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主席陈竺率调研组就“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专题调研

中药,是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是中华国粹。作为以医药卫生领域为主要界别的参政党,农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药产业的传承与创新。2014年1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率农工党中央调研组赴天津就“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专题调研。

陈竺主席、何维副主席考察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

陈竺主席、何维副主席考察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

陈竺主席、何维副主席考察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

陈竺主席、何维副主席考察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

陈竺主席、何维副主席考察现代中药数字化提取车间

陈竺主席、何维副主席考察现代中药数字化提取车间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何维,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常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安全总监焦红,农工党中央常委、农工党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隋路,以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品审评中心等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参加了调研。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肖怀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苟利军,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天津市委会主委沈中阳等市有关领导全程陪同。

陈竺主席一行先后参观了天士力集团和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在天士力集团,陈竺主席深入现代中药冻干粉针制剂生产线、大健康产业基地企业文化区、现代中药数字化提取车间、高速滴丸生产车间等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相关设备和药品成分,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更多中药产业解读:www.yangfenzi.com/tag/zhongyao

陈竺主席在听取了天士力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所作的“以现代中药创新促进国际化,带动大健康产业形成与发展”的汇报后,指出,通过这次调研对以天士力为代表的我国中药专业化、国际化品牌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农工党中央将长期关注、持续跟踪、不断听取中药产业和相关企业的积极呼声,架起政府与市场间的沟通桥梁,并最终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效益,用健康梦托起中国梦。他强调,一方面,我们要秉承“传承创新、弘扬国药”精神,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中药国际化路径。特别是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中药研发企业也要高度重视传承和创新,主动与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对中药作用成分和药用机理进行研究创新,通过“中药走出去”,将中医药与世界梦结合在一起,为全球健康化水平提升做出更大贡献。

何维副主席对天士力集团在中医药领域产研结合、中医药品种国际化开发等领域取得的成绩表示了肯定。他强调,要高度重视中药,勇于创新,不断推动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他还要求,调研结束后,要按照陈竺主席的指示,对调研材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一份具有实效性的调研报告,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为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发展做出实际贡献。  (来源:农工党中央宣传部  撰稿:李墨洋)

————————————— 氧分子网延伸阅读 —————————————

天津达仁堂与北京同仁堂同出一脉,是“乐家老铺”的延续。严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以其“用药地道,炮制如法”深得民间信仰,历史上承办御药,名声显赫。天津达仁堂达二药业1994年被授予“中华老字号”,并通过澳大利亚、德国GMP验证,2002年八个剂型一次性通过国家GMP认证。新世纪的到来,天津达仁堂达二药业弘扬“达则兼善仁者爱人”的民族医药工业精神、以产业报国为己任,与广大医药界同仁携手并肩,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和国家化共创辉煌。

天士力集团是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以制药业为中心,包括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和保健品,健康食品等。涵盖科研、种植、提取、制剂、营销等的高科技企业集团,是天津市重点支持的大企业集团之一。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94年,是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以健康产业和医疗康复、健康养生、健康管理为两翼的高科技国际化企业集团。天士力集团成立以来,始终秉承“追求天人合一,提高生命质量”的企业理念和“创造健康,人人共享”的企业愿景,坚持打造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第一品牌,打造大健康产业领先品牌,不断推进大健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率农工党调研组赴甘肃考察调研中医药产业

➤ 刘维忠:互联网+领导力,以甘肃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发展为例

➤ 以文带医 以医带药 以药兴商,甘肃中医药悄然走俏“一带一路”

➤ 谢晓亮当选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单分子水平上的爱与生命

➤ 理解未来开讲《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董晨:免疫疾病与免疫治疗》

➤ 中华医学科技奖(2013)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陈竺出席并讲话

您可能还喜欢…

4 Responses

  1. 天津京万红乐家老铺药酒工坊说道:

