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四德榜”兴起文明风
本报济南2月14日电 (记者卞民德)“这是一位母亲,这是一个孩子,孩子迈出人生第一步的时候,母亲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峨山镇店子村,老师指着一幅画问。“开心!”学生们齐声回答。这是一次以孝德为主题的冬令营活动,老师通过一组“孩子从小到大的变化”图像,展示父母所付出的辛劳。
近年来,山东省创新载体,丰富内涵,推动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体的“四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省100多个县市区建立起2万多个善行义举“四德榜”,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传递社会正能量。
针对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诚信缺失等情况,山东省以职业道德个人信誉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在全省农村建立村民诚信档案,在城市建立社会征信体系,让守信者得好处,失信者受惩罚。
为了让“软任务”具有“硬抓手”,山东省将“四德”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强化制度建设。全省已有98个县市区确定了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标准和要求。在淄博市淄川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职工、城市居民、农村居民都有各自的家庭赡养标准,每3年调整一次。
“四德”工程建设还被纳入山东省精神文明创建和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奖惩考核。全省100多个县(市、区)委书记挂帅,社会广泛参与,动员部署、签约公示、检查评比等环环相扣。
好人好报,带起新风一片。菏泽市郓城县双桥乡前黄岗村有300多户人家。当一位刚刚产下龙凤胎的母亲不幸去世,所有村民都伸手相助,轮流哺育两个孩子。文登市的“爱心联盟”,由2009年成立时的几个人发展到近300人,发起爱心公益行动近百次,参加活动人员达数千人次……
沈阳
看那“可爱的沈阳人”
本报沈阳2月14日电 (记者何勇)春节前,沈阳被撞倒老人一句善意的谎言“孩子,我有医保,你走吧”,成为文明沈阳的最佳注脚,温暖亿万国人的心。
文明沈阳由一个个可爱的“沈阳人”组成。什么样的人算是“可爱的沈阳人”?沈阳市提出,“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是沈阳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并将此作为沈阳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载体。
2013年,辽海·沈阳讲坛“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系列讲座,走进社区、农村、企业、机关、学校,全市共举办500场,“崇德尚善”之风蔚然形成。
道德准则从孩子抓起。沈阳在各学科课程教学及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效能德育课程中融入沈阳人基本道德准则教育。
道德准则关键在践行。铁西区、和平区、大东区、皇姑区等区县重点打造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每周六全民学雷锋志愿服务日广场服务活动既是志愿者的聚集地,也是关爱他人的服务站。
崇尚道德在弘扬。沈阳日报开设《最美沈阳人》专栏,把镜头瞄准基层,聚焦百姓,集中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身边好人的善行义举;沈阳广播电视台、网络也开辟各种专栏,许多默默无闻的美德善举被挖掘发现、宣传推广。
一个个可爱的沈阳人汇聚成一座文明的沈阳城,堆砌出一座道德高地。在去年举办第十二届全运会期间,每个沈阳人都把国家、政府的大事当成自己的“家事”,沈阳人的文明心被召唤出来,赢得运动员、教练员、媒体记者等参与者的一致赞誉。
“沈阳确定全市人民践行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传承,目的在于使道德成为沈阳发展的基石。”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说。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15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