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学大师的茶趣,大师的茶道 喝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古人把享受闲暇看得很重,“偷得浮生半日闲”,确乎是滚滚红尘中极为难得的。茶因为其中大有意趣,从唐宋开始,上层社会精英人物趋之若鹜,文人士大夫爱之好之,品饮的同时歌之咏之,嗜之如命,各逞才思,创造繁育出如此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茶,是中国人的尤物。梁实秋在《喝茶》中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

民国文学大师的茶趣,大师的茶道  喝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鲁迅对品茶有独到见解。他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2004年在一次拍卖会上,鲁迅收藏的清宫贡品茶膏,现身公众面前,震撼了茶界,对鲁迅喜欢品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对于喝茶,“苦茶庵”老人周作人更是有独特的体会。他说:“喝茶当于瓦屋低窗下,清泉当渌,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对品茶感受,可谓独得其妙。

老舍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他喜欢一边喝茶一边写作,如果没有茶,喝多少水都觉得不解渴。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都不忘随身携带茶叶。饮茶,可以说是老舍一生的嗜好。他在《多鼠斋杂谈》说:“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

郭沫若喜欢喝茶,11岁就写下了“闲钓茶溪水,临风诵我诗”的句子。1942年他写剧本《孔雀胆》中,借主人公的口,说出自己的泡茶心得:“在放茶之前,先要把水烧得很开,用那开水先把这茶杯茶壶烫它一遍,然后再把茶叶放进这壶里面,要放大半壶光景。再用开水冲茶,冲得很满,用盖盖上。这样便有白泡冒出,接着用开水从壶盖上冲下去,把壶里冒出的白泡冲掉。这样,茶就得赶快斟了。”

巴金喝茶用白瓷杯,抓把茶叶,用开水一冲,就开喝,味道自然一般。而且,他喜欢把茶叶丢在书柜里,这样,茶水就有了油墨的味道,外人实在难以下咽。

制壶大师许四海看到巴金如此喝茶,就送了他一只自制的仿曼生壶,还专程从家里带了一套紫砂茶具,为他表演茶艺。一经大师之手,香味早已弥漫,巴金喜不自禁,一边喝一边感叹:“没想到这茶还真听许大师的话,说香就香了!”一口气喝了好几杯。可见,好茶配好器,相得益彰,方得饮茶之趣!

茶,是文学大师创作的作料,于喝茶中,可窥见他们的生活情趣。

民国文学大师的茶趣,大师的茶道  喝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大师的茶道》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国人的骄傲。一杯好茶,清幽质朴中,有花的香气,诗的情愫。细细品味,感怀浮生得失,洞悉沧海桑田,心灵回归宁静,此为茶道之境。

鲁迅生于茶乡绍兴,喝茶是他的终身爱好。他对品茶有自己独到见解,并且善于借喝茶来剖析社会和人生的弊病。他的文章和日记中记述了不少饮茶之事、喝茶之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要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鲁迅在《喝茶》这篇杂文中说的这段话,明白地道出了他的喝茶观。鲁迅在文章中还说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买了二两好茶叶,由于冲泡方法不对,味道像喝着粗茶一样。于是他知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精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后来,鲁迅把这种品茶的“工夫”和“出格感受”喻为一种文人的娇气和精神的脆弱,而加以辛辣的嘲讽,正如他说,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而黄泛区的灾民也无心欣赏兰花一样,并在《喝茶》里写道:“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区别罢。”鲁迅心目中的茶,是一种追求真实自然的“粗茶淡饭”,而不是斤斤于各式细腻的所谓“工夫”。而这种茶味,是崇尚自然和淳朴,是茶饮的最高境界。鲁迅笔下的茶,是一种茶外之茶,给我们以思考。

老舍也是位饮茶迷,不论绿茶、红茶、花茶都爱品尝。他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深得饮茶真趣。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老舍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写作边品茶,一日三换茶,泡得浓浓的。他以清茶为伴,文思泉涌,创作了饮茶文学的名作《茶馆》,轰动一时。老舍好客、喜结交,常去冰心家做客,一进门便大声问:“客人来了,茶泡好了没有?”冰心总是以她家乡福建盛产的茉莉香片款待老舍。浓浓的馥郁花香,老舍闻香品味,啧啧称好。后来,老舍写一首七律诗回赠:“中年喜到故人家,挥汗频频索好茶。”

林语堂是福建漳州人,从小受闽南功夫茶熏陶而善品茶。他一生与茶结缘,不但饮茶、尚茶,而且写茶、论茶。他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写道:“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同类型的人类发明。”他还认为饮茶“会使每个人的情绪都为之一振,精神也会好起来”,平时“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对于饮茶,他的喝茶“三泡”说得非常风趣:“严格地论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林语堂熟知茶性,深知茶道。一个人只有在神清气爽,心平气静的境地中,方能领略到茶的滋味。更多道解读:www.yangfenzi.com/tag/tea

杨绛先生曾居英国多年,虽然她不推崇牛奶加红茶,但在《我们仨》中她又承认,一早起来一壶牛奶红茶,已经成为习惯了。她在《喝茶》中说,曾听人讲,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洋人的喝法,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洌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杨先生说,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那末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

民国文学大师的茶趣,大师的茶道  喝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周作人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苦茶庵”,并在经典散文《喝茶》一文里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两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在这些大文豪笔下,一杯清茶品尽了人生沉浮。而他们的嬉笑怒骂也尽在一杯清茶之中。他们这种气味相投的缘分,也为品茶增添了不少的乐趣。

