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施小琳参加由新华社长三角新闻采编中心、解放日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网举办的“2014上海民生访谈”,关注民生、聚焦责任。
[主持人海滨] 早上好,各位听众欢迎收听直通990特别节目2014上海《民生访谈》,我是主持人海滨。
[主持人海滨] 我们将会在两周时间内邀请各委办局的领导来作客我们的节目。
[主持人培怡] 我是培怡。欢迎通过直通990的移动终端以及微博、短信等方式参与直播。
[主持人海滨] 1002在手机短信上说了“我第一”。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也有从短信平台上、APP平台上可以看到,已经知道走进我们的嘉宾是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施小琳。施局长是第几次走进直播室。
[施小琳] 这是第二次,上次在“两会”期间也做过一次。
[主持人海滨] 我们合作直通990节目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您应该比其他局长多进来一、两次。
[施小琳] 好的。
[主持人海滨] 由于时间的缘故,您前面也听了其他委办局局长的访谈,我们依然有三份报告,分别是媒体观察报告、专家研究报告以及市民体验报告,来看一下你们这个局在一年中的工作情况以及未来想做什么样的事情。由于时间缘故,先听第一份报告媒体观察报告。
[媒体观察报告] 小琳局长,您好!我是上海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主任孙向彤。根据近期媒体对民政领域工作的关注热点,我归纳整理了以下报告。
[媒体观察报告] 民政工作涉及社会救助、婚姻、养老、殡葬等诸多方面,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此次访谈,我很想就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听听施局长的回应。
[媒体观察报告] 1、上海已经成为人口深度老龄化城市,因此养老问题始终是百姓最关心的。目前本市确立的是“90%老人在家庭养老、7%靠社区、3%靠机构”的“9073”养老服务格局。想了解一下,今年民政局在“90%”和“7%”这两部分的工作重点,在硬件和软件上有哪些具体举措,以解决和优化绝大多数老年人立足家庭、社区养老的问题?
[媒体观察报告] 尤其是老年宜居社区试点工作的推进情况和目标设想。另外,上海已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也请您简要介绍一下。
[媒体观察报告] 2、上个月您在做客本台《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时介绍,今年民政工作的总要求是“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去年本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深化,面对持续极端高温天气,还首次向低保等对象近20余万户人发放了一次性防暑降温补贴。
[媒体观察报告] 今年本市在低保调标工作,以及医疗救助、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等方面还有哪些新的举措?
[媒体观察报告] 3、上海在全国率先对低保家庭开展了收入核对,由民政局主要负责。在廉租房、经适房等保障领域发挥了作用,有效保证了公共资源的公平公正分配。今年,核对机制除了继续在低保领域常态应用外,还会拓展到哪些领域?
[媒体观察报告] 4、近年来,上海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生活服务中心体系在为民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的工作又有哪些新设想、新举措?
[媒体观察报告] 近年来,上海民政局始终致力于加强和媒体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和本台合办的“直通990”,更是成为广大市民了解政策、传递需求、解决民生问题的一站式为民服务平台。如何评价这一政府媒体合作的模式?以上是针对上海市民政局的媒体观察报告,希望得到施局长的回应和解答。谢谢。
[主持人培怡] 第一个问题就谈到了养老,目前上海的老年人口数据是多少?
[施小琳] 我们刚刚发布了2013年老年人口人口监测情况,大家都觉得老年人口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2013年上海户籍人口当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到27.1%,全国最高,全国平均水平是15%。
[主持人海滨] 今年市政府的实事项目当中养老项目就占了5项,由于时间的缘故我一直在想,目前为止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已经4月份了,情况怎么样?
