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所谓“工匠精神”,其实根本不高级,只是一种最简单原始的追求,就是不想凑合的意思。
最近,随着李总理的政府报告号召,“工匠”这个词火了,凡客诚品般铺满街头巷尾。实际上,这路人一直都在那里,安安静静地执着着自己面对完美时的那份本能。
“匠人”很轴,对细节要求极尽偏执,愿意放着快钱不挣,去把品质从99% 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能长久造福于世,并自得其乐。这点确实令人仰视。学徒一介裁缝,对“工匠”二字始终向往得很,也真心一直为离他们近一点而不懈努力,总盼望自己这将近180 斤体重里,最终有几十斤能滋养在工匠情节当中……
所以,不聊时尚,不说设计,仅从个人角度浅薄几句。就自己所在的服装行业来讲,学徒始终坚信,制版工艺是服装的灵魂!无论多棒的设计,如果没有很好的版型基础,到客人身上也是种将就。举例来讲,咱每个人无论胖瘦,身材比例和胖瘦位置都各不相同,而且并不平均。而我们日常见到国标制版的的五个号型,只是在各部位平均放大尺寸,仅能做到让不同体型的人凑合穿进去,而无法满足合体层面“讲究”的需求。还有所谓日韩欧美制版工艺,实际上很多部位环节和我们国人体型并不匹配。当然,那些东西印成画册看起来特高级,特有品味,还特有传承。但只是靠洋人的经验比例让衣服在咱身上不再像90 年代那么狼吞虎咽,并不能针对国人身材比例进行有效的改善。于是乎,花了14 年时间,集中精力反复收集整理三千多客户的穿着感受和尺寸比例,最终乐滋滋地圆了自己“立裁百号人体数据系统”的梦(14 年过程之枯燥形同理论数学,一个尺寸反馈不好,同组30 多个号型推翻重来,周而复始。美工出身的学徒事后回看,有如两世为人)。我们以5 毫米为界,把每款服装的制版尺寸细分到120 个号型,并形成不规律公式,确保无论一个人胖瘦的程度、位置,都会有一个号型做到与之严丝合缝。并且,在服装与人体完全贴合的同时,对动作不造成影响和束缚。除了定制级的舒适与合体,还捎带手花了几年在制版比例上针对国人身材特点,用提高腰线,缩小肩宽比例等手法在视觉上做到最大优化。不为学术研究,只为最大程度让客人看到自己的窄肩、细腰、大长腿。结果,无意间先于美日完成了“服装人体数据细分工程”之后特感动,被中国发改委立项扶持,再之后日韩美意法诸多“时尚列强”高度认可,并出访作技术交流与输出…… 更多靓诺派时装:http://www.yangfenzi.com/tag/liangnuo
坦率地说,作为一介裁缝哪有那么多抱负?一切也只是希望我们客人的身材不必在国标的号型和尺寸上将就委屈着,如此而已。满足客户习惯以外的快感是挣钱的感觉无法比拟的!这感觉真的是事实,虽然听起来挺酸。所以学徒觉得,所谓“工匠精神”,其实根本不高级,只是一种最简单原始的追求,就是不想凑合的意思。针对行业,更多的是针对产品本身,它和无聊的矫情细节化、刻意追求与众不同不是一回事,只应该从提高品质、满足需求或者解决问题出发。
(二)
不过不能不说,有些国人机智得很严重。工匠精神热点一来,很多“工匠”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破土而出。苏绣、云锦、手工提花等等古老传统的民间工艺重现江湖,拿来往自家品牌上一贴,“啪”的一声,您上眼,我们可已然“工匠精神”了!当然,那些传统手工艺者毫无疑问绝对够得上“工匠”二字。但如果作为行业或品牌,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去迎合“工匠精神”的流行,无论对行业还是客户来说,都挺没劲的。
另外,做细分市场,做单一品类+ 互联网项目+ 柔性化生产也如火如荼。本来这事儿挺地道,绝对是领着行业往精细化、精致化道路上勇攀高峰的。可是,也确有一些“投机”的浮躁心态借机涌入,做单一产品,玩命压缩成本,用还不错的设计+ 相对粗陋的制作降低价格抢占市场。炒热度、跑流量、做大圈钱,做死一块再换阵营,玩的也是承前启后,还继往开来……起政府号召的哄,却偷偷换了概念,这不是行业问题,是心态问题。学徒认为,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环境,“工匠”,一定还是要从产品、从服务的品质和客户感受出发的。实话实说,自打电商的飞猪起飞以来,咱们的生活已经足够便宜,足够方便了!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模式创新本来是天大的好事,只是在当下的环境中,实在是越来越五味杂陈。商业模式+ 颠覆性创新+ 快销主意,廉价产品造就了越来越多的有钱人,也给大众提供了太多的方便,同时也让很多人迷得五迷三道。久而久之,大家凑合习惯了,忘记了讲究时的快感和体验。这样的惯性一来,制造商自己聊工匠精神就成了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最重要最根本的反而成了非主流。
