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不止一次看到有人说这样的话:
「微信里找到好文章难度太大,信息太多」
「朋友圈内容太多了,时间有限,看不过来」
「我只看纸质书,网上文章都是垃圾,看一千篇二手网文不如看一本书」
文/冯大辉(小道消息 微信号:WebNotes)
你是不是也看到过类似的言论?持有这类想法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好几次我忍不住要反驳,今天就说说关于「阅读」和「信息获取」这个话题吧。
我一向坚持的观点是,所谓的「信息过载」「信息过剩」都是伪概念,如同过去流行过的「信息爆炸」一样,都是不能接受新变化的人给自己的安慰剂,他们不但这样在心里安慰自己,还试图想去说服别人。
人们不知道自己接受信息的能力有多强,而总用过去的眼光去评估自己,从而他们得到的结论就是:信息太多了,有点接受不了。很多年轻人这样说,一些年长者甚至也这样说。
但是,自从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网络接入者,获取到的信息量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剧增。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信息革命,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的获益,是这一代人的红利,然而却有人不断的拒绝。
有人会接受不了这么多信息,他们认为是「噪音」,他们会怀念过去信息量少得可怜的年代。最好一年就读个三五本书,看一两份报纸就行了。最好是不读书。读书也累。
还有些人觉得,看书要看「经典」,一本书翻来覆去的读,可以读出世间百态,可以读出大千世界来,这种论调的极端就是那些国学粉,认为那几本古书包罗万象,食古不化,抱残守缺。他们一向的说法是:人的一生太有限,所以要反复读经典作品,当然,如果真的能读下去的话。
类似的另一种人是看书只看英文版,说翻译版不是原汁原味。说实话,过去我也觉得这样有道理,但很快发现,如果不是文学作品,对于我们这个行业,一本专业技术类的图书翻译的好与坏没那么重要,对付能快速看完,吸收书中的有价值的部分就足够了。没必要去看所谓的英文版,除非你阅读中文速度不如阅读英文快。阅读原版并不意味着你的思维更高级,也不意味着你获取到更多信息。
这些「前互联网时代」的观点,并不适用于现在。我们身处这样的时代,就要好好的拥抱互联网,利用好移动互联网媒介,享受技术带来的好处,去主动适应,而不是排斥。我们应该利用任何一个媒介工具获取信息,进行有效阅读,而不是纠结于一些形式。
那些说阅读不过来的人,除了有少数人有阅读障碍,针对大多数人,我不坏好意的揣测,其实就是…懒啊,给自己的懒惰找一些借口,什么叫时间不够用?那你时间都干啥了?看网剧了吧? 看一些娱乐八卦新闻的时候你怎么不觉得信息量太大呢?别说你跟别人不一样,你都在学习,那不现实,没看那些娱乐化的内容被多少人消费了吗?
随便挑一个流行网剧,差不多都是千万量级的观看量,稍微计算一下,那些内容杀掉了多少时间。你认为这些参与者会用另外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吗? 他们会获得什么深刻的思考吗?不会。
在微信里看文章,在 Kindle 里阅读,阅读印刷作品,这些形式的差异重要吗?对这一大类人来说,不重要。因为他们内心里排斥阅读和思考。他们内心排斥信息获取。
有人一直会做如下妄想:
「我需要一个好的阅读工具,把我想读的有价值的内容自动筛选出来」
言外之意是,有这样的工具我就会好好读书。没有这样的东西,所以我一直不能坚持。很抱歉,如果你自己不能筛选好内容,别指望有工具能帮你做到这一点,其他人也做不到。
你需要做的,是主动去甄别任何一条信息,然后不断的选择,强化训练自己,最终做到持续发现那些对你最有价值的内容。同样一堆内容摆在不同的人面前,他们获取到的有价值的部分肯定有多有少。
阅读能力是一种竞争力,信息获取能力也是竞争力。
不要做一个纯粹主义者,说什么「我只看经典」之类的话,如果你不是已经饱读诗书,你有什么资格说只看经典?看了经典对你有什么价值?我们能离开世俗生活吗?对日常生活、工作有价值的信息不需要去学习看一下吗?
