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茜告诫年轻人:愤怒需三思 傻瓜才买房

面对现实的种种不如意,年轻人可以通过愤怒解决问题吗?陈文茜给出的答案是“当然不能”。台湾资深媒体人陈文茜新书《树,不在了》发布会昨天在北京举行,嘉宾白岩松出席。

陈文茜告诫年轻人:愤怒需三思 傻瓜才买房

面对现实的种种不如意,年轻人可以通过愤怒解决问题吗?陈文茜给出的答案是“当然不能”。台湾资深媒体人陈文茜新书《树,不在了》发布会昨天在北京举行,嘉宾白岩松出席。陈文茜认为,所有曾经出现过革命的地点,失业率都比革命之前高,经济状况更糟。政治稳定就不要谈了,更不要谈个人追求的自由,最后还变成激进组织崛起的温床。

在活动现场,陈文茜劝告年轻人:第一,这是时代的错误;第二,但是你得承担这个错误的后果;第三,解决这样错误的方法是,你去学习全球化的经济和政治学。

分析两岸年轻人的异同

《树,不在了》是陈文茜的最新时评集,收录了她对于经济危机下“贫富差距”、“高房价”、“自由贸易”以及年轻人的焦虑情绪等的深入观察。

谈到两岸年轻人的同与不同,陈文茜说到,台湾在1970年经济发展之后,“当时以为我们可以享有的繁华是永远的。”而大陆经济起飞之后,“也许所有人以为中国会成为永远时代的主角,也会觉得自己永远的‘礼物’不会离开。”陈文茜认为,两岸很相像的是,都是全球经济分工的一部分,各自承接了全球不同经济史中一个阶段的角色。

第二个相同点是,大家都不愿意从全球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在她看来,其实不只是两岸,其实全世界人都一样:在金融海啸之后,经济下行。这时刚好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在贫穷的状态下等待一年又一年,最后绝望愤怒了。“你的身体是年轻的,可是世界的经济是生病的。你的生命是健康的,可是全球的经济问题是非常衰老的。在这个情况里面,你的生命诞生的时候,好像是一个繁华世界的时代。你走出社会的时候,却是一个衰退的时代。”

陈文茜:傻瓜才买房

活动现场,年轻的主持人向陈文茜和白岩松抛出了“买房难”的问题。陈文茜直言“傻瓜才买房”。“我向年轻人确保:租房子的人有福了,很便宜。买房子的人,如果你是没有什么钱的人,你不是投机客,买房子的人傻了。房价不可能永远零利率,所以只要有升息的那一天,利率如果升回来5%到6%,你的贷款利息那么高,房价就会大幅度修正。”陈文茜自己也是直到45岁,SA R S那年房价下跌的时候才买房。

白岩松也说,全世界只有大陆年轻人会在28岁买房子。他自己在第一套房子之前曾经搬过八次家。好容易等到分房,房管处的人说可能朝向不好,白岩松回答说“没关系,朝下都行。”

主持人继续发问,年轻人在当下社会,面对环境污染和工作等方面的压力,这种“愤怒”如何释放?

陈文茜回答说,“当你觉得它只是愤怒的时候,最好三思而后行。”她认为,年轻人要思考这种愤怒的原因在哪里,解决方案是什么。“如果你只是发泄愤怒,创造整个运动的风潮,甚至不惜制造谣言,用各种方法串联,(那是暴民的行为)。”

白岩松:阻止这个世界变坏

当天需要提前离场的白岩松,临走前说:“她在书里面提出,树不在了怎么办?可以引申为———过去殷实的大树不见了,我们要自己成长。我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是松,你把这个木拿走,答案就出来了,做一个公民。不管你有多愤怒、多质疑、多不相信、多说N O,但是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公民。当这个社会都变成公民的时候,这个社会差不到哪去。”他认为,“现在大陆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由老百姓成为公民,我们已经走过了从小老百姓走到老百姓(的阶段)。”

“年轻的时候希望改变世界,到这个岁数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偶尔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但是用尽全身的气力在阻止这个世界变得更坏。”白岩松说。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清华教授孙立平:以房子为中心的时代将结束,只需两三年!说道:

    作者: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来源:孙立平社会观察(ID:thslping888)

    (上篇)

    现在,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可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而形成这个转折点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以房子为中心的时代即将结束,而且可能就是这两三年的事情。

    实际上,这个过程在此前的三五年间,就已经逐步开始了。从我身边的情况看,在2016年之前的几年时间里,很多朋友已经不怎么关心房子的事情了,这方面的议论也越来越少。更普遍的说法是,房子已经差不多了,而且房产税的前景不明,该给自己好好活一段时间了。

