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母亲教育我成为自己的主人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任Google、微软全球副总裁。
小时候,我一直渴望长大。而幼儿园的生活却是从新鲜,慢慢变得重复无聊,我跟母亲申请跳级、直接上小学。
母亲起先不赞成,我说:“让我尝试一下好吗?下个月私立小学有入学考试。如果我的能力不够,我就没法通过小学的入学考试;可如果我通过了考试,就表明我有这样的能力,那你们就应该让我去读小学。”
这句话真管用,母亲确信我不是一时冲动,她笑着说:“好吧,我明天去学校问问。”后来,我以第一的成绩如愿进入小学,感谢母亲给了我机会,去实现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尝试和跨越。
孩子从小就需要独立性、责任心、选择能力和判断力。很庆幸的是,早在40年前,我父母就把选择权交给了我,让我成为了自己的主人。
俞敏洪:我的坚韧和努力源自母亲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20世纪影响中国的25位企业家之一。
有一年冬天下了雪,家里没有了草喂猪喂羊,我妈让我拎着篮子在野地里,把雪拨开,把雪底下的青草一颗颗割起来,割了整整一天。这一天成了我童年里最艰苦也是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母亲几乎没有打过我。她根本不需要打我,只要看我两眼,我就知道自己必须加倍努力,否则后果会很严重。所以我的勤奋很大程度上是被我妈逼出来的。
我第一次高考,英语才考了33分。后来回到农村种地,但我妈不死心,听说家乡的一所初中缺英语老师,拼命到校长家走关系,说我高考考的就是英语,英语水平很好,硬是把我给塞进学校去当了代课老师。那一年我十六岁,英语勉强能够背完二十六个字母。
【俞妈妈简直就是天才啊,硬是把英语不及格的儿子凹成英语老师。】
在我高考三战时,妈妈为了让我上英语补习班,想尽一切办法求到了城里的班主任家门口。她从城里回来那天晚上,刚好下着大暴雨,摔在沟里好几次。看到狼狈的妈妈,我立刻就明白了,这一次只有一条路了。在一年玩命般的学习后,我终于考上了大学。
李嘉诚:母亲讲诚信 改变了我的命运
长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1999年始连续15年华人首富。
我的母亲庄碧琴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她的教导下,我从小“崇佛尚儒”,深信三世因果、布施和富贵的内在必然联系。改变了我命运的诚信习惯,也是受母亲讲的一个佛教故事的点化。
我早年间开过一家公司,重点生产塑胶花。当供不应求时,庞大的订单压力令我降低产品质量来应付。客户发现后,纷纷要求退货赔款,塑胶厂一时濒临破产。
上潮州工夫茶,嘉诚妈妈开讲
一位法号元寂的主持年事已高,要选接班人。候选人有一寂和二寂。主持给两人各发了一袋稻谷,用秋天的收成来考察接班人。第二年,一寂挑来满满一担谷子,二寂则两手空空。元寂当众宣布二寂升任主持。正当大家不解时,元寂解释道:“我给的谷子,都是用滚水煮熟的。显然,只有二寂是诚实的。”
说完故事,母亲话锋一转,对我说:“经商如同做人,诚信当头,则无危而不克了。”后来,我凭借诚信打动了银行、供货商和员工,形势好转,危机最终成就了商机。
柳传志:母亲公私分明 教我不爱财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全球25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
上世纪80年代,爸爸在香港创立的专利公司做得很好,有时因工作允许想带妈妈到国外去走走,妈妈却总要问清是不是经过对方允许、费用是不是公司出,如果公司出,妈妈决不会去!这对于我很有触动。
我在香港办公司时,她一度担心我爱钱财,后来看我对这方面根本不在意,看我和香港人都是公事公办,才放心。即使这样,她也常常跟我提起父亲公私分明,眼角眉梢流露出自豪。她就是这样,对我们几乎没有什么刻意的教育,都是潜移默化地体现出来。
史玉柱:妈妈买的衣服我穿到破
凭借巨人汉卡和脑黄金飞腾,因巨人大厦跌入低谷。蛰伏后靠“脑白金”和“征途”重新崛起,被誉为当代中国企业界的传奇人物。
我喜欢穿妈妈买的红上衣和白裤子,前几年还有几件白色衣服,现在穿破了只剩下红衣服和白裤子。
雷中辉:母亲教给我规矩
起源资本合伙人。
