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2018年是“区块链元年”,但其实,这个“元年”的说法在2017年,2016年,甚至更早的2015年都有人提及过。不过,在吃瓜群众眼中,区块链除了ICO和炒币,并没有什么真正的用处,但对原本区块链和开源社区Primas的创始人吴鹏来说,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文/申伟 来源:百老汇(微信号:exbaiduer)
初露锋芒,在联想开启职业生涯
对吴鹏来说,区块链依靠的分布式网络他一点都不陌生。在英国布拉福德大学读书期间,他就读的是自动控制和通讯专业,而专业课中的无线传感式网络恰好就是一种分布式网络,这也为他以后投身区块链打下埋下一处伏笔。
06年,从英国学成归来的吴鹏来到联想,成为联想集团和微软的技术对接人,主要负责将微软操作系统和联想的硬件产品进行适配,并针对适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求进行性能测试、优化和改进。作为项目经理,他是中国第一款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类似现在的iPad)联想IdeaPAD U8的软件负责人。不过,这个产品并未使用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而是使用了开源的Linux系统,同时引入了英特尔和红旗两家软硬件伙伴。这款产品于2008年4月,在英特尔全球首场信息技术峰会上正式发布,也是联想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顶级合作伙伴的献礼之作。
2010年,吴鹏转去负责联想的移动云服务,当时移动互联网刚刚开始发展,各大互联网和手机厂商都在做相关的云服务,如苹果的iCloud、腾讯的QQ同步助手、百度云,华为内部也有一个叫天天的系列云产品,能把手机的通讯录,电话记录和文字图片等内容上传到服务器上。作为手机厂商,联想的云服务跟设备有比较强的绑定,在当时也有着百万千万级的用户。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BAT三极的崛起,吴鹏感觉联想已经不太能满足自己对互联网的渴求,加之他家在上海,常年往返北京的奔波和长时间的出差也让吴鹏产生了一丝倦怠。
就在这时,百度向他抛去了橄榄枝。
独挑大梁,百度浏览器的难忘岁月
2009年,百度收购点迅输入法,并以此为班底,成立了上海研发中心,位置就在上海浦东的张江。自2011年开始,上研主要的在做百度手机浏览器和手机输入法。2012年,吴鹏加入百度时,百度上研的团队已经有200多人,他具体负责浏览器的内核部分和早期的国际化部分,带领一个几十人的团队。用他的话说:“我主要负责浏览器技术含量最高的那部分,比如网页打开速度,浏览体验相关等等”。
吴鹏对百度手机浏览器的内核做了系统性的升级,他率领团队研发的T5内核,首次实现了手机浏览器对HTML5的全面支持。同时在网页打开速度、图片渲染速度等方面,T5内核有着极大的进步。在使用HTML5较多的页面,以及采用HTML5开发的应用,如3D图像显示、大型HTML5网络游戏等领域,T5不仅能很好地兼容,而且自行效率很高。除此之外,吴鹏还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百度做了很多的云端的服务,包括最早的浏览器和国家化框架,针对不同国家的语言,不同国家的政策和习惯进行调整等等。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个颇有意思的事情。百度浏览器比较早的做了一个地址栏,而当时包括UC在内的所有浏览器都是两栏配置:一个地址栏,一个搜索栏。当时百度内部有人提出质疑,为什么UC和其他浏览器都是双框,百度是单框?经过几个月的研究、数据分析、终端测试,最后得出结论——从数据转化的角度说,双框高于单框。然而,百度浏览器双框版本刚刚上线,UC浏览器也改成了单框。
2013年,吴鹏重回联想,成为联想手机浏览器负责人。当时,联想已经孵化了茄子快传,吴鹏所在的业务排在第二。作为联想所有手机的内置浏览器,他们的用户增长很快,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自给自足。
在联想浏览器工作过程中,吴鹏团队还孵化了两个项目:一个是一个AI的推荐系统,一个是基于区块链的内容交易平台。
16年初,吴鹏正式离职,开始创业。
先人一步,用区块链改变互联网内容
吴鹏2015年开始了解区块链,虽然不算早,但他的优势在于了解区块链之后就直接开始上手做了。同时,吴鹏自认为是一个喜欢媒体和内容的人。他在英国读书期间候他看遍了国外的杂志,在做浏览器时,对内容也比较感兴趣。吴鹏看来,今日头条的推荐系统其实并不是最佳方案,吴鹏就想能不能用算法推荐最优质的内容给用户,用一些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的技术给用户推荐好内容,但由于产品有商业化的需求,而商业化所有结算都是基于PV体系,也就是你做的再好,也不会比头条更好。
