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so:腾讯十八,受尊敬与能不能 不断探索,方见未来(微信 QQ)

2003年,在QQ上线4周年的时候,我曾写过一篇《QQ四岁》,我认为QQ的成功,是腾讯长期坚持并保持专注的结果,而大多数同期甚至更早做IM的公司都未能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同时我希望,衣食无忧的腾讯不要太短视,应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

keso:腾讯十八,受尊敬与能不能 不断探索,方见未来(微信 QQ)

一转眼,腾讯已经18岁,长大成人的年纪。13年前我写《QQ四岁》时,腾讯尚未上市,那时的我也无法预料,腾讯会成长为亚洲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18年间,腾讯已经构建了一个巨大的连接一切的基础数字平台,不同的机构和个人在这个平台上搭建起参差多态的生意和生活,而腾讯也成功地完成了从“公敌”到“大哥”的转身(《腾讯,从公敌到大哥》)。不同于任何传统的巨头,腾讯身上看不到一丁点跨越巅峰走到尽头的迹象,相反更大的可能性正在它面前徐徐展开。

我不记得有哪家企业把“受尊敬”当成企业的愿景,而腾讯是。这样的愿景,给了员工挑战一些不合理内部决策的可能,也给了外界抨击公司的由头,正如把“不作恶”当成信条的企业,实际上给了企业内外所有人质疑该企业行为的机会。一家受尊敬的企业,让它的员工在任何场合都不会为自己身份感到羞愧,尤其当这家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涉及亿万人的工作、生活、生意和娱乐的时候。我时常能从我所接触的每一名腾讯员工身上感受到友善、阳光、聪明、敬业这样的特质,他们每个人都是企业价值观的传递者。

keso:腾讯十八,受尊敬与能不能 不断探索,方见未来(微信 QQ)

前些日子和刘韧聊天时谈起真小人和伪君子的话题,通常年轻人更讨厌虚伪,因此相对而言更能接受坏也要坏得真实、坏得坦荡的真小人。有了更多生活阅历后,人们会发现,真小人其实是没有底线的,而伪君子至少还有着正常的善恶标准,并且还希望别人视自己为君子。换句话说,真小人恬不知耻以恶为荣,伪君子至少还存有羞耻之心,知道丑事是见不得人的,就算做了也别拿出来炫耀。

因此,企业愿景即使只是一套冠冕堂皇的说辞,我也希望有更多企业把“受尊敬”放到它们的愿景中,在我看来,追求“受尊敬”的企业文化,要比追求“狼性”好一万倍。微信之父张小龙十分推崇Amazon CEO贝索斯在一篇文章中所表达的观点:善良比聪明更重要。因为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是的,作恶也是一种选择,我想说,假装的善良也比真实的恶要好。

keso:腾讯十八,受尊敬与能不能 不断探索,方见未来(微信 QQ)

微信4.2版发布的时候,微信曾经很“矫情”地表示:“少发微信,多和朋友见见面!”这话尽管针对的是随4.2版微信发布的视频通话功能,但另一句话“是时候放下手机,和朋友面对面了!”可能确实反映了微信团队的价值观——并不因为他们开发了这个工具,他们就希望无止境地攫取用户的时间。张小龙也多次表达过这个观点,即好产品不是黏住用户,而是让用户用完即走。

不过现实有时候并不尽如人意。随着沟通效率和传播效率的提升,更多的沟通和传播被放置到这个高效平台上,最终导致效率的降低。这是一个效率悖论,你做得越好,用户越放不下你,“用完即走”也变得越来越不可能。

keso:腾讯十八,受尊敬与能不能 不断探索,方见未来(微信 QQ)

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以及由此产生的新问题总是会遭到这样的指责:某某产品或某某技术带来的问题比它解决的还要多。但是,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决问题,同时产生新问题的历史,人类永远不会因为怕带来新问题,而放弃对旧问题的解决。汽车会带来交通事故,但交通事故不该成为更高效交通的阻碍。当然人们对交通安全的关切也是现实的,那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下一个问题。

由于腾讯旗下的社交平台承载了大量通信、社交和信息传播的功能,因此很自然地人们会要求腾讯在解决网络谣言、欺诈,乃至信息过载等问题上,承担更多责任。我们可能会问,腾讯能不能解决这些已经出现的问题?恰好,我看了腾讯自己发布的一个视频,在这个视频中,腾讯反复追问自己:腾讯能不能让有价值的信息传递更高效?腾讯能不能让社交网络更有温度?腾讯能不能让社会资源配置更迅捷?腾讯能不能让社群鸿沟更加弥?更多腾讯解读:www.yangfenzi.com/tag/tengxun

这是腾讯对自己的追问,在我看来,也是社会对腾讯的期许。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越来越多的责任,越来越多的苛求蜂拥而至的时候,其实说明了人们对一家企业的依赖和期待。你不需要去宣称做一家102年的企业,你也不需要生态化反,你只需安安静静地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推动变革,你就会一直都是那个受尊敬的腾讯。

十八岁的腾讯,让我对它有了更多的期待。

—————————————————————————————————

洪波《QQ四岁》

日前与一位IT资深人士聊天,他认为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成功,不是三大门户,不是电子商务,而是QQ。QQ有效地控制着超过90%中国互联网用户,更重要的是,QQ在赚钱。