母亲干活漂亮又麻利。记得她插秧插得笔直,一垄秧苗远远望去就像整齐的方阵。小时候,我跟她一起插秧常常插得歪歪扭扭,她就说我不规矩,便会重插一遍。她的严谨、规矩劲儿对我影响很深。很感谢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了我一个严格的参照系。
蓝伟光:母亲为我栽下环保种子
中国生物膜技术的教父,上市公司新达科技的掌门人。
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但她对水污染的切身感悟让我印象最深。上世纪70年代中期,母亲为了多挣点工分,为生产队的稻田喷施六六六农药。农药喷过之后,田里的黄鳝、泥鳅都翻肚白了。跟她一起出工的社员很雀跃,因为在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一盘荤菜极其可贵。她却闷闷不乐,回家喃喃自语:这么毒的药,让生灵瞬间灭绝,人畜就不会受害吗?因而她不允许我们像邻家小孩那样捡毒死的动物改善生活。当时虽然不太理解,却在我幼小的心灵栽下了环保的种子,我后来对水安全的兴趣和执着就是源自母亲。
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如何有效率地利用时间呢?我有下面几个建议:
做你真正感兴趣、与自己人生目标一致的事情。我发现我的“生产力”和我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如果面对我没有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掉40%的时间,但只能产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100%的时间而得到200%的效果。要在工作上奋发图强,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改变你的状态的关键是心理而不是生理上的问题。真正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你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渴望、一种意志。
知道你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挑一个星期,每天记录下每30分钟做的事情,然后做一个分类(例如:读书、准备GRE、和朋友聊天、社团活动等)和统计,看看自己什么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凡事想要进步,必须先理解现状。每天结束后,把一整天做的事记下来,每15分钟为一个单位(例如:1:00—1:15等车,1:15—1:45搭车,1:45—2:45与朋友喝茶……)。在一周结束后,分析一下,这周你的时间如何可以更有效率地安排?有没有活动占太大的比例?有没有方法可以增加效率?
使用时间碎片和“死时间”。如果你做了上面的时间统计,你一定发现每天有很多时间流失掉了,例如等车、排队、走路、搭车等,可以用来背单字、打电话、温习功课等。现在随时随地都能上网,所以没有任何借口再发呆一次。我前一阵和同事一起出差,他们都很惊讶为什么我和他们整天在一起,但是我的电子邮件都可以及时回答?后来,他们发现,当他们在飞机上和汽车上聊天、读杂志和发呆的时候,我就把电子邮件全回了。重点是,无论自己忙还是不忙,你要把那些可以利用时间碎片做的事先准备好,到你有空闲的时候有计划地拿出来做。
要事为先 – 每天一大早挑出最重要的三件事,当天一定要能够做完。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要理解急事不等于重要的事情。每天除了办又急又重要的事情外,一定要注意不要成为急事的奴隶。有些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你要学会放掉,要能对人说 no! 而且每天这三件事里最好有一件重要但是不急的,这样才能确保你没有成为急事的奴隶。
要有纪律。有的年轻人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其实,换个说法就是“学习没有被排上优先级次序”。曾经有一个教学生做时间管理的老师,他上课时带来两个大玻璃缸和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其中一个玻璃缸中先把小石、砂倒进去,最后大石头就放不下了。而另一个玻璃缸中先放大石头,其它小石和砂却可以慢慢渗入。他以此为比喻说:“时间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先级,若颠倒顺序,一堆琐事占满了时间,重要的事情就没有空位了。”
