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的新媒体影视,内容生产者的陷阱

大热的新媒体影视,内容生产者的陷阱

万万没想到,随着《万万没想到》的走红,网络剧成了视频网站你争我夺的香饽饽。随着制作门槛的降低,制作成本相对低廉的微电影、新媒体电影在2013年迅速崛起。特别是许多所谓的新媒体电影大打色情擦边球,在监管相对不严厉时,确实获得了远超出其真实内容水准的流量,因此,微电影、新媒体电影似乎让视频网站们找到了低成本获取版权内容和流量的新途径——与其高价购买电影、电视剧版权,不如索性自己出资投拍或者签独家的创作人。

视频网站的如意算盘自然是凭借独家内容吸引流量、固化粉丝,同时可以沉淀版权,依靠招商,通过植入方式回收成本。但创意产业的规模化谈何容易,内容创意的产生很难被标准化,规模化。诚然,《晓说》、《屌丝男士》等等网络剧、网络栏目推出后大受欢迎,但是,对应同时期推出的数目庞大的网络剧和栏目,成功概率实在很低。微电影、新媒体电影虽然制作门槛降低了,创意门槛却大大提高。众多创作人和工作室一拥而上,内容量虽暴增,但质量也龙鱼混杂。特别是“净网行动”以来,许多靠“搏出位”的内容被纷纷下线,有关公司和个人也受到了严厉处罚和警告。

尽管如此,迫于种种压力和竞争,视频网站对抢夺网络剧和新媒体电影的热情不减。一时间,很多创作人被视频网站小编的追逐冲昏了头脑、飘飘然起来。但真实情况是,从变现角度来说,并非如视频网站向创作人描述的那么乐观——广告主对于此种内容投放形式的认知非常初级阶段,视频网站的招商能力十分有限,许多视频网站的自制内容都没有植入收入,更不用说视频网站仅仅是合作性质的内容了。

许多扎堆进入新媒体影视行业的人都还在以传统影视角度来思考问题,认为投资拍摄新媒体电影、网络剧跟投资拍摄电影、电视剧一样,通过版权销售赚钱,甚至通过互联网玩法——CPM分成以及付费观影分成回收成本赚钱。但是,通过算一笔简单的账,恐怕蜂拥而上的创作人们就要望而却步了:

视频网站几乎不会为网络剧版权买单(除非你是非常大牌和顶尖的剧作公司。但即使你是大牌,视频网站出的版权购买价格恐怕也很难覆盖你的成本)。视频网站通常采取的做法是给内容创作人画一个首屏推荐+CPM分成/付费观看收入分成的大饼。而实际上,对于一部显示播放量1000万的影片,有效播放量也就100万到200万,一个CPM不到10块的分成价格,最终只有区区几万块的分成收入,这对于影片的制作成本来说,九牛一毛。

有人可能会说“君不见《万万没想到》《晓说》每集的植入广告高达百万人民币,而且视频网站以负责招商来换取独家发行、首页力推”,但考虑到视频网站自己投资出品的“亲儿子”内容往往自己都找不到植入,“干儿子”还是自食其力吧。因此,视频网站以现在的模式去建生态:以给予推荐为噱头签约独家内容+PGC合作分成,并期许未来招商分成的合作方式,短期内可能会吸引一部分内容创作人合作;但是长期来看,一旦内容创作人发现无法盈利,生态也会随之瓦解。

那么新媒体的内容创作人如何能够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我的观察是:不能单单依靠视频网站给予的合作,更加不能绑定一家视频网站合作。作为内容生产方,核心诉求就是内容传播的最大化!要想最大化,就必须多渠道覆盖!比如,“飞碟说”,不与任何一家视频网站独家合作,但是凭借优秀的内容,在多家视频网站全网发行的同时,培养自身粉丝,通过其自身与许多品牌的商业植入合作发展壮大。再比如,新片场的“Big博士”,世界杯期间推出“世界杯装腔指南系列”,亦是通过全网分发,多维度的媒体合作,迅速走红,同时依靠新片场自身的商家资源,实现商业合作变现。

这样的新媒体内容例子还有很多:基于自身优秀的内容IP,通过全平台、多维度媒体的交叉推广合作,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曝光量、积累粉丝、提升影响力。以此发展潜在的粉丝电商、IP衍生价值。而依靠单一视频网站渠道,在视频网站都还没有实现盈利的时候,内容生产者想要从中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还是相当困难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