(三)
与之相比,无论是行业、企业、品牌,甚至客户的思维模式,我们差的是踏实的心态,差的是产品的精度,差的是除了有钱以外对产品的自信!政府之所以在报告里跟咱聊这个,其实也是苦口婆心想拿个概念出来,让那些忙着大量出货,或削尖了脑袋找模式挣整合钱,或疲于应付中国式电商价格战逆流的品牌跟行业们醒醒盹儿。努力挣钱、想办法让自己活着的同时,大家想着点还有“中国智造”这么档子事。
最后,也希望政府能够想办法给本土自主“工匠”流们提供一些支持,比如推广或者渠道方面的绿色通道。尤其是现而今,崇洋心态还是眼前的苟且,无论专业媒体还是终端渠道,对洋大人,尤其是著名洋大人的态度依然令自主品牌们垂涎三尺而不能自已……一般来说,在产品上非常执着,在推广、营销类投入精力的比重上就有可能会相对偏少,如此来讲面对一些社会上轰轰烈烈的“营销系”品牌或产品时,可以说基本没有优势可言。好比说苦练十年,换得阿诺的体魄,却比不过去韩国一趟弄张吴亦凡的小脸儿,如果整成高丽男神宋仲基的样子,那效果可就更绝了!此局不破,工匠们看到了诗和远方却举步维艰。
【文/北京青联(微信号:beijingqinglian)】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没做过设计师,固然是做的设计师招聘,日常工作状态又怎么能不懂。
设计师真的很累,我不骗你!!!
1、通过各种媒体和现场发布会收集流行资讯:包括时装发布会、服装流行题、服装流行色等;
2、针对性地区域市场调查,商场调查,目标品牌调查。以服装产品的旺销程度为主线思路写市场调查报告;
3、联系面料商,参加面料展会,收集流行面料色卡;
4、结合市场调查结果和流行资讯,与设计总监共同确定产品开发主题和开发计划书,同时确定设计师个人负责的项目开发计划书;
5、调整并明确设计思路,绘制服装款式图并确定面辅料,接受设计总监的总体控制和建议;
6、与版型师沟通设计意图,控制样衣版型式样和进度;
7、协调版师和样衣工的工作,控制样衣的工艺方法和质量;
8、样衣完成后,参与调整样衣版型,修改样衣上不理想的工艺方法;
9、整盘服装的调整期间,初审会和内审会听取其他部门人员的意见,共同确定调整方向;
10、参与服装产品订货会,听取各区域市场人员和代理商的意见,为下次的产品开发做准备。
职人 しょくにん,日语里说法。按中国视角来看,就是手艺人,但又有一点不同。
举个例子吧,日本江户年间,有位很有名的先生叫本阿弥光悦。许多小说、游戏、电影、漫画里都会提到他。身为书法家、艺术家,创书道光悦流。刀剑工艺大师。陶艺、漆器、茶道也有玩。他还在京都洛北造过艺术家村。
如果按中国视角,这人简直就是个大才子,可以登堂入室进艺术史了吧?——但他在日本,还是属于”职人“。
就是说,日本的”职人“很宽泛,同样作为手工艺,高低贵贱没那么详细的划分。
相对而言,中国的匠人,地位很不一样。比如明朝董其昌论画,会认为画凡是匠气的,都不好。比如:
“若留枝盘如寳塔、扎枝曲如蚯蚓者,便成匠气矣。” ——沈复。
所以凡画水墨写意,都是才子;工笔肖像,匠人,就低了一等。这其实是肯定了士大夫性灵的崇高,认为匠人技艺都是凡夫俗子。所以在我们这里,匠人是有限制的。
在日本,上到书画、鉴定、茶道,下到做茶筅、制漆器、编绳子,都可以算职人;江户中后期,江户基本就是职人聚居地,职人虽然没有武士地位尊重,但地位不低,现在更是会被当做文化遗产来保护。而我们这里,老一代手工业者,捏糖人、做拨浪鼓、做陶器、画年画、做皮影戏这些,如果搁日本就会被当做”职人“,而在我们这里就是手艺人,是匠人,就总是被认为下里巴人的一族。
我一直觉得,日本如今对工艺的重视,其实也是他们以前对职人那份相对尊重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