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濡山:任正非为何担忧华为的未来?

任正非先生是一个“先知先觉、思维深邃”的智者,他已经意识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无形的危机风暴正在袭来、正在向跨国财团施压。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如何仍然模糊不清或者与未来全球市场利益格局的变化规律有明显错位,任正非和他的核心团队显露出诚惶诚恐的心态。

离开任正非的华为何去何从?
离开任正非的华为何去何从?

自进入21 世纪以来,上帝似乎在用无形而巨大的手,加速推动全球化的进程,而全球化又大大推动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重新整合,眼下,无论是高度发达的美国、德国,还是“睡眼惺忪”的中国、印度;无论是养尊处优的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困惑迷茫的亚洲资本主义经济强国,都尚处于这场全球化主主导下的世界经济格局的剧烈的优化调整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两大看点:一是主权国家的经济控制权必将被逐渐削弱,二是跨国财团的全球化发展运营的战略及国际化布局策略至关重要。

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已经有少数跨国财团(比如美国苹果公司、韩国三星[微博]集团),开始越来越明显地摆脱主权国家的“束缚”,加快全球化投资及管理布局,而多数财团上不知如何应对。因此,我要说一句“点化”的话:跨国财团的最高领导决策者的全球化思维及战略决策至关重要。

中国现阶段有一个很牛的、被誉为真正具有跨国财团“修养和气质”的国民营企业,他就是任正非先生领导的华为集团。据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KPMG)审计显示:“华为公司2013年度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3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净利润为2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4%。按美元口径,华为去年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6%(395亿美元)和38.2%(34.7亿美元)。2013年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进入全球前三;企业业务收入增速超过30%。

华为提出,未来五年将保持平均10%的增速,到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增长至700亿美元的目标。”有鉴于此,不妨先阅读并解析一下华为公司最高首脑任正非前不久的一段个人言论:

任正非:历史上多少大公司是在非常成功之后走向大衰弱。70年代日本电子工业很成功,钱多到可以把美国买下了。日本在模拟电子很成功,但在数字转型的时候保守了,让美国超越了。MOTO是蜂窝移动通信商用系统的发明人,模拟时代太成功了,就在数字化时代退出了市场。

过去的AT&T为什么失败?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当然我们当时也没有完全想到。现在带宽的需求是被压抑了,压抑后我们就一厢情愿的认为越宽越好。那是不是越宽越好呢?

点评:任正非的这一判定,只是从技术进步及全球市场竞争的角度进行阐述,而这一现象的背后则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不适时宜”的公司,在打盹犹豫的时候,就会被淘汰出局,国际上曾经务必辉煌的AT&T、柯达、MOTO、索尼、松下等财团,无不说明全球化的残酷与“公正”。 因此,对于跨国财团而言,要善于从全球化视野,并以全球化思维审视和运筹自身的发展。

任正非:我们怎么能对应这个时代?我现在不知道。当我们最早提出管道概念的时候,大数据的思维描述刚发育,管道有多粗,流量有多大我们还不知道。我觉得无线比有线更有希望搞明白最终客户需求,因为无线在离客户最近的地方,比较贴近人的基本需求。现在成功的过程中,哪些东西会构筑我们的死亡。蜂窝当初是为了适应话音时代的而设计的覆盖方案,可能无法支持高密度的数据覆盖。

但高密度覆盖的基本方式是什么,什么带宽是大量最终客户的基本需求,我真的不知道,如果你们技术假设思想错误了,我们发出去几十万个基站了,我们升不了级了,怎么办?这个时候越成功就构建了我们越大的历史包袱。未来有很多不可预知性。哪怕我们几十万基站已经下去了,只要我们率先比别人知道了,早一点知道我们错在哪,就可能早一些避开失败的轨迹。我们在追赶的时候是容易的,但在领队的时候不容易,因为不知道路在哪儿。

点评:可以看出,任正非先生是一个“先知先觉、思维深邃”的智者,他已经意识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无形的危机风暴正在袭来、正在向跨国财团施压,可是他或许还没有更深刻的意识到:这样一种危机风暴的“推手”就是全球化运动自身的巨大能量使然,而这种危机风暴会同时带来巨大儿全新的发展机遇。如果不是站在长城上而是站在喜马拉雅之巅来环视全球市场,或许任正非先生会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任正非:我当年精神抑郁,就是为了一个小灵通,为了一个TD,我痛苦了8至10年。我并不怕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怕来自内部的压力。我不让做,会不会使公司就走向错误,崩溃了?做了,是否会损失我争夺战略高地的资源。内心是恐惧的。

TD市场刚来的时候,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投入,所以没有机会,第一轮招标我们就输了。第二轮我们投入了,翻上来了;第三轮开始我们就逐步领先了,我们这叫后发制人战略。但那8年是怎么过来的呀?要我担负华为垮了的责任,我觉得压力很大呀,这么多人的饭碗要敲掉了。因为不知道,所以很害怕,才很抑郁。

