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大新闻媒体、出版单位、专家学者在此前后都会以各种形式推荐好书。在众多好书中,政治类图书属于比较特殊的类型,因为缺乏生活娱乐活泼特性而让大众感到比较严肃乏味,但是政治类图书所包含的内容大到国家战略愿景、中到考试学习、小到家长里短,都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密切相关。古语云:“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当代,读懂政治类图书是读懂中国、读懂人生的重要方式之一,用阅读点亮“中国梦”!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加强政治理论宣传,于同年9月创办了第一个党的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社址就设在上海中共“二大”会址,新中国成立后重建于北京。自建社以来一路风雨、砥砺向前、与党同行,走过了96年苦难辉煌岁月。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及性读物等就是其政治任务。作为党社编辑,笔者在日常编辑工作以及推广全民阅读过程中,对政治类图书阅读有一些建议和想法,仅供参考。
首先是关于阅读政治图书类型的建议。一是阅读经典文献和领导人著作。比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既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文献,又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从中深刻感受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让大气磅礴的政治涵养、治国方略与政治智慧荡涤人的心灵。二是阅读党章党规党史著作。要将《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先驱领袖文库》《共产党通史》等认真研读,时刻牢记共产党员标准以及先烈为理想信念无所畏惧、奋勇前行的品质,即使作为非党员也应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任何时代,严格纪律以及慎独品行对于任何一个要求正能量与追逐光明的个人都是必要的。三是阅读政治历史人物传记以及时政热点著作。比如《周恩来答问录》《邓小平智慧》《胡乔木传》《朱镕基答记者问》《朱镕基讲话实录》《马克思靠谱》《政府工作报告》《理论热点面对面》《改革热点面对面》等,既对政治的历史脉络有所涉猎,又对当下的时政热点有精准把握,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角度全方位梳理重大政治历史背后的那些人那些事,使枯燥的政治变得鲜活起来。更多世界读书日解读:www.yangfenzi.com/tag/bookday
其次是关于政治类图书阅读方法的建议。一是将阅读内容领悟与个人素养提升相结合。通过对政治类图书的阅读,必然会发现人物形象的光辉、政治逻辑的深奥,应当对其中涉及个人涵养与政治素养提升的知识牢记于心,严格要求自己,真正运用于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例如,在对有关毛泽东书籍的阅读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伟人的政治韬略以及从孤单走向强大的苦难历程,更加激励自身不骄不躁、踏实上进,培养坚韧无畏的精神与勇气。二是将政治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许多工作学习生活实践看似千头万绪、一筹莫展,但很多处理的原则、方法、步骤以及技巧都是相通的,建议将阅读过程中看到的好作风、好方法、好理念、好思想、好技巧记录于案头,指导工作学习生活实际的开展。例如,大部分政治类图书用语严谨、体例规范、逻辑完备,完全可以作为撰写工作材料的案头必备范本来学习。三是将阅读活动与党中央安排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例如,2017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应当结合要求阅读相关书籍,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
以上可见,对政治类图书阅读:既要注重挑选图书阅读类型,又要找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阅读方法;既要深入政治历史脉络去求索,又要善于总结经验把握客观规律;既要严肃认真地去汲取理论知识,又要活泼生动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政治类图书并非严肃乏味,只要找准类型并用好阅读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体现阅读价值,用阅读指导我们这一代人走好“长征路”,在这里读懂政治、读懂中国、读懂人生!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作者:高寅,人民出版社团委副书记、数字阅读部(读书会办公室)主任助理,编辑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小的时候,父母说:“好好读书,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上了高中,老师又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等踏入了社会,却常听人说:“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儿工作赚钱。”
读书真的没用吗?