[施小琳] 总体的实事项目推进情况还是非常良好的,但因为有整体建设的周期,比如说可能在三、四季度会建成的数量比较多。在这当中,这项工作大家探讨养老工作非常多,包括刚才讲到的“两会”期间海滨还专门做了这个专题。这次市人大也专设了六个方面的专项审议之一也是养老内容。
[施小琳] 养老这项工作已经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包括人大在去年的养老机构的立法、老年人保障权力立法方面都加大力度。刚才孙主任讲到的重点也是我们工作当中特别注重的方面,“9073”怎么把“907”做实做强,“3”是机构养老,失智、失能、高龄老人还是要接受专业机构的服务。很多老人还是希望在居家养老。
[主持人培怡] 目前新增老人80%是独生子女的家庭,90%的家庭养老压力很大。
[施小琳] 对,我们在当中特别强调政府在发挥对于基本养老服务主导作用的时候,要把支撑体系进一步的建起来。刚才孙主任已经提到,我们已经在全市40个社区当中试点宜居老年社区的建设。在宜居老年社区建设当中,我们想实事求是的把五个清单做出来,一个清单还是要了解老年人的需求。
[施小琳] 第二个就是针对性围绕老年人的需求提供相应的项目,有项目清单。第三,这些项目谁来做,必须有一些队伍,队伍的清单包括人、组织、机构。在为老服务过程当中,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设施,像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等等,还需要有一个设施清单。
[施小琳] 最后就是有一些政策和机制的清单。因为为老服务要求是很高的,比如说像徐汇区搞爬楼机,就要找一个企业来运作,运作的时候还要为老年人买好保险。同时,怎么24小时有人接受服务需求的呼叫支撑。所以,要把一套制度、机制建起来。如果把五个清单建起来,在宜居社区当中就可以形成比较好的服务支撑。
[主持人海滨] 刚才培怡的意思就是,如果现在过多的强调家庭责任的话,当然一定有。
[主持人培怡] 应该是基础。
[主持人海滨] 但是政府主导这一块是坚决不能放的。你提到的五个清单就是政府主导的。另外,碰到养老一定会涉及到养老费用的问题,有没有考虑?
[施小琳] 市政府今年28号文已经出台推进养老服务的实施意见,除了强调家庭基础性的作用,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主导性作用当中还强调市场在养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是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以及我们工作实践当中的经验形成发展的要求。
[施小琳] 刚才海滨讲到的支付能力是很重要的,支付能力在这当中,我们要让养老服务的机构或者队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的格局。所以,最近物价部门和民政部门一起联手出台关于养老机构收费办法,在收费办法的时候和原来的办法有一些比较大的变化,在定价当中把区县新办的养老机构的定价权放到区县。
[施小琳] 第二,在定价的时候政府主导、公办的,是作为政府的定价和指导价。市场这一块,让市场和服务对象互相之间进行选择。当然要把成本、每年要进行核算和审计要公开。如果今后的定价实行成本覆盖的话,让这些养老机构能够形成良性的循环,保证为老年人服务质量包括对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也可以保障。
[施小琳] 同时,这一块如果涉及到政府保基本的、高龄、失能、失智、低保、低收入的老人,按照补需方进行补贴。
[主持人海滨] 如果成本覆盖的办法,我理解进养老院机构养老这一块我认为是要涨价,如果涨价的话我更关心的就是,需要帮助的低保、失能老人,怎么解决呢?
[施小琳] 定价办法进行调整以后不一定是涨价,只不过有时候不是在明处收费,现在全部放在明处,通过审计、公开、市场优胜劣汰。成本覆盖以后,可能一些低保、低收入家庭的老人不能承受的话,再按照床方补需方补给特定的老人。如果他经济条件可以支付,有两套房,住在机构里面也补贴给他,也不是公平合理的政府托底的机制。
[主持人海滨] 是不是另外有一个概念就是补需方是不是意味着原来向机构补贴的费用未来向个体倾斜?
[施小琳] 对,政府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对象进行补贴,更加体现公共资源的公平。
[主持人海滨] 补供方全面转为补需方?
