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收购豌豆荚,豌豆荚的应用分发业务将并入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未来豌豆荚应用分发业务将继续保持独立,成为阿里巴巴集团下Android应用分发业务的最强品牌。在独力坚持6年后,豌豆荚还是不得不选择投入巨头的怀抱。
收购价格并未公布,不过有消息称,豌豆荚作价2亿美元。如果这是真的,相较两年前SoftBank Group以1.2亿美元领投豌豆荚时的10亿美元估值,2亿美元显然缩水不少。而且豌豆荚经过多轮融资,融资总额也差不多接近2亿美元。选择以2亿美元卖身,其中必定有不少的无奈,似乎也在证明,Android应用分发已经不再是一个好生意。
豌豆荚是创新工场投资孵化的第一批公司之一,团队早期成员不少来自Google中国,比如创始人王俊煜、崔瑾等。我曾围观过他们的Design Hackathon活动,我总是折服于他们的年轻、敢想、能做。这是一个有想法、有坚守、有价值观的精干的团队,他们对待世界的方式,是发现世界的不完美,然后亲手改变它。在列强环饲的Android应用分发市场,豌豆荚带来的是某种与众不同的清新空气。但是,这种清新空气似乎并不太受习惯了雾霾的人们待见。
王俊煜说,「豌豆荚在中国互联网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同时也得承认,在这个市场,豌豆荚一直都是个小众的存在,即使已经有了上亿的用户。王俊煜说,豌豆荚是赚钱的,我家楼下的夫妻水果店也是赚钱的,那又怎样?
手机市场越来越向几家大厂商集中,而手机厂商越来越倾向于将应用分发当成自家的「增值服务」,肥水不流外人田。曾经热闹非凡的第三方应用商店,要么找到了靠山,要么独自凋零。在这个不存在Google的市场,不但豌豆荚的机会渺茫,连腾讯、百度也难说胜券在握,小米、华为们一定会为第三方应用分发服务设置越来越多的障碍,直至彻底从自家手机上根除。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Android应用分发是一个注定将被做烂的市场。在屏蔽了竞争之后,手机厂商会对应用分发附加更多的商业企图,推广目的会快速替代服务目的,功利会彻底打败情怀。这并不是猜测,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但在个人情感上,我确实希望豌豆荚能一直活着,并且活得舒坦,能一直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商业,并且做得开心。但考虑到UC浏览器原本一个中立的web浏览工具,已经被「创新」成一个彻底的流量机器,我非常怀疑,豌豆荚也免不了成为那个大流量机器的零配件,无论它看上去有多么「独立」。这还得先假设,阿里能在腾讯、百度都未必站得稳的市场上站住,或者阿里自己的手机OS真的能成事。
最后,祝福豌豆荚团队,祝福俊煜、崔瑾。
【文/keso(keso怎么看 微信号:kesoview)】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以下是王俊煜在新闻发布后发表的感言:
不是终点
一
你可能已经在其它地方看到了新闻——今天下午我们正式宣布,我们已经和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正式签订并购协议,豌豆荚的应用分发业务将并入阿里巴巴移动事业群。未来豌豆荚应用分发业务将继续保持独立,成为阿里巴巴集团下 Android 应用分发业务的最强品牌。
这里,想在正式新闻稿之外,向一直关心豌豆荚和我的朋友们,分享一些我自己的感想。
回顾过去六年,豌豆荚的应用分发业务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远超我最初的想象。六年前,我单纯的想法是做出一个设计卓越的 Windows 端的手机助手,让还处于发展初期的 Android 手机更简单好用。慢慢地,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应用分发业务。今天,豌豆荚的应用分发业务仍然是市场上最大的独立应用分发业务。我们有国内最全的应用数据库,包括魅族在内的诸多厂商都使用我们的应用搜索 API;我们从 2011 年以来一直通过「豌豆荚设计奖」帮用户发现最高质量的应用,像皇室战争、纪念碑谷、VSCO 等很多国外最高质量的应用和游戏,都选择豌豆荚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站。我们自己的产品设计能力在行业内也有口皆碑,也是支撑豌豆荚在严酷的竞争中独立走过六年的根基。在过去一年,在保持产品和品牌上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商业化上的努力,到今年成功实现盈利。
我们今天做出的决定是我们主动做出的选择,我们相信这能给应用分发业务带来更好的未来,让它的规模能再上一个台阶。在整体 Android 市场活跃度下降、硬件厂商应用商店加入、以及各种各样的应用都开始提供应用下载服务的大背景下,应用分发市场确实有很大的挑战,在碎片化市场的同质竞争中,越来越依赖渠道来获取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希望这个业务的规模能再上一个台阶,需要渠道、产品、品牌等多方面优势的紧密整合。阿里恰恰能提供这一点。豌豆荚的应用分发业务在获得阿里巴巴和旗下 UC、高德、优酷土豆等的资源支持后,其规模和影响力将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
二
我们和阿里巴巴集团在过去三四年间一直保持着联系,他们的专业性和执行力让我明白,阿里巴巴的巨大成功不是没有缘由的。而我们和永福、顺炎和小鹏在过去几年间也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我记得我第一次见永福是在 2013 年的夏天,那天清晨他刚刚做完手术出院,其敬业精神让我敬佩;UC 团队在广州白手起家,多年来一直和巨头直接竞争,却能在手机浏览器市场保持领先地位,也让我非常敬佩,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2014 年 UC 加入阿里巴巴后得到的支持和发展,也让我更相信我们的应用分发业务加入阿里巴巴是正确的决定。
