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医药开启“智慧医疗”模式 医疗健康大数据是大趋势

患者看完病,不必排队取药?也不必第二天再跑一趟医院拿代煎的中药?只要在家坐等煎好的药剂配送上门即可?

在24日于北京举行的“2015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上,康美药业董事长、总经理马兴田透露,康美药业着力打造的全国第一家“智慧药房”,24日在广州正式启动,年底合作医院将达50家,预计至少每月服务人次将达到15万。享受这一模式服务的患者,可以实现市内中午12时前的处方当日送达,12时后的处方次日送达。

互联网+中医药开启“智慧医疗”模式 医疗健康大数据是大趋势

这一模式,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与会专家表示,“互联网+中医药”在实践中发展出多种“智慧医疗”模式,这些尝试,是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互联网+中医药”是必由之路

“‘互联网+中医药’是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全产业链则是‘互联网+中医药’发展的基石。”马兴田结合企业发展18年来的历程,表达了这个观点。

马兴田同时透露,康美药业依托于多年打造的全产业链推出的“智慧药房”,使得参与合作的中医医院,可以通过智慧药房的系统,将患者的电子处方发送至康美,由康美完成药品的调配、中药煎煮与配送,把以前在医院繁杂的取药过程和回家后煎药的麻烦直接简化成“收快递”一样简便。

“这是‘互联网+’的一个很好的实践。”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主旨演讲中对康美药业的“智慧药房”赞赏有加。他说,两个月前他专门到广州对此进行了调研,这种模式对传统中医医院药房流程,是一个“带有大规模生产性质”的改革,中药饮片从医院药房进入流水线,进行定时煎煮,比在医院药房煎煮的时间更精确,煎出来的药质量比较好,而且能够安全送到家,使患者能够及时地服用。

王国强还一一列举了“互联网+中医药”的不同形式,“要鼓励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

在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原巡视员温再兴看来,“互联网+中医药”要真正实现“智慧医疗”,在流通环节确保中药材的质量,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他认为,当前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的条件已经具备。

医疗健康大数据是大趋势

对中医药大数据的挖掘,也是与会专家关心的另一焦点。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中医药至今发展了几千年,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信息含量极其庞大、内容极其丰富的“大数据库”,只是这种“大数据”经历代中医人不断分析、总结、完善,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各种宝贵经验的汇总,只是没有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体现出来而已。

“我们要把几千年来先祖们留下的宝贵经验理解好、分析好、运用好。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互联网+中医’和‘互联网+中药’两部分。”刘清泉说,“就‘互联网+中医’而言,比如,互联网对中药药品质量的提升,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像中药饮片,讲究道地药材的产地,通过中药的信息化系统,可以扫出每一类药的产地原料等,甚至对每一种药进行溯源。而‘互联网+中医’,就我们的实践而言,确实可以优化中医院诊治流程,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在谈到中医药与大数据挖掘时,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郭崇慧指出,“医疗健康大数据应该是未来的大趋势,需要引起各方关注。”

“大数据挖掘对中医事业的发展是非常好的,但其反映的更多的是某一类疾病的共性分析,而一个中医大夫最优秀的特质,恰恰是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刘清泉表示,“与其再重新去建立新的中医药数据库,不如先把几千年来先祖们留下的宝贵经验理解好、分析好、运用好。”

未来移动医疗市场容量可观

康美健康云公司总裁彭少毅强调,康美药业在互联网大数据方面的实践表明,“互联网+”是可以盈利的,也是有商业模式可以参考的。康美健康云作为康美药业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发展的平台,在这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经验。

彭少毅进一步认为,“互联网+”的设计元素,包括物联化,即借助智能穿戴、智能传感、智能居家等,把东西联通在一起;智慧化,即对数据进行采集、清理、挖掘、提炼,进而产生“智慧”;以及个性化,双向化,金融化,平台化,一体化等。

国信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江维娜,在分析了医药行业近年来的细分数据后指出,整个中成药工业的增加值和利润增速较低,而中医药饮片行业这两个数据则呈现出非常好的增长态势,甚至是医药领域唯一两个指标都高于12%的细分行业。“像中药代煎这样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特色服务,是化学药所没有的,未来移动医疗市场容量相当可观。”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中医+互联网大盘点:互联网医疗18个成功融资项目走的什么路

➤ 国务院力推互联网+中医医疗 老中医张克镇眼中的互联网+是什么样

➤ “互联网+中医” 四大模式浮现 互联网医疗创业热跟不跟

➤ 论电商与中药事业的无缝结合,互联网助推医疗服务的变革与创新

➤ 中药材行业问题分析与出路思考,加入互联网元素会怎样?

