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互联网圈发生了两件小事。一个刚30岁的产品经理跟所在的公司决裂离职,举目无亲。另一个35岁的投资人在国外老板的支持下创建了一只新基金,拉了几竿枪,蠢蠢欲动。这两人走到了一起。6年后,产品经理带着创业的公司上市了,30亿美金。投资人带着一票兄弟投了270多家创业企业和10来家上市公司。都成了一方豪杰。
文/孕峰 微信号:yunkejiAPP
这两个年轻人就是傅盛和张颖。张颖给傅盛做了一回过墙梯,傅盛帮张颖做了一个发动机。若没2008年的相遇,两个人后面的故事可能都要改写。古话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可能是中国第一列真实的EIR案例,Entrepreneur in Residence,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到一个投资机构呆上一年,双方各取所需,同时各自给对方一个跃起来的支点。
一个人发达之后的故事江湖上人尽皆知。可当年初出茅庐、咽辛啖苦、在屌丝堆里头摸爬滚打的日子,才是日后张扬胆气、施展抱负的根基。凡夫畏果,菩萨畏因。傅盛上市后大谈战略谈思路,一个朋友说,今天的战略和思路,根子上离不了当年的贫寒和磨难,不能忘了本源。张颖点点头。换过来,说起张颖今日的凶悍,脱胎于当年的保守。这句话,傅盛也是点着头。
2008年9月,傅盛从360离职。张颖在Donews里看到这条新闻,就问来了傅盛的手机号码拨过去。说,我是经纬的张颖,下午有空聊聊吗。当年经纬中国刚成立,张颖也没什么名气。傅盛正是人生低谷,眼前一抹黑。忽然有个陌生人来献爱心,而且还是个投资人。于是两个人当天下午在经纬的办公室,北京东三环的嘉盛中心见了面。
傅盛聊这一段经历,聊成长的故事,不开心。张颖就建议他出去散心,去虎跳峡徒步,就在丽江旁边的一片高原峡谷,很好玩,很有气势。张颖还叮嘱,虎跳峡的上中下三个峡段,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崎岖,都要走一遍。一边说,一边就把秘书叫进来,把路线资料给傅盛。
张颖是个冲动型的人。他觉得傅盛的观点有意思。在说完虎跳峡之后,就接着说,你可以来经纬做EIR,做投资副总,拿薪水,作为在创业前的一个过度。傅盛说,我也不懂投资。张颖就说,你跟我们一起开会,看案子,等你要创业了,你可以拿我的钱,不拿我的钱也没关系。当然,最重要的是,张颖说,等你想创业了,我投你,我知道,你是一定会去创业的。
傅盛基本上唯一的感觉就是,总算有个人看中我了,暗夜遇知己,雪中送炭。他也不知道经纬到底行不行,不过位于东三环的嘉盛中心,看起来是非常高大上的。于是就答应了到经纬做EIR。后来傅盛在创业初期,面试人就选在周末,借经纬在嘉盛中心的办公室,在气势上抬起头来。想来就来自当年亲身的经历。这是后话。
接下来一年,一直到2009年9月傅盛跟徐鸣创立可牛之前,傅盛就在经纬每天开会、讨论、做判断。他们一起看过很多案子,比如航班管家、海豚浏览器、世纪互联。傅盛提供的产品角度的见解,是一直做银行和投资的张颖之前没有的。张颖这帮人从投资者、从宏观商业角度的观察和判断,是傅盛没有的。两个人,两种经历。先说张颖。
当时看一家视频播放器,经纬内部在犹豫。播放器就是一个工具,腾讯也出了一个QQ影音,是不是很快会把你灭了。傅盛的看法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是非常难以改变的,人都懒,惰性强,只要一个产品有大级别的用户量,快速衰落这种逻辑不成立。傅盛还说。大公司的资源和能量是可怕,但它的内部协同没那么可怕,除非主营业务,一般的业务都是小股部队,能投入的资源和人力反而不如小公司,只要小公司专注,赢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同样做暴风影音的冯鑫当年也这么看。2010年一票人去硅谷,一个腾讯的人问冯鑫,你觉得QQ影音灭得了你吗。冯鑫笑一笑,说,腾讯真死了心要灭我,当然可以灭。可腾讯不会这么干,若这个都要干,它要干的事就太多了,腾讯干这个可能就是不务正业。巧得是,腾讯从2010年开始真正走上开放的路。