我自己对豌豆荚最为骄傲的是产品和品牌,而外界对我们在商业化和渠道能力上的作战能力欠缺一直有所批评,这点我虚心接受。并入阿里巴巴,恰好能增强豌豆荚应用分发业务在这上面的工作。在阿里巴巴的帮助下,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在豌豆荚的投入也会触达更多的用户,有更好的效果。这绝对是一件好事。
三
豌豆荚在中国互联网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们不仅从零开始创造了一个数亿人安装的产品,也创造了一个既广为人知、又深受用户喜爱的品牌。与此同时,我们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我们应该为自己的创造感到自豪。
这几年的时间很难,最让我感到欣喜和感激的,是所有人的坚持和努力。在过去几年,我们有些时候没有那么坚定,走了一些弯路;但无论晴天雨天、顺境逆境,总有人和我们一起坚守,这也是我们前行的动力。特别感谢你们。
无论这段旅程有多么艰辛,我都真的很开心做出了豌豆荚。别的不说,豌豆荚促成了七对夫妻,还诞生了很多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这是让我很骄傲的事情。真的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一直的坚持。
我也想感谢开复、汪华和 Hurst。开复多年来做为师长和朋友一直给我们最真挚的建议,总是能设身处地地从我们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汪华在各个我们面临艰难选择的关头,都支持、鼓励我们继续坚持做下去。Hurst 也一直给我们管理团队最大的支持,他给我讲的许多故事都让我深受启发。我非常感谢几位投资人给公司和我个人的帮助,他们是我的良师。
四
经过六年,我相信的很多事情仍然没有改变。是的,我碰了不少钉子,明白努力不一定会有回报,好心也不一定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和认可… 但我并不想因此吸取什么「在中国不能这样或那样做事情」的教训。即使更难,我仍然会按照我认为对的方式去继续向前,这样子才能问心无愧。
创业没有终点,如果是一个使命驱动的团队或个人,根本没有「退出」这个选项。不管是最初创业,还是 2013 年选择保持独立、扩张品类,还是今天做出的选择,我们都会问自己,哪种选择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达成我们的使命?成功与否,我始终认为要看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而不是某个世俗的标准。何况,即使按世俗的标准,我和我们的团队也是非常成功的,我们应该为自己创造的一切感到自豪。再过几年,豌豆荚拥有了更大的规模和影响力,我会很高兴在今天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让它发展得越来越好。
生命短暂,我还希望能创造出更有影响力的作品,继续专注在我真正 passionate 的事情上,帮更多的对世界保持兴趣的人去发现更大更美好的世界。也许在外界看起来,这些事情会更… 你懂的,但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做这些事情,哪怕赚了再多好几个数量级的钱,当我老去的时候,才会「因碌碌无为而感到悔恨」。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失败。
和之前的唯一区别是,经过这几年的积累,我相信我有能力让这些事业取得更大的、商业上的成功。
过去几天看到了许多人的鼓励,谢谢大家,恕不能一一回复。感谢所有支持和理解我的人在这几年的时间里给我的机会。有许多事情,我还没有做好,我会继续努力的。
豌豆荚并不是一个所谓的不作恶的小而美的工具软件,甚至在市场份额下降之后比别人还流氓一百倍,所以现在这个下场也算是自作自受。当然我不是说别的市场就不流氓,但是豌豆荚也是流氓之一,只是被贱卖没啥可值得因为情怀而惋惜的而已
关于这篇,就写个比喻吧:就比如本来的一片荒原,上面最早长了三棵树,然后后面的嫩芽也想长得撑起一片天空,然后那三棵树对嫩芽说,你想长可以,成为我的藤萝,如果你不依附,那我就不再给你一寸光明。最后的结果无非就剩下三棵树,然后无数的藤萝,而最后打过来打过去的,死来死去的,也基本是那些小小的藤萝而已。
我的每一个安卓手机上必装的app,也是第一个选择去装的app,相比自带的应用市场好用很多 虽然谷歌市场还是不能在中国使用,但随着手机厂商对这块的重视,他们这钱是越来越难挣 还有就是部分用户转投ios,用户是否会流失也是个问题
说实在的,豌豆荚在后面也是做的越来越流氓,跟所谓的情怀相去甚远。当然,在国内的android分发市场,为了变现,没几个是不流氓的,整个市场已经有点畸形了
是因为苹果机能看得到的也没什么吸引力了,然而用惯了它的系统。真希望哪天华为有自己的系统。哈哈。非行业内人士,意见不专业,但是是普通消费者的心声。
多说一句。我下载过很多次豌豆荚,每次都是人家说他很清新,不流氓,可是我每次都秒删。不知道原因。
应用商店是不是个好生意暂不知道,豌豆荚处于困境的在于缺少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流量,百度和腾讯在发展新用户的手段和资源上比豌豆荚多太多,这并不是应用市场的无奈,而是豌豆荚的无奈。应用市场的想象未来基本上就是走百度营销的路线了。
用过几次,每次下载链接点击第一次都是弹出下载豌豆荚软件,而不是应用app。所以一直没好感。
可以感受下酷安的酷市场,里面的评论很有特色,比豌豆荚好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