➤ “小仙炖”受周鸿祎热捧,中药产品开发需注意哪些要点?

➤ 8大好处告诉你,中医诊所为什么要拥有“互联网+”!

您可能还喜欢…

9 Responses

  1. 面向朝阳说道:

    云端化:1、医疗行业本身有大数据的特征;2、医疗信息化基础已基本建成;3、云端共享是消除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实现互联互通性价比最高,最实际最有效的解决方式。
    平台化:1、His、lis等程序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个的子系统,其功能和业务承载能力也趋于复杂,能解决更多医疗事务性工作。2、由于医院各项事务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系统间数据共享已成必要条件,集成平台的插线板作用凸显。3、假设我们能够将所有的数据结构都以API接口来访问,那么所有不同的医院就能够在相同的数据结构下得到个性化的程序,适用性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智能化:1、医院方面,开发者进入这个行业,为医院和医生开发了众多符合院方需要的程序。你可以想象医生拿着iPad在查病房;你可以想象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下岗,他们被日益智能化的设备和完善的LIS给取代;你可以想象通过数据挖掘,我们的科研又得以精进。
    2、在患者方面,原来极差的用户体验将变成极棒的医疗旅程。你可以想象拿只用一个手机,你就完成了挂号、看病、拿药的所有流程;你可以想象正在加班的夜晚,手机提示你要吃药;你可以想象戴在你手上的腕带会第一时间将你健康信息发送给你的医生;你可以想象你的健康出了一点问题,立马就可以得到医院的贴心服务!
    要实现以上场景,要么继续整合,要么直接颠覆!期待颠覆后的医疗带给人们“淘宝好评式”的服务。

     智慧医疗现在在老年人养老医疗这块比较看好,在“十三五”期间,随着信息资源之间的进一步融合,智慧医疗与智慧养老、智慧社区之间的联系将会越来越紧密。基于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将区域医疗保健服务同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将智慧社区、智慧养老的保健服务与医疗机构建立起互相帮扶的系统,能够提供低成本、易管理、可按需灵活拓展的信息共享平台,满足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多方医疗健康需求。智慧医疗,医疗科技

  2. 林咖说道:

    互联网医疗 可以理解为,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医疗行业,提高政府及医院决策运营效率,增强患者体验。一般主要提供医患互动,预约挂号,健康管理,电子档案,健康知识教导等功能的载体

    移动医疗 是移动互联网医疗在现今智能手机普及的背景下,从互联网医疗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概念。它是以智能手机为终端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一般来说,移动互联网不仅仅包括基于手机的各种应用,还包含了物联网医疗,如可穿戴设备等。两者结合使用的场景目前非常热。
    智能医疗 主要就是指物联网医疗,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智慧医疗 有个概念叫智慧城市,个人认为两者是有结合的。用先进的技术(互联网或物联网)来帮助实现城市内居民的健康档案管理,区域内的信息化建设有关。
    大健康产业 这个和前面几个概念又有区分了,是指和健康相关的所有产业,医疗、保健、健康咨询、健康险等都属于这个大范畴内。
    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这个概念一般重点面向慢性病患者以及注重个人养生的人,给他们提供健康指导,私人健康服务等。