    当然,我说的身边的朋友,也就是说我的朋友圈子,年龄相对较大,经济情况也相对不错。那这是不是属于个别的情况?可能不是的。作为佐证的是,全国许多地方的房价,包括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地方的房价,在此前的几年中都是比较平稳的。比如说,经济很发达的苏州、中山等城市,房价都是多年徘徊。就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在此前的几年间,房价的涨幅也很是有限。

    那么,为什么从去年开始,许多地方的房价又开始大幅上涨?不少地方一年里房价翻了一番?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

    需要对其中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去年上半年房地产趋热,与去库存的政策直接有关。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五大任务之一就是化解房地产库存。会后,各地政府开始出台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措施。去库存政策对房地产的作用,不仅仅是那些政策本身的刺激,更主要是给出了一个信号:政府开始鼓励买房。

    到了去年下半年,另外一个因素开始发生作用,即对货币贬值预期所形成的心理共振。去年下半年,外汇大量流出,对货币贬值的预期为大多数人所认同。于是,形成恐慌性购房热:有的本来有了两套以上的房子,同时经济条件不错,本来不想再买房子的,因担心货币贬值重新加入购房的行列;又经济条件不错,但错失了此前房地产红利的,觉得又一次机会来临,再也不能错过;而一些本来想过两年买房子的年轻人,也担心手里好不容易攒的那点钱贬值,也提前了购房计划。

    到去年底,今年初,换汇限制收紧,一方面加重了人们对货币贬值的预期,另一方面也收紧了财富保值的渠道,于是使更多的钱涌入房地产。

    换句话说,去年到今年的购房热,并不是突然出现了大量的刚需,也不能简单归结于所谓“炒房”。“炒房”的因素不能说不存在,但面对如此巨大的房地产市场,使很多地方的房价上涨一倍,不是那些投机性资金能够做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为折腾出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轮房地产热,是特殊背景下的暂时现象。并不影响我上面所说的基本判断。

    我们可以再看两个数据。

    迄今为止,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由1978年的6.7平米提高到现在的30多平米,城镇户均住房达到1.1套(尽管分布很不平均)。这两个指标都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城市化的因素,不考虑农民进城的因素,这些房子已经足够城市居民住了。当然,我不否认结构性问题的存在。

    另外一个就是库存。按照有的学者的研究,现在在售、在建、已批的建筑面积已达132亿平方米(另一说为63亿平米)。按人均30平米计,广义库存的住房足够4亿人居住。按人均20平米计算,广义库存的住房足够6.5亿人居住。按照现在中国人口变动的趋势,可以说,如果把已经批出的地也算上(那是迟早也会盖成房子的),我们已经把下几代人的房子都给盖完了。

    有人说,不对吧,中国还有那么多年轻人需要买房子呢,怎么能说以房子为中心的时代快要结束了?据澳大利亚《卫报》报道,汇丰银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0、90后平均住房拥有率为40%,中国以70%的比率位列第一。墨西哥、法国位列二三名分别为46%和41%,马来西亚和美国排名并列第四为35%,加拿大排名第六为34%,英国排名第七为31%,澳大利亚排名倒数第二为28%,阿联酋位居末位为26%。

    这个房地产超常规发展或居民集中置业的时代应该结束了。当然,我也不认为,以房地产为中心时代的结束,就是房地产黑暗时代的来临。(本篇为孙立平教授于2017年5月18日在上海举办的虎啸论坛上所作演讲内容节选。)

    (下篇)

    《以房子为中心的时代即将结束,也许就是这两三年的事情》一文发出后,无数多的提问迎面而来。老实说,很多都是我回答不了的问题。

    比如有人问:那我还要不要买房子?其实这样的问题,过去也经常有人问到,当然主要是身边的朋友。我一般的回答是,如果是刚需,随时买,别等。如果今天问我,我还是这个回答。一位有房子的朋友,今天又问。我只能说,该买的就买,不该买的就不买。朋友听了还是一头雾水。其实,我要说的是,尽管以房子为中心的时代即将结束,但紧接着的并不见得是房地产的崩盘(尽管有人觉得崩盘很痛快)。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房子都可以成为投资的对象,即使是现在,洼地仍然是有的。但我这里不能讲这个问题,恐怕产生误导。

