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得承认,我确实在微信上买过东西,也偶尔会去逛一逛看看有没有新上架的商品,但这都只是在我先前在其它网站买了一个耳机,后来发现微信上的同一款产品售价要更便宜后的事。微信的精选商品在产品的选择和价格上都挺吸引人,但它不能总靠那几款商品,于是便开始增加商品,扩大分类。时常在聊微信或是刷朋友圈后去看看有没有新商品上架。
为什么要在一个聊天应用里购物?
很多大谈微信电商、微信支付的文章后面的评论中,都会看到用户这样的抱怨:“一个聊天应用干吗搞出这么多不相干的功能呢”,“每次有了一种热门应用,都有把它做成操作系统的趋势”,等等。微信本身是一个聊天应用,当它加入诸如朋友圈、微信群、表情贴纸商店以及轻松社交游戏等与聊天和社交相关的服务时,我们并没有抱怨,甚至是欢迎的,但是购物、打车、理财这些功能都加进去时,已经突破了社交的领域,就已经不再是为了把微信服务做好,而是为了如何利用微信。
多数普通用户并不在乎微信多几项功能,反正只是多几个选择而已,并没有强迫我们用。像上面所说的抱怨,只有那些会看“微信金融”、“移动电商”的文章的人才会有,而这类人群显然是少数。
普通用户购物看重的无非是方便和实惠,所以如果在自己常用的聊天应用中看到喜欢且价格又实惠的商品时,也不会多去想其它的事情。就像之前堂姐让我为她买一个无线鼠标时,发现微信上刚好有一款只售29元的还包邮,就毫不犹豫地买了。
他们卖的都是流量
回到上述读者的抱怨,其实他们的抱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比较的对象,国外的聊天应用如Line和WhatsApp,功能很少延伸到通讯之外,特别是最近被Facebook天价收购的WhatsApp, 完全专注于聊天通信功能。笔者用WhatsApp与朋友聊天就发现感觉和用微信有所差别,总体来说就是微信特别花而WhatsApp特别简单。微信聊天的间隙时常会去逛逛朋友圈和精选商品,而WhatsApp就没有,而且微信还有很多表情、聊天背景等个性化的东西。讲这么多是为了说明依靠周边商品和服务的微信和依靠每年6元费用的WhatsApp在产品理念上的不一样,而在微信上加入购物功能是否有过度开发的嫌疑。
腾讯入股京东最近又传出消息,京东的集团架构将一分为四,整体的思路是,桌面端的电商业务将主要由京东负责,无线端则主要由腾讯运营,腾讯还有一大职能是流量导入及微信和手机QQ的接入。通过微信和QQ来促进移动电商的发展,在笔者看来就是对二者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微信有众多的用户、巨大流量和用户粘度,换句话说就是用户在上面付出了很多关注度,但过度利用这些关注度去推广其它产品,会损害产品本身的属性,也会让部分用户觉得厌烦,对部分没移动社交平台的电商企业也不公平。
国内大的互联网公司走的几乎都是这种“卖流量”的策略,产品免费再搞一堆周边服务和广告。常看优酷和Youtube就会发现,虽然都靠广告挣钱,前者几乎每个视频都有贴片广告,后者几乎不会遇到,这说明我们的关注度价值已经跌到什么程度了,这就是过度开发的后果。
微信或许也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把理财和购物的功能做的这么隐蔽,让微信看起来仍然像个聊天应用。笔者离不开微信,也可能还会在上面购物,但请微信不要再加入更多分散注意力的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