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第一财经《财富中国》栏目播出了阿里巴巴CEO逍遥子张勇的访谈。逍遥子张勇首度透露自己加入阿里巴巴的原因,回顾了双11的由来,还指出了无线时代的商业机遇,同时也诠释了新实体经济的机会。
40分钟视频,看美女主持挑战逍遥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了CEO……
首谈加入阿里原因……
逍遥子透露,自己的家在上海,而工作却在杭州,每个周末,他都会回家和家人相聚。“在人们的印象中,杭州是个休闲放松的城市,而上海却是个节奏很快被工作催促的城市,在我这里刚好相反。我在杭州工作,上海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休息和充电,从加入阿里巴巴那天起就开始了双城记一般的生活”。
此外,逍遥子回顾了自己之所以加入阿里巴巴的理由。“当时和夫人说,我要去杭州阿里巴巴工作了。夫人觉得挺好的,因为她自己就是淘宝的粉丝”,逍遥子说道,“此外,当时马总问我为什么加入阿里巴巴?我几乎没有怎么思考就回答他,我已经做过一个30亿美金的上市公司了,还想再做一个300亿美金的上市公司”。更多张勇解读:www.yangfenzi.com/tag/zhangyong
至此,张勇在阿里巴巴的征程便开始了。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了CEO。那么张勇身上到底有着哪些区别于其他CFO的特质,让马云改变了决定呢?张勇回忆称,自己无论是做CFO,还是之前在安达信、普华永道做审计师,都不只是去帮人家查个账,做个报告,更多的喜欢去了解商业背后的逻辑。“这个背后带来了这种不安分,可能是我想最本原的东西。”
千人千面变成必然
逍遥子指出,千人千面在无线时代已经变成一个必然。“无线时代信息浏览方式的转变,商品只能够展现在五六寸的手机屏幕上,这时候,如果让几亿人同时看到一样的东西,那一定会有大量的人是不满意的。所以,无线时代几乎逼着你去使用大数据猜测每一个人的喜好。”
事实上,2016年双11已经实现了店铺私域的千人千面,卖家可以在微淘、店铺详情、旺旺等可以自己把控的渠道针对不同用户推送不同信息,而在2015年,淘宝和天猫已经达到了公域层面的千人千面,比较明显的是在有好货、店铺推荐等栏目中,每个用户能看到的页面都不同。
财富中国主持人问及逍遥子,该如何保证这么多不同的人在一个平台上享受到同样的服务时,逍遥子的回答是“最关键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要跟上年轻用户的变化”。
逍遥子进一步解释说,今年是天猫淘宝第一次在网上推出大量跟消费有关的直播,不仅有双11晚会,还有很多品牌明星代言,新品发布会等等。粉丝的热情可以带来强大的能量,这种能量,远远超过只是把一个商品平铺直叙地放在网上售卖。
未来是技术和商业充分融合的30年
近一段时间来,关于新实体经济和传统经济的讨论非常激烈。在以往,品牌的销售方式是一年开两次订货会,通过经销商的力量把货铺到渠道上去买,品牌方就此万事大吉;而百货的生存姿势是,百货里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商品,但是百货公司本质上却是个店铺租赁公司。这两种方式共同缺失的环节是,不管是品牌还是渠道都无法有效感知到消费者的变化。
逍遥子说,类似填鸭式的树状结构渠道,这样的商品分销方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而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满足快速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从而获得新的机会。
“未来的30年,是技术和商业充分融合和应用的30年。哪一家公司用得更好,哪一家公司就有可能抢占先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我说的,每家公司都应该是互联网公司,每家公司都应该是大数据公司。这样一种大数据的结合,互联网的结合,新技术的结合,最终落在零售行业,就会带来崭新的一种零售运作方式和崭新的零售用户体验。”逍遥子在节目中表示。
互联网能够获得真正来自于消费者的声音,能够在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指导品牌方组织生产,及时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商品。
要充满好奇心
1994年4月20日,中国接通了互联网,也真正连接了世界,成为互联网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到今天,这是充满烽烟的20年,可以说战火不断,不管是门户之争,搜索引擎之争还是支付之争、O2O之争,战场只会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逍遥子几乎始终处于第一线。当被问及处于这样一个速朽的行业,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时,逍遥子的回答是:要充满好奇心。