这些观点在今天来看,算是行业常识。但在2008年,要信这一套还是不容易,要点胆识。当时张颖对这一套的感觉是耳目一新,他觉得傅盛这种在企业一线做产品的人,比做投资的人更接地气,更精准,更敏锐,更深刻。当时经纬的团队,要么是纯的投资人,要么是邵亦波这样,创业成功过,离开一线也已三五年了。张颖说,我不是个笨人,我一听到傅盛说的这些东西,里面有火花,是那种自己亲历过的真知灼见,我就知道做投资应该怎么去发力。
张颖一直在观察傅盛那些观点是不是持久有效。比如天涯,十年前的明星,现在媒体不关心,行业不议论,很多人觉得这个网站早完蛋了。可天涯事实上还活得非常好,日活跃用户一直稳定。比如微博,行业里基本上断定是扶不起的阿斗,但活得比想象中好很多。用户人群有变化,不再是北上广精英的最爱,但更年轻化,在二三线城市覆盖率加强。做营销的和播广告的,都很活跃,有钱赚。微博依然是仅次于微信公众号的第二有价值的传播平台。曹国伟前不久回购了股票,数据很健康。
傅盛把产品比作一个生命。巅峰期过后,还可能有很长时间的存活。标志生命质量的某些指标,比巅峰期必然有下降,但不会快速死亡,它的衰老节奏会远远低于普通人的直觉。用户在转变和沉淀,进入了一个生命周期的不一样的阶段。就像一个人的中年和老年,日子长着呢,说不定还有焕发二春的时候。
一起讨论时,经纬的人习惯于说商业模式,说利润,说价格。傅盛不懂这些,就说产品好或者不好。他常用的词是,有黏性,值得投,潜力无穷。
傅盛给经纬带来了新的基因。引发了张颖对这一类互联网一线人的“无比的渴望”。张颖开始对投资业的未来做了一个大局的判断,一定要多找傅盛这样的在互联网一线的懂产品懂技术的人加入,经纬才可能成为一家接地气的、有真实战斗力的VC。张颖是个一旦相信了一个东西,就会全力以赴的人。从傅盛开始,经纬的基因就开始转变。
传统的投资机构里都习惯要投行、咨询、做了一辈子金融的人、海归。这是标配。经纬从2009年开始,一律不要这种人,只要互联网的人,技术、产品、有人脉的人,和创业者说一种语言的人。张颖接受这样的人可以在投资和金融方面是白纸一张,宁肯花时间去培养他。
2010年,经纬入职了四个新人。
一个是肖敏。这个人最先在浪潮佳软做渠道和销售总监,然后加入拼音加加创业团队做总经理,再然后加入百度联盟发展部,兼任百度TV产品经理,之后又在天极传媒做IT分众事业部总经理,是一次内部创业。肖敏在经纬主导投资了折800、卖座网、微博易、土巴兔、91金融、辣妈帮、分期乐、e袋洗、富途证券、云鸟。
一个是丛真。这个人是盛大最早的员工之一。创过业,做CEO。他在经纬主导投资了饿了么、爱拍网、有赞、蝴蝶互动、拇指阅读、风先生、美味不用等。
一个是王华东。这个人在雅虎做过社区运营,然后在搜狐IT频道做编辑,人脉广。他在经纬主导投资了陌陌、口袋购物、友盟、慕和、周末去哪儿、凯奇谷、Nice、美柚、蜜淘、新氧。
一个是茹海波。这个人在中移动干了六年。他在经纬主导投资了E代驾、Camera360、海豚浏览器、瓦力。这几个人贡献了近年来经纬相当一部分业绩,并成为经纬最新的四位合伙人。其中的王华东,入投资这个行当四年,是个85后,29岁就去纳斯达克敲了钟,是经纬最年轻的合伙人。
今天的经纬已经是中国一线的VC。张颖把这五年的爬坡归结为三个原因。第一条就是,从2010年开始坚信并实施,系统性的使用互联网行业人士而不是金融人士。这个直接来自于傅盛的启发。
第二条,坚信互联网在GDP的占有率越来越高,没选择做小规模投资的路线,而是走在有量的基础上的精品路线,质和量兼顾。整个经纬投的量很大,但具体到每个人很专注,吃住自己的一块非常细的领域。张颖说,当一个大浪冲过来,你用鱼竿就没意义,最好是撒网。2010年,这个路数还被很多海外基金嘲笑,骂成是没判断力的傻逼。经纬这几年投的250家公司里,烂掉的不到10%。当年那些嘲笑的基金现在都跑回来要合作。张颖说自己“无比的快乐”,并且更自信。
