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6 日晚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伟伦楼508这个原本宽敞的教室里挤满了人,清华大学的学生、校友、老师以及其他高校的师生和社会相关人员齐聚这里只为一个“立足之地”。当晚,腾讯公司副总裁兼技术委员会主任王巨宏女士应清华x-lab的邀请,做客清华大学第二届“校长杯”创新挑战赛高峰论坛,并发表以“互联网+时代,腾讯创新实践与人才需求”为主题的精彩演讲,清华x-lab学术主任张帏老师出席并在演讲的后半段对话王巨宏。
张帏在演讲开始之前表示“王巨宏女士作为一个互联网业界人士,对创新人才培养、跨界创新有很多独到的观点”,这也是他本人代表清华x-lab力邀王巨宏前来讲座的重要原因。
(王巨宏女士在演讲 )
“创新的过程一定是一个融合的过程。”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女士表示,本次活动以“互联网+时代,腾讯创新实践与人才需求”为主题,带领同学们透过腾讯创新文化与实践分享,解读互联网+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激发同学们对移动互联网的无限创想以及创业激情。
王巨宏女士首先带大家简要回顾了腾讯自1998年成立至今近十七年的发展之路并解读了腾讯的业务战略。她指出“当互联网公司都在混战的时候,就看谁走得更快,谁创新更快。”腾讯之所以能成长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正是由于其背后强大的技术支撑及持续创新。
随后,王巨宏女士分享了腾讯的创新体系及创新实践。她提到,在互联网时代,微创新会带来全新的产品体验,希望同学们具有积极主动的心态,做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在校培养跨学科的能力,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树立创新影响力。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与互联网相融合。“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就是移动化、泛在化和智能化。什么事情都要互联网化、移动化,形成互联网+。”王巨宏女士强调,在互联网+时代,由于行业发展迅速,在校阶段要打好专业基础,这对未来进入社会是最重要的。她指出,一名优秀的互联网领域人才,应当具备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熟练运用能力,项目执行与综合协调能力,抱着正面的价值观、志趣、理想,抱着互相学习、敢于承担的开放心态,做一个富有激情、担当与推动力的互联网先锋。”
(清华x-lab学术主任张帏对话王巨宏女士)
张帏老师和王巨宏女士的对话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张老师指出清华x-lab的成立是为了将跨学科跨领域不同背景的人交叉,使得同学们具有T型人才的素质,从而帮助同学们更适应社会,取得更多成就。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互联网企业文化氛围及人才观,张老师就腾讯的文化变革,企业管理层人员的聘用要求及员工的加班等问题与王巨宏女士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王巨宏女士提到,腾讯一直以来都在努力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承,并始终保持“直通车”文化,以保障内部沟通的顺畅。对于管理干部,公司始终要求他们具备懂产品的能力,营造创新文化,从而为用户创造价值,为互联网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
最后,王巨宏女士与现场同学们进行了充分互动。她指出“在校大学生具有无限的可能,未来是属于你们的。”她还鼓励具有创业梦想的同学们要不断尝试,只有通过尝试才能实践创新,将一个个创意转变为产品,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推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腾讯公司多年来始终注重互联网人才的培养,自2006年起启动高校合作项目,在人才培养上,与清华大学共建“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在全国19所高校成立腾讯创新俱乐部,并经由T派校园大赛、T派公开课、T派夏令营等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学习先进技术、体验开放文化、研讨行业发展、实践个人成长的平台;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计算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多所海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立的联合实验室也成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此次活动的举办,在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也希望唤起产业对人才的关注与培养,共建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
张帏在演讲开始之前表示“王巨宏女士作为一个互联网业界人士,对创新人才培养、跨界创新有很多独到的观点”,这也是他本人代表清华x-lab力邀王巨宏前来讲座的重要原因。
2015年5月25日,由智和汇携手吴晓波频道联合主办的“10不可挡 弯道超越——传统企业如何拥抱互联网”论坛继续在东莞观澜湖度假酒店进行。
今天的第四位分享嘉宾是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女士,以下是演讲精彩实录。
王巨宏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技术管理委员会主任、腾讯技术产品族职业发展委员会执行主任、腾讯研发管理部总经理
【精彩实录】
我今天简单跟大家分享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块跟大家分享一下腾讯。第二块,跟大家分享一下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战略,这个是现在非常热的主题。第三块是当大家看到腾讯外部业务风风火火发展的时候(特别是微信)背后的支撑体系是怎么样的。腾讯有26000多名正式员工,其中70%以上是做产品和技术的,我们整个研发体系的人是怎么样去支撑业务发展的。最后一块就是腾讯的创新。现在说腾讯很多国人都不说话,但是外国人会说创新。我们会跟大家分享一下腾讯是怎样用5年的时间从山寨完成创新的蜕变的。
