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 杂志采访了咪蒙,想必几乎所有写公众号的朋友都看过那篇文章。看完了呢,情感又比较复杂。有些人看不起咪蒙,觉得她写的那些玩意儿…怎么说呢,我也不喜欢咪蒙的内容,尤其是传递出来的价值观,糟糕透了。也有人羡慕嫉妒恨,因为咪蒙一条广告几十万,甚至给助理的工资是月薪 5 万,我已经看到有几个媒体人问:咪蒙还招人不?或许是调侃吧,但如果咪蒙真的给这些媒体人开 5 万元的工资,估计一大票人就去了。为什么我可以这么肯定呢?因为这些媒体人不少都钻到大公司做公关去了,公关面对的都是什么垃圾稿和什么龌龊事儿啊,还不如去做咪蒙这样的自媒体省心又赚钱。当然,咪蒙未必看得上这些已经被媒体格式化之后的写作者。这是两回事。
如果有魔法施在你身上,你有机会成为咪蒙,你愿意不愿意呢? 不少人嘴上不愿意,心里还是愿意的。
如果没有魔法的话,怎么做到咪蒙这样呢(如果那算是一种成功的话)?
1. 受过足够的专业训练。咪蒙不但在传统媒体受过写作训练(12 年),还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7 年)。你说如果你写个 500 字还要憋俩小时,还做什么新媒体创业?
2. 可以放弃坚守的价值观。这个我认为不少人是轻松可以做到的。但也会筛选掉一部分人。如果问我自己,我做不到。会觉得特别不好意思,这种不好意思决定我不可能去做那样的事情。哪怕是写这篇文章,标题我也会觉得是蹭咪蒙的热点。
3. 自律与勤奋。咪蒙虽然控制不住自己的体重(或者是某种妥协与牺牲),但能做到公众号每日更新,即使去做手术,也不过是停更两天。如文章所述「一个人,一台电脑,以及长时间的枯坐」,这一点一般人做不到。纵观不少内容创业者,绝大多数会败在这一条上,太懒了啊。当然只有这一条也不够。
4. 好的心理素质。写作会输出内容,输出内容就会收到反馈。影响力越大,这种反馈越有杀伤力。知乎上每天有人喷咪蒙,有些完全是不怀好意的谩骂,但她的反应是「如果知乎不评价你,你都不算火」。佩服。
分析别人「成功」的时候,很多人忍不住内心的波澜,羡慕嫉妒恨。还有的人乐于分析各种成功的因素,分析完了就忘了,从不实践,也实践不了。觉得别人能做的事情,但自己真的能做到吗?
【文/冯大辉 (小道消息 微信号:WebNotes)】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精选评论 ———————
我比媳妇大10岁:我为什么没成为咪蒙?因为我不了解傻逼的口味,也不懂得讨好傻逼。最重要的事,我无法成为一个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的low逼。顾桑:在我心里,咪蒙和郭敬明是一个类型。他们善于抓住这个年代最大的群体——空虚的大多数,然后有条不紊地进行洗脑和建立宗教。再说价值观,他们做的就是树立统一价值观来消灭多样的价值观。某种意义上,和FL功没什么区别。凌晨君:咪蒙是所有新媒体人的老师。 从职业上讲人家是成功的。 职业道德嘛,百分之80的人都没有坚守。
xiaoluo(Emmy):看过助理的工作内容后觉得那个助理真的值5W的月薪啊,能搭建数据库,分析自己也分析别人,能根据标题就能预测阅读浏览量,还定期汇总分析朋友圈别人家的爆款文章,从而提取精华为自家所利用…………实话说,很少人会这么系统专业的去做个事啊,她们做到了所以她们火了。很多人打理公众号都只是兴趣使然或者为了做微商什么的,不会去总结自己分析自己同时也总结和分析别人。从这点上来说,我是特别敬佩咪蒙团队的。
critty:很早看大家在票圈跟风粉咪蒙后来跟风黑 各大营销号出来学咪蒙撕咪蒙以此博关注 但最成功或者真正成功的只有咪蒙自己 咪蒙的文都是严格数据分析的产物啊 不是什么鸡汤不鸡汤戳不戳G点甚至不是价值观的问题 从标题段落乃至每一句话写什么在哪里抛梗抛什么梗污不污都是通过对用户对阅读量精确分析得出的 而咪蒙本人又是文硕出身在南方周末有十几年主笔经验 前两天看完GQ采访咪蒙的长文,里面用了”江湖气”形容咪蒙的公司,破产之后仍然能让很多人坚定的追随,这种凝聚力超可怕 以上加起来咪蒙的成功是几乎没办法复刻的,何况不一样的更有最不可捉摸的时机。
身残智艰穷霸天:最赞评论说白了还是嫉妒,嫉妒有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真正牛碧起来,你牛逼了,就不用嫉妒别人,而是直接让别人嫉妒就是了。另一种很简单,愿赌服输,认栽即可。我选不羡慕五万月薪,是因为我实在没那个本事,比咪蒙能开出来的高薪海了去了,我犯得着专门嫉妒咪蒙这一家么?公司楼下卖鸡蛋灌饼的月薪都不止五万呢。快刀青衣:个人特别不喜欢”助理”这个职位或者名称…更见到过某些大公司傻逼领导对助理的颐气指使。而那篇文章能火,是因为很多人觉得”助理”怎么可能值这么多钱,而不是去看个体的能力区别。
Chris:就目前来说,还是很欣赏咪蒙:1、毕竟他们的内容只是从另一角度给大家展现出来不一样的东西,或偏激,或正能量,但从某些深层次上,的确道出很多人的心声;但只要不违法,不叛国,是可以接受的;2、咪蒙的确是靠自己努力和十几年的沉淀才取得成功的,并非某些投机倒把或者暴发户,他们完全靠实力;3、他们很了解现代人的心理,知道大家焦虑点和关注点在哪,再结合数据化运营,通过数据来分析人性,这一点足见他们的眼光与思维广度;4、他们对待员工很好,各种福利待遇,同时,严格要求培养人才,这也是领导者个人魅力所在。综上,有平台,有资源,有未来,又有钱,肯定愿意去啊。更多咪蒙解读:www.yangfenzi.com/tag/mimeng
逸群被抢了:最后的投票还是要分开来看:1.月薪5万,羡慕吗?小人物的我当然羡慕,甚至有点嫉妒;2.当咪蒙的助理,羡慕吗?完全不羡慕,甚至有点恶心;3.当咪蒙的助理月薪五万,你干吗?…不好意思,我不干。王直:从某种角度说,咪蒙跟今日头条很像,给它的读者(用户)最想要的最想看的,价值观正不正不重要,合不合更重要Summer-梁帅:1.五万月薪我是羡慕的 2.违背价值观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每天会焦虑,感觉自己在干脏事,在现实中,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3.我已冯大收割久已,道叔是我的偶像,学习的榜样,攀登的山峰,我想成为像冯大这样的人。
无惧小怪兽:赞同楼上说的咪蒙其实做的是数据,并且为什么不能用挣来的钱做别的事呢。说咪蒙没有职业道德试问有多少人又有职业道德,我也不喜欢她写的东西让人看完很浮躁,但是我觉得她是成功的且聪明的,那些不遗余力骂她的人们分两种人一种是不屑一种其实还是嫉妒吧。公众号叫咪蒙并不代表这个号就是咪蒙吧,有时候为了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传播力度,不得不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二元对立化。
唐ོ思楠Lynnོ:我觉得大多数人都没把个人与个人品牌、文字与作者三观区分开。其实他们之间不一定要有联系。个人觉得,另一个大众对咪蒙文章反弹很大的原因在于,现在微信公众号文章还是一个新兴genre,没有形成固定的范式,随时可能让人意外。反观广告作为一种genre就已经非常成熟了,没多少观众会因为广告“夸张”、“虚构”、“借明星光”、“鼓吹commercialism”而愤怒。Thomas朱:不要看到月薪5万就羡慕人家,因为你没有看到别人背后付出的努力,我们球队有做基金财管的,不算奖金每月六七万,天天加班到凌晨两点多然后第二天早上9点正常上班,你能做到么?你连一个月都做不到我估计。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罗振宇、咪蒙、吴晓波、凤姐、黄生:绞杀中产精英的五大新宗教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选择了那条更难走的路。”
我的助理都成了热点了。
之前GQ的报道,上万字的稿子,里面不经意地提起,“咪蒙的助理以前是她的实习生,现在月薪5万。”
这句话已经成了很多新闻的标题了。
这两天,我的两个助理,黄小污和安迪,微信都炸了。
每天都有几百个人恭喜她们,她们的新绰号是“月薪5万姐”。
所有人都在问同一个问题:
她们凭什么才毕业两年,就可以月薪5万?
