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这轮围绕着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在线游戏的互联网繁荣,迄今并未给经济体带来较为显著的生产率提高,未来也不太可能会。这一繁荣更多是将已经存在的需求由线下向线上的重新转移分配。由于绝大部分的热门企业已经借助低成本融资和无盈利的模式占据了市场份额,这一需求的再分配不太可能主要得益于分销渠道变得更为高效。低成本融资,即流动性泡沫,很有可能才是催生互联网繁荣的主要引擎。
这个泡沫本身或许不会对经济体有太大的破坏性作用,因为相比全球经济的投资总量,这部分的融资数额还较小。但它给了中国一个“错误的寄望”,让中国以为能借此重振中国经济。如果人们认为互联网繁容的潮水能把中国经济推向远方,谁还会有动力去推进改革?
产品通过何种方式销售与产品本身相比并不那么重要。乔布斯(Steve Jobs)有iPhone在手,通过线上还是苹果零售店出售, 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一个可持续的经济体应该是建立在随着时间推移,产品质量越来越好,成本越来越低这样一种商业模式上。如果一个经济体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中间商,却缺乏独特、高附加值的产品,经济体将无法走远。
中国持续发展的惟一途径是,提高供应端的效率,并将家庭部门的储蓄转变成他们的实际购买力。这要求大幅削减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支出,取消市场准入审批以加强市场竞争。其中一个必要的条件是,刺破高收益债泡沫。
【比特币综合征】
智能手机将互联网置于每个人的手掌之中。人们借由手机可以真实地触摸到互联网技术,因此对许多东西都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全球的低息环境促使他们对某些新奇的、可接触到的、但完全不能被理解的事物多有认同。这就是为什么配置于互联网股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 如此受欢迎的原因。
比特币是个极端的例子,它反映了大众想象力如何创造了一种荒唐、离奇,且很有可能带有犯罪性质的东西。比特币基本就是私自印钱,尽管是通过数码的形式。这在任何国家都是违法的行为。不过由于任何与数码相关的事物很容易抓住大众,甚至包括政治领袖的想象力,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定性比特币。即使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瘫痪,价值近5亿美元的比特币消失,仍然没能促使政府采取任何行动。比特币事实上只有两个用处:洗黑钱与投机。
在线游戏已经成为了货真价实的摇钱树。但它显然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提升是不利的,那些沉迷于在线游戏的人们通常生产率低下。最糟糕的是它对年轻人的损害。在线游戏在财务上获得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内容缺乏监管。在纸质媒体、电视和电影领域,带有性和暴力的内容是受限制的,但在线上游戏领域,目前并不存在这样的标准。
对于在线游戏的沉迷,已经导致整整一代人的身体健康和学业成绩严重受损。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政府竟然没有像监管其他有害、易上瘾、但具有娱乐性的其他产品(如香烟、酒精、赌博等)那样对在线游戏实行监管。这无疑得益于任何与互联网相关的东西在当下世界所带有的光环。但总有一天, 政府和消费者会意识到,互联网世界和现实世界并无二致,其中的产品一些是有价值的,一些是琐碎无聊的,还有一些是有害的、需要被监管的。狂热、 时尚, 还是创新?
距离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已有十多年,一个更大的泡沫已经于2008年开始酝酿。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和在线游戏企业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宠儿。某些获利颇丰的企业,估值已经达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顶峰时期的水平。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一度攀升至逾5400点,但在低谷一度下跌至接近1000点水平。
与2000年相比, 今天的互联网泡沫故事虽然背景不同,但受吹捧的理由类似。2000年时,有三个理由支持那些缺乏经验、缺乏营收、没有盈利的初创公司获得超高的估值:首先,互联网改变了一切:所有商业被认为要么转移到线上,要么灭亡;第二,互联网世界里“ 赢者通吃”;第三,网络世界里的先发优势巨大,因为消费者们不会改变他们的习惯。历史可证,上述理由完全是错误的。2000年的互联网热潮基本已消失殆尽,剩下的只是在苟延残喘。全球经济正越来越被那些掌控着他们自己“商业王国”的跨国企业掌控。它们延续着一贯的商业模式。互联网颠覆的只是那些最容易受到数字革命冲击的行业:音乐、平面媒体和广电业是最主要的代表。