[施小琳] 相结合,有的养老机构在运行过程当中负担比较重,有的区县已经有了运营补贴,有的叫做以奖代补,达到一定的标准给予一定的补贴。补公方和补需方结合。
[主持人培怡] 养老服务五个清单发挥市场决定性的作用,公办养老院采用政府定价,民办养老院市场自主定价。
[主持人海滨] 如果真的说从原来单纯的补公方变为补供方、补需方结合,评估的问题就出现了,比如说收入核对体系,这一块是不是会扩大。
[施小琳] 现在定了一个方向,朝这个方向努力还要解决很多具体的问题。比如说现在存量的养老机构要慢慢朝着这个方向走。还有一个就是涉及到两个评估,在上海的办法当中已经明确建立统一的需求评估系统。
[施小琳] 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状况进行评估,比如说他是重度失能或者中度、轻度的。第二个就是对他的经济状态进行评估,符合保基本服务的标准,就按照补需方的要求进行落实。
[主持人海滨] 上海的收入核对体系还是相当完备的。
[施小琳] 对,已经有一定的基础。
[主持人海滨] 在目前的情况下,下一步像今年核对机制会不会进一步的扩大,再扩大相对人群?
[施小琳] 收入核对的系统最早是在廉租房、经适房再扩展到低保的政策当中。去年我们已经扩展到支出性贫困家庭的核对。今年根据国务院最近出台的救助暂行办法,里面特别强调一定要进行核对,提高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公平和透明。
[施小琳] 在这当中,结合上海的实际,我们有低保工作体制,还有专项救助的工作机制,以及向市民综合帮扶作为补充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今年已经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在制定低收入家庭的标准。
[主持人海滨] 低收入也纳入核对体系当中?
[施小琳] 通过低收入标准的制定,可以把很多的专项救助,比如说教育、就业、住房等,纳入到核对当中来。
[主持人海滨] 未来意味着上海被救助的对象都会被纳入核对体系当中。
[施小琳] 凡是救助按照总体的要求要实现一个统筹,形成一个救助的梯度,如果这样要进一步扩大核对的范围。
[主持人海滨] 这一段时间先到这里。
[主持人培怡] 我们听一下第二份报告—专家研究报告,是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范斌带来的。
[专家研究报告] 小琳局长,您好!我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范斌。
[专家研究报告] 我们知道,民政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是政府履行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服务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上海民政工作坚持以深化基础民生保障、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为主线,推进现代民政建设,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助力。下面,我有几个问题请您解答。
[专家研究报告] 1、近年来,上海以社区建设为平台,以社会组织为主体,以社会工作为方法,加强“三社”互动、融合发展,构建社会治理的合力机制。在社区基层建设方面,上海以居(村)民自治为核心,以居委会自治为抓手,以社区共治为平台,不断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提升居委会自治的能力,深化社区治理格局。
[专家研究报告] 我们了解到上海正在居委会层面总结推广自治家园模式,同时推动减负增能强基,并试点开展大学生社区服务计划,请介绍下情况。您认为,这些举措有助于消除居委会长期存在的“行政化”色彩吗?
[专家研究报告] 2、在社会工作发展方面,我们感到上海已初步形成了“专业人才培养、专业机构培育、专业领域拓展、支持体系保障”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社会工作在社会稳定、社会服务、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还存在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社工从业人员薪酬待遇较低、社会认同度不高等现象。
[专家研究报告] 请问上海在推动社会工作地方立法、健全社会工作政策体系(包括推动出台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办法)、推动社工薪酬待遇等领域,未来还将有什么新的举措?
[专家研究报告] 3、加强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同时更好发挥社会多元力量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是一个大趋势。四月起,上海四类社会组织可以直接登记了,市民政局是如何做好这方面工作的?此外,上海民政系统是如何购买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目前已经着手开展的项目有哪些?
[专家研究报告] 以上是我做的2014上海民生访谈的学者研究报告,希望可以得到施局长的回应。谢谢!
[主持人海滨] 施局长,再给您念两条听众互动的问题,0341的问题27.1%直线上升,居家养老要有创新的意识。包括有网友提到去年2013《民生访谈》施局长第一个出场谈到回归居委会自治的本性,这一年来有没有什么成果?