当然是凭借实力、格局以及拍马屁啊。
好吧,要是她们真的会拍马屁,倒还好了。
问题是,她俩明明每天在公司羞辱我好吗?
但我说她们有格局,这是真的。
当初加入我的创业公司,所有人都觉得这个选择不靠谱。
事实证明,那些人说的是对的。
我的公司不到9个月,就特么倒闭了。
我又让她们离开深圳,跟我来北京再次创业。
所有人都劝她们不要再次上当。
朋友们纷纷承诺,要推荐她们去BAT;
父母让她们考公务员,或者进家里安排好的事业单位。
看上去,那都是更靠谱的方案。
于是,她们选择了另外一个方案——跟我来北京了。
为此,她们和父母吵架,黄小污还和男朋友两地分居了。
所有人都问,是不是当时我给她们画饼了?
问题是并没有,我当时说,公司有可能半年之后再次倒闭。所以工资很低,我只能保证你们不饿死,不流落街头。
就这样还能来的人,能是正常人吗。
很多人之所以能成功,就是选择了那条更难走的路。
黄小污最强的一点,就是永远超出期待。
我在南都的时候,她就是我们部门的实习生了。
她刚来不久,我就频繁听到记者夸她,说她特别好用。
有一次,需要去香港做一个采访,其他记者都没空,我让黄小污去试试。
说实话,我当时也没抱什么希望,结果她第二天就去了香港,第三天就交稿了。
采访特别扎实,稿子特别完整,我也是惊了。
后来我要从南都辞职出来创业,第一个想找的人,就是她。
因为她是我在职场这么多年,难得遇到的,把每个任务都努力做到120分的人。
她进了我们公司,也继续如此。
去年4月,我一个人做公号,实在太累了,想找一个创作助理,纠结着去哪儿找,要找谁。
当时黄小污在我们编剧团队,我问她有没有意愿来新媒体,让她第二天来跟我详谈。
结果第二天她就甩出一份报告,对我的公号的标题、选题和内容,都做了深度思考,提出了蛮多有效建议。
从此她就成了我的创作助理——其实是责任编辑。
每次我拿不准的地方,都会问她,她总能快速做出判断。
她和我,就是全公司熬夜最多的两个人。
她经常说“皮肤变差了,绝对是工伤”,我都假装没听见。
有一次,一个同行来我们公司交流,问我有什么失败经验。我说,那太多了,一时之间说不完。
黄小污说,就拿上个月说,1号,标题取得太污了;2号,文章写得过长,读起来阅读疲劳……
她blahblah说了半天,我惊了。
更惊讶的是,我瞄到她居然有个小本本,每天晚上都在复盘,记录咪蒙公号的经验和得失。
最可怕的是,她还记录了对我的吐槽——比如说我上班时间给同事们推荐黄文,然后大家展开了黄文赏析。
她的结论是,老板好难控制,心好累……
什么鬼!!!!
后来我们又招了几个小伙伴,我让黄小污带大家做数据分析、建数据库。
她把数据分析分成几个层次。
每天一次,做咪蒙公号分析;
每周一次,做朋友圈爆款文章分析;
每月一次,做全国新媒体阅读趋势分析。
我们不仅给自己做数据分析,还经常给其他大号做数据分析,也是蛮变态的。
黄小污特别擅长素材管理,她安排小伙伴们把资料库搭建好,按素材库、标题库、选题库等分门别类,整理出来,现在,我们有全国最专业、最全的新媒体素材库。
这么说吧,黄小污应该是除了我之外,全国最懂新媒体的人。
现在她负责我们新媒体团队的培训。
我负责标题初级培训,她负责标题进阶培训。
她的标题报告,做得比我还好。
我特么又输了。
我每次把实习生交给她,经过她的培训,一个月之后,就能取出一流的标题。
随便扔给她一个标题,她看一眼,就能快速判断阅读量。
所以,写到这里,突然觉得月薪5万,实在给得太低了。
有点想给她涨工资呢。
还好我意志力强,控制住了。
夸完黄小污,是时候夸夸安迪了。
安迪是93年的,学日语专业的,她刚来公司的时候,就是一个小可爱。
现在,她变了,人称安迪姐,气场2米8。
其实,她来公司之后,崩溃过3次。
她第一次哭,是刚来公司的第一天,我就让她写剧本(那时候的我也是够没逻辑的,难怪公司会倒闭),她完全是懵逼的,写不出来,回宿舍大哭。
她很想放弃,但是想着,如果现在放弃,就太丢脸了。
只有做好了,才有资格说放弃。
于是,她学会了边哭边写这个技能。
她第二次哭,是因为被一个坏客户骗了。
她跟着团队来北京,不是以编剧的身份来的,而是一人身兼数职,我的私人助理、公司的行政、人事、出纳、商务……都是她一个。
有一次,安迪帮我接广告,有个客户,假装要跟我们谈合作,让安迪发合同过去。
我们当时的合同不够完善,被他们钻了空子。
他们脑洞超大,利用这个空子,编了一个故事,说我们欺负他们,还在网上散布谣言,买水军来转发这个谣言。
这件事,完全让安迪怀疑人性,当时她哭得特别惨。
等她平复心情之后,我跟她说,你要寻找规律,去掌握应对不同客户的方法——对于那种碰瓷的客户,我们不用理,不理就是最好的回应。
我们当时就商量好,我们接广告,只坚持两个原则:
1.永远把粉丝当朋友,我不会推荐给朋友的品牌,就不要推荐给粉丝。
2.内容永远要高于广告。如果广告会影响内容,绝对不接。
安迪执行力超强,当天就和律师一起拟了一份合同——这就是行业内条款最“强势”的一份合同,“不接受命题,不接受内容修改”,建立了整个自媒体的新规则。
因为合同很强势,我们就不尊重客户吗?
