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风送爽、瓜果飘香的十月,白龙江沿岸总会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郁郁葱葱的油橄榄园里,挂满枝头的油橄榄果黑亮饱满,果农们忙碌着采摘;收购点上,果农们满载一袋袋、一箱箱、一车车油橄榄果而来,依次有序交售;加工企业更是抓紧时机,开足马力,不分昼夜加班加点进行生产……
漫山遍野的油橄榄,辉映着果农们脸上止不住的笑容。正如西班牙诗人塞万提斯的赞美:“这些清雅丰美的树啊!当它们展现翠绿、油金、黑亮的果实时,那将是你一生中见过最和谐的景致之一。”
【安家落户篇】
引种试验 考察论证 始得硕果
油橄榄,又名齐墩果,主要产自地中海沿岸的埃及、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等国家,种植历史达4000年。其橄榄油营养成分丰富,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美容、化工和特种行业,且有抗癌等功效,被世界公认为“液体黄金”、“植物油皇后”。
但这些对于50年前的陇南人来说是陌生和遥远的,“油橄榄”一词甚至从未听闻。那么油橄榄缘何变成了陇南人民致富增收的法宝?历史告诉我们,这全部得益于1964年周恩来总理的阿尔巴尼亚之行。
当时,正在出访阿尔巴尼亚的周恩来总理,听到林业部派往阿尔巴尼亚学习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专家徐纬英汇报的油橄榄栽培技术后,非常高兴。他说:“油橄榄是好树种啊!橄榄油营养价值很高,我们一定要引进,为子孙后代造福!”随后,有着和平、幸福与希望象征的一批油橄榄树便被阿尔巴尼亚前总理谢胡赠送给了周恩来总理。
1964年3月3日,在云南省昆明市海口林场,周恩来总理亲手栽下了第一株油橄榄树,中国的油橄榄发展史从此揭开篇章。
此后数年间,油橄榄辗转桂林、柳州、重庆、贵州等地进行引种试验,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1975年,时任甘肃省委书记的宋平倡导在陇南引种栽培油橄榄。武都区汉王镇农民罗永祥首先响应号召,开始种植了12亩186株油橄榄,并于之后建起了种植园。松土、拔草、浇水、施肥、修剪,经过长期的坚持和摸索照料,1986年,也就是建园后的第七年,汉王林场的油橄榄终于开始挂果。又三年后,汉王林场的油橄榄迎来了第一次丰收,当年采摘油橄榄鲜果1万多公斤。
让人惊喜的是,在汉中一次榨油时,陇南的油橄榄被中国林科院邓明全教授发现,并得到了邓教授的高度重视。更多武都解读:www.yangfenzi.com/tag/wudu
这对于还处在起步摸索阶段的陇南油橄榄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个新的转折点。
1989年初,把毕生精力献给中国油橄榄事业的徐纬英教授在邓明全研究员的陪同下,踏上了陇南大地进行实地考察。73岁高龄的徐纬英教授坚持带领林科院的科研人员,在本地林业技术人员的陪同带领下跑遍了武都的山山水水。
“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对油橄榄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经过多次反复考察论证,武都区白龙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及半山地带被确认为全国油橄榄最佳适生区,全区19个乡镇420个村可栽植油橄榄的面积在50万亩左右。
1990年,武都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园建设启动。历经三年的寒来暑往,徐纬英等专家教授与地方同志一道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栽植佛奥、莱星、皮削利、皮瓜尔等18个品种2500株油橄榄树。其油橄榄产量远远高于国际橄榄油理事会产量标准,达到了地中海高产水平。
1997年,种植油橄榄面积已达1320亩的武都被国家列为全国三大油橄榄生产基地之一。1998年,由国际橄榄油理事会绘制的《世界油橄榄分布图》上,第一次标上了中国的名字,陇南市武都区以其独特的气候条件,被划分为一级适生区。
至此,远渡重洋而来的油橄榄在被称为其“最温暖的家园”的陇南武都扎根发芽,并以极快的速度茁壮成长。
【快速发展篇】
创新机制 灵活发展 产业成链
2000年,国家计委把武都区列为“山区经济产业化油橄榄示范项目县”,投入资金900万元进行基地建设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自此,陇南大地上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油橄榄产业开发热潮。
从最初的12亩到如今的33.78万亩,从1万公斤到1.2万吨,油橄榄在陇南的基地面积迅速扩张,鲜果产量呈几何式增长,其栽植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也不断提升,产业体系愈加健全完善。