第三条,经纬在2010年就开始系统的做天使项目,并且把做决策扣扳机的机会尽量的交给下面的团队,让他们试错,这培养了一只从上到下都有凶悍本能的队伍。张颖说,一个人在经纬能做的决策,是在其它机构的四倍,一个分析师也可以在一个初创公司做董事,积累实战经验。
第二和第三条,也归因于第一条打下的基础。若没系统的引进大量的互联网人士,不大可能在投资项目上冲量,不大可能每个人只守一个细分领域,把扣扳机的机会交给每个人的保险系数和性价比就相对更高。人力基础是所有策略能有效实施的保证。
张颖这条线就大概说到这里。下面说说傅盛这条线。
傅盛重新打下江山,还是靠的当初在360赖以起家的安全业务。在离开360的18个月里,由于竞业禁止协议,不能碰安全。这其中有一年的时间,傅盛呆在经纬过度,学东西。磨刀没误砍柴工。
傅盛在经纬,每天陪着看几个创业团队,接触各式各样的甚至天马行空的创意,从这些创业者身上学东西,去理解他们为什么那么想,那么说。经纬对傅盛也信任,不因为你是一年后就要远走高飞的人而避着你,还是把你当自己人看。傅盛第一次见李学凌,就是代表经纬去广州看YY。当时傅盛在邮件里对YY的判断是,既是客户端,又是社群,这两个的黏性都很强。
一张桌子上坐了两种人。一方是创业者,一方是投资人。他们各有各的逻辑。傅盛是第三种人,既是创业者也是投资人。他向创业者学创意、产品,同时向投资人学收入、利润、商业模式上的框架和判断。再学这两种人是怎么相互交流,怎么掐架,怎么相互搞定。傅盛是这张桌子上最放松的人,反正我是过度,心态就不同,往往可以看到双方交流当中的那个机锋。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傅盛得到的是心智的训练。这也是他之前在360的争斗里吃亏的地方。
傅盛总结,在经纬得到三样东西。
第一样,如何融资以及条款。怎么谈,如何保护自己,这是一方面。最重要是另一方面,不会把投资人想成坏蛋,总觉得他老想占我股份,在什么地方要阴我,而是理解他,比如他要的是优先权而不是想要限制我。能换位,理解投资人的思考方式和立场。这是实打实的技能和心态。傅盛说,现在的互联网,尤其当巨头们提起12分精神看着各领域的新机会,尤其当创业公司崛起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短,融资能力就越来越重要。傅盛是为数不多的在创业前深度了解过投资的创业者。
第二样,打开人脉的机会。傅盛第一次认识马化腾,就在经纬请马化腾过来给内部讲课的会上。中午一起吃饭,张颖就介绍说,傅盛是我们的EIR,驻场创业者,如何牛掰。后来傅盛给马化腾发短信,马化腾就回信息说,我对你有印象,你有什么想法。
第三样,一年的共事形成的信任。2009年9月傅盛和徐鸣一起做可牛。当时只是有一个想法,跟傅盛的老本行安全不搭界,经纬还是创立之初的保守风格,当时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可张颖还是投了100多万美金。傅盛说,若没一年建立的信任关系,这根本不可能。后来傅盛要带着可牛去跟金山合并,有人内心不大愿意,因为一来,对只管过几十人的傅盛要去接管、合并几百人的团队相当担心,怕搞不定,二来,经纬会变成小股东,从30%降到10%。但张颖最终还是信任傅盛,没拦着,顺利的做了交易。
傅盛原本是一个很强势的人,习惯要控制。他原以为张颖也会强势的反对,但没想到张颖很爽快的就通过了。这给傅盛上了一课。原来和和气气、爽爽快快也能把事情办出一个结果。强势不是唯一的方式。
傅盛说,创业者练的其实就是一门功夫,吸星大法。经纬的那一段,就是集中、密集的吸纳各路神仙各种功夫的时期,再在自己身上融会贯通。这种学习不仅是正向的,还有反向的;不仅是静态的,更是动态的。你看见一个人慢慢把之前的弱点进化成了优点,也就能反观到自己。你们一路上相互看着对方逐渐变强,烂兄烂弟,最后就有了实打实的信任,他会一直支持你。
