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dIn产品主管的产品成功之道

国庆节前有机会参加了在“3W咖啡”举办的新浪SIF论坛,主讲是LinkedIn的副总裁Deep Nishar,谈的话题是他对产品开发和用户体验的7个观点。

我将在本文中逐一陈述他的观点(粗体),并把自己的点评和理解附于其后。Deep Nishar谈到的7个观念对我很有启发,其意义在于帮我梳理了一直以来散落的产品观点,形成了一个“纲领”,这个纲领会帮助我们在招募、培养产品人员和系统化产品工作方面提供良好的思路。

  1.“找到用户和他们的场景”

Deep Nishar在此列举了Harley Davidson和Target超市两个案例,旨在说明用户的特征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并请产品人员在对此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构建产品。

Nishar的这个观点是对该领域内无数前辈观点的忠实继承。如果你读过《设计心理学》和《About Face》,就知道诺曼和库伯都非常重视对消费者特征和习惯的观察和抽象。顺便再提一句到底考察用户的什么:目标、动机、态度、行为。

  2. Simple is a Feature. 简约是一项特性

该PPT的文档翻译Nishar这句话时把Feature翻译成了功能,我以为不妥当。如果你读过台湾版的红皮的《用户需求分析》(署名记不清了,回家查阅后修正)就能明确区分功能(function)与特性(feature)的区别,再此不赘述。

Nishar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用Microsoft的office套件的产品设计演化过程为例的,阐述了一个从简单到繁复再到简约的过程。(请注意,简单和简约是不同的,“约”的含义在office 2013上体现得很明显,可以解读为“隐藏”)

而在我个人的产品实践活动中,我对Simple is a feature有3个方面的理解:

1.“先完成,再完美”的产品开发原则要求我们必须“简约”

“唯快不破”这句江湖话是否已经成了咱们互联网行业的真理了呢?总之,提出假设并快速构建最小可行性产品(MVP)进行验证是目前被推崇的最佳互联网实践方法之一。既然要快,就必须做到“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在规划产品的每个迭代周期的时候通过“取舍”而做到简约。

2.“聚焦核心问题”要求我们厉行“简约”

对于产品开发,聚焦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聚焦于用户的痛点、聚焦于商业模式(参考wikipedia Business Model Canvas),这是每个参与产品设计和开发的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而要想实现真正的聚焦,就必须暂时忽略一些分支问题。当我们的眼中一次只有一个问题,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做到“简约”了。

例如长微博,我们在第一个版本中只解决了一个问题“插入图片”,因为这是当时创作者、内容质量要求、商业模式等问题的核心矛盾,不打开这个结,其他问题就无从进展。

3.“简约的背后往往是复杂”

让用户体验到简约的操作和流程是产品设计人员的追求,而能做到这一点,在背后支持的往往是”复杂的设计开发过程“和”复杂的技术实现方案“。简与繁这对矛盾体在我们的产品开发过程中屡屡出现,逼迫我们不断进行取舍。在我们面前不就贴着这句话么“多做一步,感动用户”,那就是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约赠送给用户。

  3. Embrace Constraints 拥抱局限性

我太喜欢这句话了,以前我曾经因为“局限性”而苦恼,而现在我发现“局限性”是成功的助手。

举个例子,给你一张白纸,让你画一幅唤醒“晴朗心境”的画,你要怎么做?是不是有些难?似乎有无数种选择,于是你深陷选择的泥沼!如果给你的不是白纸,而是用线条勾勒好的“草地、房屋、云彩、花朵”,那么你只要用蓝色涂抹天空、绿色渲染草地、红色粉刷屋顶,是不是就简单多了?