近年来,武都区抢抓机遇,创新开发模式,采取国家、集体、能人大户和千家万户一起上,以发展私有林经济、治理荒山荒坡、退耕还林、地埂和“四旁”绿化及推广应用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基地建设步伐。
截至2013年底,武都区累计发展油橄榄24万亩、785万株,涉及13个乡镇、320个村、3万多户农户。建成了大湾沟、将军石等高标准示范园;面积在50亩以上的橄榄园有210处3.5万亩;农户整流域开发、连片栽植橄榄园152处20.29万亩;建成油橄榄上水工程90处、增加有效灌溉面积2万亩,修建园区道路40条、300公里。
同时,配套建成了祥宇、田园等11座油橄榄系列产品加工厂,其中油品加工厂9座,年加工能力1万多吨。研制开发出橄榄油、保健橄榄油丸、系列化妆品、油橄榄茶、橄榄酒、橄榄果罐头、橄榄叶有效成分提取物、橄榄果食品等8大类、50多个产品,油橄榄系列产品在各类展会上荣获68个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武都区已被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油橄榄之乡”,武都油橄榄被国家质检总局评审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国内仅有的有产量、有品牌、有市场的主产区。其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大连、昆明、成都、西安、兰州等城市,备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目前,武都区已成立了专门的协调服务机构2个,乡级机构数3个,设置有油橄榄产业开发办公室、油橄榄产业开发中心,油橄榄研究所、将军石油橄榄科技示范园、大湾沟油橄榄示范园。
数年来,陇南市委、市政府多次邀请以色列、希腊、西班牙等国家的油橄榄专家到武都考察讲学、传授技术,并组团到地中海沿岸国家考察学习先进的油橄榄栽培管理和加工经验。
前不久,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了专利证书,授予陇南天然居油橄榄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发申请的“用油橄榄果汁水酿造橄榄果酒的方法”发明专利权(专利号:ZL2012 0365358.5)。这标志着陇南油橄榄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新产品研发又取得一项新成果,向循环经济发展方向迈出了新步伐。
近五十年过去,登高远眺陇南大地,油橄榄树枝繁叶茂、花蕾串串、绿树成林。数据显示,2013年,陇南油橄榄种植面积达33.78万亩,预计今年鲜果产量可达到1.2万吨,综合产值可达到6.6亿元,油橄榄产量和产值在全国油橄榄主产地市中均居第一位,是全国油橄榄主产区和最大的油橄榄生产加工基地。
【产业开发篇】
发挥优势 抢抓机遇 做大做强
从引种试验开始,陇南在油橄榄产业发展中摸索走过了丰产示范、规模开发、产品研发等多个阶段。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秦巴山区扶贫攻坚、“两江一水”区域综合治理等规划的启动实施等多项政策扶持,加之国内油橄榄消费市场持续增长,陇南油橄榄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
2013年2月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舟曲的途中,专程考察了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发展情况。他鼓励武都干部群众要继续努力,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做大做强中国油橄榄产业。这进一步坚定了武都乃至陇南油橄榄产业发展的信心,为陇南油橄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市委书记孙雪涛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陇南的油橄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已经成为白龙江沿岸重要的生态产业和富民产业。要按照把武都区打造为“中国橄榄之城”的既定思路,深入谋划油橄榄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使其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和陇南市区城市形象新标识。
市政府也明确提出:“通过五年的努力,把陇南打造成全国优质核桃主产区、全国最大的花椒主产区、全国油橄榄主产区和全省中药材主产区,实现核桃、花椒产业全国最大,油橄榄产业全国最强。”
事实证明,对陇南而言,油橄榄产业这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业,比较优势十分明显。纵观国内外,陇南油橄榄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而加快油橄榄产业发展步伐,陇南还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更加坚实的步履铿锵前行,砥砺奋进。