完全相反,安迪情商很高,我们经常收到客户的感谢信。
有一次,我们接了一个APP广告,因为同时去下载这个APP的粉丝太多了,当晚11点,服务器完全崩溃了。
安迪急死了,一直打电话催客户赶紧修复。
客户特别感动,说,“你们怎么比我们自己还紧张广告效果啊”。
他们不知道的是,安迪手里有一个完整的表格,每接一条广告,就会查这个品牌的百度指数和微博搜索指数,做完之后,再去查数据,做成广告前后的效果对比图。
每个月,安迪和团队小伙伴都会复盘,看我们这边在广告效果上,有什么经验和教训,随时调整。
安迪第三次大哭,是因为被我骂了。
我也不是个东西。
她其实已经很累很累了。
她的团队一共才三个人,但是要做商务部、经纪部和品牌部三个部门的活儿。
今年4月,我们要做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大活动——新媒体创作大赛,她要做活动规划,要招商,要谈合作,要去请人,事情超级超级繁琐……
有一次她熬夜做的活动方案,好几十页,特别详细。
我看了以后,说,整体还行,但是有几个细节设计不够有创意……你本人明明是很有创意,很有趣的……
她听完了,没说什么。
后来听说她去厕所,崩溃大哭了。
我也懵逼了,发微信问她。
这家伙,说好的红包就不用了呢,秒收好吗。
其实,她已经很厉害了,上千万的单子,都是她自己去跟客户谈的。
我担心任务太重的时候,她都说,没关系,做最难的事,进步才最快。
其实现在,她们早就不是我的助理了。
黄小污是我们公司的内容总监,安迪是商务总监。
很多人说,她们不过是运气好,刚好抱了咪蒙的大腿而已。
其实,每一个“运气好”的后面,都藏着无数的努力。
她们不是比别人幸运,她们只是在每一个困难的时刻,别人熬不住的时刻,都比别人多坚持了一会儿。
就像有人说的,成功者不是从不失败,而是从不放弃。
━━━━━
“咪蒙”是2016年上升速度最快的微信公众号,积累了800万粉丝,持续生产爆文,从《致贱人》、《致 low 逼》到《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因风格偏激在一年之内引发过八次舆论争议。但它深受广告主的追捧,广告报价在公开数据中占首位。
咪蒙因新闻理想的感召去了南方系,在《南方都市报》工作过12年,经历了纸媒的黄金时代。当她转型为自媒体人,却被看做是与理想主义的背离。
无论是广告价码、对读者的影响力,或是其引发的巨大的争议,咪蒙都是当下内容创业中不可绕过的话题。如果说自媒体是当下内容创业的潮水,那咪蒙正呈现着潮水的一种方向。
新的平台产生,就有新的代表人物产生。咪蒙的故事不仅是媒体人的职业转型,也是媒介迭代的结果。媒介与内容并非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它塑造了内容,并影响着我们感受、认知世界的方式。
━━━━━
影响百万人
冬日午后,开足暖气的办公室闷热。距离约定见面的时间还有五分钟,我收到咪蒙的信息,“我又要迟到几分钟”,后面是三个哭泣的人脸。我们每次见面咪蒙都会迟到,但她都会提前告知我,文字后面跟着 emoji 表情,或者几个波浪符号。
等待期间我打开她的公号。一个判断式的标题跳入,“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接着文章以“我又把一个实习生惹哭了”的事例开头,吐槽实习生不帮自己拿快递,最后总结道,职场自有规则,员工的一大职责是帮老板省时间。文章发出后,自媒体圈热烈讨论“实习生是否要帮老板拿快递”,这是咪蒙在2016年引发的第八次舆论热议。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咪蒙的声音出现在门口,隔着几米远,就迫不及待地道歉。咪蒙刚过40岁,短发,一张娃娃脸,涂着颜色艳丽的口红。她脸上有愧疚的笑容,语气热情,立刻消解掉因为等待而逐渐积累的消极气氛。
1月12日这天,咪蒙打算写写明星佟丽娅的婚姻。陈思诚疑似出轨的新闻是近期的热点她已经就此写过两篇文章,但这条新闻的价值并未挖掘完全,她又找到了新的角度——女性原生家庭与婚姻的关系。今天原定的推送题目是“教养”,这个题目在咪蒙早晨读到一篇关于佟丽娅家庭的文章后被毫不犹豫地换掉了。跟热点是公号写作的首要原则。“什么样(文章)的阅读量高?”咪蒙说,“热点、金钱、性、暴力。”
几个小时后,这篇文章将送抵800万公号订阅用户。“咪蒙”是2016年的现象级公号,文章大多关于情感、女性、热点八卦或者励志鸡汤,总阅读数达7.4亿,数据显示读者并不仅是简单地打开了这些文章,还对它们有更多的感情投入:咪蒙是微信女性用户收藏文章最多的公号。而男性用户最关注的公号是“人民日报”。
创作助理给咪蒙发来了相关资料,上面列着标注着出处的新闻。助理是她在《南方都市报》时的实习生,如今月薪五万。咪蒙打字的速度很快,键盘震动,桌上花瓶里的水不停在抖。和任何写作一样,这份工作的成本是一个人、一台电脑,以及长时间的枯坐。
咪蒙的办公桌凌乱,到处是纸盒和包装袋,笔记本电脑被挤到桌子边缘。这个房间内唯一整齐的是书,咪蒙的右手边有一列,几本王澍和刘瑜挨着几本青春励志类书,她背后的书架上是长列的金圣叹文集。
写了一千多字,她发现有个事实错误,文章需要推翻重来。她站起来走了几步,没有表情,时间紧急,来不得烦躁。每天的公号写作都像一场考试,时间最多不超过10个小时。
两个月前,我第一次采访咪蒙,她也在写明星婚姻。那天早上,林丹出轨的视频被放出,她紧急和员工开会改题目,接着马上打电话采访一位有出轨经历的朋友。办公室内一片忙乱,一位助理小跑着安排工作,另一位助理抱着电脑在大厅问实习生们,你们有人被背叛过吗?
那天原定的题目是《月亮与六便士》的书评。但明星出轨不可错过,它包含多种高点击率的元素,热点、金钱与性。
今天的咪蒙感觉身体劳累,有点“写不动鸡汤”。但在写公号的一年零四个月里,这样的疲惫时刻并未影响到她坚持日更。
不时有事情打断她的写作。只要和人说话,她就保持笑容,声调高昂,迅速抛出一个立场分明的观点,口头禅包括“气炸了”、“美爆了”,一份外卖也是“超好吃”。我注意到,她对帮她去拿外卖的实习生说了三个“谢谢”。
食物是咪蒙紧张生活中不可妥协的犒赏,办公室内随处可见各种外卖牌子的筷子和纸巾。她喜欢口味重的菜,餐盒里挂着红油。一年内,她胖了17斤。因为对外表不自信,咪蒙极少出镜,只为媒体提供过度 PS 的照片。我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说服她给 GQ 拍照。
1月12日晚上11点,咪蒙写了4000字,然后删改到2700字。写完正文(很难说凭借的是热情还是技术),咪蒙面临着最后的选择——标题。她在三个粉丝群开放投票,一般情况下,票数最多的将成为今天的题目。
粉丝群里,多数人的选择是“直男癌父母的体面,佟丽娅的悲哀”。咪蒙却怀疑这个描述性的题目过于有“逼格”,专业经验告诉她,读者留给朋友圈文章标题的时间只有一秒钟,必须简单直白,态度鲜明,好让转发的读者站队,赞同或者反对。她觉得“佟丽娅:老公出轨,我爸让我忍”这个题目更好。
