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区。毗邻川、陕两省,辖8县1区,280多万人口,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江河小溪密布,森林覆盖率高,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全市年平均气温9—15℃,降雨量400—1000毫米,无霜期160—280天,海拔在550—4200米之间,生态差异明显,又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陇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含南国之灵秀,又具北国之雄奇,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是人文资源丰富。宕昌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是当年红军北上的决策地,中国革命在这里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现已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人们缅怀先烈、继承红军精神的革命圣地。成县县城以西10公里处的《西狭颂》摩崖石刻,以方正、雄浑的汉隶真迹而成为蜚声中外的书法瑰宝。礼县境内的祁山武侯祠,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的前线指挥部,为我区三国遗址的代表景点。大堡子山秦公西垂陵园,出土的大量铸有铭文的青铜器足以证明,我们就生活在“秦皇故里”。位于西和县境内的仇池国遗址,系华夏人文初祖伏羲的出生地。两当县张果老登真洞,已成为著名的道教活动中心。
二是自然资源荟萃。武都万象洞,人称华夏北方第一洞。洞内钟乳石万象林列,琳琅多姿,步移景换,如入仙境,不愧为天然造就的地下园林。文县北部的洋汤天池,九曲十八弯,方圆40里,奇峰竞秀,天水一色,终年水面明清如镜,是全国四大天池之一。成县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茂密,竹秀花奇,奇峰胜景,美不胜收。徽县三滩和两当云坪三峡的原始自然风貌,为九寨沟风光的绝好延伸。宕昌大河坝国家森林公园及官鹅沟风景区,古木参天,清泉幽谷,有鬼斧神工之妙。康县阳坝茶林碧绿,棕榈当风,成为陇上江南的缩影。
三是地域文化特色明显。陇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社会文化鲜明的边缘性和多元化特色。既有古代氐、羌、藏等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融合,又有秦陇文化与巴蜀文化的大交汇,其独特的民俗风情,深受史学界关注和游人青睐。如文县白马藏族同胞最具特色的婚礼和盛大节日活动“池哥昼”(面具舞),场面庄重热烈,既有神秘的宗教气氛,有充满浓郁的娱乐色彩,极具历史和民俗研究价值;宕昌官鹅和新城子乡生活着由宕昌羌和吐蕃长期融合而成的藏族同胞,其宗教活动“陆定意姿格”和敬山神舞蹈热烈、奔放,充满原始宗教的淳朴、神秘,令观者留连往返。所有这些独特的人文、自然、文化资源,是我市发展旅游业一笔潜在的宝贵财富。
陇南提供给游人的不仅仅是风物常青的画卷,更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珍奇与幻想。在人们的认识中,西北是干旱和贫困的代名词,而陇南却拥有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类型,有丰沛的降水和近3800条大小河流,它们带来年径流量280亿立方米的水源,使陇南拥有远远高于全国全省人均占有量的用水。人们认为西北遍布荒漠戈壁,然而陇南却得天独厚,37.5%的土地上遍布着郁郁葱葱的森林,杂花生树,群禽飞临。1300多种树木,1300多种药物,100多种山珍异果,300多种野生动物隐匿在群山和丛莽之中。红豆杉、银杏、白皮松,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牛等等,这些珍奇的生物显示出神话的魅力。武都大红袍花椒、米仓红芪、柑橘,康县木耳、核桃,文县党参,宕昌当归,礼县大黄,西和半夏,以及同为国内名产的茶叶、蚕丝和杜仲、黄连、天麻等中药材五洲皆知,四海有名。这些珍贵的生物资源不仅仅象征着财富,更象征着自然的精神和生命的跃动。
陇南,这块令人神往的土地,其文化积淀之深厚,资源蕴藏之丰富,很难以这些文字一一来表诉。在历史的流逝中,陇南对世人保持了一种沉默,仿佛一个遥远的梦境。而今的陇南已与时俱进,迎来了世纪之初的朝阳,这里的山向您敞开了朴实的胸怀,这里的水在汩汩向您诉说欢迎。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陇南的山水,陇南的人民正以崭新的面貌恭迎着各方宾客的到来!