“这是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是你对这个变化的世界,变化的客户需求,变化的市场,充满好奇心。直播流行了,你也要去看看直播,看看这些秀场,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要去体验,你不一定喜欢,但是你要去体验。今年整个互联网的互动玩法这么多,它所带来的可能性是以前所不敢想象的,你怎么能跟得上呢?其实唯一的一点,就是如果你有好奇心,而不是被动去接受,你才能始终能够处于前沿。”
逍遥子说,“阿里巴巴走到今天,我们有一个非常远大的梦想,一个理想。其实我们从来没有想过阿里巴巴到今天,变成这样的一个公司。都是一步一步这样走过来,它既有天马行空,但是又脚踏实地。有一点我们非常重视,就是每过一段时间,我们都要抬起头来,去看未来。”
面对错误,要去承担去改变
阿里巴巴如今已经是一家市值超过两千亿美元,GMV超过3万亿元,服务近6亿消费者的大型互联网公司,作为这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逍遥子在节目中坦诚,在决策过程中他也免不了会犯错,“最大的一个,其实大家都知道,可能也不知道,我就是这个男一号。这个事情就是当年的十月围城。”
他说,“这件事情以后,我最大的体会和收获就是,阿里巴巴做的已经不是一个生意,我们的平台已经有了社会公共属性。它为上亿消费者和上千万商家服务。一个企业背后是一个人,是一组织,是一个生意,是它的身家性命。我想我们今天在面对错误的时候,最重要的时候是有敬畏之心,能够主动承担,能够去改变,这才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根据视频内容整理)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阿里巴巴张勇:互联网带来了哪些商业变迁
在我们的生活日常,也许大家接触淘宝的总是要比接触阿里巴巴的多,但是阿里巴巴的B2B商业究竟是在做什么,许多人也许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B2B之下的阿里巴巴,在整个互联网进程中对商业带来了哪些影响?这或许成为了很多人一直所感兴趣的点。那么,今天的话题,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来简单地了解下阿里巴巴,看看B2B互联网商业模式下的阿里巴巴究竟为商业带来了哪些变迁。
也许很多人都知道,B2B是阿里巴巴的第一个业务,“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句话成为了阿里B2B业务的最初的使命。在这个使命下的近几年,阿里巴巴B2B的业务其实发生了一些本质的变化。
最初阿里业务是帮中小企业的商品供给能力发布到网上去,让所有的全球的采购者、全国的采购者能够在网上找到这些信息,进而帮中国的中小企业寻找全球的商业机会,把他们的商业带到全球各地。
通过互联网把原来不对称的信息进行对称的撮合,最终形成交易、贸易的机会,这让很多的中小企业与全球的采购者、全国的采购者在阿里巴巴平台上实现对接,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商业关系,之后就慢慢发展演变成为了现在的阿里外贸的业务。解决一个信息对称性的问题,成为阿里巴巴商业的第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大家最近讨论非常热的话题,从IT时代进入的DT时代的客户管理。电子渠道的产生,让网上所有的行为,都能够沉淀数据,特别是客户数据的沉淀,最终可以形成科学的数据化管理,这使得各种2B、2C的客户系统、各种各样的客户管理服务都在上面得到延伸。
高效的数据使用不仅可以为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带来了生意上的增殖,而且还可以形成了新的商业机会。特别是随着无线互联网的发展,其实人的所有的行为,商业伙伴的所有行为都是在线的。通过在线的沟通,在线的合作,能够深刻的改变整个客户服务的方式,客户管理的方式。
互联网为2B行业带来的机会,销售是第一个阶段,客户管理为第二阶段,而第三阶段正是阿里巴巴CEO张勇在“融合、共生、演变”全球B2B生态的主题峰会上提出的:供给侧商业阶段。张勇认为,整个互联网对商业的影响,正从对需求商业的影响走向供给商业的影响。
互联网可以覆盖到更多的人群,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获得更好商品的销售,但这都是基于对这个市场的巨大的需求的挖掘。但是在未来,随着用户需求和消费体验的升级,中小企业却难以在供给端在满足日益刁钻的需求变化,这势必会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进而推动中小企业在整个生产供应链的全面改造和升级。