咪蒙开始陷入熟悉的焦虑中。她为坚持“逼格”付过代价。有天听完张小龙关于淡化数据的演讲,她热血沸腾,给当晚的文章定了个冷静的题目“我想替这个世界,夸夸女性”,第二天60万的阅读量让她欲哭无泪。她原本定的题目是“都说女子不如男,我呸”。这个题目符合她对好题目的定义,让人不舒服,有冒犯性,至少会保证公号平均百万级别的阅读量。
“我可以影响到两百万人,但是我取了一个只有几十万人(会看的标题),我就只能影响这些人了,好可惜啊,我觉得可惜。”咪蒙说。这是一种传播学写作,她首先需要把自己的声音传达出来,“哪怕是错的”。
咪蒙偶尔也会坚持“逼格”,跟大数据赌一把。1月12日这天,她最终选择了“直男癌父母的体面,佟丽娅的悲哀”。文章发送,阅读量在几分钟内达到十万+ ——在咪蒙这里,自媒体从业者追求的标杆数据只是一个纪录问题。
她松了口气,出去和还在加班的员工聊天。将近午夜,大部分员工都没走,他们大多是90后,住在一起,把时间都留给工作。公司墙面是新刷的淡蓝色,沙发纯白,一切都显示,这个搬进望京 SOHO 不久的公司正处在新鲜的创业期。
今天咪蒙答应丈夫在12点前回家,而不是像过去一年那样,在凌晨2点后才走出办公室。她需要足够的睡眠。明天她将躺在手术台上,切除体内的病灶。
一个月前,咪蒙收到了“宫颈癌前病变”的确诊通知书。“非典型鳞状细胞、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这个复杂的医学名词指向癌症,是身体能给予的最后警告。她是这个“影响百万人”公号的作者,公司的核心资产,必须尽快康复。但咪蒙还没办法回家,这一天快过完了,她还要去开下一个会议。在此之前,她努力吃了几口在桌上摆了快6个小时的青菜。
━━━━━
最热衷的故事
年底,咪蒙给员工准备了厚重的新年礼物,每人一个名牌包,是 LV 和 Gucci 级别的。员工还有高额度的年终奖,以及欧洲12日游。
2016年对咪蒙来说成果丰硕。2015年底她第一次创业失败,做影视公司耗尽四百万投资,一度考虑卖掉在深圳的房产。那时她仅剩的资本,是多年媒体经历训练出来的写作能力。她开始写公号,一年的时间,积累了800万粉丝,“罗辑思维”达到这个数字用了三年多。她成为广告报价最高的自媒体,截至2017年3月,头条报价68万。负债早已还清,影视公司从居民楼搬进写字楼。
这是一个自媒体时代最热衷的故事,一人一笔,高效地积累起巨大的关注度,评价其成功的重要标准是广告价码。
咪蒙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南方都市报》,持续了12年。传统媒体时代最热衷的故事是奔赴新闻理想,她亦参与其中。1999年,在山东大学古典文学专业读大四的时候,她看到了《南方周末》当年的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当即决定要去南方系。
三年后,她研究生毕业,申请了《南方周末》的实习,但并没有通过。她辗转去了《新快报》,后被推荐到《南方都市报》实习,终于找到机会留下来。中间的波折让她一度“万念俱焚”,在最终如愿后,她觉得自己找到了最好的工作,“又有理想,又有钱”。记者薪资很快过万。此后12年,她以本名“马凌”写稿、编辑。
马凌进入《南都》后,可以选择部门,因为当时男友在深圳杂志部工作,她也申请去了深圳。“当时我也分不清是什么部门,去了之后才发现严格说来并不是新闻部,”深圳杂志部类似于副刊,写吃喝玩乐的内容,她觉得也可以,“能进《南都》就已经很不错了。”
总编辑是马凌崇拜的人。她觉得他有抱负,敢在全集团大会上放言“《南方都市报》会成为全国最好的报纸”,之后《南都》因报道“孙志刚事件”等名声大噪,赢得举国关注,还影响到了国家决策。“神一般的人物”,马凌形容总编辑。
她的部门比较边缘,但平台给人以强大的价值感。每次出去采访,报上名号,别人都会赞叹,你们是报道孙志刚的媒体。有时这种价值感以被排挤的形式彰显。很多会议上,经常有主持人问,《南都》的记者在吗?请先出去。她觉得“蛮酷的”。
“那个时代,我们会自认为是价值观的某种引领者,”前《南都》记者蔡蕾说。马凌认可这种说法,但在讲述职业经历时,价值观像一种被追捧的光环,而真正影响她的是大众媒体的写作方式。
马凌受过七年的学术训练,写作习惯引经据典,到媒体后依然如此。写一篇深圳人与故乡的报道,她把两者比喻为“红玫瑰与白玫瑰”。这种写作风格受到同事的批评,也没有收到好的阅读反馈。自我表达式的写法逐渐被她摒弃。蒯景怡2012年进入《南都》时,马凌是她的编辑,要求新记者最重要的是“讲人话”,别为了显得高级而绕来绕去。
“你自己识字就觉得自己写得很棒?可是大家看不进去没有意义。”马凌总结12年大众媒体工作留下的经验。
在《南都》时期,马凌的一篇得意之作是“鄙视链”,讨论文化现象中的等级观念,这个词后来风靡全国。当马凌成为“咪蒙”,她也在鄙视链中备受讨论。有前同事在朋友圈骂她是婊子,她说,“可能你不喜欢我,我没有你有才,但是我还是比你火。”
写作立场全面转向大众,对马凌是一个技术问题而非精神困惑。学术写作的背景为她提供了足够自信。她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是《玄学本体论与阮籍诗歌》,论述魏晋时代玄学与文学的关系,获得了山东省优秀论文奖。她觉得全中国能看懂这篇论文的人也不超过一万人,“把文章写得让你看不懂,我很会。”
“我是考试型的人,”马凌说。在《南都》,她面临的考试是如何证明自己写作的传播价值。勤奋、好学、聪明是《南都》前同事们对马凌的总体印象。每隔几个月,马凌都会主动把做过的专题拿出来复盘,整理成PPT,给记者总结什么样的标题和导语好。做新闻报道,“我只有一个思路就是好玩,我追求的就是好玩”。有个例子她至今津津乐道,一个同事用了新闻体、古龙体和王家卫体来写田鸡的吃法,她“被震撼了”。
工作五六年后,马凌已经感觉到了纸媒的衰落,价值感不断下沉,直到她最终离开。版面持续减少,从巅峰期的32个版减到16个,8个,再到4个。保守倾向代替了成为最好报纸的野心,领导在会上告诫记者,“你们不要给我惹事情”。
做生活方式时,马凌曾编过一个爱国专题,采了各行各业的100个人,谈论如何爱国。8个版面的专题后来没发,气不过,她就发微博吐槽了几句。
“有办法的人都走了,”马凌对母亲说。传统媒体聚集起一群人,追求启蒙式价值观的时代结束了,大家各自散去,自立门户。与她要好的前同事中,马一木先去了韩寒的《独唱团》,后做了视频创业;蔡蕾目前从事出版;蒯景怡运营着一个时尚公号。
马凌有个写专栏、杂文的笔名“咪蒙”,她以此开了同名公号。纸媒的黄金时代,《南方都市报》的发行量最高突破140万,曾拥有员工4000余人;公号咪蒙只用一年,订阅户就超过800万,但写作者只有马凌一人。
━━━━━
“就像在咖啡馆与好友谈心”
2010年,韩寒筹备多时的杂志《独唱团》准备出版,执行主编马一木向咪蒙约稿。韩寒是咪蒙崇拜的另一位偶像,她觉得自己“何德何能”,竟然可以登上他的杂志。她在家里憋了一个月,“不是在写,而是在研究,家里有好多书,一本一本地看。”文章“引用了很多东西,哲学等等”。
文章被马一木退稿,咪蒙说,退稿原因是“还是端着的”。“我写得特别学术,我当时引用了所有红灯区的考据……就是有点很装很装的那种感觉。”咪蒙总结,文章写得太过拘谨。
但后来我看到的这篇文章,用词甚至比咪蒙公号上的大部分文章都要露骨、大胆。