更多陇南解读:www.yangfenzi.com/tag/longnan
文件:《中共陇南市委、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2015年9月6日)
我市旅游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良好,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届班子特别是本届市委、市政府客观审视市情,找准定位,把握方向,加大投资力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后发赶超,使全市旅游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766万人,旅游收入达到35.8亿元,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但是,由于受交通设施滞后、投资开发起步晚、发展资金短缺、体制机制不顺畅、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主体发育慢等因素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整体上仍处于较低层次。随着兰渝铁路和兰海、平绵、十天、徽两高速公路及陇南支线机场等重大交通建设项目的相继建成,陇南将形成立体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成为甘陕川毗邻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联结地,这为我市旅游快速融入甘陕川旅游发展大格局、实现提质增效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后发优势明显。为了抢抓新的历史机遇,深度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发挥旅游业在建设甘肃向南开放“桥头堡”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发展思路,实施倍增计划
1.指导思想。以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系列精神为指导,以深度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大景区建设为龙头,以精品特色景区建设为载体,以强化配套服务设施为基础,以搭建投融资平台为支撑,以区域合作为途径,加强旅游与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发旅游产品和商品,丰富旅游线路,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努力实现旅游产品由单纯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综合型转变,资源开发由粗放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旅游服务由低层次向标准化转变,积极融入大九寨旅游区,推动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跨越发展,充分发挥旅游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2.发展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原则,在政府主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调动全社会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坚持科学规划、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注重规划的科学性,把保护生态、文物遗迹和文化传承作为前提,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坚持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原则,加快旅游产业与文化、体育、科技、农业、工业、水利、中医药等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利用多种特色资源优势,增强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坚持旅游开发与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借助各项建设成果发展旅游业,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区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整合区域基础设施、旅游线路、市场营销、公共服务等资源,增强整体竞争能力。
3.发展目标。经过不懈努力,把旅游业发展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把陇南建成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文化内涵深厚、地域特色鲜明、旅游产品独特、旅游商品丰富、体制机制顺畅、服务体系健全的旅游强市,把陇南打造为甘陕川毗邻地区生态休闲度假与历史文化观光旅游目的地。我们应顺应发展大势,抢抓各种机遇,推进旅游业高速发展,实施旅游倍增计划,即2015—2020年,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5%以上,到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由2014年的766万人次增加到3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2014年的35.8亿元增加到15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4年不足3%提升到5%以上;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由2014年的3.2万人增加到5万人以上,带动就业人数由2014年的12.8万人增加到20万人以上。
二、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1.理顺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县区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的力量,由县区党委或政府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切实加强对旅游发展的领导,搞好对旅游业发展相关行业和部门的综合协调。时机成熟时,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整合相关部门的旅游管理职能,将市旅游局调整为旅游发展委员会,承担《旅游法》赋予的职能;指导旅游资源开发,实施重大旅游项目规划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旅游体制和机制改革,指导重点旅游企业发展、旅游新业态的规划和开发、旅游招商引资等。有条件的县区可以设立景区管理委员会,对重点旅游景区实施统一管理,主要承担景区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建设监管、安全维护、公共服务等职能,可以将县区旅游局并入景区管理委员会,在旅游局加挂景区管委会办公室牌子,由县区旅游局长兼任景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同时要由文化、林业、国土、住建等相关部门负责资源保护和研究,市场主体负责景区开发建设与运营工作。
2.下放有关管理权限。将市林业局管理的岷江林业总场、康南林业总场,按照机构建制、单位性质、工作职能、人员待遇保持不变的原则,分别下放到宕昌县、康县管理,业务上接受市林业局指导。成县鸡峰山景区由县林业局管理变为县林业部门负责森林管护,旅游部门负责旅游开发建设。将市、县区各纪念馆、博物馆纳入旅游范畴,接受旅游行业的指导和协管。在保证现有利益不变的条件下,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将自然保护区、小陇山林场涉及我市的部分景区委托给相关县区政府管理。景区涉及乡镇在保留原有职能的基础上,纳入景区统一协调管理。
3.创新投融资机制。市政府拿出1亿元作为资本金,注册成立市级旅游开发融资平台,主要承担全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融资、投资、建设、运营,给县区旅游发展公司提供融资担保、增信等职能,扩大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适时将所属棚户区改造形成的资产、景区周边的土地、旅游景区运营权、景区特许权和门票收入、林权等注入旅游发展公司,提升企业资产规模和融资能力。鼓励各县区政府发起成立旅游发展公司。