而如何致力于用更高效的互联网去改造自己的商业,如何去革新自己的商业模式,如何更高效的为客户去服务,未来将成为中小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术业有专攻。在B2B行业,阿里巴巴的B2B业务发展16年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商业数据。作为服务中小企业拥抱互联网转型的行业先行者,大数据成为了当今B2B的最大财富,而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去让中小企业与阿里巴巴整个B2B的平台和2C平台、零售平台的完美结合,让整个商业的业务流能够在一个大体系内顺畅的运转成为了阿里巴巴目前的发展方向。
围绕这些机会,阿里巴巴把生产者、服务上、销售上、金融服务提供商、物流服务提供商,各种各样的服务上整合在一起,再用一种生态的方式去更好地服务最终的用户,让让这个多角色之间的协同工作更加高效,让信息、让数据在这个多样的角色,多个服务角色当中,能够顺畅的流转,能够真正的形成一种供应链的协同,形成一种服务的协同。
在数据方面,阿里巴巴CEO张勇表示,通过为各个行业、各个细分产业的合作伙伴提供数据来实现合作共赢是阿里的美好愿景,“阿里用互联网基因来拥抱各个产业,通过同产业领路人和先行者的合作与互补,进而形成丰富的生态。”在业务流方面,“在很久之前阿里的战略讨论中,我们把就B2C2S,或者B2B2C2S这个链路看成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阿里巴巴B2B事业部99年成立至今,是当之无愧的行业主力军、先行者,对于重塑行业生态,助力企业破局和健康发展,自然是责无旁贷。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阿里CEO张勇母校演讲:最好的投资是不断挑战自我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2016年10月30日下午消息,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下午回母校上海财经大学演讲,同金融实业界校友及在校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心得。
张勇表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机会,对年轻人来说,要学会看未来大势,判断即将发生的变化,并按照趋势对人生进行规划。“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但投资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尝试出来的。没人能规划20年要走的道路,因为市场和社会的变化都超过我们的想象。”
张勇用自己毕业后的经历举例来说明“不断挑战自己”的重要性。他说自己曾经的理想是进万国证券的研究所,毕业后也拿到了一些银行的offer。“但是offer来了后,去银行看了一下,问自己每天朝九晚五坐银行按时上班回家,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骨子里不太安分”的他后来选择了当时刚进入中国的安达信。在互联网刚出现在中国时,张勇看到了背后蕴含的巨大机遇,毅然放弃了即将成为安达信合伙人的机会,投身于互联网这个年轻而充满未知的行业。“那时候电子商务刚刚开始,我觉得电子商务每个人都需要。一般上海人不太愿意离开上海,但我还是忍痛去了杭州。”
从一开始担任CFO,到担当起淘宝商城的业务重任,继而打造双十一的概念,张勇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舒适区间。他开玩笑地称,自己是摩羯座的,具备深刻的摩羯座特点,但行为举止和做事的方式很多时候又很不摩羯座。这是通过在各种场景中不断的锻炼、不断地挑战自己的结果。“摩羯座的本性是踏实做事,但在作为阿里巴巴的CEO还是要能说,还是要参与到各种事务和活动中。这是挑战自己本身的性格,但这是工作的一部分。”
作为给在校大学生的建议,张勇认为,今天校园是社会的折射,大学生要利用这个平台培养学习的能力,才能在走出校园适应各种各样的变化。“给自己一点不舒适,做一点不熟悉的事情,承担那么一点点风险,so what? 最终给自己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发展和未来。”
善于从挑战中寻找机遇这一点对企业同样适用。张勇认为,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数以亿级的用户消费升级的冲动,实体经济有点跟不上。“这对整个中国的经济今天是个挑战,明天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提及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张勇认为双十一是互联网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双十一本质上是所有的共振发声在一天,把消费者需求和对需求的期待引导在一天发生,再把供给整合到这一天,使得在最高一点的峰值实现供求匹配。背后其实都是互联网的原理。互联网在做这一件事时,成本要比非互联网时代低得多。”