    走进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乐家老铺药酒工坊,人们除了领略中华药酒的传统文化,追寻药酒的发展足迹,还可了解药酒的生产、储藏,亲自品味“乐家老铺”真传药酒。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教授刘玉璇曾在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担任总工程师,他在谈起达仁堂京万红药业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生产药酒的历史、工艺时如数家珍。
      乐家老铺药酒
      延续三百年传统
      作为中药学教授,刘玉璇对中药史研究有很深造诣。他介绍说,“乐家老铺”的始祖是明永乐年间的宁波“铃医”乐良才,永乐大帝朱棣迁都北京,大批江南名流及各业经营者来到北京,乐良才便是其中之一。到了清康熙初年,乐家已传承至第四代乐显扬(号尊育)。乐显扬毕生从事中医方药研究,并担任“登仕郎太医院吏目”一职,结束了乐氏的铃医生涯。清康熙八年(1669年),乐显扬在北京创办同仁堂(600085,股吧)药室,开启了同仁堂三百多年中医药伟业的第一乐章。
      乐氏第五代传人乐凤鸣在北京前门大栅栏开设第一家同仁堂药铺,前店卖药,后场制丸、散、膏、丹等药品。乐凤鸣还用五年时间完成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收载宫廷秘方、古方、家传秘方、历史验方共计362种;为同仁堂药品建立了严格的工艺规范,提出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名训。自此,同仁堂制售的药品对症服用,无不验应,声誉大振,得到了清朝皇室的信任。
      雍正元年(1723年)被钦点供奉御药房用药,同仁堂至此独办官药。此后历经几代荣辱沉浮,经第十代乐平泉30年的锐意经营,乐家老铺盛极一时,驰誉海内外。1907年,乐家老铺由乐平泉的四个儿子共管,规定可以各自打着“乐家老铺”的旗号,另取铺号经营中药业。乐平泉第四子乐季繁的长子乐达仁遂在天津开设达仁堂。
      乐达仁思想开放,勤于学习,创造了达仁堂的辉煌,盛于北京同仁堂,更使乐家老铺药酒一枝独秀。
      1897-1901年,乐达仁作为清朝驻德国和荷兰大使吕海寰的随员,到德国等欧洲国家游学。五年时间里他考察了德国多个著名企业,学习了欧洲企业的先进经验。回国创建达仁堂后,乐达仁在继承乐家老铺的药酒技术和秘方的同时,引入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仁堂药酒基地药酒的生产规模、产量和质量在全国领先,产品品牌享誉国内外。1982年,天津达仁堂药酒基地(原二车间)独立组建为天津达仁堂制药二厂,2007年更名为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有限公司,即“乐家老铺药酒工坊”。
      严守古方配本
      皇家标准用于民
      “乐家老铺药酒能够在长达300年的时间里传承至今,很不容易。”刘玉璇介绍,“乐家老铺遵照皇家挑选药材的标准,恪守宫廷秘方、古方和制药方法,严格的官方质量标准和质量监督程序,将传统中医药与清代宫廷用药有机融合,形成了特殊的乐家老铺中医药酒文化和制酒风格,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传统药酒文化正宗传承者。”
      “配本”是记载产品的配方、制作方法、检验方法、药品标准,以及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的文本,是制备药品的文字依据,相当于现代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康熙丙戌年(1706年)乐氏第五代传人乐凤鸣首次制定《同仁堂传统配本》和《同仁堂虔修诸门应症丸散膏丹总目》(简称同仁堂药目),收载中成药各门类共363种药品;乾隆甲申年前后(1764年),乐氏第七代传人乐以中修定《同仁堂传统配本》,收载中成药各门类共400余种药品;同治八年前后(1870年),乐平泉(号印川)与夫人许叶芬共同整理修订《同仁堂传统配本》,该书收载中成药16门类近500种药品。
      乐家老铺同仁堂的配本先后修订了三次,其药品处方全部是来自经典古方、宫廷秘方、民间验方以及乐家研制的中药方剂。比如,生产虎骨酒要率先制备“一胶三丸三膏”。 一胶,指虎骨胶;三丸,指再造丸、大活络丸和透骨镇风丸;三膏,指虎潜膏、国公膏和老鹳草膏。所用基酒为国公酒。其中,再造丸的处方来源于《威信医方集》回天再造丸方加减,清宫廷《丸散膏丹名药配本》将其收载,乐家老铺为清宫制药时,掌握了该处方工艺。
      严选真材实料
      煮酒品质逞英雄
      在药材选择上,乐家老铺更是严格。产地不合,不是上等货一概不用,例如黄芪要用内蒙古库伦的,大黄要用西宁的,白芍要用浙江杭州的,茯苓要用湖北罗田的。至于虎骨,采购时首选整架货,整块货,碎骨绝对不买,以防止其他兽骨混入。现在,随着现代化中药材养殖业的发展,乐家老铺药酒工坊仍然严格按照质量标准要求选料,等级质量从不马虎。对于珍贵的细料,更是小心投放,厘定计量,不差分毫。京万红乐家老铺药酒工坊继承了乐家老铺三百余年的“家传秘制”经验和传统,始终恪守“只求药物真实,不惜重资,炮制之术必求其精”的宗旨。
      煮酒工艺是药酒疗效的关键。煮酒关键是火候,火力太猛,酒精都挥发了;火力太弱,又起不到作用。当年药酒工坊采用隔水蒸煮。煮酒以木柴为燃料,以风箱助火势。用一铜罐注入基酒,把铜罐置大铜锅里隔水加热至酒沸,酒在100 ℃的温度下加热,避免突然升温引起酒的突然涌出。加入黄蜡,目的是消泡,酒液冷却后,蜡在酒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还有隔绝空气的作用。酒沸后,略加搅拌,将罐中之物倾倒大缸中,加盖密封。2年后收取缸内清液,过滤后装瓶,即为药酒。例如三鞭酒、参茸酒的生产需要一定的封存静置时间,封存静置时间不够,差一小时也不提前出罐。
      寻源觅新境
      未来发展路更宽
      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天津达仁堂京万红药业乐家老铺沽上药酒工坊迎来了历史发展新机遇,乐家老铺药酒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刘玉璇介绍,天津是著名酒乡。自清朝末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天津白酒、露酒和药酒产量,冠于全国。乐家老铺作为正宗药酒的领军者,采用正宗乐家老铺制酒技术,选料上乘,炮制精益求精,所产药酒品种全、品质优、疗效佳。其中茵陈酒、益肾液、虎骨酒、虎骨木瓜酒、五加皮酒、风湿酒、如意长生酒、史国公药酒、三鞭酒、参茸酒等品种都曾远销世界各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仅国内各兄弟酒剂企业纷纷来津取经,连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的技术人员也前来学习。“乐家老铺药酒工坊”传承秘制的宫廷制药技术,使“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得到了升华,产品品牌享誉国内外。文/周哲