4.壮大市场主体。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促使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开放。发挥好各县区旅游发展公司主力军作用,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的方式进入旅游发展公司,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采取ppp等方式,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旅游开发,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各类品牌旅行社、旅游饭店、景区管理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积极引进或发展旅游策划、旅游演艺、户外运动等专业旅游经营机构,逐步推进旅游经营管理和相关服务的社会化。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养老等旅游业态,依托旅游相关产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扶持发展旅游餐饮、旅游客栈、休闲农庄、旅游商品开发、旅游客运、游乐场所等特色小微旅游企业,到2020年,培育50个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综合性旅游骨干企业。支持市内有实力的旅行社与周边市州旅游企业合作,相互设立分社,加速客源双向流动。
三、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
1.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加快以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干线公路为主的立体交通建设,形成完备、便捷的交通格局。围绕大景区通高速、重点景区与高等级公路连接,一般景区与等级公路连接,景区内等级公路或人行步道、索道相连接的目标,大力实施旅游畅通工程。加强与省上的衔接,加快编制旅游公路规划,力争将市上的“十三五”旅游交通规划、景区内道路规划纳入全省交通建设盘子,争取把我市列为全省旅游公路建设的先行市。在现有已开工和即将开工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争取武九高速尽快开工,力争凤成(陕西凤县至成县)高速徽两段、武汉高速(武都至汉中)略阳至康县段、广九(广元至九寨沟)高速文县段立项建设。以构建向南开放的桥头堡为目标,尽快打通或提升武都-九寨沟、文县-广元、文县-康县阳坝、康县至略阳、两当-天水-宝鸡、文县铁楼-四川平武等断头路、联网路,达到旅游公路标准。争取同步完成兰渝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重点农村公路沿线旅游标志标识设置工作。
2.提升旅游城市品位。按照旅游城市的标准,重点打造市区和八县县城,把城市作为景区来建设和经营。把地域文化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道路、公园、建筑及其外观色彩、造型风格等方面融入旅游元素,体现城市的个性特色。依托流经城镇的河流水域,重点打造武都白龙江、文县白水江、成县东河、康县燕子河、两当广香河、宕昌岷江、礼县西汉水、西和漾水河、徽县西河等城市风情线。结合城市亮化工程,培育一批精品夜游项目,着力营造“夜陇南”氛围。大力发展旅游购物场所和旅游娱乐设施,建设步行街、购物街、美食街等特色主题街区。加快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城市公共交通、人行步道、公众场所无线网络覆盖、旅游厕所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发展星级旅游饭店和特色餐饮,力争2020年星级宾馆饭店达到40家。加强城市整体交通、医疗服务、食品药品、环境卫生等行业监管,加强旅游市场诚信建设,大力开展文明旅游活动,着力优化城市旅游环境。
3.构建智慧旅游平台。依托陇南大数据政务中心平台,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尽快建成全市旅游综合数据库。加快建设集旅游资讯查询、电子导览、虚拟旅游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将智慧旅游融入到旅游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加快旅游信息感知硬件建设,搭建旅游服务智能系统,实现A级景区、星级宾馆旅游导览系统全覆盖。在适宜景区开通网上实时观景,建成“陇南旅游全景网”。扩大旅游集散中心、重点景区、宾馆饭店、农家客栈等场所无线网络覆盖范围,为微宣传、微营销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逐步增强基于信息技术的旅游监测分析、投诉处置、网络评价、应急反应等管理功能,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4.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大力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旅游景区、配套设施、产品商品、导示系统、旅游服务都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加快推进旅游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执法检查,做到执法程序规范、公平公正。开展平安景区建设,在重点景区建立警务室,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游客权益。加强旅游道路安全、消防设施安全监管,定期检测旅游场所特种设备,联合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建立健全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信息公开预报制度,突发事件和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及旅游保险管理等制度。规范景区门票管理,严格执行核定价格,严禁乱涨价或频繁调整。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旅游市场监管机制、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禁对外地旅游车辆乱罚款,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塑造良好陇南旅游形象。
四、打造旅游品牌,拓展发展空间
1.突出规划引领。始终把规划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的统领,做到规划先行,以科学、先进的规划引领旅游业科学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聘请国内知名规划设计机构,精心编制或修编市、县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公路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加快编制大景区规划,编制完善其它景区规划,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坚持把旅游规划与公路交通、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精准扶贫等规划相衔接,综合旅游发展的多种元素,走先保护、后开发的路子,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中,统筹考虑旅游业优先发展的地位和需要,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照顾。严格旅游规划审查程序,设立专家咨询论证机构,把好旅游规划审查评审关。严格执行旅游规划,实现对旅游资源的科学有序开发建设和经营。
2.加快大景区建设。以大景区建设为龙头,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全力打造官鹅沟大景区、阳坝亚热带原生态休闲体验区、白龙江民俗风情区、嘉陵源生态养生度假区、大堡子山历史民俗文化旅游区五大景区。加快建设武都万象洞国家地质公园、成县《西狭颂》中华书法文化主题公园、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康县阳坝-武都裕河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五阳路区域)、礼县秦文化博物馆-秦西垂陵园旅游区、西和晚霞湖中国乞巧文化主题公园、徽县神秘大三滩生态旅游区、哈达铺红色文化旅游区、两当兵变红色革命文化园等10大精品景区和武都姚寨沟休闲度假旅游区、武都千坝草原旅游区、文县白马风情民俗文化旅游区、礼县祁山-西和长道三国文化园、文县碧口古镇及水上游乐旅游区、两当云屏三峡山地运动与休闲度假旅游区、康县美丽乡村体验旅游区、徽县金徽酒文化生态园、成县杜公祠、西和仇池古国遗址等10大特色景区。各县区政府应发挥好主导作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整合辖区相关资源,做好核心景区打造、景观节点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等相关工作,努力提升重点景区的品位。到2020年,力争创建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达到12个,3A级旅游景区达到10个,2A级旅游景区达到20个。