运用80%—20%原则。人如果利用最高效的时间,只要20%的投入就能产生80%的效率。相对来说,如果使用最低效的时间,80%的时间投入只能产生20%效率。一天头脑最清楚的时候,应该放在最需要专心的工作上。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相对来说,不需要头脑那么清楚。所以,我们要把握一天中20%的最高效时间(有些人是早晨,也有些人是下午和晚上;除了时间之外,还要看你的心态,血糖的高低,休息是否足够等综合考量),专门用于最困难的科目和最需要思考的学习上。许多同学喜欢熬夜,但是晚睡会伤身,所以还是尽量早睡早起。
平衡工作和家庭。我对于家庭的时间分配是用下列的原则:
划清界限、言出必行——对家人做出承诺后,而且一定要做到,但是希望其他时间得到谅解。制定较低的期望值以免造成失望。
忙中偷闲——不要一投入工作就忽视了家人,有时10分钟的体贴比10小时的陪伴还更受用。
闲中偷忙——学会怎么利用时间碎片。例如:家人没起床的时候,你就可以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去做你需要的工作。
注重有质量的时间(quality time)——时间不是每一分钟都是一样的,有时需要全神贯注,有时坐在旁边上网就可以了。要记得家人平时为你牺牲很多,度假、周末是你补偿的机会。
1,统计显示,大多数成年人每天需要睡7个半小时;3%的人需要睡4-5个小时(短睡者)或者10-11个小时(长睡者)。
2,年龄和睡眠时间有很显著的关系。年龄越大所需睡眠越少。尤其是老年人,六七点都出来公园溜达了。
3,另外,年轻人更不容易入睡,但是睡着后很难醒。老年人更容易入睡,睡着后更容易醒。
李开复:谢先铃。22岁结婚。。。2个女儿,李德宁、李德亭(百度知道)
史玉柱:第一任董春兰,现任程晨。(搜搜问问)
马云:老婆叫张瑛,俩人同时大学教师。有个儿子92年出生(百度知道)
马化腾:我和太太就是通过QQ认识的
(新闻)
周鸿祎:胡欢,北大方正同事,水木清华bbs认识。
李彦宏:马东敏,安徽合肥人,合肥市第五中学八五届高中毕业生,曾是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高才生,和李彦宏在美国留学(美国新泽西州大学生物系)时认识,生物学科博士。
陈天桥:雒芊芊,证券公司。雒芊芊的父亲也是一个企业家,是河北亚诺化工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丁磊:汪浔芳,曾担任新丝路广州公司艺术总监(八卦新闻)
张朝阳:郭琳,曾在做模特期间接受过魔鬼训练,14岁就成为T台主秀,还曾去法国为希拉克夫人演出。
八卦了一把,此前一直以为张朝阳和李彦宏都还是王老五。
化疗之所以掉发的原因简单来说就是:某些特定种类的化疗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头皮,使毛囊细胞造成一过性/永久性损害,反映到我们肉眼所见,那就是脱发了。
造成这种不良事件的特定种类的化疗药物按最新肿瘤药物归类为细胞毒类药物,此类药物的特点,就是对细胞进行无差别杀伤,所谓见鬼杀鬼、遇佛灭佛。由此也可以推导出,此类药物的其他副作用亦十分显著,如恶心、呕吐、乏力、虚弱等等(事实当然也是如此)。
脱发是此类化疗药物最为常见的皮肤毒性反应,可引起严重脱发的药物有以下几种:紫杉醇_百度百科、阿霉素_百度百科、长春新碱_百度百科、柔红霉素_百度百科、环磷酰胺_百度百科、依托泊苷_百度百科等。
而苯达莫司汀_百度百科(B),也即开复大大所使用的药物,其实也是一种经典(意思是历史悠久的)的细胞毒药物,大约8年前开始逐渐被批准用于血液肿瘤。但是在用于血液肿瘤时,本品却并不太容易导致脱发,主要原因是:
1. 用量相比用于实体瘤时来的小
2. 用药方案是经过实证的比目前金标准方案的毒性更小
第1点很好理解,所谓用量小毒性小。第2点值得详细说一下。开复大大不幸罹患的滤泡性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其具有一定自愈/自发缓解的可能。到目前为止,该病的标准方案都还不是大大用的这个方案,而是CHOP——这是4种化疗药物的首字母简称,它们是: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大家请看,如果开复大大用了这个方案会如何呢?肯定严重脱发好么,因为在该方案中,3种是强脱发化疗药物啊!