采访中,我向马一木求证退稿原因,他表示并不是因为“端着”,而是另有原因。
为了登上《独唱团》,咪蒙觉得需要使用更放松的写作方式,而她在写博客的时候最放松。
博客记录了她的个人趣味和不受拘束的写作风格,她从历史、八卦或者影视剧里总结观点,文笔轻松。一系列《我可能不会爱你》的剧评获得大量转发,她曾和蒯景怡说,为什么我写的剧评可以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就是因为“跟我们有同等智商和同等文笔的人不愿意去写这个东西”。
打开博客的写作页面,咪蒙写了一篇关于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文章,以金圣叹入狱开头,用现代口吻评价他的一生。
金圣叹是行动派,很巧地生了场大病,办厂休学。成名后接受记者采访,他说:“我对清朝教育体制早已失望,教材根本不说人话。幸好我11岁的时候读了《水浒》、《西厢》这类所谓非主流读物,才发现这世界上的书并不全是狗屎。”
——《好疼的金圣叹》
在《独唱团》读者的反馈中,这篇文章和罗永浩、周云蓬的文章排在最受欢迎的前三位。有出版社编辑看过后,找她出版了《圣人请卸妆》,收录的是类似嬉笑怒骂写历史人物的文章。不过,咪蒙的放松是姿态上的,而非内容,《圣人请卸妆》书后列了5页的参考书目,她全都读过。
《独唱团》只出了一期就停刊了。但韩寒仍保有言论阵地,他是博客时代点击率最高的博主之一,继续表达对公众事务的关心。据新榜的资料,由平台内容提供者而晋升为 KOL(意见领袖)的浪潮在中国互联网史上集中出现过三次,博客、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博客时代的代表人物为名人(徐静蕾)和观点提供者(韩寒、李银河),微博时代草根兴起,段子手成为产业。微信时代,具有鲜明风格的自媒体成为主流。代表人物并不会因为平台的变化而平移过去,他们随着一个平台快速获得名气,也随着这个平台衰落下去。
2012年,马凌注册了公众号,发过一条问候语音,“我是咪蒙,听我的语音感觉我不会说脏话吧?其实我会哦~以后有机会说给你们听。”但之后她的兴趣就转移到了电影上。2014年,她从《南方都市报》离职,转行做影视。十个月后,投资耗光,公司陷入困顿。她决定把公司搬到北京从头开始,同时准备在公号上重拾写作。
三年时间里,微信公号作为新生的媒介形式已经走向成熟,马凌错过了粉丝红利最高的时期。江湖上山头林立,大部分关注度高的公号开设于公众平台上线两年内。马凌动笔之前,专门去看点击率高的公号如何写作。
她被那些标题所震惊,“都是《万水千山总是情,不要操我行不行》,还有《普京:朕要操心国事,哪有时间操你》,这什么啊?这不是我的博客吗?”她信心十足。
2015年9月15日,马凌成为“咪蒙”,公号发出了第一篇文章,《女友对你作?你应该谢天谢地,因为她爱你》。她试水了几篇感情类文章,阅读数在四万左右。国庆假期,咪蒙和几位同事去看了上映的三部电影,《九层妖塔》、《港囧》和《夏洛特烦恼》。一天看完,脑袋昏昏沉沉。咪蒙回去在公号上写了一篇影评——《〈港囧〉:斗小三的正确方式是,你要有很多很多钱的》。
这篇影评找了一个当时少见的解读角度,阅读数突破百万。此时咪蒙的公号刚刚开始运作半个月。
偶然的成功让她意识到自己一定做对了什么。两个月后,她在《如何写出阅读量100万+的微信爆款文章》里总结了12点方法,比如“你的切入点要独到”、“你的标题要简单粗暴”。采访时,咪蒙的思考更进了一步,她用“场景感”解释公号写作的特点:公号附着于社交工具之上,是一个轻阅读的场景,类似在咖啡馆与好友谈心。
“大多数人在朋友圈点开一篇文章是基于本能,而不是思考。”咪蒙说。读者看完一篇公号文章后,经常会迅速忘掉,“我他妈刚才看什么了?”
10月份咪蒙写了五篇影视评论,数量超过感情类、鸡汤励志类的文章。她开始在影视圈获得一些名声。那些吐槽猛烈的影评甚至影响到了这个圈子,她写《〈九层妖塔〉妖你妈啊》,投资方之一的乐视找到她,表达了合作意向。
真正让咪蒙走入大众视野的仍然是一次偶然。有人请她帮忙免费写软文,她拒绝了,对方吼她,你免费帮我做个广告怎么了?吃饭的时候,咪蒙说,我要换题目,就写这种无理要求别人帮忙的人。在座的同事纷纷表示有共鸣,各自举出身边的例子。这篇推送写得酣畅,名字是她自己取的,《致贱人:我为什么要帮你》。
你创业你牛逼啊?
你弱你有理啊?
你耽误了我1个多小时你还有脸说?
你创业也得靠产品说话,卖惨是很 low 的你知道吗?
你这么苦大仇深,你怎么不去《中国好声音》。
还有什么比采用道德绑架的方式,去强制别人帮你,更恶心的?
这时候千言万语都比不上一句操你妈。
——《致贱人》
第二天,助理安迪打开微信后台,看到粉丝数疯涨。三天内,从二十多万涨到一百多万。
仅隔了一天,咪蒙的公号推出类似风格的《致low逼》。批评声随之而来。自媒体大号写出一篇篇《致咪蒙》,指责她偏激,从单一角度将观点推至极端。知乎上对她的主流看法是“挑逗大众情绪”,把人普遍存在的不理性情绪引发出来,“转发的人也不在乎这些观点是否足够有逻辑有论据,他们只是要发泄情绪,他们只是需要一个道具,作者们适时提供了这个道具。”
每天晚上,咪蒙睡前要刷知乎。一开始,她讨厌那些“如何评价咪蒙”的问题,觉得知乎是一个精英网站,精英就是反对大众喜欢的东西。她自认在《南都》时是精英,首次创业失败后,就“真心认为大众不是傻逼了”。但她也明白精英的话语权,“如果知乎不评价你,你都不算火。”
新榜统计,咪蒙在一年内先后因为《致贱人》、《懵逼了!我的儿子失学了。。。》、《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傻逼甲方》、《有趣,才是一辈子的春药》、《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现在为什么流行睡丑逼了?!》、《口红我自己买,你给我爱情就好》、《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引发八场论战。这些文章总是先找到一个群体,言辞激烈,要么立论,要么推翻。
评论咪蒙成为自媒体的一大现象。新榜统计,在《职场》一文发表的第二天,提到“咪蒙”的微信文章有186篇。“微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点,就是点对点传播,”一位运营着知名公号的自媒体人说,公号是对用户、而非对手发声,目的是“从池子里抢到认同自己的人”。
一道自媒体平台 CEO 连清川曾把微博比作广场,人声鼎沸,但微信是一个个房间,主人把你带进门,在这个房间里塑造形象、贩卖东西。偏激的主人容易获得关注,他们的逻辑经不起推敲,但表达出一种坚定的情绪。这种情绪通常是愤怒。因为不再有一个主流的价值观作为标准,“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伤害。”
围绕咪蒙的论战带来了流量,嗅觉灵敏的广告商马上发现了她。咪蒙2015年10月份接到第一单广告,报价2万,对方还到一万五。12月份的广告价是5万。《致贱人》后,2016年1月份的广告价上升到15万。