十几年之后,同样的理由又被应用于今天的互联网热潮。一度有传言称社交网络软件,如WhatsApp 和微信, 将完全打破现有电信公司的秩序,尽管它们仅仅是需要借助后者网络的软件。还有传言称,电子商务将完全取代实体店,这个说法与1999年何其相似。
上世纪90年代愈演愈烈的互联网,回过头来看很大程度上只是一股风潮。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获益的只是信息和数字消费品行业,如书籍、音乐和旅游预约。对于那些处理实体商品和服务的行业,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优势较为有限。新一股互联网风潮的一个典型体现是3D 打印,这是彻头彻尾的风潮。这一发明充其量只会是个“小众产品”。互联网在商业中的优势仍将限于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领域。
社交媒体在今天异常受欢迎。暂时不考虑其商业潜能,它事实上很难带来经济体生产率的显著提升。没错,人们确实有了一个可以每天发布自己干了什么事的地方。但这能给经济体带来什么?甚至可以认为,社交网络只是提供了一个可以让人们低成本地进行炫耀或自恋的场所。
在此轮互联网繁荣期,那些取代了短信的通讯工具,大行其道。由于这些通信工具让人们能够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它们中的成功者往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吸引力在于,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它们,这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自我实现的泡沫。一旦它们开始收取较为显著的费用——无论是以现金的形式,还是以恶化用户体验的插播广告方式,竞争的压力都会导致人们对它们的忠诚度下降,就像在其他市场一样。“ 赢者通吃”只在服务是免费时行得通。一旦缺乏这个条件,竞争将把所有人的资本回报率都压低至接近平均水平。
在上一轮互联网泡沫中,电子商务如日中天。但泡沫破裂后,绝大多数都失败了,幸存的基本只是在线旅行社。而这轮互联网泡沫出现了两个新的维度。第一个是线上商铺。它声称具有一个基于多样化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一些商铺取得成功,另一些失败;但失败的被新加入者所取代。但是,为什么成功的网店不能最终自立门户呢?寻根溯源,是因为全球有太多的廉价资金在寻找高投资回报率的机会。
第二个维度是在线商店的垂直整合,直至物流环节。于是,诸如亚马逊这样的企业正在宣扬投资数百亿美元于实体基础设施。这无疑将导致它们与沃尔玛之类的商场一样重资产。资本密集型的企业有可能在股市获得高估值吗?
智能手机为上述的所有商业模式开启了移动时代。但那些借助台式电脑平台获得蓬勃发展的商业,其风险无疑会因智能手机的到来而增加。但是市场却草率地下结论称,移动互联网会让这些旧商业变得更加成功。现实将是,移动时代将把他们中的大多数淘汰。
这一轮互联网繁荣或许会为世界留下一些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但无论这些企业能获得多大的商业成功,他们都不会对有关经济体的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影响。互联网并不改变产品和大部分服务背后的生产机器,只有新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推动经济体前行。营销只是营销,充其量只能给小部分人带来财富。
【修补“旧经济”】
中国经济需要实现结构性重组,这一点已早有共识。始于2008年的刺激政策让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变得愈发糟糕,改革的任务更为艰巨。“ 三中全会”已经勾勒出经济改革的方向,剩下的问题是何时和以何种方式推进改革。
“新经济”似乎给一些人提供了再等等看的理由。如果它能重塑中国经济,等待它发挥作用就成了一个较好的策略。这事实上回到了旧的策略——等待大潮涨起,在增长中解决所有问题。所谓的“ 新经济”很大程度上是“ 水中花、镜中月”。仅仅通过新方式售卖旧东西,将不太可能重塑经济体。
中国需要在供应端提高效率,在需求端增加家庭部门的支出。改革经济的第一步是砍掉低效和浪费型的投资,并将储蓄转移至家庭部门的消费上。刺激性政策是为了增加投资。中国应做出的改变显而易见。
戳破高收益债泡沫是经济重组的第一步。高收益债支持的是回报率并没有如此之高的活动, 因此需要依靠抵押品,主要是土地,来作为担保。由于过去10年,土地价格已经上升了超过30倍,土地这个抵押品的价值很有可能已经虚高。当土地价格泡沫破裂,这些抵押品将没有多少价值。
未来几周内,更多的信托产品将出现违约。国有银行或地方政府如果对其实施救助,那将是错误的。衡量改革决心的试金石是,会否继续对信托产品进行救助,从而继续人们对政府不会让任何人破产的预期。
戳破泡沫是提升经济效率的一个核心步骤。它会砍掉浪费性的支出。储蓄也能在物价下降的情况下转化成家庭部门的支出。当然,当投资率初降,GDP增长会受到冲击,但我们不应为此而惊慌,家庭部门的需求将很快再度提振经济。泡沫破裂是改革的一半,这是未来几周我们需要做出的抉择。
作者:博鳌观察,博鳌亚洲论坛官方媒体,是中国领先的金融和商业信息资源提供者和综合服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