团团菌可不这么觉得。
小的时候父母教我们写字,贪玩跑出去疯,到了大学毕业签合同,才发现自己连名字都歪歪扭扭。
大学里老师教专业英语,可是一点儿都不想学,等到跨入社会,一个好的外企offer摆在面前,面对英文硬性要求,你也只好摊手说:“我不会啊。”
人生就是这样,过去你不愿意去承担,未来你便不会有所获得。等到机会来临,等待你的只有错过。
花,枝条
人生如是,读书亦是如此。
我们从小学到大学都在读书。
也许最开始是心怀无奈为了读个好大学,为了毕业后找个好工作而读书。但当我们离开校园,当读书不再是枷锁,它就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享受。
(曾几何时,读书是我们最快乐的事)
当我们回想起这段时光时,我们不应后悔,更多的是庆幸。
庆幸我们因为读书,学到了我们受用一生的知识、技能,有了更多的机会,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不是只好说一句“没有办法”。
庆幸当看见一轮明月的时候,你说的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而不是只会说这月亮真圆啊。
(苏轼《水调歌头》千古名句,可还记得?)
当你品一杯香茗,你会说:“这茶汤橙黄透亮,幽香如兰,是难得一见的茶中佳品!” 而不是:“真好喝!再来两杯。”
(读书亦是品茗)
读书让我们悲伤时说的是“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
泰戈尔的《飞鸟集》
看着黄昏美景说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落霞孤鹜,黄昏盛景)
那些读过的文字不用一字一句都记住,但是不能让自己的语言苍白得只剩“好看,好漂亮”。
能说出温柔绵长的话来,有人生的体验,有生活的美景,有怀缅的情。
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读书让你活成了你渴望的模样,影响着你的现在未来。
或许,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现在,你还觉得读书无用吗?
读书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
今天是4月23日,也是世界读书日。
这个周末,何不沏一杯香茗,悠然读书呢?
作者:刘震云
原标题:《中国人缺什么》,摘自《青年文摘》,并收录于《读者参考》119期
我是1978年上的北大中文系,我们班有五十多个人,现在,去世的已经有四个,退休的占一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我经常看到有人说:中国要走向世界,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每当我看到这样的词,最大的体会是,我们确实是一个弱小的民族,只有特别弱小的民族,才会急切地、焦虑地想把自己展现给别人。我们现在急切地找人把中国文学翻译成其他语种,其实,翻译成其他语种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中国文学。
中国目前不缺人,人最多;也不缺钱,世界上所有角落的奢侈品,几乎都靠中国人来支撑。我们最缺的东西,是见识,比见识更重要的是远见。一个人、一个民族看事情,是看十天、看十年还是看一百年,他做事情的出发点和要达到的目的,是非常不一样的。
见识和远见的缺乏,不断体现在文学界、电影界、教育界,还有政界。
我们修一条马路,第二年,一定要挖开看一看,前一年施工的时候,落在里面的还有什么宝贝。我们修的桥,寿命不会超过二十年,或者五十年。前几天,听说华北的水抽得太多,地开始往下陷。日本侵略华北没有沦陷,我们自己把自己搞得有点“沦陷”。所以,远见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如大旱之望云霓,这是我们决定能不能在世界之林生存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
三十多年,中国到底改变了什么东西?77级、78级在其间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我想,肯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十年前,它是一个权力社会,但现在,它也是一个权力社会,同时,它又是一个金钱社会。两种势力混合勾结出来的社会形态,我们每个人都能看到。77级、78级对于它的改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对于它的维持,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鲁迅先生曾经说,中国人,特别是中国的知识分子,要有担当。
我去我的母校人民大学,还去了河南大学座谈和讲座,给我最大的体会是,中国教育本身需要教育。我们的教育最大的功能是,把一百个人培养成一个人,发达国家的教育则是把一百个人培养成一百零二个人。我们和发达国家不管在哪方面较量,确实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我曾经在人大说,你们是怎么考上人大的?考的是脑子,是记忆。我说,上了大学之后,你们能不能主要锻炼自己的眼睛?
我在一个大学做讲座的时候,说梦回宋朝,上来就讲孔子和颜回,一个同学站起来说:“刘老师,讲错了,孔子和颜回不是宋朝的。”我说,这个大学的学生是真有学问,但是,他不知道,由一件事能够拓展到两件事、十件事。孔子最欣赏的学生就是颜回,颜回最大的特点是闻一知十,而我们做的是把十个缩成一个。
这不光是教育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形态要把十个答案缩成一个,却不把一个答案拓展成十个。
有人说中国知识分子有四类,一类是埋头苦干的,另一类是拼命硬干的,还有一类是为民请命的,最后一类是舍命变法的。到底,我们77级、78级里都是哪些人?到底我们这个民族的知识分子有什么样的承担?还是同流合污?
