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文帝初年西峪国后称兴林国,(现址甘肃省西和县西峪镇下坪村)国王妙庄王与伯牙国母同做一梦,宫中彩霞四射,祥云绕栋,次年二月十九日,国母又生一公主。妙庄王说:“长女妙因,次女妙缘,这个就称妙善吧。”并命天下欢庆三天。
(文/李培泽)
妙善公主自幼不食荤腥,聪慧伶俐,心善无毒,读书识字,能力超凡,知书达理,与众不同。转眼已到谈婚论嫁的年龄。十六岁那年,妙庄王与国母,择定吉日为妙善招亲以托终身,妙善拒而不从,愿皈依佛门,出家修行,庄王大怒命宫女脱去外衣身穿薄衣体罚她在厨房劈柴做饭,干苦活累活。庄王想用此法来磨灭妙善皈依佛门的意志,遵守他的安排,没有想到妙善态度坚定,一心不改,她辛苦劳作痛苦不堪,但坚持不懈。庄王无计可施左右为难。更多西和介绍:www.yangfenzi.com/tag/xihe
一日,佐丞相为妙庄王献出上一计,九月十九日将妙善送出皇宫送到白雀寺(现址西峪镇下坪村向南五公里观音殿村)修行。并命白雀寺主持黄长老安排妙善在寺院里挑水浇花,施肥种菜,苦她心志,继续想让妙善回心转意。有一年她浇的花园竟然在寒冬腊月百花齐放,香飘十里。神奇故事流传至今。自皈依佛门后她礼佛参禅,心志坚定,刻苦用心,誓不嫁人,因此又激怒了妙庄王,命大将王真虎率五百精兵将白雀寺化为灰烬,可悲可叹寺中五百余僧众及后勤人员还有少数香客无一免难(现有旧遗址尚存完整,能看到当时白雀寺的雄伟广大)。唯独妙善一人在神佑之下生还,妙善乘一神鹿向南逃生。想到刚才发生的事悲痛欲绝,走到铁鼓坪小憩,稍作梳妆后(现有梳妆台遗址),乘神鹿继续南行,前面并有小白兔引道直至大香山宝地,风景优美,悬崖绝壁,紫竹茂密,野果丰富,鸟语花香,实为仙境。在大香山神灵点化苦修数年终成正果。六月十九日在舍身崖舍报羽化成菩萨。佛祖封为南无大慈大悲寻音救苦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更多佛教解读:www.yangfenzi.com/tag/buddhism
妙庄王自火化白雀寺以后心感不安,也时时思念妙善,身染疾病,服药不效。一日有和尚为他把脉,说要用亲生女儿的手和眼睛配药方才能使庄王病愈。国母问妙因妙缘两个女儿可献手眼为父王治病,结果二人均不肯。妙善得知后大发慈悲之心,献出手眼为父王治好疾病,妙庄王得知是妙善献出手眼为他治病,后悔不已,决定去大香山还愿(现有大香山妙庄王还愿的秦腔戏一本)。妙庄王到大香山后问妙善:“女儿,为父对不起你,我能为你做点什么事才能使我心安理得啊?”妙善回答说:“为父王治病舍手挖眼是我做女儿的责任和孝心,我不需要什么别的,只是添手添眼就可以了。”父王说:“好,我给你千手千眼。”霎时就成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法相。从此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一呼即应,叩之则灵,无处不在,前后一共有三十三种法相。
这就是妙善公主在西和修成观世音菩萨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有口皆碑。遗址尚存完整,史书记载详实。
附:《汉阳舟子集》中记载:“汉文帝初年,在西土有一兴林国,国王妙庄王有三女,其小女妙善被禁白雀寺至大香山。九年后在舍身崖脱壳羽化成佛,佛主封为南无大慈大悲寻音救苦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注明出处。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佛业。
何等为十?所谓:随时开导,是佛业;令正修行故。梦中令见,是佛业;觉昔善根故。为他演说所未闻经,是佛业;令生智断疑故。为悔缠所缠者说出离法,是佛业;令离疑心故。若有众生起悭吝心,乃至恶慧心、二乘心、损害心、疑惑心、散动心、憍慢心,为现如来众相庄严身,是佛业;生长过去善根故。于正法难遇时,广为说法,令其闻已,得陀罗尼智、神通智,普能利益无量众生,是佛业;胜解清净故。若有魔事起,能以方便现虚空界等声,说不损恼他法以为对治,令其开悟,众魔闻已威光歇灭,是佛业;志乐殊胜,威德大故。其心无间,常自守护,不令证入二乘正位,若有众生根性未熟,终不为说解脱境界,是佛业;本愿所作故。生死结漏一切皆离,修菩萨行相续不断,以大悲心摄取众生,令其起行究竟解脱,是佛业;不断修行菩萨行故。
菩萨摩诃萨了达自身及以众生本来寂灭不惊不怖而勤修福智无有厌足,虽知一切法无有造作而亦不舍诸法自相,虽于诸境界永离贪欲而常乐瞻奉诸佛色身,虽知不由他悟入于法而种种方便求一切智,虽知诸国土皆如虚空而常乐庄严一切佛刹,虽恒观察无人无我而教化众生无有疲厌,虽于法界本来不动而以神通智力现众变化,虽已成就一切智智而修菩萨行无有休息,虽知诸法不可言说而转净法轮令众心喜,虽能示现诸佛神力而不厌舍菩萨之身,虽现入于大般涅槃而一切处示现受生,能作如是权实双行法,是佛业。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其中,则得不由他教无上无师广大业。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八
2016年10月22日,应国际佛教禅修学会执行会长吴言生教授的邀请,普陀山慧济寺智宗法师为华商佛学高端班第11期的同学们讲授佛禅智慧,来自全国的50余名同学认真聆听了法师的慈悲开示。
智宗法师以观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嗡嘛尼呗美吽”作为开场,从语音学及声乐的角度传授了六字大明咒的唱诵技巧。他指出,六字大明咒的念诵是集合了喉腔、胸腔、脑腔三腔共鸣共振,并圆融地运化了体内的气息,常诵此咒可以打通肝脾气血,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从而更好地从事佛教的修行。