吴鹏曾听相熟的一个记者诉苦:辛辛苦苦跑了一星期,写了一篇深度调查报告,不如别人半个小时洗稿的收入。这个完全不合理,价值脱节了。价值被搞流量的人搞走了,写东西的人得不到实惠。作为一个有情怀的创始人,吴鹏就想打破这种基于PV的价值体系,让真正原创的人得到实惠。
在他看来,互联网所有的底层协议解决的是信息可寻性的问题,就是你能找到信息。但这些信息是不是可信的,可用的,互联网是解决不了的,吴鹏就想结合区块链技术来尝试一下。
首先,给所有原创的内容,分配一个唯一身份,记录在区块链上,而且是可以溯源的。这样,这个内容就有了一个自己的身份;第二个是创造了一个底层的协议,叫做分布式可信内容协议,是把内容把源数据链接在一起,比如内容的作者,比如写作时间。这样,你在看到内容的时候,就能看到源数据,就能做一个判断,内容的可信性得到了极大增强。更多区块链解读:www.yangfenzi.com/tag/blockchain
其实,对于真正的内容发布渠道来说,没有任何版权内容的信息是不好用的。对一个企业来说,可能中无意中用到的信息,却让你惹上版权官司。原本区块链希望,无论是开源的信息还是商业信息,都是随时可以追溯的,这样就实现了可用性。吴鹏把他称之为DCTP协议,把这些平台链接在一起,就是原本区块链,可以实现内容的确权,溯源,交易和分发,让内容进行更好的流转,交易,让交易发生。
比如,你是一名微信公众号作者,如果你文章写得好,其他人想转载,你还要沟通,授权,加微信白名单,如果有100人想转,就会重复以上过程一百次。而在原本上,吴鹏设计了一套自动化的授权流程,通过智能合约,自动完成授权。公众号作者可以设一个白名单价格,比如500元,如果有人想转走,他只要花500块钱,就直接转走这篇文章,省去了之前所有的沟通确认和授权的过程。在吴鹏看来,原本的任务就是打造了一个有公信力的平台,来解决内容创造方和渠道方对接的问题。
目前,原本区块链的功能可以通过后台和插件来实现,比如在浏览器上装一个插件,编辑完公众号内容之后,直接点一下认证,一键认证完之后,就可以直接发布了。目前这个插件支持公众号,百家号,头条号,大鱼号等各种自媒体平台。
其实,这个插件只是上层呈现出来的产品,真正有价值是底层是一条原创的公链,除了内容之外,还有土地的溯源,物流的溯源,都是可以通过这个公链来完成。
去年6月,吴鹏又启动了一个开源项目,叫Primas,看上去是一个feed流。它是一个真正的DF分布式APP,伴有token激励。其实是以社会化推荐为核心,这是一个基于以太坊开放的协议,针对全球用户的开源用户。
本质上讲,Primas是做的信息有序化。此前,Google是做的信息索引化,头条是做的信息标签化,Primas,是让信息与信息相关的源数据连接起来。对于Primas来说,基于DTCP协议生成的信息都是有更多的可信的修饰信息,如果这个量足够大,整个互联网的信息量是提升的。对吴鹏来说,Primas是一个开源产品,完全没有商业化的需求和必要。
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唯一不能解决的就是造假成本太低,而在Primas,用户发布信息时,是要付出代价的。用户发布内容时,要抵押一定的token,如果审核委员会认为文章有问题, token就会被罚没。但如果你的文章很好,你能赚到更多的token。这是一个对优质内容的正向激励,良币驱逐劣币的一个过程。现在的互联网需要一个展示更优质信息的平台,吴鹏则希望Primas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Primas集合了国内很多优质媒体,财经媒体,央媒和科技媒体,虽然这个平台是吴鹏他们搭建的,但由于是一个开发者平台,即便吴鹏他们不管了,还会有其他人来负责,这个平台依然会存在。
吴鹏认为,保护著作权最好的方式不是把他藏起来,而是第一时间把他公开出来。如果你有一个很方便的公开渠道,比如区块链,你第一时间把他等在区块链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抢走。几百年前,就有人这么做过,比如一个人写了一本小说,寄出去,然后再寄给自己,然后会打一个邮戳,当他的文章被抄袭,需要举证时,他就可以说我邮戳比你早,来证明自己的著作权。
如果这篇文章是你写的,你登在区块链上,这叫存在证明。如果你是抄袭别人,再登记在区块链,那这样就是一个侵权证明,然后你还留下了一个不可被撤销的证明。如果你等在新浪微博上可以删掉,但区块链上你删不掉,所以原本只做存在证明。
我们会在社区建立规则和共识,每个人都要对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如果人人对自己负责,互联网才不会变成了一个信息的垃圾场。这个是吴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实现。
对吴鹏来说:restoring the health internet,让互联网恢复健康,才是他做Primas的意义。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区块链的关键技术、应用与挑战,密码学、共识机制、去中心化
➤ 朱赟:关于比特币BitCoin,比特币交易是什么 比特币会普及吗?
➤ 池建强:九分钟了解区块链及其发展史和基础,为什么会挖矿?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