我觉得,有个别人是鸡鸣狗盗之徒,我知道他有钱了,升官了,是沾了这个民族和社会的光,却没有给这个民族和社会贡献什么。
中国人,缺了什么? 作者:梁晓声
中国人缺了什么?我想说两点:一是缺少社会对我们的要求;更加缺少社会对我们的保障。后一种“缺少”是大家更常谈到的,一个中国人几乎从一降生就开始有所感触,缺少安全感。比如奶粉质量有问题,玩具、家具装修质量也有问题。
孩子上学问题,一到孩子上托儿所的年龄,家长们的烦恼差不多就开始出现,进较好的托儿所得求人找关系,上小学也是这样,上不了好的小学,似乎就进不了好的中学和大学。遵循这一逻辑,西方的某些著名人物可能都不会成为他们后来成为的那种人,因为他们上的托儿所、小学、中学、高中都相当一般,甚至在大学里的成绩也不是名列前茅。
大学毕业之后,就业也成为一个问题。再接着是高房价,还有交通、空气质量、饮水质量等。当我们说这些单靠监管解决不了的时候,更深层的问题是生产粮食蔬菜和水果的土地也有了问题。既然中国人也只能活到这个份上,那就不用管这些,爱怎样就怎样,也得吃喝,也得呼吸,也得活着。
当然,别有什么病,生病更可怕。我活到这么大年纪,很少上医院,到45岁的时候去过几次,北京的几所大医院相当令人震撼,好的医院整个感觉像接踵摩肩的超市,每个窗口都要排队。任何医院的一名医生我估计一天恐怕要接待50位左右的门诊患者,有时候可能更多,如果你正好是后面的几位,他不希望五分钟内把你打发掉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我经常碰到的情况是患者坐下之后,医生问你哪不舒服,有什么感觉,最后问你想吃什么药,排了一上午,可能五六分钟就看完病,拿着药单,所取出的药和之前几次可能都差不多,关键在于你还不知道这个药的品质。
当然,我们本身也缺少,作为现代最文明人类社会对于他的公民的一些要求。前一段有过相关报道,一个孩子在埃及的古墓乱刻乱画,那是在埃及,是在人家古文明的建筑上,不是咱们自己家里,在长城上,反正那么多人留了,找个地方插空再留一个也就没什么。
我第一次出访法国,由于不知道法国公交车的规定,他们一律从后门上车,从前门下车,我看前门开着,大家排在后门,就从前门上车了,也不是挤车挤惯了,只是想早点上车就可以早点开车,可那法国司机对我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训斥了半天。我不太清楚他用法语说了什么,陪同我们的是法国外交部人员,他与司机说了几句话,司机顿时对我客气了。下车之后外交人员告诉我,他对司机说我是日本人,法国人不喜欢中国人,因为太不懂规矩,如果说是日本人,法国人就会以为是初犯。当时我的自尊心受到非常大的伤害。
后来我写了一篇《文明的尺度》,文章的结尾写到:我感觉可能是文明在西方,传统在台湾。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们乘车到法国巴黎郊区的一个乡村旅社住宿,当天刮风下雨,山路也很窄,我坐在司机旁,前面的车上有两个法国女孩子脸朝后,望着我笑,他们可能很少看到中国人。当时有客人在等着我们,心里很着急,车又开不快,前面有车又不能超过去,心想真倒霉,要是我们的车在前面就好了。后来有一段路够宽,前面的车停下来,开车的那位父亲下了车,我们车上负责开车的法国外交部人员也下了车,两人在那说了半天,我心想,还跟人家说什么,赶快把车开过去就是了。
那位父亲对他说,一路上都是他的车在前边,这不太公平,现在请我们开到前边去,外交部的小伙子说,我们马上就要到住的地方,还是保持原来的状态吧。那位父亲接着说了一句话,还是希望我们开到前边去,车上坐着他的两个女儿,他不能让女儿认为不让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改革开放有一个好处,中国人出去后不但看到外国怎么样,还了解到外国人怎么生活。比如,到海边游玩捕捉沙滩上的螃蟹,包括海螺,外国有相关规定,如果从沙滩挖出来的螃蟹或者海螺不够尺寸,不可以放在自己的小篮子,否则就是违法。于是他们甚至到了这样的程度,即使旁边没有人,钓到的鱼不符合尺寸也要抛回水里,因为如果回到家偶然被邻居发现,会把你视为一个不遵守公共道德的人。中国的淡水蟹被引进德国,但德国人又不是很喜欢吃,导致泛滥涌上公路,他们骑自行车到这里都停下,汽车也停下来,没有人会觉得这是我们不喜欢的,就像看到甲壳虫一样,可以用车轮碾压过去,会有人拿出手机给有关部门打电话,让他们处理。
这是一种什么文化?用多长时间才会使一个国家的公民成为这样?当然,我们没有必要说欧洲人都是君子,从新闻也可以看到他们的校园暴力、恐怖事件,这样或者那样的社会问题。但我们应该看人家好的一面,向人家学习。
读懂政治类书的确很重要 文章脉络不错
对政治类图书阅读:既要注重挑选图书阅读类型,又要找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阅读方法;既要深入政治历史脉络去求索,又要善于总结经验把握客观规律;既要严肃认真地去汲取理论知识,又要活泼生动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这段总结到位!
厉害了
党社编辑思想果然不同凡响
问题是工作忙 没时间看书啊 哎
看完后 感觉严肃的政治变得有些生动了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首引“福流”的概念,畅谈幸福的极致体验,将“生活体验、科学干货、真知灼见”融为一体,让积极心理学回归中国文化的怀抱。曾获“2016年十大健康图书”、国家图书馆“2017年最受读者喜爱的十大图书(社科类)”等多项殊荣。
《正义之心》
海特对道德心理学的研究体现了对人性、人情、人心和人欲的深刻洞察,他的《正义之心》不只在讨论心理学,也能为解决中国社会正面临的很多问题,如中西之争、左右之争、公私之争、情法之争、度理之争提供一种理论指导。《正义之心》的伟大意义就是让我们意识到道德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它有意义,有感情,有行动,有价值,更有境界与觉悟。这是本书对我们最大的启示。