3.发展乡村旅游。以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秦巴山区扶贫攻坚规划为契机,依托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突出体验、休闲特色,延长旅游链条,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扩展旅游发展空间,将其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积极实施125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项目,着力打造康县长坝镇花桥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等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争创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村。依托五阳路沿线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一批文化、历史、生态等不同主题的特色旅游村,带动区域旅游与扶贫开发。建设乡村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完善停车、购物中心、餐饮服务、医疗救护、公共厕所、装备租赁等功能,为游客提供无缝隙服务。挖掘乡村院落、民俗风情、特色饮食、民间艺术和传统劳作方式等地方特色,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建设标准化的农家客栈和农家乐,实施乡村旅游“百村千户万床”工程,推出特色旅游商品、特色店铺和农家餐饮,做到看有乡愁、购有特产、吃有特色、娱有文化。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通过宣传和引导,全面改变群众语言、生活、卫生等习惯,养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条件。
4.打造特色线路。围绕九寨沟景区和兰州、西安、成都、重庆等中心城市,结合我市向南开放战略,充分考虑公路沿线的景区景点,着力打造双向过境旅游线路。重点打造兰州、西安经我市景点景区至九寨沟及川渝地区、九寨沟及川渝地区经我市景点景区至兰州、西安等双向旅游线路。积极推出以自驾游陇南为主题的陇南山水生态游、秦汉三国历史文化游、陇上江南美丽乡村休闲度假游、陇上江南民俗风情游、茶乡品茗游、酒乡考察体验游、陇南特色美食文化游、陇南山地科考探险游等8条特色旅游线路。与周边市州共同策划推出市州际、县区间双向2-3日游精品旅游短线,努力增加周边地区旅游收益。
五、加强文旅融合,提升竞争实力
1.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按照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一带、三区、十三板块”建设,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依托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两当兵变纪念馆、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茶马古道、陇蜀道、西狭颂等为主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景区,开发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体验、先秦及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游、陇蜀道探险、汉隶书法赏析等旅游产品。依托乞巧文化、白马文化、高山戏、古羌文化、“男嫁女娶”婚俗等为代表的特色民俗文化,围绕实施氐羌民俗文化聚集区、白马人风情体验区等文化旅游骨干项目,开发多种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文化演艺、民族民俗体验产品。加强与文化演艺企业的合作,利用节庆、长假和旅游旺季,鼓励演艺企业与地方特色节目融合,持续开展主题演艺活动。鼓励4A级以上景区和有条件的星级饭店举办专场演艺活动,逐步实现重点景区、星级饭店驻场演出常态化。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地质地貌和气候、植被资源,开发避暑、休闲度假、民间工艺和科考、攀岩、漂流、滑雪、滑冰、登山、探险、徒步等户外运动旅游产品。依托丰富的河流、库区、水域、湿地等水生态资源,建设水主题公园、湿地公园和水景观,开发游艇观光、游泳、跳水、垂钓等水上游乐、运动产品。抢抓陇东南创建“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的机遇,依托“千年药乡”丰富的中医药资源,建设中药材大观园、中医特色药膳馆、中医养生会所等中医药观光旅游景点,开发中医保健、药浴、茶疗、温泉康体美容等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产品。同时,要加强旅游与工业、农业、美食、宗教等行业的融合,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项目和产品。
2.丰富文化旅游商品。大力发展历史文化、红色旅游、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地方特产、地方轻工、地方特色等八大系列旅游商品,把营销视线由门票转向旅游商品市场。加强对旅游商品开发的指导,突出纪念性、艺术性、便携性、优质性等特点,以小微企业或“公司+农户”的模式,开发既有鲜明地方特色,又有深厚内涵的旅游商品,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积极开展陇南旅游商品创意设计比赛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能力,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商品。每个县区开发名优旅游商品应在10种以上,每个旅游景区至少开发1个以上标志性旅游商品。大景区依托的周边城镇要发展旅游商品购物街和购物商场,游客集散中心和咨询中心设立旅游商品专卖店,旅游景区可灵活设置零售点,努力提高旅游综合收益。
3.打造文化旅游名镇名村。把旅游名镇名村的开发与保护和相关项目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旅游小镇,努力创造条件,建设武都区白龙古镇、汉王橄榄小镇、宕昌县哈达铺镇等10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和文县石鸡坝乡哈南村、两当县杨店镇杨店村等一批历史文化旅游名村。按照尊重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的原则,加强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村镇格局、民间工艺、特色餐饮、民俗节庆、戏曲曲艺等资源的保护和挖掘。按照旅游名镇名村建设和评定标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旅游名镇名村达到交通便捷、干净卫生、服务优良的要求。把发展旅游服务业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高居民收入结合起来,增强群众参与旅游名镇名村建设的积极性。
六、强化保障措施,优化发展环境
1.强化政策扶持。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已出台的旅游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国土资源方面,在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安排时,应保障旅游业用地需求;旅游项目使用存量建设用地时,在符合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优先供地;为旅游配套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可以划拨方式提供;旅游客运站场等设施,参照对城市公交站场、道路客运站场优惠政策执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开办旅游企业。税费优惠方面,重点旅游项目在全额缴纳土地价款后,经市政府批准,可将政府土地净收益用于该项目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整体开发旅游及配套服务的招商引资企业,建成后在企业上缴所得税县区留成部分中,由企业所在县区财政按前五年50%、后三年30%的比例,返还给企业用于扩大生产。对旅游演艺项目参照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执行。项目资金方面,落实市、县旅游发展基金,整合各类相关行业的项目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和项目倾斜支持。金融支持方面,各类金融机构要大力扶持旅游项目,允许以旅游景区特许权、运营权质押担保。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积极为旅游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相关服务方面,开通旅游企业证照办理绿色通道;旅游企业使用水、电、气等实行与工业企业相同价格;争取落实饭店创建和提升A级、星级标准的相关奖励政策。同时,严格落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带薪休假制度,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