作为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之一阿里巴巴的CEO,张勇也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充满了自豪。他认为,中国公司不但已经在同Google、Facebook、微软等国际大公司同台竞技,且在无线互联网方面远远超过了美国。美国街头信用卡仍是主流,而在杭州,吃饭、看电影、打出租车等早已实现了手机支付。但手机支付也仅仅是阶段性的方式,未来手机支付将会消失,变成生物钱包。
以下为张勇演讲实录:
尊敬的王院长,我们财大的各位老师,我们的校友现场同学们大家好!非常开心今天有这个机会来到这里。特别感谢王院长,包括莉亚老师给我一个机会。朴素的愿望其实是回学校一次,重新走上这条国定路,尽管这条路很多地方已经不认识了。我们上午也开了一个很有建设性的会议,我们大家七嘴八舌谈了很多想法,下午是我们的分享。
刚刚孙明明讲了,我就他开场几句话说一下,第一个我是91级,95届的。第二,这个题目实际上是我在内部讲很多具体场景的时候。没想到被我的同事用到这里给我出了一个命题作文,就让我讲讲这个。我想很重要的开场确实是投资自己,但是这个投资不是规划出来的,这个投资是尝试出来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规划二十年要走的道路,因为市场和社会的变化都超过我们的想象。
我想讲一个更大眼光的话题。今天从我视野当中,从阿里平台当中,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和中国整个经济走向,我们看到了一个机会。今天所有人说经济很困难有很大的挑战,特别是实体经济有很大的挑战。我们今天来看确实这样。真正决定中国经济命脉的是实业,我想这个话题不需要大家多讲,无论是跟财经专业有关系还是没关系的,稍微有常识大家都知道这点,我想中国实业未来机会在哪里。我想有三个机会,也是三个巨大的挑战。第一个大家都知道阿里最早的主业是电子商务,发展到今天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这个平台上每年有4亿多消费者在购物,我想这里绝大多数都是我们的用户。是我们的用户请举手,现场大家都是我的客户受众。其实今天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作为平台我们感受数以亿计每天每个人的行为带来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最大的变化是消费升级的冲动,这种冲动力量之大,发生之深远是出乎所有人的想象,或者说实体经济有点跟不上。所以我非常同意供给侧改革,供给侧可以渗透到这个经济行业各个方面。我把它浓缩到消费品行业,其实迫切需要供给侧改革。这两天我想只要是我们的用户都知道,有一个大日子要来了“双十一”一年一度的又到了。我们已经连续几年把海外的商品引到中国,作为一个主题去做。为什么这样?因为你切切实实感受到消费者的热度,我昨天和一个企业家聊天,他给我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他原来是搞电器,搞汽车行业。他说三十年以前我们去国外带回来进口的东西是什么?是日本的家电。但是今天看到好多好的日本公司都被中国收购了。现在去国外带的是什么?“薯条三兄弟”。这说明什么?为什么中国爸爸妈妈都到国外买奶粉,这背后隐藏着中国对于产品的需求要求越来越大,也是我们中国今天所有实体行业存在变革机会最大的原动力,因为你可以说所有东西到最后一定要市场买单,要消费者买单。这对整个中国的经济今天是个挑战,明天就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第二个巨大的机会:因为整个互联网的出现,第一个阶段是所有用户都上网,现在绝大多数小孩就是互联网一代。有的人听着开会有意思就听,没有意思就刷手机。我觉得下一阶段是实现整个生产要素的重构,特别是供给侧的重构。这就是我们今天已经发生的,我们原来讲只是在网上买东西,未来是整个销售渠道的管理,所有都要利用互联网重构,这个首先利用互联网的基础就是信息对称性。互联网金融是什么?今天大家有很多讨论,可能跟我们今天在座很多同学同事,校友的背景都关心。互联网金融首先解决信息对称性的问题,互联网金融首先利用互联网解决了聚合需求和聚合供给的。背后是去除了所有的中间渠道,使得供给和消费可以完全见面。“双十一”是什么?双十一本质上是所有的共振发生在一天,把消费者需求和对需求的期待在一天发生,再把供给整合到这一天,使得在最高一点的峰值实现供求匹配。背后其实都是互联网的原理。互联网在做这一件事时,成本要比非互联网时代低得多。背后互联网的渗透无处不在。这背后也许是互联网的技术,但最重要的是互联网的思想。
