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关于阶层固化、告别北京的文章,在我的朋友圈刷屏。我相信,这背后反映的是中产阶级的某种焦虑,这种情绪正在不断强化,一旦遇到与之相同频率的情绪,就会产生情绪叠加,物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共振”。
去年新世相搞的逃离北上广活动,也同样曾刷爆朋友圈,基于的应该也是相似的一种情绪。不过,逃离北上广只是一场经过周密策划的活动,并非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且,如果不能在朋友圈秀逃离,那么逃离就没有意义。就像大部分人会在朋友圈晒某个偏远山村的古朴、宁静,但晒完了古朴和宁静,差不多就该回到城市的喧嚣和浮躁了。古朴和宁静,只具有即用即抛的短期价值,
大多数人都能感受到“长安居,大不易”,但觉得不易到了必须逃离的程度,毕竟还是少数。当然,终究有人真的逃离了。北京人李方说,“感觉到这个城市对外地人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友好”。李方这篇《最近有点为北京感到难过》,和逃离北京活动、阶层固化等内容一样,在朋友圈刷屏,同时,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我其实部分认同李方的看法,因为我也同样感觉到了某种越来越不友好的气氛。尤其是疏解非首都功能,被层层包干,层层落实为一个硬性指标——逐年压缩常住人口数量,这是典型的政府做事的方式,没什么意外。但你能想象到,有多少开滴滴的人口、送外卖的人口、清垃圾的人口、炸油条的人口……会被一刀切地“疏解”掉吗?在《打不到车的冬天和没有服务员的城市》这篇文章中,我已经表达过我的看法。不过,我并不认为这跟中产阶级的逃离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城市生态变差或许很快会成为一个事实,但眼下它还只是一种可能性,一个发展中的过程,并不适合直接拿来作为其他结果的原因。
北京的生活成本上升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平均薪资水平排在北京前三位的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其实也不是站出来抱怨北京的生活成本的合适人选。过去10年,北京的平均房价上涨大约3.8倍,平均房租上涨大约1.5倍,互联网行业平均薪水涨幅在2倍以上。北京互联网行业的平均薪水跑不赢北京房价,但跑赢房租还是绰绰有余的。中产阶级似乎喜欢把买房当成一个指标,凭什么啊?为什么非要选一条让自己焦虑,让自己不开心的路呢?
有调查发现,互联网行业的薪水涨幅,跟跳槽次数成正相关,跳槽越频繁的人,工资上涨幅度越大,跳槽成了重估自身价值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并不是要怂恿互联网公司的员工跳槽,而且我也并不知道互联网公司是否真的亏待了老员工,但这起码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在一个有更多职业选择机会的城市工作,对打工者是有利的。如果一个城市只有两家像样的互联网公司,你总不能一直在这两家之间跳来跳去吧?
如果你打工打腻了,打算在互联网行业创业,那北京就更加适合你,你需要的人才、资金、行业交流机会、全国辐射能力和整体互联网氛围,你几乎找不到比北京更靠谱的。虽说互联网无远弗届,但互联网创业还真的无法摆脱地域限制。如果你执意选择一个二三线城市,当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但你必定要付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机会成本。
我有一个朋友,大约10年前开始在某个三线城市创业,做面向企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几年来踏踏实实地做产品,做服务,不少知名企业成为他们的客户。前些年为了加快发展速度,决定启动融资。我另一位做投资的朋友,一听这个城市的名字,直接拒了:我们是小VC,人手有限,京沪广深外加杭州,这几个地方的项目能跑过来就非常满意了,其他地方的优质项目只能割爱。实际上大的VC也要考虑在三线城市投资的综合成本和投资回报率。
即使在美国,科技创业公司也大多集中在西部的硅谷,东部的纽约、波士顿等有限的几个地区。当年扎克伯格在哈佛校园创建了Facebook,却是在硅谷把这家公司做大的。当然,后来扎克伯格有点后悔,说如果有机会重新来过,他会选择把公司留在波士顿,而不是搬到硅谷,因为硅谷的人跳槽太频繁了。他曾跟Amazon的贝索斯讨论过这个问题,结论是在西雅图,一个人做一份工作的平均年限是硅谷的两倍。看来,员工有太多选择,就必定会跳来跳去,这对哪儿的老板都是个噩梦。更多硅谷解读:www.yangfenzi.com/tag/silicon-valley
扎克伯格当然已经不太可能“逃离”硅谷,但听说又有人逃离了北京,这次是逃到印度的班加罗尔。我相信,这种逃离并不是北京呆不下去了,就跑去做印度人,其实和那些留在北京的人一样,是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而已。我倒是比较支持这种“折腾式”的逃离,相对那些“心累式”的逃离,折腾起码是年轻的标记。
