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有篇刷屏的文章,叫做克制的力量,写的非常好,我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不赘述了,没看到的可以搜一下,做产品需要克制,需要尊重用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准则。
这次回国感触颇深,说点传统领域的,厦门软件园里面开了很多新的咖啡厅,所谓创业咖啡也好,所谓什么休闲咖啡也好,装修很用心,点心也做得很精致,但是,实话说,服务人员的素质实在堪忧,客人在店里,几个服务员旁若无人的大声聊天,各种互相揶揄也好,开玩笑也好,我想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效力的是一家咖啡厅,而不是大排档。几个不同的咖啡厅,都遇到这样的场景,让人完全呆不下去。一些中低端的酒店和餐饮机构,也屡屡遇到这样的场景,服务人员和工作人员旁若无人的大声聊天,各种嬉笑,完全无视客人的存在,很多看上去装修不错,似乎硬件也还好的地方,就这一点,整体的品质印象就直线下降,我不知道大家对此是不是有同感。
对于服务业而言,我觉得,服务人员保持必要的安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素质,但就这一点,能看出来,大量服务从业者,根本没有这样的意识,而大量这样的小业主,也没有去贯彻这种意识的习惯和培训服务人员的习惯。
从互联网产品而言,那个“克制的力量”已经说的很好了,其实以前俞军老师也说过类似的概念,好的产品经理要学会做减法,很多骚扰性的功能和运营技巧,确实可以在短期内看到数据的增长,但从长期看,是以牺牲核心用户为代价的,最终会让产品走向不可逆转的衰落,而这一点,在互联网上,已经多次被证明过的,甚至,不要说别人,其实我自己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我们说,用户唤醒很重要,用户召回很重要,用户活跃保持很重要,但,让用户获得尊重是第一位的,不是说运营技巧不可以用,不是说一些召回和唤醒手段不可以用,但是要保持足够的克制,以及,对用户选择权充分的尊重。
冯爷今天那篇,对支付宝的抨击,其实也是同一回事,你没有征询用户的任何意见,就改了用户昵称,而且更过分的是,还不允许用户改过来,你说这事很严重么,确实很多人不在乎,但这个事情,在乎的往往是一些核心用户。
我年轻的时候,也会觉得,有些人特么的怎么这么矫情,非要住高星级酒店,非要去什么有格调的餐厅,当时真的觉得有钱人毛病多,但岁数渐增,越发觉得,一些品质的追求还是有道理的,自己也越来越难以忍受那些低素质的服务水准。中国正在处于一个消费升级的重大转折点,中产阶级消费观正在逐渐成为潮流,在这时候,其实你不用多少成本,只要学会对你的顾客,对你的用户最基本的尊重,最基本的体谅,很可能就在很多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都不用说互联网行业,传统的服务行业已经可以看出来,很多消费场所,硬件完全不差,欠缺的,就是这样一点意识和保持安静的作风。
很多消费场所可能觉得,我们很热情啊,我们服务很周到啊,我们笑脸相迎啊,我们对顾客有求必应啊,其实,你去看看,各种高端场所,保持安静是一个基本的体验要求。
不干扰,其实就是一种很重要的用户体验。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互联网领域。
下面进入广告时间
小密圈是小团队共享工具,以「分组朋友圈」的形式,让团队、社群可以安全分享文件和信息。用小密圈可以做公司与团队内部知识管理、产品对外的交流反馈社区、组建兴趣与同好社群等。比如冯爷的小道消息读者群。
我猜您一定关心我的读者群是怎样的,那个,我这人太懒,还不太知道怎样维护读者群。我还是希望大家把关注重点放在这个产品上,创业公司,小团队协作,非常需要降低沟通成本,当然这里的问题不可能都指望一个工具解决,但如果能有效降低这部分的开销,提升沟通效率,一定是对创业团队有帮助的。
小密圈的两位创始人都是我十多年的老朋友,信息安全行业的传奇人物,做人做事都非常有担当,有当然,即便如此,我还是收了钱的。
【文/曹政 “caoz 的梦呓”(微信号:caozsay)】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1号店于刚的创业反思:用户体验只挂在嘴上必死
➤ 深入了解用户体验——情感化设计
➤ 要让产品有好的用户体验,别忘了做错误反馈设计!