2.促进区域合作。加快市内整合,争取省内联合,协调周边融合,推动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围绕打造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加大向川渝、陕南地区开放力度,在规划编制、交通连接、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线路打造、宣传营销等方面加强沟通和衔接,力争实现合作共赢。加强与四川广元、阿坝、绵阳等市州合作,共同打造大九寨新环线旅游区。加强与陕西汉中、四川广元等市的合作,共同构建甘川陕金三角生态旅游示范区。开发跨省区的三国文化游等旅游产品,并联合争取蜀道申遗项目。加强与汉中市衔接,共同打造汉三颂(西狭颂、石门颂、郙阁颂)汉隶书法品牌,举办书法旅游节会。加强与绵阳、阿坝等地合作,携手打造白马民俗文化品牌。以陇东南弘扬始祖文化与创建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为抓手,加强与兰州、天水、定西、甘南、平凉、庆阳等市州的旅游合作;借助关天经济区建设,加强与西安、宝鸡等市的旅游合作,共同开发区域旅游产品。
3.加强宣传营销。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陇南旅游宣传方面的作用,在报刊杂志、电视台开办旅游专栏专题,鼓励使用微媒体,宣传旅游产品,努力提升陇南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鼓励依托特色产业、文化品牌举办各类旅游节会,积极参加经贸、会展、节庆、文化等交流活动。鼓励市、县区旅游部门和企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周边市州、县区开展互动宣传活动。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借助全市电子商务发展的强劲态势和微信微博矩阵,充分发挥“淘宝网陇南旅游馆”的作用,鼓励县区和旅游企业开办有规模、有特色的旅游网店,积极与携程、去哪儿等知名网站合作,尽快实现A级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全面网上宣传营销。
4.加快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旅、人才兴旅”战略,建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训,提升现有旅游人才队伍素质。充分利用陇南师专、各县区职专职校的教育培训力量,大力培养陇南旅游适用人才。大力引进高层次旅游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紧缺型人才。严格落实省上关于在全省万名大学生就业工程中持续安排旅游名额、向大景区和旅游名城名镇名村倾斜的政策。建立旅游人才项目库,依托项目库形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智机制,提升陇南旅游业发展水平。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落实薪酬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持续增加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稳定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陇南市人民政府
2015年9月15日
中共陇南市委办公室 2015年9月18日印发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长庆油田被逼到西安,九寨沟硬推给四川—甘肃落后在于小农意识
➤ 全国电商扶贫陇南试点工作实录:当精准扶贫遇上“互联网+”
“兰渝铁路的开通,为陇南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陇南市旅游局局长冯醒民开心地说。百年铁路梦,天堑变通途。被誉为陇南和岷县人“飞翔的翅膀”的兰渝铁路岷广段将于今日正式开通。人们从此可以在川陇之间“踏轨而行”了。
快乐与忧愁
“客人多了,就怕凉粉供不过来”
最近几天,周成才的心情很是纠结。兰渝铁路就要开通了,在宕昌县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他终于可以一出门就能看到火车。不仅如此,兰渝铁路开通带给他的好处无法估量。
在哈达铺红军街,周成才开了一家凉粉店。起名“周家百年凉粉店”,依托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和红色旅游基地,他的凉粉店一直都生意红火。“现在每天都能卖出四五百碗粉,夏天旺季的时候,每天能卖出六百多碗。”周成才和二闺女经营着凉粉店,妻子和雇佣的一个当地人在家供货,一年下来十几万的收入,让一家人的生活很是滋润。他的百年凉粉店在哈达铺火车站与纪念馆中间,两边的距离差不多都在一公里左右。在周的记忆里,在红军长征时期,周的祖父时常把凉粉送给红军吃,于是“红军凉粉”因此得名。店里设施虽然简单,但是挑担式的工作平台却尽显特色。客人来的时候,他和二女儿周小梅从水桶里取出一块凉粉,双刀如飞切成丝,调上自己独特的配料,客人们赞口不绝。本地人自不用介绍,对他的店轻车熟路。外地来的游客基本都是在当地人的介绍下慕名而来。 “铁路开通,游客肯定还会增多,估计每天会增加到1000碗左右,到时候我这小作坊怕是要忙得不亦乐乎了,每天做不了那么多啊!”周成才开始发愁起来。
比起周成才的纠结,韩亚东却兴奋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身为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馆长,接待不同地方来的游客是他的拿手好活。 “目前为止,红色旅游基地每年的游客能达到30多万人次,随着兰渝铁路开通,哈达铺红色旅游肯定会翻倍增长。”韩亚东信心十足。这里一直是陇南市打造的红色旅游胜地,除了纪念馆外,红军街以及红二军团总指挥部遗址等重点项目,都是当地旅游的热门景点。
理想与现实
“走出去,迎进来”即将实现
“明天,我将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第一次出陇南,更是坐上了第一趟兰渝铁路客车。”七十岁的武都区汉旺镇庄稼汉王槐永拉着孙子的手,高兴地竖起大拇指。儿子在重庆打工,王怀永一直都想带着孙子去看看,但是在山里从未出过门的他始终没有勇气。“害怕迷路是一方面,关键是不会坐车,中间要转几次车,害怕坐错车找不到地方,所以也不敢出门。”王槐永说,现在不同了,兰渝铁路开通后,他直接买票到重庆,下车后儿子来接,很方便。想想第一次要出门旅游,王槐永的笑容荡漾在眉心眼角的每一处。
事实上“走出去”一直是很多陇南人的梦想,而兰渝铁路客车的开通,在帮助陇南人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贵客”的同时,也使更多陇南人实现“走出去”的梦想。
成县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何熙向西部商报记者介绍,成县虽然旅游资源丰富,比如西狭颂被公认为中国三大汉颂之首,有着生态和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但是,由于交通限制,很多人都是望“颂”兴叹。但现在不一样了,兰渝铁路开通,十天高速的经过,成县旅游迎来了新的契机。有了交通就有了交流。有了兰渝铁路,随着大批游客进入陇南和周边旅游,当地的旅游、餐饮、零售等第三产业也将随之兴起。韩亚东说,到时候以红色旅游为依托的红军鞋、红军凉粉、红军锅盔……有关红色记忆的东西都将十分走俏。
布局:
为游客定制好优惠措施
位于甘陕川三省交界处的陇南,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通过多年的保护和挖掘,打着陇南烙印的三种文化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这方水土孕育和承载的灿烂文明。