我跟很多消费品企业的老总聊,我说当二十年前你开始创业的时候,要建渠道,哪个渠道都是竖状的渠道,各地到一个代理经销商一层一层下来,是因为信息的传递要有半径。必须通过层层传递,存货层层下行,才能达到终端市场。今天完全变成网状结构,任何一个制造厂家可以进行实时营销管理,这个都是实时完成的。这个环境下,我想整个渠道关系发生巨大的变化,整个供给产业当中,可以真正从我们几年前讲的,可以真正从B2B走到C2B,最终可以根据终端市场的需求,能够把这个需求和洞察,实时反映在制造环境,这个是我们看中国发生巨大的变化。
这个引来了第三个巨大的机会,也是最难的一点。怎样真正基于创新带来实业的发展和制造业发展,今天关于工业4.0已经聊了很久,包括说IOT互联网是未来。今天如何根据共享大数据,使整个产品、整个营销环节发生全方位的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我们中国的实业不仅可以恢复巨大的生命力,同时可以真正弯道超车走到世界前沿?互联网诞生2000年开始到已经十年,我们利用互联网的机会迅速发展。今天中国已经非常自豪,在有些场合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中国企业我们是非常自豪,我们和谷歌、facebook、微软这些企业完全可以站同一个竞技场合竞技。甚至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们对于无线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完全超越了美国。举一个例子,在美国街头对于用手机支付还是没有形成习惯,信用卡永远是主流。今天在杭州,吃个饭看个电影,叫个出租车,任何地方都可以用手机支付。当然大家说手机支付是一个阶段性的东西,我完全认同。甚至前两天和别人说,很快手机支付会很快消失,马上会回到生物钱包,每个人就是一个钱包,为什么还要拿一个APP?每个人都是司机,我们做的事情像ETC一样,车开过去,探头打过去,车牌号和本人是绑定的,直接扣款是自动的。
我讲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和自己的故事,我觉得其实没什么可以多讲的,确实不是客套话。在财大读书的时候是1991年,我记得我进学校第一顿饭是8毛钱,跟学校跟上下铺的兄弟吃午饭。从财大毕业走到今天,从来没有规划过你未来要做什么,只是在一些阶段一些瞬间想过我到底要什么。其实回想在整个过去二十几年,确实有几个比较关键的瞬间和决定,但是这几个环节,这几个决定都有它内在共通性。
第一个环节我是1995年毕业,这里面有几个熟悉证券业的专家,都知道1995年证券业发生了几件大事情,本人也受到了深远的影响。国内“三二七国债”。我记得我在财大的理想,是我可以进万国证券的研究所,那是一个梦一样的地方。然后就去报考,还没考上就说那个事情出现了,整个公司也出问题了,招聘就暂停了。我就开始去另外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叫巴黎银行上海代表处,也是过了第一轮到第二轮,突然之间新加坡出事招聘暂停。暂停以后自己完全有点晕,因为你当时进证券专业,当时就有一个想法,因为当时进财大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证券专业,股票这个事1990年才刚刚开始,我和这个事也没关系。我只是觉得这个是第一届,我感觉第一届应该挺好的,其实完全不知道这个事情。毕业的事情完全懵了,但是至少成绩不是最差,还有很多银行面试。去了招商银行,什么银行,第一两轮还体检,最后机会来了。我去银行看了一下,问自己每天朝九晚五做银行的依维柯按时上班回来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正在犹豫的时候有一个银行招聘,那个公司名字叫安达信。都觉得这个公司是刚刚进入中国,应该还可以试一下。最早的也许是有机会的,就什么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去了那个公司,在那边待了十一年。离开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心态,其实这里面有一些共同点。做了十一年的感受,都要开做到合伙人了。那个时候我差不多35岁不到,做了合伙人以后未来二十年每年赚多少钱,做了多少事,基本上可以预料到。这个其实很没劲的事情,人生二十年都可以预料到其实这是挺无聊的。我的人生不是规划出来的,后面也很偶然,偶然也很必然,互联网出来了。当时我去了盛大,两年以后到了阿里巴巴。那时候电子商务刚刚开始,我觉得电子商务每个人都需要。一般上海人不太愿意离开上海,但我还是去了杭州。没想到现在经历了差不多九年多的时间。到了阿里以后一年多以后,又发生了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因为我是CFO,背景一直是这条线。到了阿里以后,很快你会发觉当时做一个新业务,就是当时的淘宝商城,这个业务刚开始不是那么顺利。做这个业务的人走了,这个业务没有人管,我跟当时的CEO,江湖人称“铁木真”的陆兆禧说,我就帮忙管下。当然也是因为这个过程,要想办法,怎么要让这个业务活下来,就莫名其妙想出了“双十一”光棍节的想法,是这么一个想法。几年以后,马云跟我说你必须选一个,因为业务越来越大了,你既是CFO又是业务总经理,我毫无疑问说做业务有意思多了,我就不回财务了。