咪蒙认为自己的写作有三次转变。第一次是在《南都》的时候,转向大众写作,不再显示自己读书多;第二次是给《独唱团》写稿,输出自己认为幽默、有深度的内容;第三次是写公号,用户体验代替了自我表达,“一定要找到你和读者的共振,而不是只写你自己认可的内容。”
━━━━━
背离
咪蒙争议最盛的时候是在2016年的夏天。7月份,南海问题升温,有个留过学的实习生给她报题,说想写爱国。咪蒙让对方准备了一份草稿,自己又重写了一篇。当晚,她在公号的二条推送了这篇《永远爱国,永远热泪盈眶》。
文章中,她解释爱国的原因,“我们大中国好吃!”“我们大中国生活超!级!方!便!”“我们大中国有夜!生!活!”“我们大中国很给人安全感!”连续的感叹号下,她举出了许多国外生活的反例。最后她说,“爱国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手头的事”。
第二天,咪蒙发现几位媒体大佬在微信上拉黑了她。其中一位还给她留了言,“实在没有办法,得拉黑你”。铺天盖地的批评文章出现在她的朋友圈里,每天醒来,网上有几万人骂她。与其他争议不同的是,她所熟悉的传统媒体圈这次彻底背离了她。
前《南都》记者孙旭阳认为这篇文章投机色彩浓烈。同样是前《南都》记者,姜英爽反对文章的逻辑,“有意把国家、政权和美食等其他东西混淆在一起”,“如果是资深媒体人,写出这样幼稚的东西我觉得很可笑。”她试图从咪蒙曾经的工作种类来解释,说她只是一个副刊编辑,“副刊编辑不是新闻工作者”。
连清川说,令他们不适的原因,是将咪蒙的文章看做一种言论,而非一门生意。我在2016年的夏天联系咪蒙采访,她以工作忙为由拒绝了我。两个月后,我收到她的短信,“七八月那段时间我争议蛮大,也不想接受采访,不过最近好多啦”。她告诉我,可以谈论任何事情,她想通了。
“问题出在标题上,”咪蒙说,如果换个标题,比如“爱国就是做好自己”,一定不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至于文章内容,“落脚点并没有错,管好自己就是爱国。我最后说的是特别正的观点。”她举出在《南方都市报》做过如何爱国报道的例子,“这是我的想法,没有变过。”
被骂最狠的时候,咪蒙通过看书疏解情绪。她连续看了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三本书,《正见》、《人间是剧场》和《八万四千问》。那段时间也是涨粉最快、广告商问询度最高的时候。有时一天涨粉20万,五六十个广告商在 QQ 上询问价码,接下来的八月推送了15篇广告,频率为全年最高。她承认,这让她平复了一下心情。
采访期间,一位真人秀明星前来请教公号写作经验。咪蒙再次提到了这个难熬的夏天。她说有争议不是坏事,自己被骂后广告非常多。“因为被骂了,你们(指批评者)傻不傻啊。”
她看起来像一个手持成功盾牌的战士,对批评者亮出胜者为王的逻辑。
“我不是一个反抗世界的人,”咪蒙说,“我蛮希望自己有特别酷的地方,但一点都不酷。”她上一次提到“酷”,是形容《南都》有改变国家的能力,并为此感到骄傲。“我自己也会觉得应该这么说(《南都》)吧。”咪蒙回答得很快,接下来的叙述有些混乱,“我不能为了反抗、为了改变而改变”,“王菲以前说过一句话我觉得挺好,重要的不是反叛,而是为了什么而反叛,因为我的反叛是冲着美好的价值去的,我还是想做友情爱情亲情(的剧)”,“我内心深处的傻白甜还是在的。”
成功并不能让咪蒙完全免于旧有标准的影响。她在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了前《南都》总编辑的状态,“神一般的人物”没有屏蔽她,这令她感到欣慰。
━━━━━
鸡汤才是刚需
2016年咪蒙公号阅读量最高的十篇文章中,没有《致贱人》,也没有《永远爱国》,大部分的主题是讨论情感或者婚姻关系,比如《没有约炮的年代,人们如何恋爱?》、《谢杏芳夸林丹有担当?呵呵。》、《“我们男人出轨,不是为了性”》。
咪蒙有鲜明的女性观点,主张女性经济和人格独立。公号85%的订阅者为女性,后台留言主要来自于大学生、刚毕业的白领以及家庭主妇。但有一位老人每天晚上等到11点看完推送,有时还会写几百字的读后感发给咪蒙。她是咪蒙的母亲朱克珍。
大部分时候,朱克珍同意女儿的观点。不过看到那篇鼓励离开出轨伴侣的《谢杏芳夸林丹有担当?呵呵。》后,她给咪蒙发微信说:儿子,你有底气可以这么讲,但有些人或许不能。
咪蒙是独生女,父母从小叫她“儿子”。朱克珍说,没有重男轻女的意思,“她也没什么小名,我们说就把她当儿子养吧。”
朱克珍的婚姻并不幸福,丈夫频繁出轨,她离婚又复婚,然后再次离婚。咪蒙对家庭生活的温暖记忆止于初中。那时,在床单厂做木匠的父亲决定从商,有了钱,包里每天至少装着一万块。他酒席不断,风流事也不断,家里开始有了矛盾。
13岁时,父亲的情人闯到家里闹事,将母亲拖在地上骂。咪蒙从厨房拿了一把菜刀,冲上去就要砍人,“你们都他妈的听着,老子一定杀了你们。”对方见势不妙,鞋没穿好就跑了。
咪蒙的少年时代充满了父母的争吵、哭闹,以及她至今都无法理解的,父亲毫无愧疚的背叛。他会在客厅与朋友讨论嫖娼的心得,不在乎女儿就在隔壁房间。有天放学回家,咪蒙发现父亲与保姆在卧室调笑。当时她16岁,而保姆15岁。提到父亲对她的影响,咪蒙说,“我对男人、对人性的(信任)全面崩坏。”
父母痛苦的婚姻终结于咪蒙高二的时候,但母亲经济上并不宽裕,大一时他们复婚了。伤痛再次循环。年夜饭,父亲把情人全家带来,咪蒙无法忍受,当着所有人的面让他们走。母亲说过年亲戚都在,算了。“为什么要算啊,为什么要算啊?”采访时,咪蒙回忆起这件事,情绪罕见地激动起来,声音哽咽,“这个事情为什么可以算了?我觉得不能算。”
读书期间,咪蒙看了波伏娃的《第二性》,李银河的《两性关系》等书,是“出于好奇”、“那个时候看的书特别杂”。她说自己的女性主义知识来源,主要是在《南都》期间的采访经验。那时她做过一些女性专题和平权报道。
写婚姻类的文章,咪蒙鼓励女性离开出轨的伴侣,经常拿母亲举例子,“我妈妈对我说,最后悔的事是没在爸爸第一次出轨的时候离婚。”
咪蒙有一段理想的婚姻关系,丈夫罗一洋与她从小就认识,后来还成为同事。她在许多文章中赞美丈夫,“我爱的男人,要有一座贞节牌坊”,“他要对全世界狼心狗肺,只对我一个人掏心掏肺”。
公号中,她称呼许多明星为“老公”,经常说要睡“小鲜肉”。我问她是否在两性关系上存在双重标准。咪蒙愣了一会,似乎并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好像真的挺双标的,细节上我觉得可能有这样的瑕疵。”她顿了顿,“我的女权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很多所谓的女权、伪女权,是说女生要有更多的福利,但是不讲义务……我从头到尾都要求女生自强自立。”
她提到那些消费男色的笑话,是话术、嘴炮,“说着玩儿的”。
在一篇写田朴珺的文章中,咪蒙称她为“独立婊”。曾备受咪蒙推崇的《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评论,“如果田朴珺的虚伪是恶,那么在公开场合如此暴力地攻击一个女性,这难道不是更可怕的法西斯?”
