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栋梁,舆论风暴中心:细数国企舆情十大种类

国企因其特殊属性,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无论是盈利还是亏损,都能成为被专家或公众抨击的对象,国企越来越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结合文本分析,清博舆情总结了国企常遇到的十大类舆情事件。

国之栋梁,舆论风暴中心:细数国企舆情十大种类

据清博大数据舆情系统,各媒介平台上“国企”相关信息中,“企业”“中国”“经济”“政策”“公司”“市场”“劳务”“单位”“中央”“营业税”是十大热门主题词。

据清博大数据舆情系统,各媒介平台上“国企”相关信息中,“企业”“中国”“经济”“政策”“公司”“市场”“劳务”“单位”“中央”“营业税”是十大热门主题词。

微博上“国企”相关信息中,“国企”“国企改革”“新闻”“企业”“资金”“云峰”“国际”“新低”“中国”“要求”是十大热门主题词。

微博上“国企”相关信息中,“国企”“国企改革”“新闻”“企业”“资金”“云峰”“国际”“新低”“中国”“要求”是十大热门主题词。

各媒介平台上,关于“国企”的信息情感属性以中性为主,负面情感占比9.06%。

各媒介平台上,关于“国企”的信息情感属性以中性为主,负面情感占比9.06%。

微博上,“国企”相关信息情感属性正面、中性和负面情感占比较为均衡,其中负面情感占比23.12%

微博上,“国企”相关信息情感属性正面、中性和负面情感占比较为均衡,其中负面情感占比23.12%

国企舆情典型事件列表(依微信平台热度排序)

国企舆情典型事件列表(依微信平台热度排序)

TOP1 突发事件类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爆炸,事故将危化品管理这一话题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事故再经过媒介放大镜式的传播,对国企形象尤其是化工企业而言带来前所未有的重创。类似危机发生后,公众会关心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利益,因此无论谁是谁非,企业应该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是感情,公众很在意企业是否在意自己的感受。避免舆论恶化,企业应该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表示同情和安慰,并通过新闻媒介向公众致歉。在突发事件处置后期,企业还应该注意及时监测收集负面舆情信息处置 ,并对处置进行评估和反馈,总结负面舆情信息处置经验,形成配套的应急预案供以后所用。

TOP2 改革政策类

改革政策直接影响国企的发展方向,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事关各方利益,改革政策总能吸引各方广泛关注。2016年上半年,国企供给侧改革、改革进展、国资监管是国企改革方面最受媒体关注的三个方向。国企为了去过剩产能,拉动内需,做了很多工作。作为活动主体,国企的行动自然是焦点。相较政府改革上的积极行动,国企因懈怠,被称患上“国企改革拖延症”。显然,国企形象与各方心理预期不符。改革政策既是国企发展的机遇也是国企发展的挑战。国企应搭政策快车,提升自身形象。

TOP3 “国进民退”类

“国进民退”是和国企如影相随的热点话题,“国进民退”或“国退民进”直接关涉国企形象。国企的形象在进退中自会经历一番跌宕起伏。在2016年上半年,“华润万科股权之争”“武钢与宝钢筹划战略重组”“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先正达”“五矿与中冶召开重组大会”“中材与中建材合并成行”等入围“2016年上半年国资、央企15大热点事件”。这一系列企业重组事件表明,国企民企双方在市场经济阵地上的争夺激烈。国企享受国家政策的保护和红利,尤其是能够得到资源要素的支持,其强势表现既容易引发民企对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的不满,又由于其特殊的企业背景易被民众加上“国企改革开倒车”的标签。

TOP4 高管高薪类

央企领导像外企、民企的高管那样拿超高薪水一直饱受诟病。相当部分央企属于垄断行业,即使盈利颇高的央企,也普遍被认为钱来得“不地道”,通过垄断行为获取的高额利润,对不住“全民所有制”的身份。此外,一些央企连年巨亏,高管却仍拿百万年薪,且收入不透明导致公众纷纷猜测隐性收入的比例,这种“旱涝保收”早已积累不少民怨。2014年8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中央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提出要真刀实枪推进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对央企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网民借此点评当下收入分配不平等、贫富差距等方面,来表示对这一改革方案的支持。该方案从2015年1月1日起在72家重点央企中实施。薪酬结构不合理、支出不够规范不仅是央企弊端的显性部分,而且在利益导向下,有可能化为推动国企改革的某种阻力。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本轮央企薪酬改革具有强大的民意基础,其次作为新一轮深化改革切入口又有很强指标作用。