武都区已经做好了下一步的打算。“按照打造‘中国橄榄之城’的目标定位,着力在扩规模、强科技、抓管理、舞龙头、拓市场、增效益上下功夫,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油橄榄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积极引进推广耐寒、耐旱、丰产的新品种,加强田间科技管理,配套完善水利、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延伸产业链,推介新产品,不断开拓销售市场,切实提高油橄榄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武都区委书记田广慈说道。
根据既定的目标,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到2020年,武都区油橄榄基地面积达到50万亩,实现适宜区全覆盖,鲜果产量达到45万吨,加工橄榄油6万吨,实现综合产值75亿元。
栉风沐雨历春夏,始得珠玑碧如玉。回顾陇南油橄榄产业发展走过的历程,有艰辛的付出,有喜悦的收获,遇到过挫折,攻克过难题……而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陇南人民也已做好了准备。我们坚信,在陇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带领下,油橄榄产业必将在发展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甘肃陇南祥宇油橄榄董事长刘玉红:打造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
➤ 甘肃陇南祥宇橄榄油董事长刘玉红:小橄榄大产业带动乡亲共致富
➤ 甘肃陇南市礼县苹果遭冰雹破相滞销,副县长潘喆用微博帮果农卖
➤ 甘肃陇南市举行文化旅游产业推介会暨签约仪式 陈青接受媒体专访
日前,第五届甘肃省道德模范评选结果揭晓,陇南市成县鸡峰镇长沟村原党支部书记张璇,获得甘肃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棒棒哒,此处应该有掌声
下面和小陇一起走近张璇
来认识下她吧
↓↓↓
张璇,女,汉族,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成县鸡峰镇长沟村原党支部书记。
自参加工作以来,张璇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真心实意帮民困、解民难,一张张连心卡片,拉近了她与村民的心理距离,村民有事就找她帮忙;一篇篇民情日记,见证了苦乐相伴的成长历程,她的工作得到了组织的认可和村民的赞誉。 在2016年乡镇换届中,张璇被组织任命为陇南市成县鸡峰镇副镇长。
为民虑:闭塞的小山村 致富路在何方?
张璇所在的长沟村、草滩村不仅偏远,而且信息闭塞落后,是典型的特困山区之一。通过走访群众,张璇发现村里的农户并不富裕,但家家户户的核桃、土蜂蜜等都在家搁着,有的甚至都发霉了,“为什么不卖掉?”村主任告诉她:“村里土特产虽多,但拿到县城去卖,光路费就得花几十元,况且也卖不了好价钱。”
“这么好的宝贝,如果卖了不就能帮助群众增收了吗?但是卖给谁?如何卖呢?”一连串的疑问在她的脑海中闪现。
2013年9月,成县县委县政府鼓励大学生村官开网店,做农村电商,这使她眼前一亮,找到了打开农产品销售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之后,张璇注册了“鸡峰山珍品”淘宝店,上架了村里的土蜂蜜、土鸡、土鸡蛋、山核桃、野蘑菇……
但是在老百姓眼里,依然无法接受陌生的电商,为了让电商事业根植于群众,她开始为老百姓做思想工作,动员大家真正接受这一新鲜事物。期间,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她都不会放弃,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继续前进。
老百姓对电商很陌生,她就一点点耐心讲给他们听,做给他们看。为帮助村民卖土特产,张璇风里来,雨里去,不到一年穿破了六双运动鞋。有几次,好不容易收了一篮土鸡蛋,可由于刚下过雨,路上滑,她不慎摔倒,鸡蛋全破了。张璇没有放弃,爬起来,提着空篮子又挨家挨户收购。
后来,随着网店经营状况越来越好,她着眼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结合扶贫开发和产业培育相结合的思路,带领村里贫困户22户周边村11户发展放养土鸡试点近1万只。为了不让群众跑路,本县城客户她都是亲自送货上门;由于土鸡属于生鲜产品,屠宰洗净后,真空包装,再附上冰袋,顺丰最多48小时可安全运送到客户手中。
在村民眼里,张璇不仅是热心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的大学生村官,更是帮群众致富的带头人。2013年10月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被推选为长沟村党支部书记。
