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晟:写作是种高质量的社交

大概五年前,我想明白了一件事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会越来越多地从同步(电话、QQ)转向异步(微博、微信、邮件),也会越来越多地趋向“实名”(不一定用真名,但会用一个账号把网络上各处的发言、信誉关联积累起来)。综合这两种趋向,我觉得写作应当是适合未来潮流的社交方式,因为写作天然就是异步的交流,而且每篇文章的作者又是非常确定的。经过这些年的尝试,我还可以肯定地说,写作是一种高质量的社交方式,下面是理由。

首先,愿意写作的人都是认真的人。老话说“教学相长”,通常来说,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懂得一门知识,就看他能不能向其他人讲明白。同样道理,看一个人是否读懂了一本书,也要看看他能不能把书的内容叙述清楚。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懂了”,真正讲出来,写下来,才发现有太多地方不懂、不顺。讲述和写作的过程,就是反复咀嚼自己所理解的,并依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组织整理的过程。具体比较起来,写作又胜于讲述,因为写作面向的人群更广,“当场解释”的机会也更少。所以说,愿意写作的人,通常都有认真的态度。而高质量的社交,离不开认真的态度。

其次,愿意写作的人是愿意交流的人。文章写好了发出去,就有了自己的生命,就会任人评说,所以愿意写作的人,必然做好了“任人评说”的心理准备。很多人的口头禅是“xx事其实不难,只是我不愿意去做”,不幸的是,说这种话的人不少内心是很脆弱的。“其实不难”只不过是安慰自己的借口,“不去做”才是真正的目标。我的朋友叶欣曾说,要判断一个人说得靠不靠谱,就连着问三问,如果问不倒,那基本就是靠谱了。我自己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读者反馈,有说好的,说不好的,还有谩骂的。尽管有很多“不那么中听”的意见,我还是愿意听取大家的反馈,因为这样既修正(或加深)了自己固有的看法,又磨练了坦然面对的心态,久而久之也让自己对交流的态度变得更健康。

最后,愿意写作的人才有更多机会拓展自己的人脉。很多人都在强调“人脉”的重要性,但通常情况下,除非你本身就相当有实力,或者做的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否则“人脉”的拓展是相当难的。但是依靠写作,你可以织起一张人脉的大网,因为你认真写的每一篇文章,每一点文字,都在告诉其它人你是一个认真思考、乐于交流的人,也成为其他人认识你、找到你的入口。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微博时代更是人人都能说上两句,世界成了充满噪音的海洋。这时候,认真的写作、高质量的文字才更显得可贵,也更能吸引“沉默高手”的注意力。我自己就通过写作认识了很多朋友,有人技术登峰造极,有人非常熟悉大众传媒,有人对新出的好书嗅觉敏锐,还有人深入了解苹果供应链…… 其实很多方面我也只是稍有涉猎,然后认真总结了自己的想法而已。生活在这样一张包罗万象的网络中,我常常会感叹自己解决问题可以省很多力气,少走很多弯路。而这一切,都是拜写作所赐。

以上说了写作给社交带来的种种好处,其实我觉得写作本身的意义更大。读大学时我去历史系听老师讲李约瑟难题和中国科技史,我印象很深的观点是:西方的发明可以历经很长时间,持续积累终成正果;中国的很多发明却因为缺乏记载,只能不断轮回,不断重新发明。工作以后经常在网络上搜索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往往通过英文能迅速找到,中文信息不是付之阙如就是杂乱无章,每到这种时候我都倍感失望和惭愧。要改变这一切,只能依靠认真的中文写作。那么,就从自己开始做起罢。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欢迎订阅公众号“余晟以为”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1. 映文说事说道:

    余晟:写作是种高质量的社交

  2. 引言

    不管是写年终汇报,还是发微信朋友圈,写作能力,已经成为当代人的必备技能。写作很难,但并非难不可及。

    作为财新传媒总编,王烁在这篇清单里,将自己的写作心法和盘托出。强烈建议收藏践行。

    1. 一个好作者要想变成天才作者,是不可能的。但是一个坏作者要变成好作者,则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正确地刻意练习,就能实现。

    2. 写作之难,难在开始。在耶鲁世界学人的写作培训课上,老师给出克服“写作畏难症”的独门秘诀: “告诉自己,坐下来,只写5分钟就好。”只要开始写,5分钟之后,你十有八九忘记了害怕,甚至变得停不下来。

    3. 思路本来就是发散、断片的,所以不要指望先在头脑中完成创作,然后“下笔如有神”。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好的办法是,随时随地将断片的思路和灵感落于纸上,为大脑减负,再在纸上完成整合。

    4. 避免干扰,敢于关机。确定一个固定时间,比如每天晚上8点,最后查一次邮件和待办事项,然后结束工作,不再查邮件,不再刷微信朋友圈,最好关机。将一天记录下的零散内容,进行整合。

    5. 练习写作,如果能力允许,建议多看英文写作书。中文世界里关于写作的书,太强调“才能”,不够实用。英文写作书则相反,从选择词汇、生成句子、构建段落,处处讲透、落到实处。框架和基础有了,搭出高楼就问题不大了。

    6. 简洁。能一个词说清的事,不用两个词;能一句话说清的事,不用两句话;能用通俗的话说清的事,不用术语……把不需要的都去掉,剩下的就是合格文章。

    7. 写作是作者与读者的对话,而不是作者的独白。除非是日记,否则你不能想什么就写什么。而且写作不是自我表达,所以要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内容。既要相信读者的想象力,不必事事点透;但又要理解,读者毕竟不是作者,凡有需要应细细讲解。

    8. 强调视觉。在文字中,为读者构建一幅画面。具体方法是:自由切换多种人称选择,时而你我相称,时而跳出去切换到上帝视角。设想一下:不论内容如何,读者如果跟随作者的指引一路走来,有一种历历在目的感受,那这就是一篇好文章。

    9. 注重音韵。但凡好文章,不仅可阅读,而且可朗读。选词时,尽可能选上口的那个;造句时,尽可能用短句,如有长句,首先要想如何转换为短句;长句不用则已,要用就要出人意料、有新鲜感。如果全是长句,读者必定读不下去;但如果多是短句,偶尔读到长句,读者会知道这是作者发给我的信号,就会停下来,接收。

    10. 不要盲目追求新词。除非文章的时效性很强,否则如果想要写出一篇经典文章,作者就必须对新词具有准确的判断。用新词是冒险,用得贴切还好,否则不如用老词,因为后者在无数人数百年使用中早已千锤百炼过。最无聊的是用半新不旧的词,连冒险都不是,就是赶时髦晚了一步而已。

    11. 最后的最后,回扣主题:关于写作,如果只记住一件事,那就记住这一件——现在写、马上写。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