    还有人问:我几套房子,现在要不要卖?我在讲课时每当讲到这个事情,课间休息的时候,都会有人问到上面的问题。这个问题也不好回答。我强调三点。第一,房子在哪里?今后房地产市场会明显分化。一线城市继续短缺,县城虽然也是房子严重过剩,但是农民进城的首选,将来最惨的是不发达地区的地级市。第二,卖了房有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我们知道大多数人是没有的。那你拿这钱干什么?第三,尽管美国缩表,中国货币政策也有紧缩的迹象,但为了保增长,超发货币,从而导致货币贬值,还是大概率事件。

    以房子为中心时代结束之后,就是房地产崩盘吗?不少人在评论中表达了这样的期待。其实仔细分析,有这种期待的人,往往都是想买房子的。(期待的人越多,说明需求越大。)但我的看法是,我在今天的微博里也讲了,以房子为中心时代的结束,与房地产崩盘是两回事。网上传,马云说,8年后,房子像大葱一样便宜!我不知道转述的准确不准确,但我的看法,这种可能性极小。除非有愚蠢的政策。但即便那样,也是暂时的现象。

    所以,应当准确理解以房子为中心时代的结束这个判断。我说以房子为中心时代结束,不是说,那时候人们都不需要买房子了,房地产这个产业就完蛋了。我说的以房子为中心时代的结束,是说整个社会围着房子转那样一个时代的结束。各位可以想想过去这些年的情景:人们把挣来的钱基本都用在房子上,条件好的,买完一套接着攒钱买第二套,买完第二套接着攒钱买第三套;条件差的,全家节衣缩食,东拼西凑,攒钱买房。其他方面的需求,能压缩压缩,能凑合凑合。很多人说,这些年基本就为房子活着了。

    在以房子为中心时代的结束之后,当然还有人要买房子,还有更多的人需要还房贷。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钱用在房子上,或者至少不再把主要收入用在房子上。

    这个时候的房地产,应当进入一个正常的发展时期,因为在这个时候正常的需求仍然存在。

    首先,城市化的进程。近些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过程虽然按照统计学的意义上进展很快,但许多在统计上被算作城市人口的“流动人口”并没有在城市中真正定居下来。随着部分人经济条件的改善,必然会出现在城市购房的需求。

    第二,房地产的结构性问题。虽然在三四线城市住宅过剩较为严重,但一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住宅供需缺口仍然不小,特别是新进入这些城市的“新市民”,存在较大的购房需求。

    第三,无论在哪类城市中,改善性需求都明显存在。虽然目前中国住房的自有率很高,但相当一部分房屋的品质较低,或面积狭小。随着二胎的普遍化,城市改造,对较大面积的高品质住宅仍有不小的需求。

    所以我不主张用一种极端的态度看待这种转变。

    最后谈谈如何对待已有的房子。

    首先要看清楚目前居民有的这些房子、这些房子所体现的财富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第一,这笔以房子为载体的财富,是中国老百姓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唯一一笔财富。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体现在老百姓身上,积累起来的就是这些以房子为载体的财富。

    第二,这笔以房子为载体的财富,是中国中产阶层形成和发育的最根本的基础。可以说,这些年大部分中产阶层都把满足基本需求之外的收入用在房子上了。其中一部分人有了一套甚至两套以上的房子。没有这些,就没有中国的中产阶层。

    第三,这笔以房子为载体的财富,是社会保障很不健全情况下医疗养老的重要保障。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而社会保障则很不健全。很难想象在可见的将来,养老的问题能由社会承担起来,因此,很多人拥有的两套或两套以上的住房,部分地具有养老基金的含义。

    鉴于以上种种情况,对于以房子为中心时代结束之后的房地产政策应当慎重选择。我总的看法是,要避免在房地产政策上忽冷忽热的大折腾,促进房地产的平稳着陆。最稳妥的办法,是以渐进的方式消除泡沫,即稳定房价,在实际收入提高和不可避免的通货膨胀双重作用下,降低收入房价比。

    之所以提出上面的看法,是基于以下的考虑:中国持续了近20年的房地产超常规发展,虽然问题不少,但对于经济发展和民众居住条件的改善,功不可没。但走到今天,以房子为中心的时代,确实到了要结束的时候了。接着面临的是如何在消费上一个台阶。这时房地产需要平稳着陆,进入正常发展阶段;民众需求休养生息,缓解过去这些年的精疲力竭。

    无论是用人为的力量继续把房地产推向浪尖,还是用人为的力量把房地产打入谷底,都是错误的。需要社会有一种平和的心态,需要政府有一种平和的政策。特别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时,将社会主要财力吸引进房地产;不需要时打压冰冻,使其灰飞烟灭。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