我简单说一下经历,这个经历大家会说这个经历很难碰到,每个人会有不同的经历。我特别想说的是,对于我们大学的年轻人来讲,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如何看待未来,做一个企业要看未来,一个个人人也要看未来。看未来的大势是最重要的,看世界发生什么变化是最重要的,我们今天每个人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把时间填的很满,可以非常忙碌。但是对于未来的判断,可以按照未来的趋势,进行人生规划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第二点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特别送给今天来了一部分同学,我觉得还是要享受在大学的时光,这个享受其实是大家说的是度假、打球、谈女朋友我觉得都可以,我觉得还是利用这个校园获得书本经验也好,还有书本以外的经验。今天上午谈的主要是,中国的大学主要是平台,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多一点学习学习的能力,这个非常重要。真正你说过了二十年,我相信这句话不光是我所有经历二十年以上,甚至这里很多前辈,三十年以上说大学时代知识在这个时代发挥什么作用?更多的是一种人生经历,是一种学习学习的能力,才能使我们走出大学校门以外,能够碰到各种各样的变化,我们能够适应,当然每个人都有适用性,每个人适用性都有性格有关系。我自己是摩羯座的特点,具备了所有摩羯座的特点,其实我现在的行为举止做事方式其实很多时候又很不摩羯座。为什么?不是说与生俱来的,我35岁以前和以前完全不一样,这几年和以前又完全不一样。这是你在真正的场景当中,不断的锻炼,不断挑战自己的不适应得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圈,有的人交往广阔,有的人喜欢埋头做事。摩羯座的本性是踏实做事,但在作为阿里巴巴那么大一家公司的CEO还是要能说,还是要参与到各种事务和活动中。这是挑战自己本身的性格,但这是工作的一部分。
校园是非常难得时光,但是今天的校园不是所谓封闭的象牙塔,它还是社会的折射。我相信每个人做好自己,给自己一点点不舒适,做一点不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承担一点点风险。So what?最终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未来和发展。所有的总结都像战略一样,总结的时候都可以很成体系,我一直说战略不是MBA战略,每个战略都是坑坑洼洼,成了就是战略,没成最多就写一下。我想最后还是非常感谢母校给我机会能够回到校园,可以给大家做一个分享。谢谢大家!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阿里CEO张勇: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下的商业临近变革奇点
➤ 菜鸟合作伙伴大会:阿里CEO张勇话“电子商务和物流的变革”
张勇一边“建班子”,为各业务匹配“心思纯粹的老大”,玩出不一样的烟火;一边“带队伍”,协调组织做“人性化的赋能(Enable)”,扎出不一样的台型。凭借这两样“秘诀”,才造就阿里如今的“祥瑞御兔,弹幕护体”。
“我是NBA的粉丝,热爱火箭队,喜欢雷吉.米勒型的球员——一箭封喉的人,当然,也是足球迷,阿森纳的铁杆。”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这样定义自己的球迷身份。
没错,在出任CEO的这2年,张勇化身阿里的“雷吉.米勒”,充当关键先生,逆转乾坤,将公司股价从谷底拉上新高,使其市值达3000亿美元(=5个百度=8个电信=10个万科=12个联通);同时,他也像阿森纳教练温格那样,不断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带着淘宝、天猫、菜鸟物流、阿里云等新老业务“跨越过泥沼,飞跃过沧桑”,走上超速发展的轨道。
如果说,马云每年飞行800小时,是为阿里“天马行空地拓展格局边界”,那么,张勇每天工作14个小时,就是为它“脚踏实地地实现业务效能”。
正如《企业的性质》所描述的那样:只有企业内部整合资源的效能高于市场,它才能持续发展、成长,当它的效能低于市场,就会被市场中其他商业组织吞噬。一句话,不为独占鳌头的强者,便是任人宰割的牛羊。
张勇自然明白其中道理,因此,他一边“建班子”,为各业务匹配“心思纯粹的老大”,玩出不一样的烟火;一边“带队伍”,协调组织做“人性化的赋能(Enable)”,扎出不一样的台型。凭借这两样“秘诀”,才造就阿里如今的“祥瑞御兔,弹幕护体”。
一、建班子:找“纯粹的老大”担当业务