“其实那个词我也是后悔的,”咪蒙说,“(文章)立场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觉得这个词用得不好。”
孙旭阳花了三天时间,集中阅读了咪蒙的100多篇公号文章,认为她用感性上的偏激,来操纵缺乏安全感和自我认知的女性,让她们看了文章后觉得自己变得“睿智”、“漂亮”、“有力量”。
马一木认为咪蒙能吸引千万粉丝,已经无法单从技术上解释,“这说明真的是需要一个咪蒙”,来弥补一个群体“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缺失、情感教育的缺失”,就像韩寒并不知道当时的年轻人需要一个韩寒。
在《如何写出阅读量100万+的微信爆款文章》中,咪蒙写道,“一个方法论是作者要输出价值观”。她将价值观等同于鸡汤,一种激励型的快餐文章,表示“鸡汤才是刚需”。
咪蒙的粉丝从她那里得到了情感的陪伴。30岁的电台主持人小雪,觉得咪蒙就像身边一个絮絮叨叨的朋友,“有一种陪伴感,然后有一种亲切感”,看完她的文章不会感到“生活好绝望、这个社会好悲剧之类的”。
马一木不认为咪蒙有明确的价值观,“我觉得目前还是感性方面居多,”他说,咪蒙现在还停留在“比较直觉型的即兴写作”。
身边人对咪蒙的评价与公众领域截然不同,他们表现出坚定的维护之情。“付出型人格,”蒯景怡说,咪蒙乐于照顾身边人的生活。编剧黄经天因为没钱不愿与女友出去旅游,咪蒙知道后给他打了两万。她的公司内部有一种江湖式的团结。原深圳公司的8个人跟随她来到了北京,有几个人因此要忍受与情侣异地。
公号文章让两个圈子无法交流,误解重重。朋友不会把她写的骂实习生的文章当真,认为那不过是一次夸张的表演写作;而一位艺人经纪读了咪蒙的文章,见面后告诉她,看你老说要睡小鲜肉,我们公司来了几个年轻的,给你安排在宾馆了。咪蒙惊住,“你当我是什么人?”
━━━━━
最好的时代?
1月13日,咪蒙在协和医院做了手术,过程很顺利,半小时就结束了。
咪蒙回到家休养,晚上在公号告诉读者自己已“满血复活”。仅隔了两天,她就恢复了正常推送。
超过百万次的阅读,上万次的点赞,第二天将被新的数据取代。咪蒙明白公号文章是速朽的。“我从来不想明天,”她说,“只记录当下。”蔡蕾说,咪蒙是每天活在高潮里的人。
公号让咪蒙获得了写作者能想到的一切,名气、金钱,甚至教育的机会。2016年3月份,咪蒙的儿子在北京入学出现问题,她发表了一篇文章求助,《懵逼了!我的儿子失学了。。。》。第二天早上,她接到一个私立学校校长的电话,对方问,你是谁呀,为什么有好几个人让我来解决你孩子上学的问题。
咪蒙至今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位粉丝帮的忙。这件事让她再度站在舆论风口,她写过《致贱人》,如今却用平台去争取特权。儿子去的这所学校因招生不足,班里只有四个学生,咪蒙不认为自己侵占了公共资源。但为了儿子,“被骂就被骂吧。”
当手头的资源越来越多时,咪蒙最挂心的仍然是影视项目。2015年9月,她带着创业失败时的核心创作团队,来到资源更丰富的北京,打算在影视圈再博一次。半个月前,她刚发出第一篇公号文章。
搬到北京的第五天,咪蒙就接到了一份网剧的编剧工作。出品方正是看了她在公号上写的影评慕名而来。在一处民居内,咪蒙和编剧团队每天写到深夜,兴之所至,大声地演起来,被警察上门警告两次。“可能以为我们在搞传销,”编剧杨科南说。
柠萌影业的副总裁周元注意到咪蒙是因为那篇《致贱人》,他看到争议背后她引发读者共鸣的能力。柠萌与咪蒙签下了两部电视剧的合约。大半年时间过去,剧本才刚刚写完一集。第一集的剧本发给柠萌之后,对方夸结构好,咪蒙说自己的心跳突然加快了,像高考揭榜,自己终于被认可。
公司内所有人都清楚,咪蒙的真爱是影视。负责公号写作的主要是咪蒙一人,创作助理帮忙找资料、和她讨论观点。编剧团队有七八人,还在不断招聘。创作助理有过担心,咪蒙转型之后最终会炒掉自己。
咪蒙曾坚定地认为公号只是副业,周元却告诉她,这是她的核心商业价值。她在影视圈并无积累,除了有这个公号她什么都不是。
“对我来说是很难受的,我接受不了这件事情。”咪蒙说。但她承认周元是对的。她应该继续巩固自己的优势,来为做影视争取机会,“公众号是为了我的梦想,但它本身也不是我讨厌的事情。”
知乎上有人看到了这一点而评价,“她既能靠公众号持续赚钱又能通过做影视剧树立口碑和扩大营销,以国人的健忘程度和崇尚‘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心态,咪蒙再坚持三年,就会变成粉丝们口中为了追求影视梦想而通过自己本事赚钱的励志典型。”
咪蒙也看到了这条评价,她所在意的是这句话的前一句,“以咪蒙对国人心理的了解和操控,这几乎是必然”。她很高兴,把这句话发给了同事。
新的一年咪蒙有许多计划。她给自己定下1500万粉丝的目标,打算培养几个针对不同受众的新公号。更具野心的想法是举办新媒体写作大赛,“干掉新概念”。
她想为新媒体时代的写作者提供一个平台,并且告诉大家,写作是有前途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革命性在于自我表达,她认为到了微信时代,这已经不再合适了,新的写作方式是去自我化,讲目标读者有共鸣的故事。她还没想好谁来当评委,一个可能的选择是张嘉佳。
唯一确定的是奖金非常高,20万到50万。我问她是否认为微信时代是写作者最好的时代,她否认了,“写作最好的时代是写作很有尊严,但(现在)除了钱没有什么。”公众号写作在很多人眼中“和天桥贴膜没什么区别”。
那要如何获得尊严?咪蒙思考了一会儿,说也许需要仪式感、口碑——和她对严肃文学的“装逼”定义一致。或者应该多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比如“告诉我的粉丝,对所有快递人员和外卖小哥说谢谢”。
她觉得这是个好问题,目前还没有答案。她拿出笔记本认真记下了这个问题。
━━━━━
编辑:曾鸣 采访、撰文:靳锦 视觉:梁爽 摄影:席敏
虽然说咪蒙的文章被一些读者认同为:有灵魂的鸡汤,有个性的鸡汤。 Exc? 文章是可以影响到人的价值观的,为利益将扭曲的想法推送给800w粉丝,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在激进的想法里越走越偏。不骂她,只是作为一个传播者,咪蒙要时刻提醒自己的文章该给读者带来何种思想共鸣!