[施小琳] 讲到这里,要感谢一下海滨,春节期间做了七场关于小区自治的节目,非常好。刚才范教授讲的内容,居委会既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同时又是基层政权重要的延伸,怎么把两者关系把握好,是一个难题,也是大家一直探索的。
[施小琳] 去年关于居(村)委会的减负工作作为市委群众教育路线活动一项重要的整改工作,我们和农委一起参与,监察委牵头,开展了有关居(村)委会的减负工作。当时讲到居(村)委会的台账多。统计当中,有的居委会说有175项。
[施小琳] 我们在监察委的带领下搞了“123”,出台了关于规范和清理居委会台账的实施意见,出了两个指导目录,一个是农委出台了村委会的台账目录我们是居委会的,同时推行三个区好的经验,一个是静安区,还有嘉定区,还有就是宝山区在电子台账方面做得非常好。
[施小琳] 把居委会的台账梳理以后,区里面的部门和居委会的台账是统一字段,减少重复的统计以及报表。
[主持人培怡] 你说的“123”是减负的“123”。
[施小琳] 我们还提到增能,增强居委会自治的能力,第三个就是“强基”,增强基础基层建设。
[主持人海滨] 这里面涉及到自治架构、自治流程。
[施小琳] 我们感到要提高居委会的自治能力,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提到居委会对业委会进行指导和监督,怎么指导和监督?这对居委会的工作能力也提出非常高的要求。在各个区县的支持下,我们统计了一下,上届居存委选举当中大学生将近2900名。
[施小琳] 最近我们还在推进大学生社区服务计划,包括对居村委委员的收入待遇,形成一个薪酬的合理机构。
[主持人海滨] 如果说薪酬不解决好,你说进得了人,留不住人。
[施小琳] 我们朝四个目标走,一个是进得了人、留得住人还要留住能人,还要出得了人。青年在社区锻炼一段时间以后,也可以输送到其他岗位上。
[主持人海滨] 从这一块来说,薪酬下一步有什么调整思路呢?
[施小琳] 目前正在深化研究当中。因为居村委人口机构差异很大,有的是在职年龄段的同志在这里工作,有的是退休以后聘用的。还有就是年纪偏大和大学生刚刚来了以后进入居委会情况都不一样。还有就是为今后职业生涯设计情况也是不同的,有的可能长期从小辫子进来做到退休的,也有的可能工作一段时间。
[施小琳] 总体的想法是,应该在这里有一个职业发展的前景,要相对的稳定,结构要合理。因为居村委工作的性质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积淀的。
[主持人培怡] 不能全是年轻人,也不能全是老年人。
[施小琳] 对,在一些比较高档的社区里面用微信,用微博开展工作。所以,我们感觉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结构。
[主持人海滨] 未来居(村)委会里面对这些大学生有什么愿景吗?
[施小琳] 市委组织部已经出台了一个文件,在长宁区已经试点。在招录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对在居(村)委会工作的大学生有一个考虑。现在很多居(村)委会已经有一到两名大学生了。在合理结构当中,我们希望有一批大学生充实到居(村)委会当中。
[主持人海滨] 除了居(村)委会干部之外,还有一群人就是社工,其实社会工作人员的重要性大家都可以感受到,我们这个节目开了以后,很多听众打电话说我就要一个社工,希望社工帮我解决问题。但是他们的薪酬太低了,这方面怎么考虑的呢?
[施小琳] 现在社工概念上有所不同,有的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工作人员,真正的社工按照专业的界定是要由助理社工师、社工师资格。我们有专业资质的社工队伍当中,应该说在各个领域,他们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施小琳] 原来是在民政系统的领域比如说助餐、为老服务、儿童福利。现在很多的领域已经发现了他们的积极作用,包括医卫系统对这项工作很重视,我们100多家医院当中都活跃着社工,通过他们专业化的服务,有的开展临终关怀,包括医患关系,都起到很好的作用,包括舒缓家属心理压力等等。
[施小琳] 目前总体来说,还是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收入待遇、社会的认同度可能还偏低。我们感觉到,要提供更多的工作舞台给他们,我们有很多大学里面的社工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没有从事社工工作。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跟海滨讲的几个因素有关。
[施小琳] 我们应该认识到社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优势,给他们更多的舞台。同时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很多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给他们来做。
[主持人海滨] 现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已经不是一个陌生事了,能不能向社工进行一些倾斜?