  2. 陈竺主席率调研组赴天津考察调研健康产业及健康服务业发展相关问题说道:

    2013年7月9日至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率农工党中央调研组赴天津就健康产业及健康服务业发展相关问题进行调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何维,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天津市委会主委沈中阳,农工党中央常委、参政议政部部长隋路等陪同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国民航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型血液病专业医疗机构。陈竺主席认真听取了医院建设及儿童白血病等大病救助情况,观看了天津市健康产业园区的视频介绍。他在考察和座谈时强调,优化临床路径是确保医疗质量、合理控制医药价格的关键,血液病医院在优化临床路径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已经纳入了新农合大病医保的范畴,随着医改的不断纵深推进,医保筹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路径的不断优化完善,我们要考虑逐步把大病医保扩大到如成人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他病种。在谈及健康产业园区发展规划时,陈竺主席表示,健康相关产业是我国未来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也是将实体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很好的平台。他对相关单位的战略定位、科技布局、人才队伍、机制体制、科研进展以及产业合作等给予了充分肯定。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由中国科学院、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筹建,肩负着发展我国工业生物技术体系、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早在2007年,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陈竺就作为“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领导着研发中心的全面筹建工作。又一次来到故地,陈竺主席欣慰之余特别指出,工生所的研究方向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是非常有潜力的科技方向,期望其在科技创新、产业促进、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不断做出新成绩。他讲到,天津市产业基础较好,能够实现科研成果与产业经济的有效对接,这为科研院所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与条件;同时,生命科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希望天津工生所能够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考察结束时,陈竺主席对全体科研人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即席讲话。他指出,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天津工生所为人才队伍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相信在未来,工业生物技术或者是细胞工厂,在中国一定能够成为民族伟大复兴中极其重要的战略力量,为国家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他祝愿天津工生所早出成果、出大成果,研究所每个人都能够由勤奋的“追梦者”,成长为“承梦者”,最后成为“完梦者”。