现在你们也是高处不胜寒。无线走到这一步了,下一步要怎么走。到底我们将来技术思想是什么?技术路线是什么?我们假设这个世界是什么?我们假设对了,我们就正确了可能也就成功了。我们假设错了,那我们可能就会进入类似北电、MOTO一样的衰退。

思科在全世界IP是独树一帜的,多么先进。它在核心路由器上的一个投资错误就被华为超越了。那你以为华为就不会被别人超越吗?所以我们应该在最好最繁荣的时候讨论华为的崩溃和衰退,也许能找到一条路来。

我们不知道客户需求是什么,预见客户的需求都是鱼翅燕窝,如果客户的基本需求是麻婆豆腐怎么办呢。我们鱼翅燕窝做了一大桌,但人来了只吃麻婆豆腐怎么办呢?怎么知道无线带宽的最佳需求到底是多少呢?这一点我也不清楚,就多听听专家们的意见。把握客户的真正需求,坚持主航道的针尖战略。

点评:从任正非先生的这番言论看出,他自诩“华为公司”也是全球知名跨国财团之一,自已显然也是全球顶尖商业领袖,应当与比尔盖茨之流齐名。其实,这只是他个人的良好感觉。在我看来,任正非无疑是中国本土出土的,少有的卓越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他领导下的华为,目前虽然业务遍布全球,但只是一个低调求实的配套服务生的角色。

客观来看,任正非先生本人及其领导的华为公司,目前尚不具备全球化文化和全球化战略思维,充其量只是具有短期的全球化市场及商业竞争意识。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有“应该在最好最繁荣的时候讨论华为的崩溃和衰退”这样的忧患意识。正视现实,对于任正非及华为来说,不仅有来自内部的管理文化及技术创新之压力,也有来自外部的全球化大潮冲击的压力。

任正非:未来世界信息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互联网时代不是指网络,一定不要把互联网时代理解成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了人们的基本需求,网络只是一个承载工具,端到端连起来,老百姓也是互联网的组成部分。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导致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强盛,但蒸汽机不是基本需求,只是代表水的动力发生转变,因此它只是一个工具。网络这个工具和蒸汽机一样带来世界整个生产方式的改变。现在有人在网络上描述华为的战略是针尖战略,我认为他说出了真理。我们收窄战略面,在针尖领域,踩不着别人的脚。我们在主航道上是针尖战略。

针尖战略就是冲到最前面。不与别人产生利益冲突。我们要从战略格局构建我们未来基本技术理论和思想。我们在无线上数学的突破还是有基础的,但在有线网的数学上投入是不够的。现在我们缺思想家和战略家,只停留在将军层面。如果我们都只会英勇奋战,思想错了,方向错了,越厉害就越有问题。所以我们希望你们中间能产生思想家,不光是技术专家,要产生思想家,构筑未来的世界。

我们应该演变,即便有了长远的战略思想,也是在今天的思想上逐步演变,逐步改进。不要妄谈颠覆性,认为革命一定会被接受,不见得。苹果的成功是四十年的积累成功的,个人电脑就是苹果发明的,图形界面也是苹果发明,苹果iphone的成功是四十年积累的突破,并非一日之寒。

有时候我们不要总想用革命性思想使自己颠覆,人类需要的不是颠覆,人类需要的是技术高质量的继承与发展。产品创新一定要围绕商业需要。对于产品的创新是有约束的,不准胡乱创新。贝尔实验室为什么最后垮了,电子显微镜是贝尔实验室发明的,但它的本职是做通讯的,它为了满足了科学家的个人愿望就发明了这个电子显微镜。发明后成果丢到外面划不来,就成立了电子显微镜的组织作为商业面的承载。

所以无边界的技术创新有可能会误导公司战略。我们现在要成就的是华为的梦想,不是人类梦想。所以创新应该是有边界的,不是无边界的。

点评:任正非的确是一位头脑清醒且行为理性的商界精英。他的创新思维既不是跟风炒作,也不是盲目拓疆,而是按照固有的策略稳扎稳打。他曾经说:“要防止盲目创新,四面八方都喊响创新,就是我们的葬歌,盲目创新会发散了公司的投资与力量,别那么互联网冲动”。

但是,谈到战略,我认为华为目前只有策略没有战略,或者说他们所说的“管道战略”、“针尖战略”等都不是真正的战略。虽然任正非先生口口声声说战略思维、战略格局。但是,恐怕在任正非大脑中,在未来全球化发展大趋势、大背景下,华为的发展战略未必清晰可行。

华为公司作为一个非常国家化的公司,在全球利益格局正在加速裂变整合的趋势下,其面向未来的全球市场的角色及利益定位是什么,发展使命是什么,发展的目标、方向及阶段性策略是什么,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资源配置计划又是什么?

这些最基本的价值准则如何仍然模糊不清或者与未来全球市场利益格局的变化规律有明显错位。正因如此,任正非和他的核心团队才显露出诚惶诚恐的心态,才有“我们怎样应对这个时代”的感叹,因为谁也岁也不知道下一颗地雷埋到底埋在什么地方。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江濡山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 )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