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到处都在说,要推动“互联网+中医”,甚至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在2月颁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纲要(2016-2030)》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互联网+。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推动“互联网+”到底有什么看得见的好处?中医几千年都是这样走的,不也走的好好的,凭啥要改变啊?
“互联网+”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对传统服务进行改造,使中医诊疗更加简便,并充分发挥养生、保健等“治未病”优势,更好为百姓服务。当然还有其他更宏伟的目的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弘扬中医,推动祖国健康事业的前进,并扬名国际,让人人都信赖中医,如同古代那般世界唯我独尊。
更多中药解读:www.yangfenzi.com/tag/zhongyao
那么推动“互联网+”到底有哪些具体好处呢?让我们且来看看:
1,中医诊疗更加便捷
诊所可以通过“互联网+”,搭建智能云平台,实现中医远程会诊、双向转诊、预约挂号、划价收费等功能。平台中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实施,有助于病案的规范、存储和检索;处方开具的快速、精准,一改往日纸质病历、处方翻阅、记录、保存的繁琐和困顿。不仅医师工作效率提高了,民众就诊也方便了,诊所整体的服务将上升一个很大的台阶。
2,中医诊疗更加精准
中医执业人员在长期行医过程中,虽然面对常见病不成问题,但某些疑难病症有时会让他们茫然不知所措。有了“互联网+”,可以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开通智能辅助开方功能。通过对历史诊疗方案的借鉴,就可以结合临床症状及经验开方选药,精准治病,更好服务百姓。
3,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
“互联网+”可以为中医诊所提供大数据,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医生可以通过监测到的数据预测,调整诊疗方案,或通过微信服务等工具,指引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积极加以预防,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4,有助于建立和谐医患
传统中医诊疗中,医师和患者只有诊疗时才见上一面,根本无从谈起医患关系的维护,这对中医的口碑宣传大打折扣。链接“互联网+”后,诊所可以通过建立微门户、微博、微信等移动平台,主动推送中医药预防保健和养生知识,创建个性化服务,建立和谐医患,增加回头客。
5,有利于诊所客户的拓展
借助“互联网+”,可以有效拓宽诊所客户群。不管是从国内向海外拓展,还是从青年、老年用户,向儿童、母婴类用户拓展等,都可以实现一个很大程度的跨越,提升整体用户群,并转化成最终消费力。
6,有助于品牌宣传
“酒香还怕巷子深”,传统的线下品牌宣传已经跟不上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其传播速度和受众群体等各方面都有所限制。只有适应新媒介革命,运用互联网技术才可以实现品牌在全国乃至全球更好地推广,这对于一个诊所来说,是莫大的裨益。
7,有助于培养人才
在中医传承中,以老带新的“师带徒”模式一直被视为中医药承继发扬的优良传统。他们手把手、面对面谆谆教诲,但毕竟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药骨干型、专家型人才相当有限,仅依靠他们通过传统方式施教,不仅无法满足现实情形,而且影响他们更大范围,更高层面的价值发挥。
链接“互联网+”后,可以让传授不受时间、人数限制,随时根据需求进行在线沟通,并跟踪记录,总结积累,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创新,共同进步提高。
8,有助于留住人才
西医为什么如此发达,除去一些特定原因外,还有就是它先进、科技、发达,有多种硬件、软件帮手,医师诊疗也倍添信心。传统中医如果链接“互联网+”,对有志于选择中医中药的年青人,是一种鼓舞和策动。让他们觉得传统中医也能不乏现代气息,也能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与时俱进地学习提高,这样必然会更加坚定信心。
当然,除了以上,中医诊所实现“互联网+”还有许多好处。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都认识了“互联网+”的好处,并积极布局,变更传统模式,助推品牌扩张,提升市场竞争力。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发挥中医药转化医学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的提案,希望能推动中医药学科发展。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发展新趋势,转化医学的典型含义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成为患者提供的真正治疗手段,强调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医学科学研究。
吴以岭在提案中提出中医坚持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成为实现转化的关键环节,“理”即病机规律的新发现,“法”是新的干预策略,依据理论和治法的创新带来原创组方和新的用药选择,从而不断提高临床疗效并推动中医药学科发展。
吴以岭在提案中以其在科技创新与推动企业发展过程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中医药转化医学发展的自身规律:“以学术发展为主线,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医学与药学不可分,开放兼收促进发展”。
吴以岭认为,近年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并未发挥出转化医学的优势特色,在中医药教学、科研、新药研发中出现“教学的不会看病、看病的不认识中药、研究药的不懂医”三脱离现象,影响中医学科规律的体现和健康发展,中药现代化研究中“重方药、轻理法”导致新药研发低水平重复,临床疗效难以提高。
对此,他认为,当代中医药发展应充分吸收生命科学研究的先进成果,遵循中医药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坚持“以临床实践为基础,以理论假说为指导,以创新药物为依托,以临床疗效为标准”,并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是优化顶层设计。他指出,中医药转化医学的发展需遵循中医药学科自身发展规律,从顶层设计开始,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和特色的教学、科研、新药审批机制,新药审批中注重理法方药的完整性,重视理论创新和组方原创,健全扶持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如重点支持以中医为主体,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模式,支持符合转化医学方式的中医药科研项目与平台建设;借助优势学科,整合资源,实现产学研结合,让更多具有理论创新、组方原创、疗效提高的创新药物产业化,在医疗体制改革和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其次是提高临床疗效。吴以岭建议,要鼓励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在优势病种中的应用和推广,发挥中医药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不同层面“治未病”的疗效优势,同时重视创新理论指导下原创研究,探讨与国际循证研究接轨并体现中医药特色的疗效评价方法,不断提高临床疗效水平。
吴以岭提出,要加快新药研发,加大对确有疗效的创新中药研发的扶持力度,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对治疗重大疾病、疑难疾病的大品种、“孤儿药”审批;把更多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价格合理的创新专利中药及时纳入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中,让中医药创新成果专利新药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