CHOP方案用于某些血液肿瘤非常之经典,一是疗效保障,二是经济实惠,虽然副作用确实严重了点(不仅仅是脱发),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干扰。所以说,这里存在一个需求,即在保障疗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于是,苯达莫司汀出现了!——用一种剂量更低、效价更好的药物来替代其他3种药物,可想而知,副作用能够获得明显减少!
最后,至于开复大大方案中的R,指的是利妥昔单抗(此处百度百科有利益冲突,故不直接替代,请参见美罗华_百度百科),这是一种靶向药物。靶向药物是一类标靶明确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代表着肿瘤治疗的未来。此类药物打个比方来说,就类似于精确制导导弹,能够对带有特定标记的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发起攻击,因此,其副作用当然会很小(不会对非肿瘤细胞,如毛囊细胞进行攻击)。
所以在B-R方案中,药物对开复大大的毛囊细胞是缺乏痛下杀手的可能的,所以不太可能看到脱发现象,而与大大类似的患者,如果采用CHOP(-R)方案,则必然可以观察到严重的脱发现象。
那么,化疗为什么会引起掉头发?为什么我们不全部改用那些不脱发的化疗药?想知道答案,请收看本期的《走近科学》(误)。
我们都知道,手术、化疗、放疗是治疗癌症的“三驾马车”,在很多晚期不能手术的病人,化疗甚至会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化疗本质上是使用药物杀死体内增殖活跃的细胞,癌细胞的特征就是不受控制地疯狂增殖,所以对化疗的反应最大。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正常的细胞不会受到伤害,尤其是那些整天忙着繁殖后代的细胞,比如毛囊、口腔、消化道。
化疗引起脱发的机制主要是引起毛囊细胞凋亡、增殖停滞,还有通过激活p53基因诱导毛囊死亡。熟悉肿瘤学的同学知道,这也就是化疗药杀死肿瘤细胞的几招。
许多经典的化疗药都有类似的作用,因此,难怪我们印象中的癌症病人≈光头、毛帽。
具体来说,引起脱发的化疗药主要有:环磷酰胺、紫衫醇、5 -氟脲嘧啶、柔红霉素、顺铂 、阿糖胞苷、鬼臼毒素。其中,柔红霉素和阿糖胞苷都是白血病的常用药,而且用量比较大,所以我们看到的白血病病人几乎都是没什么头发。
现代医学这么昌明(怎么又是这句……),科学家怎能对此坐视不理?于是,越来越多更加针对肿瘤细胞的化疗药出现了,这些药物作用更加精准,对无辜平民的影响也更加小,不会引起明显的脱发。
比如,李开复化疗的方案是苯达莫司汀和利妥昔单抗,前者是新一代的烷化剂,脱发效应相对小,而且在血液肿瘤中用量比实体肿瘤少(淋巴瘤属于血液肿瘤),又减轻了副作用。利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B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号称“精确制导”的治疗淋巴瘤神器,对正常细胞作用很小。
你说效果这么好,怎么也得卖个十万九千七吧?我等穷人怎么用得起啊?不错,这两种药物按照原价,每个疗程大概要花费四、五万……但是因为李开复买了商业保险,所以最后自己总共只花了六万多(我也不知道李开复买的是什么等级的保险……)。不过现在,这些药物都已经划入了医保范围,对于广大病友无疑是一大福音。
那除了选择药物,还有其他什么办法防止脱发吗?