经纬最初是一个保守的风格。张颖2009年投了傅盛100多万美金,就很认真的说,你看,现在金融危机这么严重,你融的这些钱,至少要做三年花的打算。这搞得傅盛相当紧张。一个劲儿的省钱。做公车要挑没空调的,吃路边早餐也舍不得加个蛋。直到跟金山合并时,90%的钱还在账上。张颖就夸傅盛,说这家伙成本控制可好了,一个月只花10多万。号召投的其它公司向傅盛学习。
后来,张颖自己就发现省钱这个事“不work”。他后来就在经纬CEO群里说,大家不要想着省钱,要迅速占领市场,要大幅甩开第二名,一旦陷入跟对手的焦灼战,你就算想花几倍的钱也换不回那个效果。傅盛就在群里挤兑他,说,张老板,当初你可不是这么对我们说的啊。张颖就说,我也会进步的,好不好。旁人觉得这两个人在插科打诨。也只有这两个人心里知道,吃过苦头的过来人的相互的默契。
2015年7月20日,张颖发出“英雄帖”,要找10个人到经纬做EIR,每人年薪百万。只找两类人。第一类,在10亿美金以上的企业做过总监以上,自己做过产品,或者有BD、推广等独特技能,带过兵,在大企业内部竞争里筛选出来的。第二类,五年以上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已经有一个知名的有巨大流量和用户的产品,手下至少30人团队,在野战里活下来的,不是唯一的创始人,自己短暂的离开不会对这个团队伤筋动骨。
之所以选当下这个时间点,因为股灾,科技股被腰斩,很多人财富缩水,往后风险投资以及退出渠道可能大幅度的萎缩,导致很多本想创业的牛人开始纠结。张颖想给这帮人踹上临门一脚。尤其大企业出来的人都有18个月的竞业禁止协议,在投资机构呆一年是一个既长见识又舒适的过度。
张颖想要的,无非是重现2008年。再找到10个刚刚从土里冒出来的、最鲜活的、有着最敏锐触角的野兽种子。也许多年后,这个行业里又多出几只独角兽,经纬也再上一个层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现在就埋下种子。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1、电脑报微博:【IPO财富盛宴】猎豹移动IPO的背后:1、猎豹移动CEO傅盛个人真实持股只有约7.5%,比例远低于其他高管和员工持股;2、这一轮IPO催生多个上亿富翁,几十个千万富翁,百万富翁数量不详。
2、傅盛微博(回电脑报的上条微博):总算有人看得懂招股说明书了。投票权和持股数不是一个概念,员工股的投票权是委托给我的,没想到这都会被不要脸的竞争对手混淆概念炮制黑稿。一个公司不可能让所有员工都瞬间暴富,但仅仅三年半的猎豹移动至少很努力的给那些突出贡献的员工回报。而且,更大的回报来自于公司的发展。我们才刚开始。
在猎豹第一次提交给SEC的招股书中披露的17%这个数字实际上傅盛的投票权。在更新后的SEC文件中,FaX的持股是13.4%。傅盛的所有股份都在这个FaX中。FaX是啥?其实是傅盛和徐鸣拥有的公司。
有评论说,傅盛占了25.4%或者说是19.1%的管理层期权池的70%,说是吃独食。八姐从一个投行的姐们那里了解到的信息是,在FaX的13.4%持股中,傅盛只占三分之二,而且猎豹移动上市时又稀释到0.85,所以,最终傅盛在猎豹移动上市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约为7.5%。
7.5%是啥概念?李彦宏在百度上市的时候持股是16%,他老婆马东敏还持了4.8%。马云掌控的盘子很大,N轮融资,各种稀释,现在持股8.9%。360大当家周鸿祎持股17%,二当家齐向东持股8.9%。也就说,傅盛作为猎豹移动CEO,比马云少,甚至比老齐还少。而且更是远少于员工股份。如果这也叫“独食”,那就真有些奇怪了。
爆料2:猎豹移动员工有多少财富神话?
八姐今天特意问了一下投行的朋友得知,傅盛的7.5%的股份,其实远低于团队和员工的股份,后者持股约11.6%。同时,八姐也打听了一下猎豹内部,猎豹移动到底缔造了多少财富神话?