按照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说法:“人是目的,而非工具”,这句话在互联网时代,尤其值得倾听和实践。
毕竟,互联网的出现,让“资本密集、劳力密集”的旧商业变成了“智力密集”新商业,有了人才有江湖,没有人,只剩浆糊。尤其是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更依赖于人才的智力输出,才能不断蜕变,竹林成海,生生不息。
而对于张勇这位CEO,要将马云“新零售、新制造、新技术、新金融、新资源”的“五新”战略落实到执行,就必须先用对“人”,从而激化电商、云计算、物流、娱乐等各个业务线的化学反应,没有嘴炮浮夸,真正实力爆发。
就像如今淘宝的男一号蒋凡,他是友盟的创始人,友盟被收购以后,他成为了阿里人。2014年,阿里顺应移动互联网发展,全面发力(All in)无线,正做COO的张勇觉得这个85后不仅聪明、善于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不苛求3.75的升职打分,不以奖金业绩做行为导向,就是觉得淘宝无线化的事情有意思,有责任感,想与同事一起做些牛逼立体的变革。
因此,张勇才让蒋凡主导淘宝升级,于是,他按照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改造手机淘宝,让这个App摆脱了PC时代的“遗毒”,成功占领数亿用户的心智思维。“心思纯粹的人才能干成大事。”张勇解释道。
此外,同样重要的是,业务的领军者也得是团队的“老大”,而非“老板”。在张勇看来,老板是自封的,员工对他客客气气,却很难心意相通,而老大,则是“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承担别人不敢承担的责任,搞定别人搞不定的资源”,不是一出问题就让下属做“背锅侠”,如此,以担当博得同仁们信任,让团队同舟共济,齐心协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样一来,找到“心思纯粹的老大”领导业务,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便实现《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由此,阿里自然能突破“创新者的窘境”,不断颠覆自我,玩转“破坏性创新”,进而不断向前飞奔,速度是礼物,规模不是诅咒。
二、带队伍:用“人性的赋能”有效组织
当然,在商业的赛场上,张勇作为阿里的教练,不仅要调兵遣将,确定阵容,更要会顺时应势,组织有效战术,塑造竞争优势,从而带着队伍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要知道,互联网时代,速生速朽,变化无常,管理的本源绝不再是建立一个四平八稳的组织让一切井井有条,而是要树立一个核心的目标,让它带着员工和组织构架往前走。在张勇的心中,这个目标就是“人性化的赋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为人人”之后,自然有“人人为我”。
一方面,对内,阿里曾收购优酷、UC、高德等互联网细分领域的大咖,但并没像某些同行,用“休克疗法”立即大刀破斧地调整人力配置、组织管理、运营形态,而是考虑被收购方创业者和员工的心态,人性化地对接业务,先找到共同的利益点,将阿里的用户、大数据、云计算等资源,按其需求赋能分配,让它们实现原来“想做却做不成的事情”。
由此,被收购的大咖们才能继续在垂直领域内聚能成势,尖刀突破。否则,人心散了,组织乱了,队伍难带了,业务无人问津,企业一落千丈,并购就失去了意义。
另一方面,对外,阿里更多地考虑商家、创业者的实际需求,人性化地为其提供“智能客服”、“自动生成广告图片”等技术。由此,以内生的实用工具,普惠更多小伙伴,让他们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阿里则因势利导,构建出一个更稳固的“英雄联盟”,进而使其垂直业务深化、运营国际化获得更多友军的“共振”,大家才能一起在翻山越岭的另一边可劲地High。
在张勇看来,这正是阿里作为商业生态的关键——组织价值链上的不同参与者,“助人者,人助之”,一起创造价值、重塑行业、阐述未来,实现共营、共生、共荣,进而达到“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更高境界。
的确,懂得人性,才能善于激发,赋能给力,才能实现共赢,就像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管理组织,就是先‘做对’,才能‘做好’”。
此前,马云说:“CEO关键做两件事,其一,当所有人都没有信心的时候,看到希望;其二,当所有人都畅想未来的时候,看到麻烦,因为那可能是巨大的机会。”按这个逻辑,2015年,张勇上任,看到了希望,找到了秘诀,将阿里带出谷底,如今,当所有人都在为阿里畅想未来时,他又看到哪些麻烦和机会,那恐怕要等到下次,小郝子当面向他请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