智宗法师细致地向大家解释了寺院“五观堂”的内涵。寺院斋堂名为“五观堂”,即为提醒修行人在用餐时应起的五种观想,即所谓“食存五观”。一要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要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要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四要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要为修道业而受此食。
智宗法师指出,生活禅是禅的本质,穿衣吃饭,行住坐卧莫非修行。禅,就是要让浮躁的心静下来,去细细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用餐时的“五观”,就是饮水思源,尊重粮食,尊重劳动,尊重生产者,并自省自身的德行修养,生出谦卑的惭愧之心。通过对过堂的介绍,智宗法师不禁感叹道,佛门寺院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礼仪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
智宗法师还为大家细心地讲解了观音形象进入中国后慢慢女性化的历史变迁。与印度文化崇尚男性的慈悲不同,佛教在进入中国后,“慈悲”一直被看作是女性的优秀品质,加之武则天对佛教的推崇,在民间广为流传着妙善公主等故事,使得唐中期至唐末时,观音就已经呈女相现身于中国佛教了。
智宗法师进一步指出,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观音文化正以它的慈悲与圆融,走向世界,摄化世界。观音世菩萨是大善与大爱的化身。他倒驾慈航,在红尘中以般若智慧救度众生,洗净众生无穷无尽的痛苦。
智宗法师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刻睿智,口吐莲花,使大家都沉浸在祥和喜悦的氛围中。佛顶山的参禅之旅,在禅悦法喜中圆满结束。
《楞严经》卷六载,观世音菩萨闻熏闻修,以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灭除苦恼(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苦恼难)逼迫外身,名苦;逼迫内心,名恼。菩萨不自观世间之音声,只观能观者是谁,所以智光不外照,不随声尘所起知见,没有虚妄,一切真寂,所以不受苦恼。因此,受苦众生,但能一心称菩萨名,菩萨则观其称念音声,寻声救苦,令其即得解脱苦恼,是为苦恼无畏。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灭除火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大火难)知见旋复者,在心名叫“知”,在眼叫做“见”;“知”、“见”之性热,则属于火。众生执着知见,而菩萨则能旋转知见,回复真空,复归自性之真知真见,心体内寂,内见觉之火既息,而外间一切果报大火,恶业大火,烦恼大火,都不能烧,此即大士以自证之力加被众生,故一心称名者,即为大悲威光所摄,不堕火难,则大火难无畏矣。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灭除水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大水难)观听旋复者,“观”和“听”之性动,闻根是属于水,与一切水性相通,虚明湛寂,菩萨能够旋转观听,以复真空,闻业既除,所以水不能溺。是大士以自证之力加被众生,使众生之果报水、恶业水、烦恼水,一切都不能溺,灭除九界妄水,而登佛彼岸,是故大水难无畏。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脱除鬼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恶鬼及罗剎鬼国难)菩萨证悟实性,断灭妄想,妄想既灭,心无杀害念,完全超越鬼神的心理行为。若众生法自在,菩萨观机逗教为菩萨众生说辩才被逗设使众生入于罗剎鬼国,鬼亦不能害,如此则无畏罗剎恶鬼矣。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
脱除刑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刀兵刑具难)熏闻成闻者,是菩萨反闻自性,本觉内熏,返妄闻而归真闻,耳根既返源,六根同时清净。六根害人,与兵刃无异。菩萨六根既皆消灭,以复真空,一切尘境,同于声尘听闻之性。菩萨以此不动不坏的根本加被众生,众生临当被害,恭敬称念菩萨,则刀刃所加,段段折坏,纵然其刀不坏,其身亦无所损,犹如以刀割水,水无断痕,如风吹光,光不息灭,自然无畏刀兵刑罚之难矣。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剎,鸠盘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
脱除祟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鬼祟难)药叉(又名轻捷,食人之男鬼);罗剎(又名可畏,食人之女鬼)。人尸若臭,可以咒养令其新鲜而后食,属北方天王管辖。鸠盘茶(魇魅鬼),能魇魅于人,属南方增长天王管辖。毗舍(噉精气鬼),能噉人及五谷之精气,乃东方持国天王管辖。富单那(热病鬼),乃西方广目天王管辖。其余诸鬼,性皆幽暗。菩萨闻熏功深,达到极至时,本元真精,晶莹发光,明照法界,譬如烈日,幽暗即消;众生虽被药叉诸幽暗者来近其侧,然菩萨之精明能使药叉之目受明夺,自不能视,则诸鬼难亦无畏矣。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