八姐得到的一个数据是,以现在猎豹移动的市值来算,一年以上的VP身家都过亿了,自己去路透财经看高管名单和入职时间,都公开可查;千万富翁几十个,对应的是3年以上核心中层;百万富翁数量不详。要知道,猎豹移动成立才3年半时间啊,和其他公司动则七年、十年相比已经是造富神话了。
其实背后股权关系一片混乱,新的股东有自己的利益纠葛,对金山的牌子没有啥特别多的认同。
然后赴美上市,金山的老牌子对国际消费者市场而言,显得不知名,知名度更好的反而是猎豹清理大师…clean master和cmcm之间有没有一种微妙的联系?
既然这样换个名字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好像更有利?
2012年,金山网络力推PC版“猎豹安全浏览器”时,CEO傅盛便透露,猎豹或许会成为公司名字。当此寻求独立上市之际,公司名终落实为“猎豹移动”,公司定位也更新为“移动工具软件提供商”。如取“猎豹”之“迅即”、“变动”之意,则公司求变之心,早已有之。求变以立稳。当你远非行业老大之时,这种寻求独立发展、免遭鱼肉的长线眼光是不可或缺的。
求变之点落于“移动”二字,公司之意,可谓昭然。公司的管理层认为,移动互联网是行业的方向,故公司应“顺势而为”,随着行业的大势一起发展。过去几年来,公司无疑已朝着这个方向发力。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2013年第四季度营收为2.69亿元,其中来自移动端营的收入为3127万元,占比已达到11.6%。考虑到2012年该数据仅为2%,公司在移动端的发展已属明显。事实上,在国内移动端的安全和浏览器市场中,份额已基本被腾讯、百度、360和UC等公司蚕食,留给猎豹移动的机会并不多,以边缘化功能的工具类产品(详见核心产品的介绍),再加上海外市场战略成为公司通往移动化之路的总体方向。目前公司的产品主要针对PC、移动设备的系统性能进行优化,并提供实时安全保护。根据招股书,截至2013年年底,猎豹移动的所有移动应用已被安装在了全球3.47亿个移动设备里,此外,有53%的月活跃用户来自于海外市场。据CEO傅盛透露,仅就中国以外的海外用户而言,猎豹移动“是360的100倍以上”。
与之相反的是金山个人网络存储业务,都卖给迅雷了,名字都没变。
。金山最开始做浏览器时,就主打快速和酷炫的王牌。起名猎豹就能让人感觉有一种快速的感觉。金山并不像其他大公司一样,给产品起名完全依照【公司名+产品功能名】的定式来起名。但是后来,为了提升公司形象,但又不想把浏览器改名为金山浏览器,所以干脆成立一个子公司叫猎豹移动。很多涉及到网络功能的产品也都被更名为以猎豹开头的名字,像猎豹免费 WiFi 之类的。猎豹清理大师那只是中文名,外文名里淡化公司品牌,直接就叫 Clean Master,而不是 Cheetah Clean Master。
360的产品运作是用极精简小团队,一产品搭一技术,针对一点需求快速出最简单的产品,测试市场,如有戏,一步一步加大投入,至今还是这样。
周会有很多想法,但人不多,他会去拆已经稳定的大产品团队的人,组个两人or三人的小队去做。
傅的360就是这么来的,老周叫两个人到办公室,交代要做个什么东西,我觉得这东西应该是个什么样,记住了,好,你们去做吧,这也是考验你们的时候,试金石。
时间呢,当然都是非常紧的,两周,个把月,再长就要考虑做不做了。
在奇虎时代,周用做了大大小小二三十个项目。
周也会挖很多小团队,大都是国内一些小软件团队,这种人有项目经验,很实用,过来一天就能上手,挖人的时候,周会说服你服服帖帖,并且有未来蛋糕的憧憬。
360开做了,就是那样,傅投入了全部精力在这个隐含需求的市场做开了花。但周在这之中到底参与了多少,是谁都说不清的。但有一点,360是很扁平的,周直接到产品leader的,大大小小产品他都要过目讨论,临时想法的小产品他过目的时间间隔就会很长了,比如一个月了,他想起了,叫到办公室问问。他也会给出很多建议,但需要你自己分辨对错,然后下去执行,下次讨论时要对这些建议交代的。
