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野心,是线下商家本地服务入口

微信的野心是成为线下商家的本地服务入口,而对公共平台账号的限制,就是未来有大进项的或收费或分成的入口。至于“自媒体们“,他们顶多是阶段性抬轿子的轿夫,让微信老爷跑得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

微信

 

微信封杀营销大号与阿里暂停卖家微信营销接口,这些有趣的事接连发生,再往前,微信官方公开表态不愿意成为营销平台。

大半年前,做微博营销账号捞了一笔的小X同学,因有微信营销账号被封极为困惑,半夜电话问要不要继续做微信的公共平台账号。现在从微信和阿里的动作来看,当时的判断和给他的建议没什么错。就像数月前建议他全力投入移动端的微淘平台,未来还会建议他做WEB端的爱淘平台。唯一一个商家想要,买家需要,营销达人更容易从中渔利的就是微淘了。

营销是个专业的活儿,这些营销账号需要一个出口,运营微淘平台的同学们有福了,好机会如果不抓住,至少在今年你是会遗憾的。

论坛口碑营销,博客营销,再到微博营销甚至微信营销,都会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利益平台无关性。论坛口碑营销版主受益,博客营销博主受益,微博和微信营销大号受益,这一系列的营销形式都可以从容的绕开平台方。有些品牌企业会选择长期合作的公关公司,做一个整体包装,然后分食给那些小公司或营销账号。

比较极端的状况,是微信的那些所谓多少CEO关注,可以影响有决策能力的人,互联网人物专访型微信账号。写着说软也软,说不软也不软的文章,接些当期文章关联性不强的广告,半年20多万 ,“自媒体们”就喧嚣了。这真的是那些“自媒体们”的胜利吗?

单纯从个人角度,这的确是非常不错的成绩,如果再与传统媒体的稿酬相比更值得“赞”一下,无论从收益还是个人影响力。问题是,微信的公共平台从中获得了什么?影响力的辐射性自不容辩驳,只是柳传志说了,在商言商。微信公共平台的利益点在哪里?总不能买服务器带宽,给员工薪水时发所谓的影响力。就像这几天,某纸媒对新浪门户前段时间裁员极不靠谱的观点。

就像大半年前给小X同学说的,微信的野心并不是微博商业化那样肤浅,什么微支付,什么大号平台胁迫营销账号屈服分成,还有莫名其妙的广告塞进用户的timeline,都是让人厌烦的举动。

Twitter和微信都是为移动而生的产品,微信更想要的是基于LBS的本地化服务。作为数亿用户的移动端应用,对本地化商家的诱惑力不言自明,他们会趋之若鹜,比微博上的作为更疯狂和贪婪,离交易和利益也近。你不能用微博这样的信息平台去谈交易,就像你看视频时总想过滤掉广告,用百度总想把竞价排名的推广链接都隐藏。

微信的LBS属性,既契合用户消费需求,又为其提供了服务。微信很明智,对公共账号的认证做了较多限制,甚至限制发布条数。作为公众平台账号的商家用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性,自控渠道利益脱离平台化。公共平台的商家账号,最想要的服务都极有可能成为腾讯最擅长的增值服务,比如中移动那种发信息收费通道。

独立性和自由发布,是想基于LBS的商家捞一笔的必备服务,你懂得。微信对这两块恰恰限制的极其严格,直接导致了公共平台的商家账号被掐去了翅膀,受制于微信规则。微信接下来会做的就是卖会员费(没发布信息数限制)、交易分成机制,而从微信大用户量中从LBS本地服务中获利的商家们,也只能引颈就戮了。

这应该就是微信的野心:线下商家的本地服务入口;而对公共平台账号的限制,就是未来有大进项的或收费或分成的入口。

微信对淘宝的卖家们就没有想法吗?想法自然是有的,但对线上的卖家来说,营销和流量入口是丰富的,至少在淘宝大用户量面前,微信前期不会有优势,更多是当作备胎。

还有一个粒度问题,淘宝上的卖家与LBS的交叉后的公约数到底有多少,恐怕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数据。这从淘宝800万卖家,电子商务销售占社会消费总额额5.35%(2012年数据)可以简单推算出结果。微信万没有舍大抓小的道理和理由。

淘宝上的卖家们对微信是不会死心的,有些人信奉“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这虽然是弱者思维,但依然大有市场。毕竟对于卖家来说,多一个营销平台总不是坏事,如果他们有足够的精力顾及,也不至于关门的话。

至于“自媒体们“,他们顶多是阶段性抬轿子的轿夫,让微信老爷跑得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