➤ 产品设计靠边,5点用户体验创新才是王道
➤ 京东红包在微信与手机QQ上线 用户体验有待改善
➤ 日益变糟的用户体验与学不会的商业化的新浪微博
➤ 曹政:谈谈创业这点事 之 如何界定可行性
➤ 六个细节改变提升Android L用户体验
➤ 为加强用户体验设计?小米全资收购RIGO Design
➤ 亚马逊高管解读财报:努力改善中国用户体验
➤ 黄太吉:重构餐饮供应链,提升用户体验和增量互联网+
➤ 百度智客联盟联袂TCL么么哒,为智能生活升级用户体验
第一次赞赏给你了,觉得说得很有道理,最讨厌进那种售货员强卖的店,一直在旁边强推其他商品。进去一次就不想第二次。
看到这个想到了微博和微信,微信之前几乎无广告(自己添加服务号不算,毕竟可以自由取消的),后来出现了朋友圈广告,不频繁,偶有一条,也不觉厌烦,反而调侃式地截图发朋友圈,如给我这类刚毕业不久的推荐BMW(这推荐算法也是醉)。反观微博,信息流中夹杂的广告出现频次太高,如前面有段时间的‘一元抽iPhone’和‘某黑卡管家’,看的都呕心了。两者在产品体验上差异巨大,但是作为互联网产品来说,盈利是必须的,过少的广告投放影响收入。要在两者找到平衡不容易,觉着微博过了,微信少了。曹师傅怎么看两者?
曹大,我最近在做公众号微商的准备,用公众号来运营微商,具体的我说不清楚,我知道公众号开创原创功能之后就可以在文章中插入链接(素材里面的),我就是要利用这个来做。这样子不用老是刷朋友圈,客户关注微信公众号就可以,每天更新一条推送,产品以海购进口产品为主,目标客户是本地人(在农村)
史玉柱曾经评价【私自更改支付宝股权】事件是“爱国者流氓”,流氓文化仍将在今后中国文化意识里占有重要位置,流氓就是我就故意骚扰你,你能咋的?敢反抗,我就拿支配资源的能力【揍你】,更别说有了文化的流氓……
我是最早体验的用的还可以但是还是习惯微信了。特别是我度全家桶还有360的全家桶还有腾讯全家桶。服务要让用户觉得他所付出的时间和金钱还有良好的环境。我老大打算留我到7月初,我也听从了。也感谢师父去年在厦门的帮助和教诲。 如果服务的不好换下一家,总会有好的服务咖啡厅。
因为干扰用户成为商业变现的一种手段,所以干扰用来成为一种常见的手段。只要当不干扰用户与商业变现无关,甚至直接带来商业变现,不干扰才能成为行业普遍原则。 很多人已经需要品质升级,也许是未来的机会。
雷军的去除kpi。克制的力量。要赚钱,还是要值钱。用户价值为依据。这四篇文章都是有深深地关联和影响着我。虽说我就电商一个小卖家,可也有一个为用户着想的心。
冯爷说的好,打扰反映的是背后机制或文化,大到社会每一角落,阿里这样的巨型企业,小到家庭里对孩子的打断或强迫,打扰是病,得治呀
阿里和腾讯在这上面的区别确实是和基因关系很大,高层风格决定了中层的偏向,底层员工无法有效的改变。 比如春节五福和这次,我估计内部都没觉得自己做错。
用户体验取决于你做的事儿你的产品,如果你做的东西体验不是最重要的,那么你可能牺牲体验获取其他东西一切都是看结果,最好是长远结果,看老总怎么权衡了,权衡是一个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