谋民利:用电子商务打开小山村的“致富之门”
近三年的发展,张璇带领村民通过电商实现了“致富梦,尤其是在带动贫困户增收方面作用更加突显,依托电子商务倒逼了农业特色产业结构调整,极大的调动了群众发展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截至目前,张璇帮助贫困户、返乡青年、未就业大学生等开办网店、微店72家,带动贫困户就业,解决就业岗位14人,创业团队49人,帮助1271户贫困户以及三个乡镇非贫困户销售农特产品,确保了贫困户增产增收;带动贫困户441人实现了产业致富,大学生13人创业;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营销,网店、微店、分销、拍拍、认购等途径帮助农户销售20多种农特产品471.66万多元;带领群众发展生态土鸡放养近3万只、土蜂养殖7410箱,成立专业合作社4家,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网店+市场”的发展模式;帮助村民开办农家乐,实行网上订餐制;认购成县“百年老树核桃”,目前被北京、上海、广州等顾客认领70年以上老核桃树96颗。同时吸引了当地一家企业来村投资兴建农产品加工基地。
她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农户+电商+市场”的黄金大道。2015年她受国务院扶贫办邀请参加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作了题为《电商走进大山深处 扶贫紧盯偏远山区》的交流发言。曾多次引来了国务院扶贫办、团中央等领导的多次调研。
暖民心:做村民的“贴心小棉袄”
每到节假日,张璇都要到低保户、困难户家走访,帮他们解决困难购买一些生活用品、食品看望高龄老人,同时她还制作了便民服务连心卡方便联系群众。当她看到地村委会办公地点、村小学房屋破烂,真是屋漏偏遭连夜雨;村里自来水形同虚设,无法保证供应;村级道路狭窄泥泞,不方便群众的出行,在这种情况下,她积极发挥大学生村官的能动作用,寻求帮助,最终将群众面临的眼前困难彻底解决。
在她的带动下,通过互联网将村里的土特产热销网络,2015年她被团中央评为“中华全国青联第十二届委员”,并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甘肃省五四青年奖章”,“陇南市道德模范”,“陇南市优秀大学生村官”,201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十佳大学生村官”、“甘肃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农行杯“脱贫攻坚 甘肃行动”优秀人物,“陇南市政协委员”等。一系列荣誉,见证了张璇艰辛的付出 。
通过开展电商扶贫,张璇的的村官公益活动越做越好,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及企业给她捐赠衣服、书包、学习用品不计其数,还有的给特困学生16人常年捐助帮扶,真正把温暖送到最需要关心的群众手中。张璇常说:“这里的村民需要我,这就是我坚守下去的理由。我会继续把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做实做好,让老百姓生活的越来越好”。
陇南日报讯2014年11月5日上午,甘肃省陇南市委副书记张旭晨深入武都区祥宇油橄榄公司、田园油橄榄公司等多家企业就做好今年油橄榄收购加工准备工作进行深入调研,查看了陇南祥宇油橄榄生态工业园建设进展情况并召开了座谈会。市委常委、武都区委书记田广慈,副市长曹成章和市、区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同调研。
据市林业部门预测,今年我市油橄榄鲜果产量将达到1.55万吨,油橄榄收购压榨时间紧、任务重。张旭晨一行深入各加工企业,现场查看了榨油设备检修维护和收购场地准备等情况,详细询问了企业往年收购榨油情况、今年的收购计划、收购资金筹措和榨油效率等问题,摸清了每一户企业的基本情况,掌握了每一户企业面临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座谈会上,张旭晨听取了武都区关于油橄榄收购加工准备工作和祥宇油橄榄生态工业园建设进展情况的汇报,各加工企业负责人汇报了各自准备情况和面临的困难,部分金融机构负责人就加强金融支持作了表态发言,市林业局通报了今年我市油橄榄挂果情况,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全市橄榄油质量抽检情况。