不要觉得碎片化信息有害,碎片化信息依然具有巨大的信息量,如果你能够对信息有效分析的话。遗憾的是,大多数人拒绝这些。他们觉得,信息太多,内心抗拒这些扑面而来的信息。
不要觉得信息太多对你是坏事,你需要的是学会「降噪」,有效过滤掉那些你不需要关心的内容。这是这个时代对你的要求,适应,有竞争力,拒绝或是不能适应,最终会被这个时代淘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阅读」就应该是一件功利的事。当想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知道阅读应该怎么做了。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这个问题其实也有很多人问过,同样一本书,为什么有的人读起来很快,有的人读起来很慢。
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很多概念名词,有的人很快就能领悟,有的人就需要很多时间。
阅读能力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能力,有的人喜欢阅读,也有的人厌倦阅读,现在是短阅读时代,越来越多人喜欢通过视频,音频来掌握信息,而阅读可能就显得有点落伍了。
但我们知道,阅读对思维的训练,我认为还是比其他形式更有效的,一个很关键的地方是,同视频相比,阅读需要你大量细节进行脑补;同音频相比,阅读可以自己掌控节奏和速度,音频听听评书蛮好,但作为学习工具,有时候会跟不上节奏,或者一时走神,就失去了关键点的信息。所以,在诸多获取信息,和掌握知识的场合,我认为,阅读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当然,阅读的载体发生了变化,从书籍到电脑到手机,并不是说只有拿着书才是阅读。
那么回到今天主题,阅读这方面的素质,确实有一些天赋的影响,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天才,比如那些最强大脑们,也有阅读障碍症的患者(是的,这是一种大脑无法协调信息的病症),但大部分普通人,阅读的天赋,应该说,在这两者之间。
正常人如何提高阅读能力呢?当然,最简单的答案是,多读书,多练习就好。但这里也可以强调一些方法论的东西。
1、阅读要有目标
所谓目标,就是你对这本书的期待是什么,你期待解决的问题,或者期待了解的核心信息是什么,把握这个目标后,要梳理一个这样的思路,就是快速略过与目标无关的内容。
我们现在很多场合读书,可能是为了获得一些启发和灵感,或者是补充一些认知上的缺陷,并不是为了参加考试,竞赛或者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比如我之前分享过,阅读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书籍,是为了能更好的完善自己认知,提高有关产品设计的理论素养。而不是为了成为经济学或心理学的专家,所以很多内容确实一带而过,只关注其基本逻辑和思考方式即可,无须对细节深入追究,更无须去探讨研究习题的解答方法。所以我差不多三四天可以读完一本厚皮书,其实只是提升了一些相关认知而已。
当然,这种阅读也是有缺陷的,因为可能会进入一种自以为懂的境界,这也是我现在常有的问题。但我们知道现在信息和知识太多了,必须学会对信息有所取舍。
很多时候,很多人取舍的方向全错了,比如一些创业者也好,或者业内从业人士也好,也天天阅读,乌镇哪些大佬坐一起吃饭了,马云和赵薇到底啥关系,你说这些信息能让你加薪升职啊,还是能让你融资顺利啊。这种偶尔放松看看到也无妨,但天天把这个当知识就完蛋了,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然而不幸的是,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八卦文章篇篇十万加,而关于如何有效学习一门知识的文章却往往很难被传阅的原因。
2、要带问题阅读
当你确定阅读目标的时候,要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如果连问题都提不出来,说明你定义的目标是无意义的,比如说,我要学会写安卓游戏,那么基于我已有的技术基础,我还需要解决哪几个关键问题,然后去阅读相关开发书籍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就比单纯去看书更有效用。
那有的时候,确实,阅读前并没有想到明确的问题,比如这本书别人推荐说不错,读读看,但阅读的过程中要提出问题,书籍中提到的方法,案例是否和你现实工作中的一些场景类似,是否存在一些相通的原则,然后你就可以自己思考出一些问题,并从书中寻找答案。