人生如品茶,茶道即人道。作家三毛说:“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喝茶有三道,这道出的是一种高超的品茶境界,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杯清茶品尽了人生沉浮。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喝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未必有好茶、未必有好水、未必有好器,只要有好境,还有我们这些爱茶惜茶的人,就是一种幸福。无论是在真山真水的天然茶室里、还是在深秋寒夜的火炉边,抑或哐嘡作响的火车上,只要是你的心在,就是个品茶的盛宴。

喝茶境界

最坏的饮茶是车水马龙、众声喧哗、道人短长;

其次是九嘴十舌、喋喋不休、废话连篇;

末好的是五言八句、高谈阔论、言不及义;

较好的是两语三言、大音稀声、茶逢知己;

最好的是两人相对、不置一词、心有灵犀。

最佳境界是遁入清寂,坐在自己影子的边缘,一小杯在手,独自品茗,有一口或者无一口,想什么或者不想什么,等待着或者不等待着,悠然自得,渐渐就超越了时空。

民国文学大师的茶趣,大师的茶道  喝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或香茗一盅,单邀庄子;或清茶两盏,请来东坡,清论高谈。茶至三泡,已是三人对坐,劳冰心传译,和泰戈尔聊一聊《吉檀迦利》和《园丁集》。

倏忽四更,谈兴犹浓,若枕边尚有一本《苦茶随笔》未曾掩卷,则周作人就是谈笑风声的密友。这时才算接近了“致情达和”的境界,才算是初初领略了茶中雅趣,也便有了八分茶意了。

再点一支香,茶禅一味,清一清尘污俗垢的心,暂去尘世之念,暂了虚妄之心,暂生出尘之想,进入神思所能触摸的最阳刚与最阴柔的空间。而手中的那杯茶早已饮尽,空杯在握,还能感觉到茶在杯中的热度,丝丝缕缕渗入心底。

茶香、檀香、心香糅成一片,而人已浮在香气之上,这时候超越了”雅趣“的境界已是醉茶了。觉得世上万物无不可以饮:山可以饮、风可以饮、夜色可以饮、心情可以饮,万物是茶叶、感觉是水、境界是茶香。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崔岱远:京范儿是个什么feel,北京的历史 烤鸭 同仁堂 四合院

➤ 鼻尖上的北京——气味里的历史与文化

➤ 何香久:年俗四章——烤把子、风秧歌、年戏、一日县令

➤ 诠释福文化,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孙旭光:恭王府的天下第一福

您可能还喜欢…

3 Responses

  1. 文学大师的茶道:喝茶享“清福”说道: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国人的骄傲。一杯好茶,清幽质朴中,有花的香气,诗的情愫。细细品味,感怀浮生得失,洞悉沧海桑田,心灵回归宁静,此为茶道之境。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生于茶乡绍兴,喝茶是他的终身爱好。他对品茶有自己独到见解,并且善于借喝茶来剖析社会和人生的弊病。他的文章和日记中记述了不少饮茶之事、喝茶之道。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要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鲁迅在《喝茶》这篇杂文中说的这段话,明白地道出了他的喝茶观。鲁迅在文章中还说了这样一件事:一次,他买了二两好茶叶,由于冲泡方法不对,味道像喝着粗茶一样。于是他知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精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但这是须在静坐无为的时候。后来,鲁迅把这种品茶的“功夫”和“出格感受”喻为一种文人的娇气和精神的脆弱,而加以辛辣的嘲讽,正如他说,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而黄泛区的灾民也无心欣赏兰花一样,并在《喝茶》里写道:“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候,那么,即使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区别罢。” 鲁迅心目中的茶,是一种追求真实自然的“粗茶淡饭”,而不是斤斤于各式细腻的所谓“功夫”。而这种茶味,是崇尚自然和淳朴,是茶饮的最高境界。鲁迅笔下的茶,是一种茶外之茶,给我们以思考。
      
    当代著名文学家老舍也是位饮茶迷,不论绿茶、红茶、花茶都爱品尝。他认为“喝茶本身是一门艺术”,深得饮茶真趣。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老舍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写作边品茶,一日三换茶,泡得浓浓的。他以清茶为伴,文思泉涌,创作了饮茶文学的名作《茶馆》,轰动一时。老舍好客、喜结交,常去冰心家做客,一进门便大声问:“客人来了,茶泡好了没有?”冰心总是以她家乡福建盛产的茉莉香片款待老舍。浓浓的馥郁花香,老舍闻香品味,啧啧称好。后来,老舍写一首七律诗回赠,“中年喜到故人家,挥汗频频索好茶。”
      
    文化名人林语堂是福建漳州人,从小受闽南功夫茶熏陶而善品茶。他一生与茶结缘,不但饮茶、尚茶,而且写茶、论茶。他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写道:“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同类型的人类发明。”他还认为饮茶“会使每个人的情绪都为之一振,精神也会好起来”,平时“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对于饮茶,他的喝茶“三泡”说得非常风趣:“严格地论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 林语堂熟知茶性,深知茶道。一个人只有在神清气爽,心平气静的境地中,方能领略到茶的滋味。
      
    现代国学大师周作人先生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苦茶庵”,并在经典散文《喝茶》一文里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两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他对茶道的理解为:“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为忙里
      
    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现实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
      
    人生如品茶,茶道即人道。作家三毛说:“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喝茶有三道,这道出的是一种高超的品茶境界,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一杯清茶品尽了人生沉浮。

  1. 2017 年 03 月 03 日

    […] ➤ 民国文学大师的茶趣,大师的茶道 喝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

  2. 2017 年 03 月 03 日

    […] ➤ 民国文学大师的茶趣,大师的茶道 喝茶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