    在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陈竺主席一行详细了解了联合研究院自建院以来在新药研发、公共技术平台搭建、高端项目及人才引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天津市抗癌重大专项攻关计划实施情况,察看了联合研究院和在孵企业重点研发的自主创新产品,并且重点考察了联合研究院高通量分子药物筛选中心和中药新药研发平台,听取了技术平台负责人关于新药研发开展情况的介绍,了解了联合研究院“二期”建设的规划情况。

    在座谈时,陈竺主席感叹道,七年前,国家部委和天津市委市政府在滨海新区筹划建立一个生物医药的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载体,今天应该说梦想成真了。他指出,生物医药健康领域是联系千家万户的,是未来国力发展的核心所在。联合研究院通过创新发展,可以说硬件一流、人才一流、体制机制一流,在这里官产学研用相结合、集成联合开放,建立了药物研发全流程的技术平台,应该得到国家和天津市更大的重视。目前,又开展了“二期”建设,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他希望,联合研究院开展“二期”建设时,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药物创新体系,立足已有的发展基础,在做好临床前相关的毒理研究的同时,既要开展中医药的系统科学研究,实现新的突破;又要尝试搭建一个完整的从设计到数据管理、整个作用机理发掘的中医药多中心临床试验体系。另一方面,在做药的同时积极开展细胞治疗研究,充分发挥天津在干细胞研究方面的优势,整合相关资源,实现药物研究和干细胞研究互为两翼、相互依托、系统发展的良好局面,争取在国际上占据领先地位。
    调研期间,陈竺主席还听取了农工党天津市委会的工作汇报,并看望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同志。

  3. 中医药文化如何薪火相传?说道:

    全国人大代表、国医大师唐祖宣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孟菁 摄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题:中医药文化如何薪火相传?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梁相斌 毛伟豪 孟菁

      随着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中医药文化复兴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时,传承发展什么、怎样传承发展、如何发扬光大这三个问题也摆在继承者面前。新华社记者对话唐祖宣等国医大师,走进中医诊室和中医高等院校,探问继承者们的答案。

      传承发展什么?大医精诚

      医德是中医文化的灵魂,是中医传承之本。

      唐代孙思邈提出“大医精诚”,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高度概括了作为中医医生,不但要有“至精至微”的医疗技术,还要有“普救含灵之苦”的良好医德。时至今日,许多国医名师都秉承着“大医精诚”之心。

      “当医生不是为了钱,这话是我师父教的。”50多年来,国医大师唐祖宣一直“扎根”在邓州市中医院这家县级医院为乡村百姓诊病。找他看病,最大的特点是“不用挂号,不收诊费”。

      邓州市中医院普通医师挂号费1元、主任医师挂号费4元,这些年百姓受惠有多少?75岁的唐祖宣哈哈一笑,哪能记得住数啊!他只知道,经他诊治的患者已遍及全国30多个省市。

      大徒弟许保华43年前拜唐祖宣为师。他说:“师父对钱财看得很淡,把患者看得很重,对医术要求很精。我们这些弟子会一直传承下去。”