3、保持质疑,随时核实
现在很多书籍或者读物也存在一些并不十分准确,或者可能不十分与时俱进的内容,比如十年前先进的技术可能现在已经落伍了,但有些参考书依然还会推崇。
那么网上一些自媒体信息,或一些大V的读物,一些不求甚解,或者存在偏颇的内容可能就更多,包括我自己的文章在内,有些案例已经落伍,有些名词解释不严谨,都有可能,读者阅读的时候,应保持质疑,质疑不是说什么多不信,而是有求证的心态,对一些存疑的内容,或者不十分理解的概念,通过搜索引擎,其实很容易找到很多证实,或者证伪的内容,有助于理解,甚至推翻作者的观点和概念。
4、好奇心,保持兴趣
我大部分情况下阅读很快,但也不绝对,高中的时候,读语文还可以,但政治就不行,根本读不下去,复习的时候经常被自己气得扔书,扔完了再捡回来继续背。
根源呢,其实很简单,除了应付考试,我对书上的内容完全没任何兴趣。
如果是为了应付某种必须去做的事情,比如考试,强迫自己去阅读没有兴趣的内容,确实很难有效率,但我们知道提升自己是为了更好的前途,而不是为了应付谁,希望读者能对新的知识,技能保持好奇,充满兴趣。
绝大部分人对故事性的内容比较有兴趣,但知识性的文章往往会觉得难以进入,我觉得这样,循序渐进,阅读相关资料的时候呢,每天给自己提出一个小问题,解决一个小疑惑,一点点前进。并且把积累的知识尽快用于实操,这样就会有成就感,从而形成持续前进的动力。
文章中的一些概念,名词,不懂的,不理解的,建议随手搜索追查一下,现在手机上直接搜索多方便,网上资料汗牛充栋,很容易找到一些合理的解读。我现在也是经常要查阅一些新名词,真的很多都跟不上的。
以上说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那么为什么有些人阅读很慢呢,我觉得缺乏有效的练习,比如缺乏目标,可能会陷入无休止的细节,对每个细节和描述都需要理解,那可能时间就耗费很大,最后觉得太吃力,兴趣全无,就无法继续了。 另外,带着问题也是提升兴趣的好办法。
比如说,三国志这本书实在太难读了,但喜欢三国演义的人,那么就会带一些问题,比如张辽到底有多猛?赵云是不是又帅又厉害?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的名号是怎么来的?那么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三国志的相关段落,兴趣就来了,然后遇到不懂的再去搜索相关的解读,对很多历史信息就可以有更清楚的认识了。当然,这样读下去还是会忽略绝大部分信息,毕竟我们不是做历史研究么。
另外,读书建议循序渐进的读,比如英文不好,先读一些比较粗浅的读物,遇到不会的单词查一下,读下去了,渐渐有感觉了,再读一些相对有深度的读物,直到词汇量渐进了,才能读一些专业性强的读物。如果一开始读一些生僻词汇很多的英文书籍,一页下去几十个单词都不懂,这就读不动了。 我前年想锻炼英文阅读能力,买了本一个美国老兵越战自述的书,本来以为读几个月总能读完的,结果里面各种军事相关的不认识的单词实在太多了,前面的好不容易看懂了,过两天翻两页遇到又不记得了。后来只读了一半扔在那里了。
读专业性的文章也可以这样,看个人基础,如果觉得文章太多晦涩深入的东西无法理解,先把相关领域的常识,名词,常见概念读透再来看。
我读书读文章都比较快,可能从小比较喜欢阅读,虽然可能主要是看小说,但是确实锻炼了阅读速度。理解一些新的概念也比较快,我觉得自己的优势呢,就是对新事物好奇心比较重,此外对一些纲要上的重点比较敏感,比如看到比特币分叉,能快速忽略那些技术名词,找到这个东西的真实意义和利益链条所在。所以很容易快速搞明白一个新领域的东西大概是什么。但问题也在于此,够敏锐却不够专注,理解的快但从不深入。所以一昧的强调快,未必是好事。 本文的标题是快而有效的阅读,但就有效而言,以我现在的状态,其实已经很难了。
如果读者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和意见,欢迎留言。
提升阅读效率,学会取舍信息,在信息过剩的现在,其实意义是非常大的,我不能说一定可以教会大家什么,但我希望每个读者开始有这个意识,有意识的去带着目标阅读,有意识带着问题阅读,有意识的学会取舍信息,看看会发生什么。
那,下面是广告时间,技术人士的高质量阅读内容呢,推荐EGO ,
微信公众号的id是 EGONetworks
现在订阅,还可以获取CTO技能图谱。
阅读和学习都要懂得取舍,没有谁可以通晓一切,面面俱到,所以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方向和学习的目标。
我这样啥都懂一点,啥都不专业的,不是个成功案例,真的。
这个广告仍然是免费的,所以继续挂赞赏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