一般来说,脱发发生在化疗后的2-4周,在3-6个月后头发自然会重新长出。在这期间,想要减少脱发或提前长发的辅助办法有是有,但作用有限。
头部冷疗是唯一公认有效的办法,可使血管收缩、血流速度减慢,减少毛囊对化疗药物的吸收。可以在化疗前后半小时戴冰帽,使头部温度维持在21-27℃左右。
一些外用的中药(比如何首乌、黄精)和西药(如卡泊三醇)号称也有一定作用,然而缺乏证据。
话说回来,脱发已经算是化疗副作用里面很小的一个,大不了影响一点外观。然而,这却是我们仍然热爱生活、积极对抗病魔的一个记录,无论青丝皓首,都是最美的自己。
当年医生问我家里人,说有2个方案,一个是外国进口的药,比较好,但整个下来要20多万;另外一个是常规方案,有国产的药,整体医疗费便宜些,几万块,但副作用大些。家里实在没什么钱,就采用了后面的方案,然后我头发就掉光了。我深信疗效应该是差不多的,就差在副作用上。(如果不是也别告诉我啊,我很玻璃心的)
不过头发掉光也没关系,半年后又长出来噜~~
2015年7月,免疫组化确诊为霍奇金淋巴瘤,PET显示全身凡是有淋巴的地方都有肿物,而且浸润各大血管和器官,4B期。
霍奇金的标准方案ABVD已不适用我的危重病情,医生采用了BeaCOPP方案,副作用极其强烈,死去活来。
原计划6-8期化疗后根据情况再进行其他治疗,结果四疗后PET报告显示治疗效果较佳,于是停止化疗,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上周六采血一次成功,现在家休息十天,然后回去进行大剂量化疗。
问,马云为什么不买股票?房子升值太慢了,,你说他那么多钱,买一只,或者几百只,涨个50%卖了获利不更快?
其实也可行啊?别说没人接盘,那些死在5000多高峰的不就是?也包括我(-᷅_-᷄)
你觉得股市涨到8000会怎么样?
问题是,你愿意成就别人么?
房子一样,你觉得,之前房价一万一平,然后就算涨到3W一平,也得有人买啊,有人愿意接盘,低买高卖,谁都会啊,问题是,你的有那个眼光,合适的机会抛出,况且房子的折现周期太长了。
,其实还真有人这么干过,而且也的确成了中国首富,事实上,不只是中国首富,而是远东首富。只不过,他全力购买的房产是上海租界内的房产。
清朝中法战争期间,上海租界内地产价格暴跌,准备打道回府的犹太商人哈同在自己太太的苦劝下,将所有资金都去购买了暴跌的房产,他的太太甚至将自己的首饰变卖帮助他付房款。期间,哈同持有了半个南京路的地产,不久之后,中法战争结束,地价回升暴涨,哈同之后被称为远东首富。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太太出身青楼,他们的感情故事也算一段传奇。
再后来呢,新中国独立后,土地收归国有。我印象中看过一篇报道,一次美国总统访华时,还有谈及沪上哈同花园的所有权问题。
回归到题主的问题,对于一笔倾尽所有的投资而言,能涨多少是一个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买点和风险问题。以这个阶段的北京房价而言,这个买点是个非常不合理的买点。现阶段的北京房价,已经是全球前十,再涨的话,空间能有多少。此外,这种固定资产的投资天然流动性不好,一旦资产价格下行,连变现的手段都很匮乏。
以上,这绝对不是一个好主意。
就算平均值三万五一个月,年薪42万。在国内肯定是前百分之一了,就不要说什么很轻松。就码农名校研究生毕业工作三年以上月薪两万以下在一线城市都有七成。呵呵呵,你说其他行业。
两口子一个月挣七万,一年八十万的年薪如果工作压力小,有车有房真的日子太好了。
因为大多数年收入在这个以上的家庭或个人,挣钱的方式已经不是通过技术,经验与学历了。而是资本的运营者和操弄者。现在就靠工资而言国内月收入过万的不足百分之三,你要把这个收入乘以四倍,对于百分之95以上的人一生遥不可及。所以觉得马云说的完全在理。
资本的运营者和操弄者所承受的压力担着的风险,不是你们能够承受的,所以你们也不配挣跟马云一样的钱。家庭月收入六七万图个日子轻松,不是最好的了么。
我没那么多所谓马云洗脑的阴谋论。
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
幸福感来自于压力和拥有的之间的博弈。
赚的多,风险也大,被工作,被风险占有了太多个人精力。
赚得太少,没钱的烦恼人人都知道。