    保健(药)品行业、医疗保健器械行业、部分生物行业(尤其以基因检测为代表)、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养老服务行业,都算是大健康行业的二级细分行业~但是除了健康管理服务行业、养老服务行业、基因检测行业之外的、以卖实物产品为主要业务的大健康领域的公司,最后不少情况下都变成了各种保健品推销,而保健品这件事情,在今天的中国,消费者心态已经从当年的疯狂迷信变成了相对的理性怀疑、甚至警惕(这也是今天普通大众的中国消费者在一听到“保健品”就有一种“骗人、忽悠”的感觉的原因)~同时,我个人觉得保健品虽然属于大健康领域但是却不是创新型大健康业务~而在我看来最接近大健康领域本来实质的健康管理服务行业,能真实具有健康管理方案技术、并去实在去做健康管理方案的公司,几乎不足1/10。

    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个人看来有2个:第一,真正掌握健康管理方案核心技术的人才与公司,在今天中国还太少太少;第二,相关市场教育还太弱太弱,我国百姓群众对于治病花钱觉得理所当然,但是让大家出钱购买使用健康管理方案,总觉得太亏(如果在购买使用期间得了什么严重慢病、癌症,他会觉得你在骗他;如果这套健康管理方案就是有做到在购买使用期间使消费者没得病,他又会心疼他自己花来购买健康管理方案的钱,以及想是不是如果就算自己不购买这套“破”方案,他也会照样身体健康)~只要健康管理方案的核心技术体系在中国还没得到普世认可、觉得“花钱向专业人士买健康”是“很亏”的现状一天不改变,中国的健康管理学与预防医学的真正产业化的春天就难以到来~

    传统医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及时”,博医“智慧医院”系统轻松解决这些烦恼,患者只需要在“智慧医院”移动终端进行轻松的网上预约挂号即可。医院建站推荐使用BoyiCMS,因为开源,有专业的医疗研发团队,安全稳定专业实惠!

  3. 黎明说道:

    智慧医疗平台将身份证号作为“唯一识别号”。市民首次在医院就诊时,需提供身份证件,并向医院提供姓名、手机号、家庭住址等信息。医疗平台以“唯一识别号”为主索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使用在系统后台运行的智能身份标识程序,将不同时间不同医疗机构的就诊信息按个人收集、整理、分类,搭建每个居民一生的完整健康档案,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市民就诊时提交的错误信息,将多次就诊信息正确的归入健康档案中,同时也实现了医疗机构间共享电子健康档案和检验检查结果互联互认。力求实现既往病史、往期用药、前期诊断的档案共建,更好地保证医院的诊断结果的准确和办公效率的高效。

    智慧医疗提供诊中支付,让您不出诊室即可付费。根据自身需要,自费医疗的市民可通过健康服务平台将手机话费、微信钱包、支付宝、银行卡、市民健康卡等绑定到“唯一识别号”下,实现就诊各环节费用支付。这样既方便了广大患者,也极大地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是一举两得的惠民建设。

    智慧医疗能够提供全方位、智能化的医疗服务,让治疗更加有效,让患者更加舒适。医院全方位覆盖智慧医疗系统,实现医疗护理、医疗影像、患者监护、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在医生办公室,医生利用智慧医疗设备随时可以关注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病情,以便做出及时的反馈,绝不耽误患者的黄金治疗时间。在患者病房,智慧医疗设备实现对患者的体征状况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测,及时将患者的状况反馈给值班医生和护士。同时,病房内也将配备整套医疗治疗设备,可以实现在病房对病人的全方位治疗。

    建设智慧医疗,还需建立医养护一体化居民健康服务综合信息网,完善检查预约、住院预约、出院后社区康复护理、家庭病床管理等功能,实现签约医生和签约家庭的双向互动。探索实施跨省预约诊疗服务项目,探索开展智慧医疗网上服务试点,探索采集各种无线健康监测设备的数据进入居民健康档案,使得智慧医疗逐步进入家庭,让智慧医疗不仅仅助力传统医院发展成为智能新型综合医院,也将助力智能医疗系统走入家庭,建成让患者不出门即可就医的便捷医疗服务系统。

  4. 一只陆地上的鱼说道:

    根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时,我国中医药产业市场规模就已经超过6000亿元,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按照这样的速度计算,预计在2020年,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市场将超过万亿。

    相对于西医,中医的“新服务”具有天然的优势。首先,中医相较于西医更具有全的特色,具有“一人成医”的特点,中医医师不需要依赖过多大型仪器即可作出诊断,与基层医疗市场的医疗环境相契合。