[施小琳] 对。我们居委会做的很多工作完全可以由社工进行承接。这样居委会可以腾出更多的经历做自治的事。现在我们要会同财政部门,把上海出台的目录,购买社工的服务,进一步扩大范围。
[主持人培怡] 社工的工资到底要涨多少,或者给一个标准,肯定不是民政局可以制定的。
[主持人海滨] 我们可以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为什么不可以?这个行业还是很重要的,应该给一个参考价。
[施小琳] 已经有这方面考虑了。还有刚才讲到了,还不单单是一个薪酬待遇的问题。从事社工工作的人员对自身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有一个自身实现社会价值的要求。所以,这方面的工作接下来我们考虑,我们要统筹进行规划设计,包括推动立法,从机制上确保这支队伍健康发展。
[主持人海滨] 还有一个问题四类社会组织可以直接登记了。这方面工作你们是怎么做的?目前登记情况怎么样?
[施小琳] 4月1日我们放开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以及城乡社区服务类四类社会组织的直接登记,得到大家的广泛回应。第一个星期就有200多批次到市区民政局进行咨询。符合条件有10多个社会组织已经纳入到受理的范围。
[主持人海滨] 目前放开的第一家出来了没有?
[施小琳] 目前还在审批当中,马上就要出来了。另外其他的还是来了解相关的政策。在这当中,我们考虑一个还是要进一步简化、鼓励发展类的社会组织登记相关流程,放低进入的门槛。我们已经感受到,在社会治理当中,社会组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施小琳] 在鼓励发展类的社会组织进入的时候,更好地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服务,他们来的时候在一些服务咨询当中会提供相关的指引。比如说,基金会也好、行业协会也好,都有一些章程文本,以及今后信息披露的指引。
[施小琳] 大家可能对办企业比较了解,但对办社会组织,有的同志来咨询以后,我们告诉他,社会组织的公益属性、非营利性,就是你投入其中的资产包括收益不能分红、转移出去,今后还要继续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有的同志一来咨询,说原来是这样的,我不了解,回去再考虑考虑。
[主持人培怡] 包括每年的公益伙伴日,也是了解社会组织如何运作特别好的渠道。
[施小琳] 每年你们都是全程参与的。
[主持人海滨] 今年还要提一个建议,公益伙伴日什么概念?就是政府和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和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形成公益伙伴日。我一直想提议,能加一个媒体吗?媒体和社会组织。其实媒体对整个社会公益、社会组织的放大效能还是显而易见的,未来我们应该成为伙伴当中的一员。
[主持人培怡] 每年单单把直播室开进去还不够,希望深层次进入。接下来我们听第三份报告——市民体验报告。
[市民体验报告] 小琳局长,您好!我是《直通990》政务观察员朱晟,以下内容为《直通990》日常工作中所接触的市民案例,归纳整理后作此报告。
[市民体验报告] 纵观《直通990》中与市民政局相关的案例,我想请您就市民关心的几个热点问题作下回应。
[市民体验报告] 1、“以房养老”是否会在上海开展?
[市民体验报告] 我们知道“以房养老”在北京开始试点,近日保监会也制订了相关办法,正在征求社会意见。和以往民间的“以房养老”(即“遗赠赡养”)的方法不同,现在所说的“以房养老”,主要指的是住房养老保险反向抵押试点。您认为如果在上海试点这种养老模式,是否会对上海“9073”的养老服务格局产生相应的影响?
[市民体验报告] 2、上海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将如何进一步给市民带来更多便利?
[市民体验报告] 前不久,广州有一位政协委员制作了一份材料,列明了人的一生中主要需要办理的证件达103个,被公众戏称为人在“证”途。要解决这样一个现状,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就极其重要,现在由市民政牵头建设的各街道、镇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已逐渐成熟,市民办理相关事项比以往已方便了许多。
[市民体验报告] 但在许多事项的日常办理中,所需提供的材料还是为数不少,如何继续简化?是否有可能办理不同事项、相同材料的重复提交可以变为只要提交一次,甚至仅由后台数据平台调档而免于提交?民政在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还有什么规划?