当360有了起色后,周一定会经常临幸的。但到底是谁做成的360?这不是个问题,就像李斯与秦始皇,在秦始皇的舞台上,李斯才能跳的如此之好,秦始皇是大导演和投资老板,李斯是主演和剧务,一部好电影这两个缺一不可。
360是慢慢勃起,越来越硬,傅憧憬的那块蛋糕,慢慢有了形状,但这时出现了问题。几十个项目,就360勃起了,那阳痿的那帮兄弟不能不管啊,要分虚拟蛋糕了,那只能从360这里分。分蛋糕,那要按资排辈的,公司大小老板、老臣嫡系,拿大的,其他团队拿小的,到傅这没多少了,傅心理不平衡啊,搁谁那都会不平衡。说不公平,但无奈历史上都是这样玩的,不平衡才有推动力。对周,这一帮大小弟兄都是跟着干得,以后也有用处,不能太亏待,公司高管嫡系,都是忠心跟着他的,那是元老。实际的论功封赏,要看功的概念是这一役 还是 从部队建立开始,还要留好未来持续发展的眼光,这人现阶段用处不大,到他登场阶段就有大用。没人搭班子哪有戏唱,但是这里功高低争论,说不清楚。然后,傅就走了。
这也是,牛逼与苦逼的关系。牛逼能力强悍,功成名就,苦逼能力突出,无名无望。牛逼赏识苦逼,苦逼逐渐有功有望,但在牛逼眼里,我赏识抬举你,才有你今天,就是给你最大的报酬,对于未来,想给的我会给你,不想给你可以不给。对于苦逼,认为自己有了功就想翻身,但是一个山头一个牛逼,对于性格强悍的苦逼,只有自立山头一条路了,也有牛逼的一天。
求伯君和雷军不也经历过这样的关系吗。
这是正常的牛逼的思维,也是正常的苦逼的思维,屁股决定脑袋,不是真理,是人理。
周的性格和能力都非常强悍,辩论思维更强。他有一点理的,你没有任何辩解机会,他没理的,你脑子慢了,也跟不上他。他有丰富的产品市场经验储备,有产品设计能力,有用户体验情商,有用户需求敏感度,懂各种主流技术,而且他非常好斗好狠。
傅是他的学生,得到周的赏识,必然也是近似的狠角色。
那由利益带出的情绪发泄,恶语相向,断章取事和互相攻击,就会如此的咄咄逼人,难辨是非。
FS 对 360安全卫士的贡献自然毋庸置疑,但我想那个软件因 FS 身份证开头数字是360而得名的说法未免有些穿凿附会。 先说说这二人:
当年FS只身一人北上来京,实际目的是为了准备考研,之前一段大型国企的工作生活经历,平淡、安稳,也许令他感到恐惧。加入 360 是为了在复习闲暇有份工作,不要太闲,也能感受一下互联网气氛,那段时日,他很是寂寂无闻了一阵。
因为老周最为重视的业务实际上是3721网络实名/上网助手。其实他当也算是最早玩流量的那一批人了,通过工具条占领PC客户端,然后再为所欲为,那感觉就像是建立了一个地下王国。他也曾亲自在线下渠道的一线工作,也曾喝得面红耳赤后跌破一颗牙齿。而后,老周将该块业务出售给雅虎,而后将心血全部扑在了门户建立上。再后来,又灵敏的嗅到了搜索业务中得新希望,再次转型投入。那时的人目的多简单,迅速作出一个有用户基数的产品,迅速卖掉换钱。
在老周把主要精力放在其他业务期间,有人百无聊赖,无可如何之际,发现了之前所卖掉的3721工具条在互联网上已然臭名昭著,提醒他我们是否可以制作一款专门针对工具条的清理工具?FS便被指派去负责这款产品的制作,于是就有了 360安全卫士的雏形。这个团队当时只有两个人,一个FS,一个程序员,由于距离主营业务过远,渐渐地便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状态。但是,那时候用户卸载各种 Toolbar 的需求旺盛,各路搞黑色产业链高手敛财的需求更加旺盛,这个项目组就从此野蛮的生长开了。
试想想:一个年轻人,在公司并没给出多少资源、财力的支撑下做出了千万级用户的互联网客户端产品。为了队伍能够壮大,当时很多人都是其自己从论坛的热心用户中挖掘,苦口婆心的招到北京。付出的很多,但也确实了不起。FS和他的团队壮大后难免胸中肿胀无比。
而老周经历多次摔打后,再一回头时发现没想到一片颓势的后花园里居然开出了这样一朵奇葩,当真妙。而FS与老周的相像是有目共睹的,极致,铁腕管理,对产品的 Handle 欲强烈无比,他们之间势必会产生冲突。不多久,FS与徐明(360安全卫士技术总监)便携手外出创业,制作了可牛影像。再后来就是大家这两年来频繁看到的种种了。
其实,你说这人,一踏进商业世界,哪还有什么好与坏的分别,你骂我流氓软件之父,好吧,但当年你又何必助纣为虐呢..
