是略有落后,现在又无法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布局。
来自京东内部的数据显示:APP用户激活量截止目前接近一亿,来自移动端的流量占比超过25%,移动端的订单量占比达到10%,APP用户激活量每个月增加近1000万,并且在以超过10%的月递增速度迅速增长。
这样数据从任何一家电商公司来看都是“惊人”的,但是对于微信这样的国民级APP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而且在社交电子商务的发展上京东在没有很好的社交移动产品的前提下,也无法在这个方面取得实质上的进展。
京东是时候将移动布局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了。
当然,京东不太可能复制阿里强推“来往”的做法,但下面三点或许是其未来在移动布局的方式:
一:与微信在移动电商方面展开合作,形成对抗阿里联盟。
二:通过收购移动产品的方式来布局移动互联网的流量获取,然后分发给POP平台的商家,在自有的APP产品上对接收购回来的移动互联网产品。
三:获取的虚拟运营商牌照基础上,通过拥有自己的移动计费系统、客服号、营销和管理体系。提供京东品牌的SIM卡、资费套餐,定期发送账单获取新的流量入口等方式来布局移动互联网。
(作者系电子商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