陇南和岷县被称为“旅游天堂”,集哈达铺红色旅游景区、官鹅沟、文县天池、康县阳坝、藏羌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古迹为一体,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宕昌县官鹅沟被列为甘肃省重点建设的18个大景区之一,当地以官鹅沟景区5A创建和红军长征哈达铺纪念馆4A创建为抓手,主打官鹅沟生态休闲游和哈达铺红色圣地游两大旅游品牌,通过多种形式的旅游宣传,目前已成为周边省市群众短线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具有陇南特色的旅游品牌初步形成。
陇南市旅游局局长冯醒民说,陇南和岷县的旅游,从旅行社的费用来看,百分之七十左右是交通费,这使得很多收入较低者无法到陇南旅游。
在兰渝铁路开通前,陇南市作出了一个规定,凡是从重庆、成都方向来的游客,凭火车票在陇南境内免所有景点门票,还可享受酒店当天折扣的基础上再减20元的住宿优惠。
展望:
陇南旅游业将成为地区支柱产业
一个地区风景再好,名胜再多,有人游览才能体现出价值。然而游人怎么才能多起来,毋庸置疑,只有发达的交通网,才能使地区旅游业发展起来。
陇南火车站站长马红臻觉得现在的陇南站除了车站功能更像是个旅游景点。在他的意识里,旅游人多了,就可以带动与旅游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就可以带动当地人的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可以说,兰渝线开通对于陇南地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助力作用。但之前的交通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兰渝铁路的修通为进出陇南的客流提供了一个比乘飞机省钱、比乘大巴车省时的巨大新通道,降低了陇南游的门槛。
“这是历史性的跨越,更是文明的接轨”。2008年地震后扎根陇南市武都区的许谭林看着漂亮气派的陇南车站动情地说。一直以来,深山守候者成为他这个南方人自嘲的昵称。他认为,兰渝铁路的开通,必将为陇南带来更多的文明、科技新风,让当地人实现心理及思维上的跨越。
何熙说,陇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只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旅游资源在白白浪费。他相信兰渝铁路开通后,陇南市的旅游资源会渐渐成为撑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根支柱。
冯醒民最后说,铁路是经济的大动脉,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区域环境来看,甘肃省正在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迫切要求铁路进一步充分发挥运力保障和支撑作用。为此,兰渝铁路(岷广段)将担当这一历史重任,建成通车后将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需求的成倍增长,为陇南、定西乃至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机遇、新平台,也必将有力促进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建设发展。(转载自西部商报)
12月24日,由国家旅游局、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兰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首发团兰州交接仪式举行。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何伟在致辞中表示,80年前,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拉开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光明道路。而甘肃就是这一伟大史诗中最为闪光的一页。
甘肃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地位不可替代
甘肃在伟大长征转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迭部是红军长征到达甘肃的第一站,宕昌是红军北上的决策地,会宁是红军主力会师地,华池是党中央和红军的落脚地。
当年,甘肃是红军摆脱险境的前进地,腊子口战役一举攻破了长征路上最后一道天险,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通道;甘肃是红军挥师北上、落脚陕甘的决策地,哈达铺会议确定了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是万里长征从被动走向胜利的转折点;甘肃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胜利地,会宁大会师宣告了国民党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甘肃是红军长征的落脚地,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两点一存”的革命圣地,使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了胜利。
“红军长征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和豪情万丈的精神丰碑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财富。”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何伟如是说。
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在甘肃省留下了680多处革命遗址,长征主题旅游线路为绚丽甘肃六条品牌线路之一,红色旅游成为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甘肃省现存的革命遗址720处,其中庆阳市最多。15处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有革命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23处。这些革命遗址、红色景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红色文化元素突出,其中所积淀、包容的道德精神、理想信念、思想情怀堪为宝贵财富。
此外,红军会师纪念地会宁、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腊子口战役纪念地、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哈达铺会议纪念地、“岷州会议"纪念馆、榜罗镇革命遗址、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等8个景区被纳入了全国重点打造的100个左右“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目录。
长征成兰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精神力量
中共兰州市委副书记、兰州市市长栾克军在致辞中表示,长征的意义绝不止于一部赞颂历史的英雄史诗,更展示了启迪未来的精神力量。
“回顾红军长征光辉历史,宣传伟大的长征精神,展示旅游业发展的新气象,激发全国人民参与红色旅游的热情,促进当地红色旅游发展。”栾克军在致辞中说,“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城市,兰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
据了解,兰州是一个拥有独特地形地貌的城市,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穿城而过,城区南北两山对峙,自然景观瑰丽多姿,人文历史悠久灿烂,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宝贵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中,兰州市将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着力打造兰州新区增长极,着力增加广大群众获得感,着力打造向西开放新优势,努力实现兰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长征精神”引领我国旅游业稳步前进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期间,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他们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对于业界来说,红色旅游是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有效载体,是弘扬长征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课堂,是带动长征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举措。