[市民体验报告] 3、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政策实行以来现状如何?
[市民体验报告] 去年9月1日起,上海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实行,至今已有大半年了,我们接到听众反映,说这项政策真是救急救难、雪中送炭。当然,也有部分听众提出,这项政策对真正因病致贫家庭的救助力度似乎还不够大。我们想了解该项政策实行以来实际受惠的人群以及幅度到底有多少?
[市民体验报告] 上海是否会进一步加大对因病致贫家庭的救助力度?以上是市民政局市民体验报告,希望得到施局长的回应和解答。
[主持人培怡] 这份报告第一点还是讲到养老的问题。
[主持人海滨] 上来就是以房养老。
[施小琳] 以房养老,大家可能有一个对内涵怎么把握的问题。我前两天到几个养老机构去,有些老人把自己市中心的房子租掉以后,夫妻两个人住在养老机构里面。
[主持人培怡] 但是报告里面的以房养老是两码事。
[施小琳] 目前保监会已经明确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几个城市进行试点,目前保监局在做一些细则进行征求意见。但操作过程当中还有一些问题,包括房价的波动以及70年产权的问题。只是提供市场多元化的一种选择,还是由家庭和老人自主的行为。刚才说的第一种老年人通过房屋租赁或者销售以后,提高自己的支付能力,最近非常多。
[主持人培怡] 这个操作起来非常简单。
[施小琳] 对,还有就是反向抵押,细则还在进一步的细化。
[主持人海滨] 还有103个证件多的问题。
[主持人培怡] 这个证件明明已经提交过了,为什么还要原件带一次。
[主持人海滨] 去年杨市长来也提到证件困惑的事情。
[施小琳] 一门式的服务也是顺应市民需求一点点发展过来,原来要跑三、五个门,现在只要一个门,原来办一个事20分钟,现在8分钟就可以。在这当中还包括很多的区探索了居(村)委会的办理点。当然还有信息进一步共享对我们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施小琳] 去年市政府提出关于事务受理处理中心的联席机构,办公室放在民政,20多个部门,虽然民政不是办事事项最多的部门,但考虑到我们是和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职能密切相关的,所以把办公室放在这里。
[施小琳] 最近在市政府的直接指导下,由经信委牵头,准备对整个事务受理中心的信息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提升。通过信息系统的提升过程中来有效解决提供很多证的问题。
[主持人海滨] 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前面要了一次后面就不要再问我们要了。
[主持人培怡] 还有信息保密的问题。
[施小琳] 信息安全的问题,这次也会作为一个重点来解决。
[主持人海滨] 如果把这个作为目标,今年的重点工作可以分哪几块?
[施小琳] 一个就是刚才讲到的,我们把信息共享的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二个,因为全市有200多项受理中心服务能级不一致,要提高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水平。
[施小琳] 另外要进一步探索有些社区已经做了,就是预约,下班的时候市民要办事,电话预约,双休日、全年无休的办公,每个社区受理中心要求双休日一定要有人值班,我们居民办理的事项可以及时受理。还有就是要进一步探索像网上办理、网上信息的告知等等。
[主持人海滨] 包括因病致贫这项工作的开展。
[施小琳] 这几年我们的医保支付包括医疗救助的力度都加大了。比如说去年对低保家庭的门诊费用也进行了救助,同时对低收入家庭大病的救助取消了病种的限制。相对来说在大病当中因病致贫的人数有所下降。
[主持人海滨] 去年受理多少?