张旭晨说,要坚定信心,倍加珍惜油橄榄产业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油橄榄作为全市最具代表性和最有特色的产业,历史悠久、发展良好、特色显著、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各级各部门和加工企业要认清发展大势,坚定发展信心。要抢抓机遇,围绕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做大做强油橄榄产业,把发展壮大油橄榄产业作为深化落实“433”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要强化服务,倍加重视和支持油橄榄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要着眼长远,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认真加以研究解决,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上门服务,主动服务企业发展;企业要积极探索和完善发展机制,不断壮大自身实力。要加强监管,确保陇南橄榄油的质量和品牌。各加工企业要对照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抽检结果认真自查,扎实整改,确保产品质量;监管部门要严格执法并形成常态化机制,确保陇南橄榄油的质量和品牌声誉不受影响。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努力拓展销售市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通过网络来宣传推介陇南橄榄油品牌。要靠实责任,扎实做好油橄榄鲜果的收购加工准备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鲜果采收工作有序进行;相关部门要形成联动,做好金融支持,及时解决企业收购资金短缺等问题;加工企业要满负荷生产,做到尽收尽榨。要高度重视,加快祥宇油橄榄生态工业园建设。武都区有关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要把这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中,协调解决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扎实有序推进。祥宇公司要抓紧时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 (甘肃省陇南市委办供稿)
人勤春来早,地勤五谷丰。
2014年2月8日下午,甘肃省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青,市委副书记张旭晨,先后深入武都区电子商务协会、两水镇,调研电子商务、土地流转和经济林综合管护等工作。市委常委、武都区委书记田广慈,市委常委吴雪林以及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农办、市委督考办主要负责人陪同。
孙雪涛、陈青一行首先来到位于市区长江大道的“淘宝·武都特产馆”和“世纪之村·武都馆”门户店,一边详细查看店内销售的各类特色农产品、翻阅发货清单、查看网上销售情况,一边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从网络平台搭建、技术人员培训、开设网店数量、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深入了解武都区电子商务发展情况。
武都电子商务协会会长、电商门户店店长郭万书介绍说:“通过外出考察,大家增强了发展电子商务的信心,并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建成了网上出售花椒、橄榄油、茶叶等武都特色农产品,内设网络客服、物流管理、仓储的武都电商交易平台。目前,武都电商协会已发展会员200多个,力争两年内将会员增加到2000个以上。”
孙雪涛说:“电子商务最大的优势是将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为网络里的近在咫尺,政府要采取资源整合的办法,支持、引导企业做好网络技术平台,尽快把武都馆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活力,成为国内农产品销售名馆。”
当了解到武都区把电子商务作为贯彻落实市委“433”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选派162人到义乌等地学习考察后都开办了网店,一个月内网上交易额已达300万元时,孙雪涛指出,发展电子商务,是市委“433”发展战略“三个集中突破”之一,全市各级各部门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安排,干部群众思电商、谋电商、做电商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行动越来越迅速,措施越来越得力,成效越来越明显。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规划。要紧盯国家、省上出台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新政策、新规定,积极借鉴先进发达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新模式、新做法,结合陇南实际,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避免走弯路,另辟蹊径,实现后发赶超。