当然心累也是人家的权利,只是我觉得,其实这事儿跟北京关系不太大。
本文首发于36氪“开氪”收费专栏《keso的互联网洞察》,欲第一时间读到最新文章,请订阅。
【文/keso(keso怎么看 微信号:kesoview)】
———————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精选评论 ———————
缪礼东:城市又要发展,又要限制人口。于是新设一个雄安新区,其实是非常赞的做法。变相的增加了城市建设用地。。上凡:在北京你就是蚁族穴居也好,总能自己找个工作。逃离?回到老家,除非你老婆他大舅是县委或者矿主,你自己能找到的工作恐怕都是让城管追着跑。不管是在雄县还是雌县,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骑白马的大师兄:在北京工作过,后来回到家乡天津,亲身感受,作为程序员,北京更公平,机会更多,同事对技术的探索欲更强。
Atheist:昨天和一个UC印度公司市场部一个小伙聊会,他们公司在印度新德里卫星城古尔冈,这里集中了很多的互联网公司,微软非死不可都在。来了之后,工资翻了一倍,三万,说在北京,打那么点钱,租房乱七八糟不剩什么了,这边公司包吃住,能攒下钱,所以才来,也不确定是在印度长久待下去。古尔冈的别墅房价一万五人民币左右,每平米能租75块钱,而且配用人,比国内要合理些。圆圆:做VC 投行神马的 现在也离不开北京的节奏,貌似base在上海的VC 们也是周周飞北京的节奏
庄狗剩儿:部分政策值得商榷,我总觉得帝都这级别的城市就没有(对穷人而言)宜居的吧,伦敦纽约也同样脏乱差不宜居,大家看中的是机会,自由和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又想奋斗又想舒服哪儿有这两全其美的事情。Jerry周:目前时代最大问题,即相当多的“全球化”“资本投机过度”对全球社会结构的腐化现象。注意,美国同样在被腐化之列。这在过去200年历史里是绝无仅有的现象。中国问题,并不是特例,只是一个变形样本。中国的所谓共产主义思维也不是什么高级货色,只不过是反全球化思维的一个变种。
The Tiger:Keso说到我心里去了,这的确就是我死皮赖脸留在北京的原因。曹先生:不知道会不会被放出来,刚在重庆买了房子,老家安徽,工作在帝都。买房的理由很简单,刚需房,北京买不起,其他地方没有资格买,再有就是重庆算是看好潜力的二线城市。正在登机飞上海。想说拥有一个城市或许不是一套房子,不纠结于此,或许拥有很多。
潇洒哥: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普通大学生,北上广深看似遥不可及;但纵使痛苦挣扎,还是打算毕业后去那里闯闯――因为梦想在那里。清水:我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来了北京,辛辛苦苦上了两年班,然而没攒下几个钱。正发愁未来的时候,突然雄安新区宣告成立——我是安新白洋淀的 顿时感觉干劲十足…… 王云:不是中产阶级把买房当指标,是中产阶级的老婆和丈母娘买房当指标,中产阶级可以没有自己的房子,但不能没有老婆。不是中产阶级把买房当指标,是中小学学校把买房当指标,中产阶级可以没有自己的房子,但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没有好的学校。
福君:一旦商品脱离了使用价值,而只选择交易价值的时候,大概就是我们可以描述为超越经济意义的部分,即文化、政治需求的额外溢价。而所谓泡沫的意思是房子如果是用于交易目的,其商品本身就不是一个自然孳息的财富逻辑,而是一个被自定义的虚拟价值(比如GMV或GDP),不交易无意义,只发生于交易当下有意义。而所有对城市的恐慌与焦虑,不如说都是对使用价值的不重视,和对交易数字代表的虚拟财富存有过度幻想。
heiSenberg:看到第六段,就忍不住要评论了,不以买房为指标,难道可以一辈子租房么?摸着良心问自己,在天朝这可能么?没有完善的公租房体系保障,谁敢冒着接近半百还要带着媳妇孩子被房东赶,到处搬家,小孩上学接送,距离,安全等等一系列问题的风险–去常年租房?当你无法为你的家庭提供安稳的家的时候,你觉得你的生活能幸福么?所有扯着租房大旗的要么另有居心,要么就是耍流氓,如果有房子可以让我租住一辈子,我不死不走没人有权利赶我出去的时候,再来讨论买房还是租房的问题!
卓能能:个人感觉逃离北上广也好,城市生态环境变差,应该算是属于城市化进程表现之一吧。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从过去的温饱到后来的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高,除了物质需求以外,人们想要的满足的心理需求也会增加,想要的幸福感也会变多。买房从物质层面讲和钱有关,但从精神层面来说,一方面也受长期的小农思想影响,对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房子代表着“家”。新兴的中产阶级焦虑感在上升,但也伴随着更多的意识形态出现,对生存、生活当时有了新的思考,也是一件好事。有资源的地方需要年轻人,而年轻人也需要更多的勇气去打破思维,创造新的可能。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报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