在压力和拥有的之间,刚好有个平衡点,压力不至于太大,挣得不至于太少,家庭幸福,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真是,平凡的幸福。
我之前的一个同事,在很早期加入了阿里巴巴,在杭州工作。有一次她从杭州飞回新加坡的时候,她的出入境记录出了点问题,在海关被扣住了,拖了很久没搞清楚,她又急着走,就赶紧挂了个电话给总部HR,HR电话又打到了不知道哪个有关部门,然后电话又打到了机场,赶紧放行,其间航班一直在等她。当时她跟我分享这个小故事,感慨说“其实在杭州,阿里巴巴还是‘很有能量’”的。
这还只是阿里巴巴的一个中层管理,远未到高管级别,更别说马云了。
马云眼中的世界,和你我眼中的世界,不是一个世界。出现在马云面前的时候,穷不敢刁钻造次,权不敢肆意妄为,人都理性的很多,都充满善意。其实都未必要给他优待和特权,哪怕只是按部就班,各司其职就好,仅仅这样,马云看到的世界,即便未必美的像新闻联播,但也要远好过那些真的一个月赚2-3万,3-4万的人所朝夕相处的社会。因为这样,所以他才玩儿的起清心寡欲,玩儿的起返璞归真,在这样一个简单善良,波澜不兴,每个人都守规矩,君君臣臣互不刁难的社会里,才容得下你那小富即安,小资产阶级的幸福。
在马云看来,2-3万的开销已经够了,剩下的都不是钱的问题。因为他看不到,月薪2-3万的人还在焦头烂额拼命挣更多的钱,为的就是拿钱去抵挡和抗衡,那些被马云首富光环屏蔽掉的刁难和苟且
这个人的回答不能再赞同了 为的就是拿钱去抵挡和抗衡,那些被马云首富光环屏蔽掉的刁难和苟且。
总认为别人的才是最好的。我们羡慕马老板的财富,认为那样的生活才是好的,而马老板在那个位置上,也有那个位置上的苦恼。但他没有在现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体验过2 3万收入的生活,我们的苦恼他也不知道。
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就不要妄加评论。我们不知道马老板的苦,我们不能说他的生活真的就那么好。马老板也不知道我们的苦恼。他也没有权利评说我们的生活。
怎么评价?就是一个普通人生活不如意了,吐吐槽而已。大家别当真,自己改怎么过怎么过,向着自己的目标、理想。努力就好!人就这么一辈子,别到临走还在向往别人的生活。
我月薪20k+,忙成狗,压力也很大,截至目前为止2016年出差坐飞机的次数已经超过69次,成功一次性荣登吉祥航空、东方航空银卡会员。妈蛋,现在想想很后悔分了两个航空公司,应该专注一家,这样我就是VIP黄金会员了,可以肆无忌惮的享受vip服务,意思是撑着等飞机的时候可以在休息室小憩一会。
而且就算我现在20k+的收入,我还是想对全世界的人宣布,我还是买!不!起!房!
现在女朋友老妈一见我就和我聊,小魏啊,你接下来啥打算,到后来她妈见我,我还没等她开口,我就说:阿姨,房子会有的。然后这口苦水自己肚子里咽。然后女朋友的态度是:我的公积金为什么要帮你还房贷,在我的意识里,在上海不是你们男方先把房子准备好吗?当下我的表情是淡定的,内心是崩溃的。
即便我现在20k+,收入不算高,但也不低,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房子,没有丈母娘,我相信我能过的挺幸福。
即便我现在20k+,但是我依然羡慕我身边几个工资不足10k的发小,小夫妻两个人生活不算特别富裕,但也有一些自己的存款,住着老房子,周末一起玩玩游戏,散散步。
可是我现在20k+,我不得不面对老板给我的高压KPI指标,虽然不做销售,但是出去还是要叫“爷”,白酒还是要下肚。
活在世上,谁都不容易,幸福和收入无关,和心态有关。宽心才能看大世界。
为什么大家都在纠结月薪2,3万,人家又不是专门搞市场调研的,月薪几万在什么城市,能开什么车,住什么房子,孩子在什么学校上学,马云马老师只是单纯描绘了一幅中产阶级,不会过分为钱财担忧,能够满足大部分物质需求,并且责任没那么大,能够相对轻松一些。
马老板没穷过吗?他不知道穷人有多难?但是相比较这一切他还是把自己的中产阶级理想呈现给大家,这是一种认识,不是那种整体说你把钱给我的人能够轻易理解上去的。
再者,这句话也只是作为一个理想情况而阐述的。偶尔这么想,顺嘴一提这种表达应该是最恰当的,你真让他马上放弃产业什么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