脱除囚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枷锁难)音性圆销者,是当返闻时,音声动静二性,了然不生,观听返入,根尘双灭,如是内无所系,外无所拘束,是谓受虚妄声尘系缚,菩萨以此妙力加被众生,遇难人民,若能一心称念圣号,即成感应,禁系枷锁,(在颈名枷,练脚名锁)都不能着其身,自然而脱,此为枷锁难无畏矣。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脱除贼难(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贼难)灭音圆闻者,即菩萨反闻入流时,灭音而解脱声尘的结缚,反闻而圆证根性,外没有敌对,皆融于一心,故能遍生慈力,菩萨以此修行力,大利众生,令彼得乐,是故众生能志心称念圣号,经于险路如行坦途,或遇恶寇,惨心毒人者,悉化慈悲眷属,是为劫贼难无畏。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离贪(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贪毒难)、瞋、痴,名为三时,能毒害法身慧命,甚可怖畏。熏闻离尘,色不能劫者,是菩萨因熏闻而离声尘,不被色尘所劫,六尘结缚齐解,随色现色,不为色所劫持,如镜现影,如水现形,能使一切性多淫念之人,远离贪爱欲乐。是以言三毒无畏者,非纵恶无所畏,乃由持菩萨名离毒,是为无畏。又贪瞋痴是三涂因,多贪众生堕地狱;多瞋众生堕饿鬼;多痴则堕畜生,故应常念观世音菩萨以消灭三毒。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
离瞋(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瞋毒难)纯音无尘是纯一清净的闻音妙性,没有所对的声尘,外无所对之境,内也没有能对的根,根与境圆融一体;瞋怒生于拂逆敌对,既绝对待,瞋恚自无从而生。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菩萨以自证的无瞋妙力,使心怀忿恨的众生,仗慈风扫除恚热,离诸瞋恚,自可无畏矣。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离痴(此段说菩萨施众生无畏痴毒难)妄尘所蔽,无明所障,名之为痴。具足见惑为昏;具足思惑为钝;具足无明为性障。消尘旋明者,谓菩萨消除所缘之妄尘,旋复自性之本明,脱黏内伏,伏归元真,发本明耀,所以外之法界、内之身心,犹如琉璃宝,洞然朗照,内外明彻,无所障碍,菩萨以此自证之大智妙力,加被众生,能令一切无善心之昏迷愚痴众生远离痴暗钝愚。阿颠迦,又名无善心,痴之最重也。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以正念而袪邪执,仗智日以破昏蒙,便得永离痴暗,则痴毒可无畏矣。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应求男(此段说菩萨应众生求男愿)世人如无儿子,必生三畏。一畏年老无人照料;二畏后事无人办理;三畏宗嗣无人继承,香灯断绝,由此三畏故必求生男。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为满众生所愿,化四大假合的幻形,归返一真的闻性,浑身成一圆融清净宝觉,不动道场而涉入世间,随类现身,依理成事,又不破坏世间之假相,能遍至十方,供养微尘诸佛,禀承其法,各为法子,而能绍继法王,有男子之道,故能感而生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菩萨以这种福慧妙力加被众生,能令法界无子众生,生德福智慧之男,此则为求男无畏矣。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应求女(此段说菩萨应众生求女愿)古德云:男承内嗣,女结外亲,有男无女,亦非全美。菩萨六根圆通,明照无二,通达无碍,含摄法界,如大圆镜,以此承顺法门,受领无失。承顺即坤仪柔德,有女子之道,故能感而生女。果能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菩萨以此自在妙力加被众生,能令法界无女之众生得端正福德柔顺之女,是为求女无畏。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
持名得福(此段说持名菩萨施无畏)众生有以但持观世音菩萨名,不持诸菩萨名者,恐一名不及多名而生怖畏。此三千大千世界(指娑婆世界)百亿须弥山、有一百亿日月、有一百亿四天下、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之多的法王子,住三界六道之内,随类化身,亲作式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的根性,以方便智,用各种权宜方法,善巧教化。观音菩萨得真圆通,能使求福众生持彼名号,就等同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名及持无数菩萨名号一样,是为持名无畏。
观音菩萨发十二大愿:救三灾(火、水、风)脱四难(难、鬼难、囚难、贼难)离三毒(贪、瞋、痴)应二求(求男、求女)持名得福。由斯十二大愿,演变为十四种无畏力施于众生。称观世音菩萨圣号,更可解脱其他地狱、饿鬼、畜生、生老病死、毒龙恶兽、咒诅毒药、怖畏军阵、苦恼死厄等难。持菩萨名号,能得如斯多之利益,众生何其愚昧而不行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