《象与骑象人》
海特是位值得信赖的优秀导师,跟随着他的步伐前行,由他领着我们认清关于道德的真相,领着我侗辨析古老智慧的真伪,最终,便可抵达幸福的彼岸。
《持续的幸福》
在一味追求GDP的今天,我很希望人们能停下脚步,反思一下,到底什么能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幸福感,并让这种幸福感持续下去。塞利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中告诉你,只有具备足够的PERMA,才能拥有蓬勃的人生,即,要有积极的情绪、要投入、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做的事要有意义和目的、要有成就感。
《教出乐观的孩子》
比起成功,乐观对孩子来说更具有意义、更具有价值,很多研究表明,乐观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更有创造力,更容易有幸福的生活,我们传统上追求的财富成功,都可以通过乐观获得。本书中特别反驳了纯粹的正向教育、纯粹的鼓励式教育,倡导用科学、理性的积极心理学方法来教育孩子。
《幸福原动力》
积极心理学需要大众化和普及化,它不只属于大学和精英阶层,它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肖恩从哈佛大学走出来,褪去了积极心理学的神秘面纱,为我们的职场和生活带去幸福的观念、科学的方法。
《选择的悖论》
施瓦茨是非常优秀的学者,能够把心理学的知识用最直接、最明白、最穿透人心的方式介绍给读者,书中所讲的问题不仅关乎我们个人的幸福,同时也能启发我们对现代化的反思。
《善恶之源》
善恶之争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但从婴儿的善恶起源来探讨道德的冲突、局限、转化、超越与升华,是一个另辟蹊径、引人入胜的新角度。这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用科学的心理学研究人类的道德,也许更能够抓住人性的本质。
《专念》
人的天性、感情、思维和行为都是由心念引发的,可以说不同的心念决定不同的人生。《专念》以西方科学的范式,给我们开启了理解人类意识奥妙的新大门。我们的学习之道最好是用心念去体会。
《脑机穿越:脑机接口改变人类未来》
如果认为“脑联网”或者“脑机接口”可能带来可怕后果,即某段代码的自我复制使得机器僭越人类、接管整个地球的话,那么,他的“科学观”可能还停留在笛卡尔时代——几乎所有的科幻作品都是这个戏码。尼克莱利斯教授认为,我们需要的恰恰是“把大脑从身体的局限中解放出来。”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萨尔曼·可汗用质朴的笔触,诠释了他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他并非科班出身,却能洞见教育的本质。他强调学生是教育主体,倡导个性化教育,并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定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他的先进思想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他从未想过颠覆传统教育,却正在引领一场真正的教育革命。
《稀缺》
《稀缺》是行为经济学领域一部了不起的新作。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和心理学家沙菲尔用心理学的实证研究重新解读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资源稀缺”,发现贫穷和忙碌并不是简单地因为缺少金钱和时间,而是一种心态和能力的匮乏。一本《稀缺》,会让忙碌的人警醒,贫穷的人振作。物随心转,境由心生,有容乃大,命由己造!
《发现你的天赋》
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间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发现你的天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擅长而且喜欢做的事,关键是要找到天分与热情的契合点。“发现天赋”不但有助于你在事业上的成功,还能催生你的“幸福”。只要按照书里精心设计的15堂训练课认真练习,你就一定能够走上一条通向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希望之路。
《让思维自由》
通讯、人工智能和纳米等新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给我们的今天带来巅覆性影响,也为我们的未来增加了无限的不确定性。传统的知识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变革时代创新为王的要求。传统学校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应试教育的模式,不但没有培养出我们孩子们的创造力,甚至有可能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罗宾逊爵士在《让思维自由》这本著作中告诉我们:如何走出教育的困境,如何在不可预测的变化世界培养商业、教育和日常生活中的创造力,如何用创造力去迎接人类的未来。《让思维自由》是一本推动教育领域创造力培养的革命性著作!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读书,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梦想,就静下心来读书吧!