TOP5 恶性竞争类

有国企为了拿到订单,采取低价策略,不断降价,造成恶性竞争,使企业蒙受巨大损失。随着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增多,在非洲、拉美、东南亚基础设施领域的电站、大坝以及公路和铁路等项目上,几家中国企业同时竞标很常见,国企间的恶性竞争轮番上演。这既伤自家和气,也影响国企国内外的形象。为了减少国企间的“窝里斗”,政府也动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如继12年前三大运营商集体换帅后,2015年,尚冰出任中移动董事长,联通电信一把手对调。这一举措就是为了让三家高层从竞争对手的角度来审视激烈的国内电信市场,从而能理性制定市场竞争策略,避免恶性竞争。当然,政府的行政干预也引发部分公众对三大运营商竞争关系的质疑。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曾刊登:

➤ 清博研究院:国企形象宣传与舆情处置中存在四大痛点

➤ 清博研究院:邢台洪灾的压倒性负面情绪从何而来?

TOP6 认知鸿沟类

因为形象宣传上的缺位或不足,公众与国企对国企形象的认知存在鸿沟。近年来,国企被公众污化或妖魔化的事件有上升趋势,这从侧面反映了公众与国企对国企形象的认知鸿沟在加深。国企做大做优做强的发展势头,一个直接表现是“国进民退”,难免引发公众产生“与民争利”的认知。加上国企信息公开上的不力,如信息不公开或信息到达率低,“只做不说”“不会说”容易引发各方对其误解甚至各种猜测。以中石油为例,中石油2005年至2009年有高达5500多亿元的利润,它同期缴纳了11459亿税额——也就是每100元国家税收中,3.8元由中石油上缴。但是公众更多的是只关注到中石油5500多亿元的利润,并对中石油予以负面解读。

TOP7 贪污腐败类

国企腐败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如今发案金额动辄几十亿元乃至数百亿元,且腐败现象呈现出明显的利益集团化趋势。许多国企高管利用手中权力侵吞国有资产,贱卖贵买损害企业利益;用人唯亲,公费出游,拿国家财产当自家所有;行贿受贿互相交织,贪腐集体化。法制观念和廉洁意识的缺失,是一些国企高管走向贪腐的重要原因;“法不责众”观念蔓延,则与一些国企出现窝案息息相关。在出现问题的国有企业中,国企高管的考核任用机制大多未充分发挥作用。长远来说,国企改革需要下很大的决心,一方面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以制度管人,摆脱国企以人管人的传统;另一方面积极将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引入国企内部,完善企业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年终审计制度,实现企业监督和管理的去行政化。

TOP8 债务违约类

2016上半年,央企债券违约规模已经超过200亿元,而这一数据是去年全年的两倍。下半年债市还将迎来创历史新高的2.72万亿元到期规模。一汽延期履行消除同业竞争承诺,导致其整体上市再度推迟;国资委排查106家央企债券风险中,中国铁路等存在债务风险。国企涉及债务违约,不仅消耗自身乃至政府、国家的公信力,更可能引发境外媒体、竞争对手的攻击。一旦唱衰国企的声音扩散,甚至成为主流,身陷舆论泥淖的国企将在国内外遭遇形象危机,甚至演化发展为生存危机。

TOP9 海外投资类

2015年11月10日,商务部研究院、国资委研究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联合发布《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这份中国政府智囊与联合国首次合作发布的报告反映出中国公司海外发展情况总体上是积极的,但问题依然存在。事实上,中国企业走出去遭遇非市场因素的干扰,已经屡见不鲜。除去融资问题外,中国民企的海外并购之路中,也常常陷入“危害国家安全”的指责中,其中最典型例子为华为中兴屡遭美方发难,被美国方面屡屡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阻碍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发展。西方一些国家的刻意阻止,背后原因实则是这些国家越来越担心日益崛起的中国企业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于是西方社会与媒体才会“诲人不倦”地从“军事威胁论”“环境威胁论”“能源威胁论”“技术威胁论”等步步组建出一个丰满的“中国威胁论”的话语体系,并力图通过种种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

TOP10 国资流失类

中石化原总经理、董事长陈同海每月私人交际费120万元,在归案前曾对监察部、国办表示:“每月交际一二百万算什么,公司一年上交税款二百多亿。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陈同海作为国企高管,生活如此堕落,却还表现得理直气壮,其生活奢靡的背后,除了直接增加企业运行费用、耗费国企利润外,接受业务单位超标准接待的结果,一定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数倍流失。此外,国企高官奢靡消费的另一个常规项目,就是“养情妇”“包二奶”甚至大肆嫖娼等腐化堕落行为,严重地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当今国民依然总体不够富裕的情况之下,被任命的国企高官在享受高薪之后,却还要享受公款带来的奢靡生活,这就加重了官民的对立情绪,危害社会的和谐。

【文/清博研究院 清博舆情(微信号:web_idea)】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影响网络舆论事件生命周期的六大关键因素

➤ 公布南海仲裁结果2天后,网络舆论出现的新变化

➤ 舆情爆点:从赵薇事件看明星如何以正确姿势面对汹涌舆论

➤ 东方航空总经理马须伦:理念领先是最重要的领先(声音)

➤ 薛莉:国企里来了85后  万志友:国企高管为何频频意外死亡?