要进一步打造品牌。要把做大做强做优品牌作为发展电子商务的根基所在、动力所在,从产品质量、价格、特色等方面定位消费群体、制定营销战略、创建知名品牌,实现销售数量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要进一步搞好培训。不仅要注重培训数量的增加,更要注重培训质量的提高,不仅要“走出去”,还要“引进来”,尤其要充分发挥好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中的宣传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群众了解、认识、热心电子商务,积极主动发展电子商务。要进一步重视政务微博。目前,全市各级组织、部门按规范名称都已开通政务微博,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日常管理,及时发布、转发有关信息,扩大知名度,增加粉丝量,形成“微博矩阵”,形成网上宣传陇南的强大阵营,让陇南尽快进入“二维码”时代。有关部门要定期检查各级各部门政务微博运行情况,对微博发布量、粉丝人数明显增加的要通报表扬,对只开通、无发布、无粉丝或发布少、粉丝少的要通报批评,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春耕生产和经济林综合管护工作,孙雪涛多次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要早准备、早动手,切实做好今年全市核桃、花椒、油橄榄等经济林管护工作,用科学管护、科技支撑助推群众增收。
两水镇泥湾沟位于海拔1300多米的半山腰,是油橄榄最佳适生区。武都区常红优质良种苗木种植有限公司在泥湾沟共流转土地4000多亩,分为三期建设油橄榄示范园,第一期已新建油橄榄良种基地1500多亩,同时配套建成了灌溉蓄水池,铺设了输水主、支管道。
在泥湾沟油橄榄示范园,栽植的莱星、皮削利等优质橄榄苗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田间刨盘,为春季灌溉做准备。示范园负责人焦长虹介绍说:“从去年6月开始,我们用6个月时间共栽植橄榄树1.8万余株,全是优质苗木,五年后逐渐进入盛果期。”
孙雪涛、陈青一行对焦长虹利用土地流转政策发展油橄榄产业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孙雪涛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工作,要向群众多宣传土地流转的好处,引导群众将富余土地流转给能人大户,让土地在流转中发挥最大效益,让群众获得最大实惠。土地流转给谁,就由谁主导开发,政府要调动能人大户流转土地积极性,最大限度提供政策、技术、资金扶持。武都区要打造中国橄榄之城,不能只说不做,必须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利用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进一步壮大油橄榄种植规模。”
已近傍晚,天空渐渐暗下来,不时飘起零星雪花,孙雪涛、陈青一行离开泥湾沟,又驱车前往段河坝流域调研以油橄榄为主的经济林综合管护情况。
段河坝村是两水镇发展油橄榄较早的村之一,去年油橄榄收入万元以上的农户就有20多户。在段河坝村油橄榄园,不少群众已经在几天前为果树浇足了水,部分村民正在田间修剪果树。田广慈介绍说:“橄榄树全身是宝,修剪下来的橄榄枝条用于扦插育苗,采摘的鲜橄榄叶可以入药,也可以加工橄榄茶,果子榨油就更不用说了。”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孙雪涛、陈青、张旭晨、吴雪林等市领导拿起剪刀,一边细心修剪橄榄树,一边现场商讨、研究今年全市的经济林综合管护、春耕生产等工作。
孙雪涛指出,经济林管护工作是全市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各县区、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早谋划、早部署、早着手,对已确定的核桃、花椒、油橄榄等经济林管护工作思路和举措,要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实、做好。即将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要把经济林综合管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再强调、再部署、再安排,在保质保量完成全市400万株核桃树春季嫁接换优接穗任务的同时,要学会“十指弹钢琴”,统筹抓好花椒、油橄榄等科学管护工作,同步提高经济林综合效益,真正把经济林建设成为富农、强农的“摇钱树”。
孙雪涛、陈青一行还调研了段河坝白龙江古城建设规划,强调规划要征求各方面意见,充分论证,要突出武都地域文化,彰显历史民俗,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