      “若无名师指路,必如夜行无灯。”重拾中医师承教育,正带给传承中医之魂更坚实的土壤。起源于清代中叶的“臣字门”,是首都中医儿科界有名的学术流派。这一天,该流派的第六代传人徐荣谦举办了52位弟子的集体拜师仪式。

      印尼中医儿科医生林春豪是众弟子中的一员。学成归国后,他开的诊所在当地备受欢迎,此次专程来京参加集体拜师仪式。“老师常跟我讲,要好好给百姓看病。我铭记在心,从医出诊遵从教导。”林春豪说。

      “授弟子林春豪,医名林世臣。”在接受了林春豪的三鞠躬礼后,徐荣谦说:“望我的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怎样传承发展?革故鼎新

      革故鼎新是中医药生生不息的源泉。五千年来,中医继承者们承上启下,从不固步自封。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当下,他们以古典中医为基石,努力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创造性地结合起来。

      在北京青蒿素研究中心,屠呦呦带领团队,搜集整理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汇集640余种治疗疟疾的中药单秘验方。正是这些方药指引了团队后来的中草药的提取分离研究。

      “在青蒿提取物实验药效不稳定的困境中,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截疟的记载启迪了我们的研究思路,我们改进了提取工艺,富集了青蒿的抗疟成分,并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屠呦呦在致新华社记者的信中首次透露了诺贝尔奖背后的“中医密码”。

      在北京中医医院、北京电力医院等医疗机构,中医医术与现代工业技术的完美结合,已开始在群众“治未病”的健康服务领域发挥巨大作用。记者在北京电力医院亲身体验了一把中医“黑科技”。通过舌像仪、脉络仪及远红外全身“照相”等中医设备检测,一张张报告准确解读出记者属于九种体质中的哪一种,在经络、气血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再综合CT等检测结果,就可以给出一套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服务方案。

      “这套健康管理方案基于40万人次的检测大数据,可以说是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健康服务方面的一次实践。”北京电力医院董事长张刚说。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王国斌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孟菁摄

      “中医的望闻问切和西医的望触扣听,其实是异曲同工的。传承中医必须把中西医很好地结合起来。”武汉协和医院院长王国斌说,西医的望触叩听有了现代科技的帮助,但实际这并非西医的“专利”,中医同样要利用好各类仪器设备。“中医有几句话,叫做‘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是对于肠梗阻的辩证论治。但肠梗阻的原因是什么,古人搞不清楚。我们现在可以利用现代化检查的办法,如做磁共振、B超或是通过内镜,就可以诊断清楚。”王国斌说。

      如何弘扬文化?面向世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中医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瑰宝,既是全民族的财富,更是全世界的财富。自东西方文化碰撞以来,中医始终以自身的显著疗效与西医不断共融。

      中医药作为国际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中医药不断完善标准化: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并陆续制定颁布10余项中医药国际标准;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首次纳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代码(ICD-11)……中医文化走向世界之路已经越铺越宽。

      薪火已在“洋中医”手中传继。

      来自泰国的温仕德,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炙专业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妇科研究生。他说,针炙在泰国被纳入医保,很多医院都开设了针炙科。“人们认识到中西医各有所长,身边学中医的人越来越多,疗效就是最好的推广。”温仕德已获得了泰国的行医资格,准备学成后回国展业。

      尼泊尔留学生埃迪在学习中医之前,曾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学过六年西医。他想通过中西医结合,更好地为病人施治。他说,过去尼泊尔中医很少,近几年回家,发现中医诊所越来越多了。

      良医妙药为媒,中医药正加快开枝散叶,造福人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6年12月发表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显示,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曾去英国拓展业务的同仁堂员工刘丹说,“国家不断加大支持中医药走出去的力度,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对这份事业的信念。”如今的北京同仁堂集团,已在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130多家终端门店。

  1. 2017 年 05 月 22 日

    […] ➤ 农工党主席陈竺率调研组就“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专题调研 […]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