国内的.COM,成功都是相似的,失败也都大同小异。copy一种西方惹眼的模式,再贴上一个中国的标签,是最简单,也是最流行的做法,最大的好处,就是省脑子。门户也好,电子商务也好,中国的互联网上,充满了这种copy过来的成功,也充满了这种copy过来的失败。

1996年11月诞生的ICQ,开创了互联网P2P通信的先河。1998年6月,不可一世的AOL以2.87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拥有1200万用户的ICQ。此举引发了国内大干快上“网络寻呼机”的热潮,从PICQ、CICQ、PCICQ、TICQ、OMMO、8dCall,到国内三大门户各自的IM软件,名目繁多,热火朝天,形势十分喜人。那时候没有人知道,小小的IM应用该怎么拿来赚钱,也没有人真正关心这个,重要的是,IM有利于吸引眼球,有利于争取风险投资。

1998年到2000年初,用户数量成为一种坚挺的硬通货,是可以直接以某种高昂的比价兑换成美元的。不过好景不长,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用户价值也迅速贬值。在赢利成为.COM的头等大事的时候,IM服务作为一种不清晰的商业模式,几乎让所有的.COM都失去了耐心。当用户被区分为高端和低端,有钱的和没钱的,有价值的和没价值的,没有人愿意再为不值钱的东西花钱。

马化腾也同样不知道IM服务的钱眼在哪里,但通过ICQ,他隐约嗅出了某种可能的机会。1999年2月,ICQ的中国copy——OICQ(即今天的QQ)诞生。尽管这个名为OpenICQ的软件一点都不open,却丝毫不妨碍它迅速感染整个国内互联网。马化腾和他的同伴,把OICQ放到了几乎所有的软件下载站上,把宣传OICQ的帖子贴遍了几乎所有的中文BBS。一年后,OICQ的注册用户突破500万,四年后,这一数字突破了1亿。

QQ几乎是一夜之间流行起来的,就像是一种季节性的急性传染病。连我这个用惯了ICQ的人,也不得不在朋友的劝说下,装上了OICQ。他们用,我能不用吗?这样,我就同时成为互不兼容的ICQ、AIM、MSN Messenger、Yahoo Messenger和QQ的用户。

今天,无论你是为了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为了工作和业务上的沟通,为了消磨无以打发的时光,为了排遣无聊和寂寞,为了跟美眉打情骂俏,为了婚外恋或者一夜情,甚至为了卖淫嫖娼,QQ总能满足你一方面或几方面的需求。甚至一度,QQ和游戏一道,成为网吧的最大支柱。

很多人羡慕马化腾的好运气,出现在QQ面前的每一次机遇,都被他抓住了。却没有人去反思,为什么自己不能像马化腾那样四年如一日地用情专一。在寻呼机仍有市场的时候,QQ最早与寻呼网络衔接;在手机逐渐普及的时候,QQ最早与手机短信衔接;在移动梦网与网站联手打造双赢模式的时候,QQ最早推出“移动QQ”。2001年6月,门户们还在水深火热中挣扎,还在为做什么赚钱而苦恼,作为移动梦网最大的合作伙伴,和最大的网上广告平台之一,QQ已经赢利。

2月10日是QQ四周岁生日。四年来,QQ用它的专注,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其实最大的回报,是它手里庞大的市场份额,和无人敢于轻视的用户数量。这才是让其他.COM分外眼红,却又望洋兴叹的事情。

马化腾说,QQ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没错,但归根结底,QQ的未来,还是掌握在用户手里。今天的QQ似乎已经不太在乎用户的体验,它不惜用强制性的广告,破坏用户的感受;用交钱越多安全保护级别越高的歧视性政策,毁坏用户对它的信任;它甚至用“注册繁忙,请过一段时间再申请”的虚假信息,浪费用户的时间。这一切,正在损害QQ辛苦建立的市场领导者的形象。当腾讯把它长期的执着,越来越多地转向挖钱,转向短期利益的时候,危险已经悄悄降临。对于梦想占领企业IM市场的腾讯来说,大量的丢失QQ号码的投诉,也让人不能不对它的技术实力和安全能力怀有疑虑。

古人说:风物长宜放眼量。4岁的QQ衣食无忧,该把目光从眼前利益上移开,看得更长远一点。在中国的互联网上,不缺短视的公司,缺少的恰恰是有长远战略眼光的企业。

2003-01-19
首发《新电子》

【文/keso(keso怎么看 微信号:kesoview)】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腾讯正在通过“微信”走向伟大,张小龙是腾讯的“中兴之臣”

➤ 霍仟:在腾讯2年,我学会了这15条内容运营干货

➤ 腾讯市值极限在哪?能否有朝一日超越谷歌?

➤ keso:腾讯,从公敌到大哥 一条从山寨到公敌再到大哥的奇妙路径

➤ 王冠雄:从世互会看腾讯如何做人的生意?

➤ 和菜头:再见,Tony  微信创造:从通信到社交,从工具到平台

➤ 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寄语:腾讯人应独立思考、要有批判精神

➤ 池建强:微信的演进和未来,腾讯前CTO张志东的一些意见和想法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