目前,我国已经构建覆盖广泛、内容丰富的长征红色地标体系,长征红色旅游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随着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一、二期规划纲要的实施完成,近60处长征红色地标即长征主题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得到有效保护和建设,培育了一批长征红色旅游目的地,拓展了长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80多条,并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挖掘和整理了大量长征时期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献,建设了一批长征红色历史文化多媒体资源库。
“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意识,把长征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红色旅游发展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新路。”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
在甘肃,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当地人民艰苦创业,开展玉门油田开发、金昌镍都、铜城白银、戈壁钢城、兰州石化城、酒泉航天城、河西风电城和刘家峡水电站、天兰铁路和兰新铁路、庄浪梯田、引大入秦工程、景电提灌工程、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等大规模开发和建设,使“苦瘠甲于天下”的贫困面貌得到改变,人们生产生活发生历史性变化。
现如今,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带动长征沿线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红色旅游发展给长征沿线革命老区带来了人员流、资金流、信息流;老区人民通过为游客提供交通运输、土特产销售、餐饮住宿等服务,增加了收入,使大批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甘肃省隆重举办“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首发团兰州交接仪式
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宣布“重走长征路”首发团第五代表队出发。
国家旅游局港澳台司司长刘克智步入会场。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何伟致辞
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何伟致辞。
中共兰州市委副书记、兰州市市长栾克军致辞。
与会领导为骑行、徒步、自驾等队伍授旗。甘肃省旅发委副主任杨宇宏主持活动仪
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杨宇宏主持交接仪式。
“重走长征路”首发团第五代表队领队发言
“重走长征路”首发团第五代表队领队发言。
甘肃迭部县、宕昌县、会宁县、华池县代表在现场进行传旗接力活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12月24日上午,由国家旅游局、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兰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主题活动首发团兰州交接仪式在兰州音乐厅隆重举行。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出席交接仪式并宣布“重走长征路”首发团第五代表队出发;国家旅游局港澳台司司长刘克智、全国红办副巡视员王树茂参加交接仪式;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何伟,中共兰州市委副书记、兰州市市长栾克军分别致辞。甘肃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杨宇宏主持交接仪式。
何伟在致辞中说,80年前,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拉开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光明道路,而甘肃就是这一伟大史诗中最为闪光的一页。甘肃在伟大长征转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甘肃是红军摆脱险境的前进地,腊子口战役一举攻破了长征路上最后一道天险,打开了中央红军北上的通道;甘肃是红军挥师北上、落脚陕甘的决策地,哈达铺会议确定了党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是万里长征从被动走向胜利的转折点;甘肃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胜利地,会宁大会师宣告了国民党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甘肃是红军长征的落脚地,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两点一存”的革命圣地,使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了胜利。红军长征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和豪情万丈的精神丰碑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财富。据不完全统计,红军长征在甘肃省留下了680多处革命遗址,长征主题旅游线路为绚丽甘肃六条品牌线路之一,红色旅游成为甘肃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栾克军在致辞中说,80年前,我们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万里长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巍峨丰碑,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为了民族解放和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在长征精神的激励和引领下,兰州人民迸发出拼搏向上的精神动力,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展现出一幅发展提速、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美好画卷。当前,全市人民正朝着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进。在实现这个目标的征程中,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牢牢扭住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经济发展全面转型、城市形象全面提升,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和舍我其谁的担当,凝聚干事正能量,激发创业新活力,开创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经济繁荣、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富有活力、辐射带动力强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交接仪式上,“重走长征路”首发团第四代表队、第五代表队领队先后发言,甘肃迭部县、宕昌县、会宁县、华池县代表在现场进行传旗接力活动,与会领导为骑行、徒步、自驾等五支队伍授旗。
甘肃省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发改委、教育厅、民政厅、建设厅、交通厅、文化厅、文物局负责同志和兰州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处室负责同志,以及当地干部、群众、学生共计1000多人参加了交接仪式。
随着中国康辉旅行社组织的首发团第四代表队与中国国旅总社组织的首发团第五代表队顺利交接,第五代表队开始了在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近1800公里的曙光之旅和会师之旅考察踩线活动。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但是人们经常听说的无非是崆峒山、麦积山、祁连山这少数几座,其实在各地还隐藏着更多的好山。今天阿甘哥将甘肃每一个地市最有名的山作一个简要介绍!
