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经济学:损失了吗?
作者:赵红军
1993年,耶鲁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约耳茠尔德福吉尔的研究为我们再次提了个醒。
一次刚过完圣诞节后,他给他的学生提了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你们在圣诞节期间收到了多少礼物,你估计它们的价值是多少?
第二,如果你没有收到任何礼物,在感情上你愿意花多少钱为你自己购买这些礼物?
结果,学生们的回答令他大吃一惊。
因为学生的回答是:平均来说,收礼者普遍低估送礼人的礼物价值。即使是最保守的人的估价也只有礼物实际购买价格的90%左右,那么其余的10%到哪里去了?
根据经济学家们的分析,这其余的10%的价格损失称之为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它实际上意味着资源的无谓浪费。
如果该结论具有一般性的话,那即是说,光圣诞期间,整个美国每年将至少有40亿美元在迎来送往中被浪费掉(美国圣诞期间的礼物消费额为400亿美元)。如果再加上生日礼物、婚礼礼品以及其他场合所送的礼品,该数字将成倍几十倍的增加。
罗胖曰:
这个例子一直被用来证明“送礼是浪费”。
对不对呢?
从工业时代的价值观来看,“实体财富”是财富唯一靠谱的形态。送礼当然就造成了无谓的浪费。
但在信息时代,衡量价值的标尺转换了。
人,成了唯一的尺度。
物,成了附属品。
送礼,导致信任增加,陌生感减小,因此成了社会资本增值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