    在价格上,中医问诊也很有优势。数据显示,2014年中医综合医院的门诊费较综合医院平均低15%左右、住院费用较综合医院平均低34.7%,中医相对较低的治疗费用可以有效缓解基层居民就医的经济负担。

    、从健康数据,服务型培养用户体验开始。为了能够更顺利地大规模获客,看中医尝试倒退一步,选择了距离付费更远的功能,培养用户体验。中医App会有一个人体健康管理功能类似“360安全卫士”的界面,可以查看各种身体的系数,并有一个健康评估的数值。当某一数值超出警戒线的时候,人体相应的部位就会变成红色,提示用户注意。当用户养成自我体检习惯的时候,便会有更多用户转化为看中医的付费用户。

    2、“O2O式的家庭医生”是看中医的第二种获客途径。

    医生走到用户家中,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也就可以留住更多的用户。

    看中医的移动门诊也是一个重要的获客渠道。这是一种团队服务,公司可以以团队形式预约医生上门问诊,医生在对公司员工进行服务的同时,也会对每个员工形成其个人的健康档案。一方面共享给公司人事管理部门,另一方面则在产品上积淀为用户的个人数据。”

    在对移动互联网化的中医项目有需求的用户中,男女用户比例1:1,而在传统线下医疗机构中,中医用户的比例为,女性用户占70%,男性占70%。

    此外,目前,在线下门店就诊的用户,45岁以上的占到了68%,而在看中医的互联网平台上,奖金70%的用户在30岁以下。造成这个想象的一个原因是原本老的中医用户已经有稳定的中医供需通道,“而伟大的互联网则为中医带来了一批年轻的新用户。”

    盈利:中医的核心是在线下门店

    在中医的体系里面就有三个级别的医疗机构,诊所、门诊和医院。

    诊所的服务覆盖范围大概是周围两平方公里,其月流水在十万元左右,大概有100名左右的回头客。开一个诊所的成本大约为20万元。但是诊所没有销售药品的权利。而药品的销售是中医服务的一个主要收入来源。

    与诊所相比,门诊的优势在于可以开药。门诊的服务覆盖范围在周围5平方公里,大概有300名左右回头客,但是开办的成本在300万左右。

    医院的服务覆盖范围在周围10平方公里左右,开办成本1200万元左右,有一千个回头客,大概月流水可能在两百万左右。相比之下,门诊是最适合与互联网结合的。互联网可以帮助门诊找到更多的回头客,降低获客成本。

  5. 李明说道:

    互联网医疗现在还在很原始的状态,切入点太多。
    传统医疗的路径,是【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特殊检查】——【初步诊断】——【二次病史采集及检查】——【诊断】——【治疗】——【根据治疗反馈修订治疗方案】……,如此循环,直到治愈或死亡。
    这其中,【病史采集】一环是完全可以在互联网中解决的,【体格检查】【特殊检查】等就只能解决一部分,不可能全部在互联网中进行。
    【病史采集】传统上是要专业医生和病史提供人面对面对话进行的,如果在互联网中,最简单的复制就是即时或非即时的对话,用邮件、论坛、QQ、微信等都可以替代,也是现在互联网医疗的主要方式,但这很费人力,很难找到那么多专业人员进行高效的互动。
    要提高效率,就要开发适用于互联网的病史采集系统,这涉及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和专业词汇语句的处理,最主要的难题是互联网就诊者的文化程度高低不一,自动病史采集系统的智能化要求很高,虽然现在硬件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软件方面也有了通用化的基础,但在医学专业领域,没有大投入是不能实用化的。
    【体格检查】是指医生手工对病患的检查,包括望诊、触诊、听诊等,这方面的自动操作基本是空白,但有一些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例如,黄疸的望诊,只要一个比色程序就可以做到了。脉搏、体温等数据也很容易得到。触诊就难一点,但部分可以用B超、X光、CT、MR等特殊检查替代。听诊的原始数据也很容易得到,但自动分析就不容易,这要开发相关的软件,按现在的软件水平,只要投入资金人力,也是可以做到的。当然,完全的互联网操作目前是不可能的,现在能做的,只能是开发尽量多的家用检测硬件和软件。
    【特殊检查】是指化验和仪器检查,得益于现在物理传感器和化学检测芯片的进步,很多项目已经很便宜,做到家用是完全可以的。当然,也有很多是无法家用化的,只能到专业机构进行。