首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腾讯的发展历程。大概在5年前,腾讯的每一步发展都跟QQ的同时在线有关系。但是微信出来之后,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条线已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2003年8月我们推出QQ休闲游戏平台,现在腾讯过半的收入是来自于游戏。所以大家现在可以享受微信的基础服务不收费,我们一定要有现金流的支撑。我们在2011年1月正式推出微信,微信用了一年时间达到一个亿的用户,2011年6月正式推出开放平台,这一战略是目前腾讯互联网+整个战略的核心跟基础。
第二块是互联网+,我们理解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跨界融合推出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构建连接一切的新生态。我们希望做其中的管道,同时在这个管道上提供我们拥有的信息能源。
互联网+跟产业的融合程度现在基本上在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的信息化程度最高,所以互联网化也最高,互联网化最高之后移动互联网化当然更高。我们现在很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处在从信息化到互联网化的过渡阶段。随着物联网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这个过渡速度会非常快。也许他今天还没有信息化,但半年之后可能就移动互联网化了。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渗透融合的几大因素有:打破信息不对称;精准、订制、个性化服务;公开透明;开放创新;追求低成本。
大家看到微信很火,它内部是由众多的创新跟创意构成的。从最开始的查找附近的人,接下来像耳朵识别、飞机大战,这是微信上第一款手游到现在的摇电视,摇一摇搜歌,春节的摇一摇红包这个活动也是这样,它的互动量达到110亿次,传播180个国家,原来我们放电视很难有这个效果,就播一个“蒙牛集团祝全国人民春节愉快”,你早不记得了。我还记得我过年收到一个泰康的红包。它给到你可能就两块钱甚至两毛钱,但是你的感知不一样,“蒙牛祝全国人民春节愉快”,那跟我有什么关系。这个叫定制化跟精准化。
下面我们讲一下腾讯的研发实践,腾讯的研发体系有两块,一个是整个体系的建设,这是一个虚体的组织。还有六大核心技术平台,还有海量服务价值体系,因为我们有上亿的用户。第二个是在所有业务的背后这些人怎么来支撑。
腾讯的研发文化是以人为核心,我们提炼了四种文化:
第一种是敏捷文化
我们有一个TAPD腾讯的研发平台,这里面我们更多强调用户参与、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我们每周发一个,到哪个时间有发,不能发三个就发一个,发一个也要发。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快,让用户有感知,这叫做敏捷的核心。
第二种是代码文化
伙伴们到腾讯之后除了业务上共享之外还有专利也是共享的,这就是代码文化。程序员他不想写的时候我们宁愿他玩一玩,所以我们经常会做代码社区,有这样一个代码平台帮内部的程序员玩。我们希望在腾讯这一万多的程序员里,他们可以在里面玩得很嗨,只有他玩得嗨了才能把东西产生高效。比如像微信红包,我们就拿出来让所有程序员调侃,说这个怎么样能做得更好,有什么办法能抢到更多数量的红包。我们也会做代码价值的挖掘,告诉你你在公司的价值是什么。
第三种是学习分享文化
在腾讯有一个KM平台,它是一个知识分享的平台。其实这里面远远超越了知识分享的境界,它包括知识管理、企业社区和问答社区。在这个平台上,除了正常行政上的东西有产品讨论,比如他们讨论腾讯的三种支付方式应该怎么弄等等,每天我们有60%的同事登入KM。
最后一个是我们的创新文化
在创新这块,创新文化是研发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整个公司文化的一部分。
腾讯的整个创新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块是方法一块是文化。方法上面我们要有做好产品的信仰。当别人说起来的时候,就恋恋不舍,你不让他用了他觉得怎么能这样。第二块,追求突破的团队。我举个例子,有一年中国基金报社组织小企业家来我们这儿参观,他们问了一个问题,他说王总,你们腾讯创新是不是你们的KPI,如果创新不是KPI,你们是怎么创新的?我当时回答说创新不是我们的KPI,但是如果你不做创新,你是不会完成KPI的。
对于创新我们鼓励全员参与和及时激励。腾讯有两大奖,一个是微创新奖,一个是重大创新奖,微信这种是重大创新,十年可能才出一次,可遇不可求。我们最重要是要微创新奖,通过微创新奖把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的智慧相结合可能就会产生微信这样的产品,所以最重要的是微创新奖。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代表、理事候选人共计450余人出席了大会,现场369会员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中国计算机学会(以下简称“CCF”)第十一届理事会。本届理事会选举竞争非常激烈,理事长、副理事长候选人共有十位,最终中国工程院高文院士当选CCF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吕建院士、中科院计算所所长孙凝晖研究员和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女士当选CCF副理事长。王巨宏女士是本届理事会唯一来自企业的女性副理事长。
2012年腾讯与CCF签署全面合作以来,积极为学企联合研究及学术交流搭建平台。“CCF-腾讯犀牛鸟科研基金” 项目开展三年以来已合计支持70余项项目,输出高水平论文240余篇,专利80余项。腾讯还支持了“CCF终身成就奖”、 “CCF青年精英大会”、“CCF优博论坛”、“计算机系主任论坛”、“CCF YOCSEF换届大会”等产学研交流活动,并积极推动业界技术专家参与CCF走进高校活动等。CCF授予腾讯CCF“杰出贡献奖”。同时,腾讯也积极推进与高校老师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及学术交流领域的全面合作,已与国内外6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让学术界先进的科研成果在产业平台上为提升人类生活品质发挥更大的价值。