天水麦积山
麦积山地处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山乡南侧,为西秦岭山脉的一座孤峰,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单纯从山的角度讲是一座小山。但是山上的石窟却闻名于世。麦积山风景名胜区占地面积215平方公里,包括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四大景区和街亭古镇。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被称为东方雕塑馆。
陇南鸡峰山
位于成县县城西南15公里,属西秦岭余脉,山势险峻,松林繁茂。据传秦始皇曾登临此山,山间多建寺庙。现已成为陇南及周边地区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1994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1999年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它东连仙人崖,西接乱山,北临南河。鸡峰山以峰美、水秀、洞奇而得名,号称陇南第一山,徽成第一景,享誉陕、甘、川三省。
甘南莲花山
甘肃省临潭县莲花山坐落于甘南州临潭县境内东北段,与卓尼、临洮、康乐、渭源四县交界,是古洮州名山,主峰高达3578米。因山峰酷似正在绽放的九瓣莲花而得名。
莲花山有原始森林1200多公顷,自然风景区约18万亩,东面有洮河流过,南北有羊沙河与冶木河相夹,似彩带萦绕。莲花山云烟飞渡,林木葱郁,悬崖绝壁,飞瀑清泉,鸟语花香,集华岳之险,黄山之奇,青城之幽,峨眉之秀于一身,有莲峰揽胜、九峰竞秀、石峡幽谷、喜泉飞瀑、冶木晨曦、帘洞奇观等景观分布四周,如群星拱月,把莲花山映衬得千姣百媚。
莲花山又是一处宗教胜地。考之仙史,古崆峒有五,莲花山即古称“西崆峒”。昔黄帝时,广成子来往于五崆峒,羽化于莲花山。又传说彭祖修炼于莲花山神仙洞。其它神话故事、逸事轶闻同样灿若珠玑,非常丰富。南北朝时,佛教及道教在洮州莲花山盛行,藏、汉信徒就在山上开凿石径、石洞,修建寺庙。从此,莲花山寺院林立,僧众遍布。至元明清各代,这里已成为洮州各族群众的宗教文化中心。
莲花山闻名省内外,不仅由于其风光秀丽,更在于它每年有一个长达一周之久的民间山歌大会唱即“花儿会”。每年农历六月初是莲花山“花儿会”的特定日子,特别是以“洮州花儿”、“岷州花儿”、“河州花儿”为主的赛歌会年年都在这里举行。届时,莲花山附近三州六县的汉、回、土、藏各民族歌手云集莲花山,与数万游客游山赏景,以歌抒怀。这期间,整个莲花山歌声如潮,“花儿”此起彼伏,昼夜不息,规模之大,其情之盛,令人叹为观止。最有趣的是当地人以马莲结绳,拦住游人对歌,能够对唱并达到满意者方可放行。如今,莲花山“花儿会”吸引着全国各地采风观光的游客,歌会也越来越红火。
临夏太子山
太子山脉古称太峙山、露骨山,系秦岭北条大山西延部分西段,贯穿于整个临夏回族自治州,西起积石山县,东至和政县经康乐县境内,然而它的主峰却坐落在和政县。海报3000米以上山峰三座,公太子山(4162米)、母太子山(4332米)、乃旺岗(4304米),平均海拔3000米,总长74公里,海报2600米以上的过渡带遍布次生林和多种中药材材资源。山体高大阴山面宽,对州内南部气候影响巨大。
张掖焉支山
焉支山是祁连山的一条支脉,位于山丹县东南50公里处。主峰百花岭,海拔3978米。景区内松柏常青,草木葱茏,蜂飞蝶舞,鸟语花香,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有河西“小黄山”的美称。焉支山载入史册已久。先有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年轻将领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进,过焉支山,击败匈奴,焉支山成为胜利的象征而载入史册。后有公元609年,隋炀帝驾幸焉支山,举办“万国博览会”,召会27国使臣,写下了著名长诗《饮马长城窟》,使焉支山成为世界博览会最早的发源地而闻名天下。
金昌北武当山
又名金山,位于永昌县北海子风景区西边,北武当山上,自下而上点缀着一座座风姿不同,古朴典雅的仿古建筑,由1100个台阶相通,那里香烟缭绕,钟磬微微;山腰,新栽种的松柏诸树,细枝嫩叶,茁长成长;山间,每当大雨过后,洪流一泄千丈,站在涧口向上望去,颇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魄,令人心弦撼动。还有著名的形态各异的“北山伏狮”隐居其间;山脚,金川河由西向东,蜿蜒逶迤,清澈见底的河水犹如一条洁白的玉带,弯弯曲曲穿过公园,湍急奔放,流入金川峡水库。
甘南扎尕那山
扎尕那山位于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被誉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脉之一。
敦煌鸣沙山
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处。古代称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积而成,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高数十米,山峰陡峭,势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湿的沙土层,风吹沙粒振动,声响可引起沙土层共鸣。据史书记载,在天气晴朗时,即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犹如奏乐,故“沙岭晴鸣”为敦煌一景。这是大自然现象中的一种奇观,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本想将三危山列在此处,想来想去还是列上了鸣沙山。
庆阳子午岭
子午岭地跨陕西、甘肃两省,处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因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故称子午岭。位于庆阳市东部的子午岭,北起华池,南至正宁,西与华池、合水、宁县、正宁四县毗邻,主脊长达250多公里;子午岭不仅有优美的高原林海风光,而且还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子午岭生长着松树、柏树、桦树等200多种用材和经济林木;栖息着豹、狍鹿、灵猫、黑鹳等150多种野生动物。被誉为陇东大地的“绿色屏障”、黄土高原的“天然水库”。
兰州兴隆山
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海拔2400米。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由于距离省城较近,近年政府不断推广旅游产业,因此被冠以“陇右第一名山”的称号,但颇有争议。主峰由东西二峰组成,东峰“兴隆”海拔2400米,西峰“栖云”海拔2500米,二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桥横空飞架峡谷。现栖云峰有混元阁、朝云观、雷祖殿等殿阁;兴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景点。
定西贵清山
清山位于漳县南72公里处,是陇中黄土高原最为奇秀的自然风景区,现为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被誉为陇中的“小华山”、“贵清仙境”。因其绵延长达18个村社,故有“贵清十八村”之说。贵清山为石灰岩地带,群峰林立,怪石如云,森林公园林地面积3.2万亩,原始森林遍布,有药用植物和观赏植物500余种,被誉为天然植物园。
白银寿鹿山
寿鹿山是省级森林公园,坐落于甘肃景泰县西部的寺滩乡境内,属祁连山脉东延端。寿鹿山森林公园总面积17万亩,森林覆盖面积3.7万亩,是一片古老的天然森林。海拔2200米-3200米,坡陡,坡度通常达30度—50度;后者则为昌岭山西部,北靠腾格里沙漠,海拔2100米—2800米,坡度较前者平缓,一般在25度—30度左右。保护区面积11060平方米。寿鹿山位于甘、蒙、宁三省交界处,公园地处腾格里沙漠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周围被荒漠所包围,享有“沙漠绿岛”之美誉。
嘉峪关龟盖山
有一天,一个牧童正在荒原上放羊,迎头碰上一个古怪老头儿,身上背一袋子石沙,问他去北大河如何走,并说:“这北大河原是我的家,后来被一群百姓抢去,我这次来要用石沙堵住北大河。”牧童听后非常气愤,立刻顶撞道:“别说你用一袋石沙,就是把北边大山搬来,也妄想使北大河改道。”那老头儿一听气炸了,立刻将这袋石沙向左右撤开,骤然间,荒原上突起许多丘陵和一座大山,这座大山就是现在的嘉峪山。原来这个怪老头儿是龟精变的,只见他口念咒语,企图推倒嘉峪山来封堵北大河,正在此时,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玉皇大帝派雷神把老头儿击死了。在他死的地方,立即隆起了个山包,形状如龟,这就是现在的龟盖山。
平凉崆峒山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道教圣地,属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