习近平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他留给陕北梁家河村老乡们的印象之一就是“爱读书”。多年以后,已是总书记的习近平依然提倡和鼓励大家读书。
在习近平的大量讲话或文章中,都有关于读书的论述,让我们跟着习近平一起学习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的讲话
读书可以净化灵魂
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
——习近平《多读书,修政德》(二〇〇六年二月十七日),载《之江新语》
读书令人成长进步
读书的好处很多,如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等。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工作更为重要。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读书是一种工作责任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刻认识现代领导活动与读书学习的密切关系,深刻认识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领导干部读书情况不容乐观
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大都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能力比较强,很多同志有自觉读书、勤于读书的习惯。同时必须看到,当前领导干部读书的状况不容乐观,归结起来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二是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三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四是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如何读书
用巧力
一方面,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不做书呆子,不让有害信息填充我们的头脑;另一方面,也不能把读书看得太容易,不求甚解,囫囵吞枣,抓不住实质,把握不住精髓。
——习近平《求知善读,贵耳重目》(二〇〇六年三月一日),载《之江新语》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读书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习近平《求知善读,贵耳重目》(二〇〇六年三月一日),载《之江新语》
把读书作为一种爱好
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利用好时间,坚持不懈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有人研究过,一个人每天阅读一小时,三年之后可以变成某一问题的专家。领导干部要善读书,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利用好时间,养成坚持不懈的习惯。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求知若渴
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大家更要把学习、把自身的本领搞好。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到
提高效率和质量
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善于思考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读什么样的书
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结合工作和兴趣来读
在大量书籍中,领导干部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就一般情况而言,领导干部普遍应当读下列三个方面的书。第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第二,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第三,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
——2009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缺什么补什么
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读点哲学和历史
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历史是前人的实践和智慧之书。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对历史的学习。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2011年9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把政治类图书写得条理明晰 赞一个
高
还是太严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