您可能还喜欢…

9 Responses

  1. 稻草人说道:

    电信表脸表脸 家里想用移动宽带,结果安装师傅检查后说,盖楼时电信装完线用水泥砂浆把管子堵死了,移动的线戳不通,无奈只能退费 还国企,还500强,恶性竞争给消费者添堵,只有接着被跟这种垄断机构坑..中国移动现在的硬伤不在于营销能力,而是因为竞争迷惑了作为一个大国企的眼界。大国企要有大国企的气度,长远布局,打牢基础,而不是为了kpi,为了政绩,急功近利,恶性竞争

  2. 韩虎说道:

    个人认为,一带一路板块该表现一把。为啥?一带一路题材肩负两层意思,1、国企改革,国企整合,这样才能避免在国际上恶性竞争;2、一带一路的条件还需要人民币国际化保驾护航,现在人民币加入SDR已经尘埃落定。3、国企反腐已经进入尾声,最后一站是金融业。鹰总看法,信不信由你需要事件炒作。终于等到了。就看主力是否作为。

  3. 邓超说道:

    中国某些国企出去与国外私企之间进行的竞争中依靠国家力量的做法很难得到认同。国内贫困阶层应该享受的福利被剥夺用来补贴对外恶性竞争。大的层面去看应该有两个主因。一个是TPP,一个是国企效率及恶性竞争问题。TPP协议就是美日等国要主打国家控股的软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须未雨绸缪。国企,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合并、混改、证券化、员工持股等之类的改革,以此激活其活力,实现多赢

  4. 李宁说道:

    国企是中国经济的基础与支柱,基础和支柱稳了,中国经济大树才会枝繁叶茂、长盛不衰,至于民企,就八仙过海靠各自本事发展呗。不过,国企与民企之间最好能互补就好。不要相互矛盾、恶性竞争就好。竞争肯定会有,搞得好的民企,靠勤奋开发的市场,国企就不要眼馋去占领了。这个大局就要靠领导去把握了。,中国央企需要携手出海,避免行业内过度恶性竞争。。

  5. 林心如说道:

    国企合并潮,以老百姓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国企改革才有意义,,美国推动波音公司合并其他公司,市场份额占垄断地位,但是美国还是积极推进,《反垄断法》只是一个工具;拆分竞争,并组收购做大做强,对内民营化,对外垄断,中国央企需要携手出海,避免行业内过度恶性竞争。。国企去国外抢占市场,然后可以分包给民营企业,这才是国企应该做的事。

  6. 李冰玉说道:

    国企改革是明智的选择,为什要阻止呢?多家合一家有利于统一管理,而且可以减少恶性竞争,央企改革兼并是明智的选择,大规模兼并重组,首先集中在商业类国企完全竞争性行业,防止类似南北车那样参与全球项目时恶性竞争,很多央企已行动。赶集跟58合并了,南北车合并了,优酷土豆合并了,滴滴快的合并了,无论国企私企都兴合并潮,加强竞争力避免恶性竞争,这似乎是这个时代的方向

  7. 浴血凤凰说道:

    从本质上看,推动大型国企合并,有助于降低相关大型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降低其内耗影响,以此形成一个拳头对外,增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筹码,并间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 做事本着“高效、节省、少时多效、时间与效率并重”的基本原则!

  8. 杨幂说道:

    国企合并重组浪潮将至 建筑电力铁路存整合预期 – 从本质上看,推动大型国企合并,有助于降低相关大型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降低其内耗影响,以此形成一个拳头对外,增强与国际巨头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指出,国资体系瘦身将是一大任务,国企发展模式将从增量发展变为存量组合。一针见血。

  9. 罗煜明说道:

    电网顶住压力没有被进一步拆分,反倒成为世界领先——现在,红狸、公知正设法煽动起底层平民对电力国企的仇视,就像曾经对电信、铁路做过的好样。很多底层是不长记性啊!但凡恶人,一旦得势便猖狂,通过语言自然释放其本性。细数历史恶人的语言无不如此,势力越大,血腥味越浓,这都是其本性使然。如猫、棺材、万丈深渊、地雷阵、杀出一条血路、断腕等,多恐怖呀,一下让人想起蒋中正的三要,石要过刀、草要过火、人要绝种。还有日军的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