王巨宏女士在大会上谈到:CCF的开放精神和服务会员的理念与腾讯的核心价值观十分契合。“以人为本”是“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驱动力。过去腾讯与CCF合作做了三个“一”。第一个“一”,腾讯支持CCF终身成就奖,表达对老一辈科学家的尊敬和爱戴;第二个“一”,腾讯是首家与CCF合作开展面向青年学者科研基金的企业,旨在全面支持青年学者的成长,推动科学研究的应用转化;第三个“一”,腾讯和CCF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为会员以及信息科学技术的从业者提供产学研交流合作的平台。CCF是我国信息科技领域最强大脑的联合群体,CCF会员组织不仅仅是一个社团,更是一个大家庭。王巨宏女士希望将腾讯在“互联网+”实践中的创新思维、创新连接和创新合作模式融入这个大家庭,同时继续加强犀牛鸟基金项目,并与CCF一起搭建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连接及平台。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国家大型科研计划,如核高基互联网重大专项“下一代搜索引擎与浏览器”课题、863“中国云”专项“以支撑公众与企业服务为主的网络操作系统研制”课题;负责腾讯研发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创新文化及实践体系的探索、腾讯技术和创新品牌的影响力的传播与实施;负责搭建和管理腾讯校园生态圈,包括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学术团体基于前沿技术及技术生产力的转化等合作的落地实施等。在超过15年的IT及互联网行业从业过程中,工作经历涵盖产品策划、运营渠道及能力建设、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研发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科研合作等。
北京大学与微软宣布就未来战略达成合作,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机制。未来双方的战略合作将包括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研究,共建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科学中心,深化高层次信息科技人才培养和人才合作交流,共同发展、提升相关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等。
2017年1月13日,北京——北京大学与微软宣布就未来战略合作达成共识,并将基于合作共识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旨在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与升级合作领域和范围,共同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与新机制。未来双方的战略合作将包括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研究,共建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科学中心,深化高层次信息科技人才培养和人才合作交流,共同发展、提升相关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等。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教授、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高文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李文新教授、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博士、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以及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工程与应用数学讲席教授John E. Hopcroft博士等出席了当天的合作讨论会。
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教授表示,中国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内高校既要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各类新兴技术的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同时还需要为国家战略服务、回馈社会。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开放与合作是创建一流高等教育的基础。北京大学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希望与微软这样的国际顶尖高科技企业建立长期、高端、深层的战略合作,共同探索与完善创新型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并充分发挥学校重点学科及科研优势,为社会发展创造更大价值。
对于双方的合作前景,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博士充满信心,他认为:“在‘互联网+’的时代,中国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而创新技术与创新人才将成为推动这场变革的关键力量。秉承“根植中国,服务中国”的宗旨,微软一直致力于通过与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入合作,提升中国在计算机领域的整体科研水平和人才素质。与北京大学的合作,是优势校企资源的再度携手,双方将合力打造创新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为创新驱动发展集聚创新动能。”
未来,双方的合作范围将覆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创新及科研合作四个领域。
完善相关学科建设:微软亚洲研究院将参与到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科学中心及相关信息学科的学术领域建设工作中,提出有建设性的创新构想。
深化人才培养交流:微软亚洲研究院将通过互聘兼职教授等方式,联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本地化人才, 并根据业务需要和相关录取机制录用北京大学学生到微软相关部门实习。
推进课程设计创新:微软亚洲研究院将继续参与到北京大学信息科学相关课程的设计与讲授中,为师生带来世界领先的计算机领域研究进展和技术动态,拓宽其国际化视野。