所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出自《道德经》),这个“有”往往就是“局限性”的表现,一种框架、一种规则、一个边界,一般不允许你逾越。但这种局限性是“有利”的,其利在于“明确”、“聚焦”。

我们在推进项目中也经常遇到Constraints(局限性),时间、人力、资源这个3角构成了我们项目管理中的局限性,通过平衡这3个要素,我们可以在局限中推进项目的达成。

Constraints Do help you find the circle of your influence、the circle of your focus and the circle of your awareness. 抱歉,写兴奋了,英语不自觉的就出来了。我的意思是“局限性”还帮助你发觉自己的“影响圈”、“关注圈”和“认知圈”,并且让你能聚焦在自己的“影响圈”里做事,这样成功的概率会增加很多。

  4. Data is your Guide. 数据是一部指南,但不唯一。

But guide to where? 把你指向何处呢?

数据是我们最需要小心使用的产品开发依据,说实话,我有时候更相信访谈,不过数据与访谈彼此印证才是客观认识问题的手段。

数据可以提供线索,在Data Mining中,你往往能发现”不可思议“的关联性。

数据可以提供对假设的验证。这是最需要小心的,你必须考虑清楚某个数据是否能够成为证真或者证伪一个假设的直接相关要素。

  5. Innovation is not instant. 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

创新是一个”渐悟“过程,由于你难以挣脱”时代“的局限性,所以在这个领域也很少见”划时代“的进步,大多数进步是”微小而有效”的。是不是有人又要提“苹果”的例子了?那你自己去“顿悟”吧。

产品创新需要伴随用户习惯的变迁,这个变迁的过程是缓慢的,察觉这种变化的过程也是缓慢的,这就形成了一个“追踪变化-分析需求-改进产品”的持续积累过程。

  6. Adapt – 适应

对这条解释的最好的应该是《lean startup》中对“转型”条件的判断和转型操作的阐述。

简单说,在构建产品并投入市场后,如果你发现市场的反馈与你的假设相悖,你到底是该选择“坚持到底”还是“适时转型”呢?坚持到底有可能是“半死不活”,转型去适应市场往往能涅磐重生。

  7. Manifest destiny success 自然法则下物竞天择般的成功

Mr. Nishar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认为是很形而上的,我个人对这个观点有一些体会,但说不清楚,或者说出来就有一些悬。这条如果让我翻译,可能会是”道法自然“或者”物竞天择“。

举个例子,软件开发从程序员的作坊式开发走到了大规模的工程开发,就是从建筑学领域借鉴了很多思想和方法。早期的工程们一定还记得啃下《建筑的永恒之道》后触类旁通了Design Pattern的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同样,我们能从自然生态系统、他择性产品形态、其他行业或者社会现象等很多领域借鉴到“成功模式”,并且将之应用于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和构建。

Nishar从他的借鉴中做了2条总结:

1.快比慢好

两只羚羊被老虎追,要想不被吃掉,不需要跑过老虎,一只跑得比另一只快就行了,跑得慢得被吃掉。

2.灵活性的框架更容易胜出(理解不深,不做曲解了)

以上就是对Nishar宣讲的总结

Nishar对产品成功之道的总结也帮我们勾画出了产品经理和其他产品类人员必须努力获得的能力和必须关注的问题。

1.关注用户。必须具备与用户进行各种形式地沟通交流,并获取真实需求的能力。(包括访谈,也包括阅读用户行为的统计数据)

2.关注产品的效率与效果。简约如果不能达成效果就是简陋,所以产品人员必须关注自己的产品能否帮用户达成目标,然后就是达成目标的效率和复杂度是如何平衡的?

3.思考局限性和风险。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局限性都有可能阻碍项目的成功,如何将局限性转化为助力呢?

4.设计数据、分析数据和应用数据的能力。

5.组织实施持续性的创新和帮助组织积累创新经验的意识、方法和能力

6.判断产品生命周期并作出转型角色的方法与能力

7.个人学习与总结的能力

希望Mr. Nishar的这次宣讲可以对更多产品经理和产品设计师有所启发。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1. 2016 年 07 月 19 日

    […] ➤ LinkedIn产品主管的产品成功之道  […]

  2. 2016 年 09 月 21 日

    […] ➤ LinkedIn产品主管的产品成功之道 腾讯产品经理如何让产品变得“聪明”?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