[施小琳] 有几千户来申请,一部分经核对后享受到。但很多家庭来核对的时候,一听说要提供财产核查情况就不申请了。今年再进一步的研究,低收入家庭的标准再衔接,如果不符合支出性贫困可能是属于低收入家庭标准的,也纳入到救助当中。还有就是确实是困难,如果政策不能享受,我们和综合帮扶衔接,综合帮扶基金会包括慈善对他进行救助。
[施小琳] 即便是支出性贫困的救助,从民政救助的职能来说只是给他基本生存权的保障,通俗来说就是吃饭的钱,真正要解决家庭的困难,有的是需要解决就业,包括就学,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我们全方位来提供帮扶水平。
[主持人海滨] 覆盖面是不是可以再大一点?比如说今年的低保标准已经640涨到710了。有没有可能进一步调整,受益面再进一步扩大?
[施小琳] 整个救助体系有一个整体的统筹考虑,今年城乡低保的调标,城乡也作为我们考虑因素,今年农村低保水平提高了24%,今后逐步缩小差距。另外,各类保障救助的机制要形成一个梯度,统筹考虑。刚才说的低保、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支出性贫困包括综合帮扶,形成一个合理的梯度,托底起来。
[主持人海滨] 还有医疗费用实时结算的问题?
[施小琳] 今年全面推开一站式的医疗实时结算,有几个区在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全部推开。这样一些困难的家庭,对他的救助,从原来的事后救助,变为事中救助,支付医药费的时候,把应该救助的一份不用他先垫付了,对于低保家庭、困难家庭来说也很重要。
[主持人海滨] 民政局有可能的话进行牵头,包括平台的建设,包括机制的建设,使困难群体可以更好地享受社会帮助。
[施小琳] 今年还要按照国务院救助办法的一个救急难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主持人海滨] 到目前为止,这支队伍不断扩大,司法、12345热线,包括社工协会等等,之前孙主任也在说,下一步民政局这边有什么思考。您发现没有,刚才您提到家门口这点事,已经从个人事务扩展到公共事务的讨论。接下来有没有一些思考?
[施小琳] 在这项工作当中,我们已经和990合作三年时间了,整个发展非常好,而且非常快。我们也非常感谢海滨,你们很敬业,对我们很多的工作非常投入。而且市民参与度很高,原来是比较单向的,有一个市民提出问题,我们解答相关的政策或者给予一定的帮助。现在已经变成多元参与的“空中社区”,很多的问题是市民一起帮助解决。
[施小琳] 我觉得这也是社会治理一个很好的实践和探索。从民政的角度来说,我们民政有很多工作业务,我们通过一个好的平台告诉大家。另外,把你们每次接到的民众诉求,全部纳入民政的督办。
[施小琳] 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窗口,让我们了解送上门的社情民意,通过这些社情民意完善我们工作的落实。通过借助这个平台,把我们支撑体系建设的更好,把社会组织、社工的参与,包括市场的参与,一起来搭到这个平台上,更好地服务群众的需求。
[主持人海滨] 社会组织也好、社会工作者也好、市民志愿者也好,希望通过施局长的帮助都导入到“空中社区”中来。
[主持人培怡] 非常感谢施局长作客2014上海《民生访谈》除了上海电台的各平台外,今天的访谈内容可以在东方网上查询到。明天的解放日报将会刊登相关内容。感谢收听今天的2014上海《民生访谈》,明天再见。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施小琳,女,汉族,1969年5月生,浙江余姚人,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上海市委常委、普陀区委书记。
1986—1990年,上海大学工学院电气技术专业学习
1990—1993年,上海扬子木材厂职员、团委负责人
1993—1995年,闸北区建设局团工委书记(副科级)
1995—1996年,共青团闸北区委副书记(正科级)
1996—2001年,共青团闸北区委副书记(其间:1997—2001年,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1—2002年,共青团闸北区委书记、党组书记
2002—2003年,闸北区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
2003—2004年,闸北区经济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2004—2005年,闸北区大宁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2005—2005年,闸北区临汾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2005—2006年,闸北区临汾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
2006—2009年,南汇区副区长
2009—2011年,虹口区副区长
2011—2013年,虹口区委副书记
2013—2013年,上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市社团局党组书记
2013—2015年,上海市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市社团局党组书记
2015—2015年,普陀区委书记,上海市民政局局长
2015—2017年,普陀区委书记
2017年5月—,上海市委常委、普陀区委书记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江苏省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