加强科研领域合作:双方将以“产学研用”为切入点,共同进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强学校在信息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表示:“北京大学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中国合作最悠久的高校之一。自1998年微软亚洲研究成立以来,双方就一直保持着紧密的交流,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我们希望通过与北京大学的进一步深入合作,为推动中国计算机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理论高度和应用价值,培养富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截止目前,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北京大学的合作取得了众多丰硕的成果:双方联合展开了70余个研究项目,内容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个研究领域,并依托微软Azure云计算资源支持基因测序、水文研究等自然学科的研究。双方在2005年共建的从事统计学和信息技术研究的联合实验室,于2008年被评为“北京大学统计与信息技术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该联合实验室承担了十余项国家及部委科研项目,并共同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近百篇论文。“培养科研领域拔尖人才,支持国内基础研究”是微软与北京大学在人才培养合作的共同目标。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元培学院在优秀本科生的培养上都展开了丰富的合作。
此外,先后有10名北京大学的青年教师到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研究,有20多位北京大学优秀博士生先后荣获微软学者荣誉称号,500多名北京大学的优秀学生到微软亚洲研究院访问学习,他们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开放的学术环境和研究员的指导下,短时间内都取得了学术上的重大进步。而微软亚洲研究院也有超过40余位研究员参与到了和北京大学联合开设的多门创新技术课程中。双方还曾三次联合举办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交流活动——“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学术大会。
信息与工程科学属于应用型学科,实践性强,所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必须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微软亚洲研究院与北京大学一直进行合作培养人才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分享在信息科技领域的经验和资源,共同构建符合高校发展、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式,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不断贡献更多创新人才。
为促进双方长期、广泛、深入的友好合作,经友好协商,腾讯公司与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 达成战略合作。5月19日 “IEEE – 腾讯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暨 犀牛鸟海外专家学术讲座”在深圳腾讯大厦举行。IEEE亚太区高级总监华宁先生、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女士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IEEE Fellow 钟健尧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 V.S Surbramanian 教授作为“犀牛鸟海外专家”为现场听众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200余位来自IEEE 深圳分会、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腾讯创新俱乐部以及深圳YOCSEF的师生与腾讯员工共同见证此次签约,并聆听学术报告。
腾讯公司与 IEEE 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合作与联系。此次战略合作的达成标志着未来双方将在学术交流、技术标准制定、学生活动开展、资源共享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部分,IEEE将推荐海外知名学者作为 “犀牛鸟海外专家”走进腾讯,与技术团队深入交流,探讨合作。“犀牛鸟海外专家”学术报告也将面向合作高校师生开放,惠及更多莘莘学子。在人才培养方面,2017年IEEE学生大会(Student Congress) 将与腾讯联合举办。同时,双方将在数字资源、国际学术会议以及标准制定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女士在签约仪式上提到:“在腾讯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持续关注技术能力的建设并积极投入到与学术团体合作之中。与IEEE的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打开我们的国际化视野,更好的融入全球学术团体。未来,我们将通过合作实现互利互惠,更好的促进中国互联网行业与全球学术技术团体的交流与融合。”
IEEE亚太区高级总监华宁先生表示:“IEEE是世界最大的工程师学会,在全球16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40万名会员。很高兴能够携手腾讯公司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和其他相关领域为全球工程师和科学家提供更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IEEE Fellow 钟健尧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V.S. Subrahmanian 应邀出席签约仪式,并做了题为“Linking Technology to Services: Process to Identify Innovation and Cloud Services”和 “Identifying Malicious Actors in Online Platforms”精彩学术报告,现场交流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