    【诊断】如果把全部线上线下的病史和检查在线上汇总,理论上是可以自动分析得出可靠性很高的诊断的,但这只能供线下医生参考,现在法律制度下,还无望直接采纳自动诊断。
    【治疗】理论上,只要资料齐全,在线得出可靠的治疗方案是可以做到的,但也是由于法律的原因,线上治疗方案只有参考价值。
    最后,除了技术上的解决方案,诊疗制度也要适应互联网的发展,例如,医学机构间检查结果的互认,线下医学机构和线上医学机构的对接等,这要政策制定者来研究开发。

    如果你有一个手机,你会如何去看病呢?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谈起互联网,不得不说bat,现在你买个东西交个费,已经非常简单,但是网络成熟的方面基本还是基于三个方面,客户端,搜索,支付。那么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能通过这些方面实现看病而且达到治愈的目的。。

    看病分为几个大的方面:分诊,挂号,诊断(检验,影像,其他(如介入,内镜等)),治疗(手术,会诊等),复诊。其中分诊,挂号已经实现远程处理,没有问题,诊断检验可以依托第三方机构,影像和其他诊断可以依托相应的机构和基层医院,不久后应该也可以实现。诊断明确后如果可以口服或者注射能够治疗的疾病,直接就可以用客户端绑定的指定医疗机构或者基层医院进行治疗,后续用网络绑定app进行定期复诊以观察治疗效果。如果诊断后需要手术的,到相应的医院进行入院诊断治疗。专科的医院可能会越来越多,综合医院可能越来越少,民营资本的注入,加大公立医院的生存危机。私人医生也会越来越多。这也是我们可预见的发展。
    看来互联网完全能够达到治疗的目的啊,但是存在几个问题,这也是我个人认为以后互联网发展切入的方向。

    1.医疗网络金字塔的构建。现在医院的构成基本由三级,二级,一级,民营医院这些来构成,患者与医院符合二八原理,政府也在努力的改变这一情况。其实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和政府对医疗系统的期望是一致的,通过广大基础医疗系统筛减出大部分基本患者,然后把有限的医疗资源放在重点严重的患者上。但是现在医疗改革还没有落实到位。前一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国外的医疗系统基本遵循着层层递进的过程,如果低级别医院不做出转院的决定,高级别医院不接待该患者。急性的患者由急救中心做出决定送检医院级别。所以当政府做出这样的改革后,各级别医院网络的构建就非常重要而又庞大了。因为其中包含患者的信息,治疗过程,各科室会诊等等等等,我个人想的不全,大家补充。
    2.私人医生的网络构建;私人医生是后期必要的发展趋势,因为远程医疗的发展,医院必定满足不了某些特定人员的要求,加上医院医生收入可能会下滑,卫生部已经允许医生兼职了,所以私人医生肯定发展,那么,下一个”滴滴打车”肯定会出现的。

  1. 2016 年 09 月 09 日

    […] 这种从一开始就放弃西医化疗选择中医疗法的决定被网民称为“错误的治疗方式”,等同于主动放弃希望,虽然从一开始就积极接受化疗不一定能挽救徐婷的生命,但是至少能控制病情、延长寿命。《互联网+中医药开启“智慧医疗”模式 医疗健康大数据是大趋势》 […]

  2. 2016 年 09 月 24 日

    […] ➤ 互联网+中医药开启“智慧医疗”模式 医疗健康大数据是大趋势 […]

  3. 2016 年 09 月 30 日

    […] ➤ 互联网+中医药开启“智慧医疗”模式 医疗健康大数据是大趋势 […]

  4. 2016 年 10 月 02 日

    […] ➤ 互联网+中医药开启“智慧医疗”模式 医疗健康大数据是大趋势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