她应该是个“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人,代表了一众自媒体写作者的群象。她觉得要影响百万人,就要豁出去放低姿态。但是当自己被“把小鲜肉安排到宾馆”惊讶脱口而出的那句“你把我当成什么人?”时,有没有想过,许多迷途的女性根本就没有分清有资本表演的她的真实传达的影响力?传播的噪音不仅在过程中,也在传者和受者中,一个从南都出来的媒体人,潮水的方向至少也应该冷却一些无谓的偏激。
从咪蒙开始,我开始对自己进行审视,面对煽动耸动的标题,我都尽量做到不点,几个月来,我躲过了很多咪蒙的文章,不为这样的媒体或者公众号做出贡献,每一个点击都应该献给更真心的文字,而不是纠结今天到底是60万还是100万的文字处理机器。
为什么GQ不去关注一下更犀利更战斗更神秘的另一个公号?无数人追,无数次被封,无数次更名。王五四,王企业家…等等都是他的名字。与其写这迷蒙这种只能骗的了智商10以下的人,还不如好好特立独行一次。
我一直觉得把咪蒙这类公众号的文章叫鸡汤是不对的。鸡汤其实除了油多一点,挺好喝补充水分有利于感冒恢复,虽然营养不多但其实没害处。咪蒙这类就是各种小摊的麻辣烫,原料暧昧,配方诡异,怎么刺激怎么来,长期食用危害健康~
咪蒙和大张伟是一路人,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的,也知道什么是高雅的。但是他们更知道什么是能挣钱的,通过什么能完成自己人生目标。并越跑越远。
文|朴芳 蒋玮琦 编辑|朴芳
最近GQ关于咪蒙的专访稿子一出,这个以纸笔为兵刃在新媒体里生杀予夺,令万千粉丝和广告主齐齐听其号令的女教主又一次引爆了舆论和争议。
犀牛君没记错的话,咪蒙去年这个时候一篇软文报价差不多是25万,现在已经涨到68万了,据说想预约都要排到两个月以后。
从2016年全国院线电影的收益粗略计算,能赚钱的影片大概只有15%,剩下有大约10%能打平,其余都是赔。也就是说,咪蒙一篇文章的收益已经打败了全国绝大多数电影玩家,更何况在生产周期和效率上完爆影视,相信只要她想接,一天一篇软文都可以。
然而,有着电影梦的咪蒙,曾在影视领域是个彻头彻尾的创业失败者。
14年11月咪蒙第一次创业开的是家名叫“万物生长”的影视公司,她从拍网剧起步,其中一部名字叫《尹志平的奇幻之旅》(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有多LOW,脑洞有多大!)虽有上千万播放,但是公司能烧的钱太少,以至于还没做出IP,这个曾有20多人,以编剧为主的小公司仅10个月就倒闭了。
关于她第一次创业的经历和公司倒闭原因,咪蒙在她自己的文章“我是如何成功地把一家公司开垮的”里已经有很详细的描述和总结了。
作为自媒体浪潮下成功的典范,不可否认,咪蒙用偏激和处心积虑的内容换来了成功、金钱、和流量。但同样的,价值观的双标,抓住大众心理对某种思想进行鼓吹,用词粗鄙下流,利用性和暴力的擦边球来换取流量,同样颇受人们诟病。尤其是同行业及“精英人士”,对此颇为不屑。
咪蒙的文章总是先找到一个群体,言辞激烈,要么立论,要么推翻。一位咪蒙在南都的老同事谈到咪蒙,露出不屑的表情,称她为“病人”。
“可怕就在于没有价值观和没有底线。她操纵别人的功力在当年就娴熟了,对抵抗力不强的人就是洗脑。现在这个平台让她可以洗更多人的脑。但我们老同事都知道,她的招数跟伎俩跟过去是一模一样。”
这普遍代表了“撕咪蒙”一派的看法。甚至有人戏称,自己的朋友圈经常会被咪蒙“两极分化”。每次被这个女人引发舆论,总能看见朋友圈的快速站队。
创业首先是保证自己要活下来。从她之后的公众号内容风格中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个曾以登上首期《独唱团》为荣的咪蒙,痛定思痛后彻底从理想主义转到了精致的实用主义。精英们可以嘲笑咪蒙丧失了自己曾经作为一个文化人的理想和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但却无法阻止她越来越高的影响力和利用才华赚钱。
咪蒙说自己的主业是做影视生产,副业是做公众号。如今咪蒙公司里专注负责公众号的员工并不多,大部分人其实都在写剧本。正常发展下去,犀牛君预言咪蒙很快就可以成为下一个影视领域的著名IP,和PAPI酱这样的网红不同,和张嘉佳这样的鸡汤作家不同,咪蒙更在大众层面站得住脚,她甚至比郭敬明更可怕。因为她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她讲故事的能力以及利用故事打动人的技巧。
会讲故事有多么重要,咪蒙能通过很少的文字讲清楚一个故事,而且她基本次次都能找到受众的G点,这背后的洞察力才是她最可怕的能力——郭敬明始终只能搞定小姑娘为他贡献钞票,咪蒙却能搞定从学生阶段到女白领甚至是四十多岁的中年普通人,因为她不仅仅了解受众喜好,她还试图讨好她们,她成功地理解并操纵着人性。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咪蒙助理月薪五万的事。
前不久这篇近两万字的GQ专访,几乎画下了全国人民的通勤图鉴。
咪蒙五万月薪的助理也连带着火了。
成功就只是努力吗?
相信这句话的人都是傻子。
如果咪蒙真的只是影视公司小老板,助理再有能力,月薪能有现在五分之一吗?
一个老板的聪明之处是不光自己赚钱,还带着身边有能力的人一起赚钱,这样善待员工其实是最聪明的做法。月薪五万,相对于68万一篇的广告费来说只是洒洒水——让犀牛君来算个帐,今年2月份咪蒙一共写了五篇软文(相信她推掉的远远不止这个数),四篇头条一篇二条,这就是大约三百万。两个核心员工给月薪5万其实并不多。但如果是苦逼的影视公司就完全不一样了。
助理黄小污哪怕没有遇到咪蒙,怕也能在某家媒体风生水起做着记者;以安迪的能力,在500强的外企做广告怕是也绰绰有余。
“我的公司不到9个月,就特么倒闭了。
我又让她们离开深圳,跟我来北京再次创业。
所有人都劝她们不要再次上当。
朋友们纷纷承诺,要推荐她们去BAT;
父母让她们考公务员,或者进家里安排好的事业单位。
看上去,那都是更靠谱的方案。”
这是咪蒙自己说的,看见了么,即使不跟着现在的老板创业,她们同样能拥有很好的工作。所以关键性问题不在于“助理能月入五万”而在于“有实力的人能月入五万”。
来看看咪蒙的助理是怎么做的:
“当时黄小污在我们编剧团队,我问她有没有意愿来新媒体,让她第二天来跟我详谈。结果第二天她就甩出一份报告,对我的公号的标题、选题和内容,都做了深度思考,提出了蛮多有效建议。从此她就成了我的创作助理——其实是责任编辑。”
“其实,她(安迪)已经很厉害了,上千万的单子,都是她自己去跟客户谈的。我担心任务太重的时候,她都说,没关系,做最难的事,进步才最快。”
这证明咪蒙具备老板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特质之一:能让周围人死心塌地地为你干活。
其实助理月薪5万这条新闻能火,大致因咪蒙在采访有意无意透露了两个点,一个是“助理”,一个是“月薪五万”。两词放到一起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引爆舆论的同时,不能不让奋斗在北上广一线累死累活的老板员工们好好喝一碗鸡汤。
果然随后咪蒙就解释了真相:“其实现在,她们早就不是我的助理了。黄小污是我们公司的内容总监,安迪是商务总监。” 试想如果当时的新闻标题是“咪蒙的总监月薪五万”,相信也就真没什么人关心了。
此后,咪蒙又说给她们月薪五万还觉得给少了,如此高调夸人,打广告之余还顺便收买了人心,真是聪明至极的老板。
曾经做影视但输掉底裤的咪蒙,“逆袭成功”或许只是需要时间。
以咪蒙对国人心理的了解和对人性的操控,以她的天赋和努力程度,在影视领域的商业成功这几乎是必然的。
她既能靠公众号持续赚钱和维持影响力,又能通过做影视剧实现理想和树立口碑,以国人的健忘程度和崇尚“成功为王”的心态,或许咪蒙再坚持两年,就会变成粉丝们口中为了追求影视梦想而成功的励志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