至于说激励当时的在场员工要看具体情况分析吧,不过再怎么说马老板肯定也是存在这种想法的,不至于为了激励员工凭空扯谎
作为一个指导过很多,年龄在20好几到30好几之间,有好几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的职业发展专业人士,我对马云说的这句话的感受大致如下:
有一句名言不是说嘛“小心你许下的愿望。”大多数人认为挣得越多,越容易幸福,但事实是挣得越多责任越大。责任越大,担子越重,想得更多。所以挣得越多不一定是活得最开心的唯一方程。
每个月挣2万到4万,你可以活得很舒服了。你买得起车,买得起房(看你要多大的!),可以成家立业,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享受生活(旅行,美食,娱乐,健身等等),还可以追求以下生活中的新鲜事物。
从事业层面来说,极有可能,你处在高管级别。你的工作做得很好甚至特别好,所以事业上的成长空间依然很大,机遇也仍然可以期待。所以,尽管你有责任有压力,和总裁级别相比,不算什么。(例如:总经理及以上级别)
所以在当下,实际上你能更好地享受和管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控制生活质量。换言之,不要认为挣得越多就一定会更幸福。
——————————————–
但是我是在听第一遍的时候非常认同马云说的:“一个月有两三万、三四万块钱,有个小房子、有个车、有个好家庭,没有比这个更幸福了,那是幸福生活。”
觉得真的很幸福啊。当然月入两三万三四万之前,可能得靠父母或者其他结婚买房,一辆作为代步工具的车。那其他的基本花销就差不多可以满足了,我真的很懒得列举除了房子的大开销之后一个月一个家庭所需要的基本开销,但是如若不是追逐奢侈(名牌衣服包包化妆品,在此真感觉整个人都网络特别是微博知乎的人的生活水平太高,满屏刷Dior 纪梵希 LV 香奈儿等级的产品,但是真的很抱歉,中国还走在奔小康的路上呢?不是满地中产阶级,中国六百多个城市毕竟北上广深这一线城市十个手指头数得清的!而且感觉国内的消费习惯可能受国内资产阶级崛起的影响,物质膨胀消费很严重,例如我月入3k,我省钱也得花俩月工资买个iPhone,月入5k的无论如何也要来个LV包背着,这样的例子在国内太多了。在消费方面从不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进行消费,这需要引申觉得又是个大论点),
如果不是追逐奢侈生活(再说一次),平心而论,两三万三四万开销足矣。嫌少的,我看这就不是数目的问题了,变成了需要深刻讨论的满足感问题。就像说人要有多少钱觉得幸福感最大一样。例如,我总资产500w幸福感最大,但是当我超过这个数字时,幸福感没发增加,那我追求的可能就是银行账户的数字,是膨胀的欲望。(说得笼统,但是懒如我真懒得展开讨论)
那个视频看过,无比赞同(大家不要喷我,鸡汤也罢,我真的被洗脑很久了),人不过一张嘴需要一张床啊,当收入完全满足基本生活享受,难道不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吗?别谈阿里巴巴,光10来个人的小公司,你是老板,公司的收入直接影响10个家庭的收入,你的over是10个人的失业啊!特别是在你公司一干上十年的,再出去换工作从头开始不是件容易事。不说马云,就是任何其他人,就真的是被逼上来一步步只能走下去了。
媒体让你看到的,都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
消息往往不是孤立的,要串起来看,马云的这段话也是如此。这个事儿是这样的,我给大伙儿掰扯掰扯 ——
首先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他在《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节目中,接受了知名主持人陈鲁豫的采访。其中有一段是他给年轻人的“首富梦”提的忠告:“想做首富是对的,(这是)奋斗的方向,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你看看能不能用几年,能挣到一个亿。”
“小目标”金句一出,即刻在各路媒体的推波助澜之下走红,并开始肆虐社交网络和朋友圈。