我可不相信远方有一群人,真正的掌握着一切的解决方案,有竞争才有发展。你们不打的这么热火朝天互联网上的病毒、木马也不会这么少。
再说说楼主的问题:「经常会在网上看到傅盛点名对周的言语攻击,而周很少直接对傅盛开炮,为啥?」
当年安全圈子的公关有这样一句话:好名声坏名声都是名声。
当年安全圈子的公关有这样一句话:别和比自己弱小的人开战。
360公关部的强力大家有目共睹,这是一支经历过百度、阿里的洗礼的队伍,这是一支血与火锻造的队伍…- =||| 从3Q大战中就可窥见一斑。
我是老周,傅盛喷我,我回击,则正中下怀..反助其气焰,有来有往有互动这传播效果就很容易起来了,你比我小,我干嘛帮你拉用户、媒体关注度?发公关稿是要钱的,有木有!?一打架媒体发稿都不要钱了好不好?剩下多少费用哦…
所以说公关战选择正确的对手,很重要,只打比自己猛的,赢了,以小搏大,长脸。输了,以小搏大,不丢人…引导的好的话,还能获得同情心..
当初老周确实很看好傅盛,没什么资源的情况下搞出了360安全卫士。360安全卫士产品当时确实是傅盛负责的,就跟搜狗输入法之父马占凯现在在360一样,但是搜狗依然是搜狐的产品,这是改变不了,一个产品不是靠一个人就行的,都是需要公司投入很多力量去做的。在当时傅盛离开360公司时,根据有关人员说还是多给了期权了(签署的合同石晓虹已经在微博上公开了,尤其提到了不能跟几家竞争公司合作)。
360公司上市后期权解禁期也就是今年9月份,8月份的时候傅盛委托律师发信过来索要股份进行提现,这时傅盛肯定和360完全就是竞争对手关系,所以360肯定不会给,这次官司就是因为这事,但是傅盛在微博上否认他知道股权这事。对其他的不多说。
摘录一段360上市采访傅盛的对话:
科技讯:业界有传闻称,在360工作满4年期权就可以兑现成股份。你离开360的时候期权没有兑现吗?
傅盛:第一,我在360不到4年大概是3年多吧;第二,初始的时候给我的期权是非常非常低的,就相当于没有就行了,后面虽然有追加其实也不高。
科技讯:那么你当时离开360是自动选择把期权放弃吗?
傅盛:反正你在招股说明书里不就是没看到吗?这个你可以去问360有或者没有吧!他们如果送我一些我也不会反对。
第一个,傅盛和老周都“认为” 360 是自己做起来的。
在一定程度上,这两个说法都对:傅盛算是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的人,老周则至少就几个层面有重要贡献:a) 这个点子是他的。b) 当年跟雅虎打口水仗,如果没有周这样一个短兵相接高手,很可能第一战就折戟沉沙。c) 傅盛离职后 360 的用户量从一亿增至三亿。
但在当事人角度,这就很容易陷入意气之争,年轻的认为自己被压抑,年长的认为对方还欠火候,加上两个人性格都刚硬强势,难免介怀。
第二个,360 公开称给了傅盛股票,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肯定有竞业禁止之意,傅盛起初也是做可牛影像,但后来并入金山,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最终屁股决定脑袋,成了周的直接对手。
不仅如此,这后面还有一重,是周和雷军的关系。这两个人当年是可以一起做投资的(iSpeak),现在则隐隐有竞争行业第四把交椅之势。这就更热闹了。
但不管怎样,其实这还是商业竞争,如果有一天傅盛不做安全了,我相信他不会天天这么骂老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