—— 请注意,媒体引爆的时间点是 8月29日。
接下来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同样是关于“首富”的话题,据阿里内部的微信公众号曝光,马云在阿里新人交流会上与员工的对话中,就提到了这一点。
马云说:“我从第一天开始就没想过当首富,所以我才会把公司持股稀释到这个样子。但我还是没有想到尽管把自己的股份降到8%,还是有那么多,这是我没想到的。”
在马云看来,“钱在100万的时候是你的钱。其实现在中国最幸福的人是一个月有两三万、三四万块钱,有个小房子、有个车、有个好家庭,没有比这个更幸福了,那是幸福生活。
“超过一两千万,麻烦就来了,你要考虑增值,是买股票好呢、买债券好呢、还是买房地产好。超过一两个亿的时候,麻烦就大了;超过十个亿,这是社会对你的信任,人家让你帮他管钱而已,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你的钱。”
—— 请注意,媒体引爆的时间点是 8月30日。
PS:马云的话实际上不是最近说的,然而在媒体上广泛登载、转载、转发的时间点,却是8月30日,正好紧随着王健林的“小目标”后一天。
背景内容说完了,接下来是最有意思的部分了。
第一个问题:两位首富的话是说给谁听的?
王健林的话比较好理解,不就是想发财、想成功、想做首富的年轻人嘛!
马云的话就比较容易让人搞混淆了,不少人认为是说给阿里员工听的,目的是让大家好好干活、给老板打工、不要胡思乱想,真的是这样吗?
这里存在几个疑点——
1.王健林的话是最近的,《大咖一日行》8月26日首播,而马云的话是之前的;
2.王健林的话是公开的,而马云的话属于内部发言。
3.关于媒体的作用,推王健林比较好理解,既是陈鲁豫的新节目、又是吸引社会目光的好话题;推马云则更像是作为跟王健林“搭对子”,有那么点儿人为制造“隔空叫板”的意味。从实际效果来看,“小目标”的火爆程度远远高于“两三万”。
也就是说,如果马云的话真的是说给阿里员工听的,实际上阿里员工早就听到了,也犯不着把内部讲话大张旗鼓地再公开宣扬一番,而且也没必要选在王健林的“小目标”金句走红这个节骨眼儿上。
—— 自家人的事儿,当然是关起门来说话,比较方便嘛。
笔者认为,两位首富的话,都是说给急于成功、迫切希望挣钱的年轻人听的。
第二个问题:两位首富是什么关系?
说到首富,我们不妨看一下这两位的“战绩”。参考胡润富豪榜,近五年中国首富分别是:
2012年,宗庆后家族
2013年,王健林
2014年,马云家族
2015年,王健林
2016年,王健林
不难发现,在富豪榜上,从事房地产、文化行业的王健林,比经营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的马云,要强势得多。
引用一桩旧事 ——
2012年12月,在CCTV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阿里巴巴马云与万达集团王健林就“电商能否取代传统的店铺经营”展开辩论。席间,两人打赌,到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超过50%,王健林将给马云一亿元人民币,反之,马云输给王健林一个亿。这就是轰动一时的“马云王健林对赌一亿”,也是传统商业跟互联网电商之间的正式宣战。
自从“一亿赌局”之后,两位富豪在大众媒体、在公众眼中,似乎开始各站一边、成为了看不见的擂台对手。他们二人,也经常就同一话题,发表不同的看法。
让我们把目光暂时从二人身上挪开,观察一些宏观数据。
据腾讯财经,2016年上半年,利润率以及投资回报是这样的 ——
工业企业利润率:5.67%
股市投资回报率:-7%
房地产:8.1%
接下来是7月份信托市场收益比较 ——
金融类产品:6.21%
工商企业类产品:6.94%
基础产业类产品:6.74%
地产产品:7.62%
再来看1-7月投资资金到位比较 ——
固定资产:金额336169亿元,增速7.5%
房地产:金额79881亿元,增速15.3%
发现什么了吗?
第三个问题:两位首富究竟想说什么?他们的话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媒体曝光、炒作这两人的言论,究竟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