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学会会长 清华大学教授黄德宽开讲啦:汉字里的中国文化

7月14日晚十点半档,《开讲啦》特别策划“触摸古今、传承文明”系列节目第三期。我们邀请到了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德宽。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最精炼的物化形态,更是民族文化的根和中华民族一切文化的载体。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德宽

几乎每一个汉字,他都能讲述出一个优美的故事。身为古文字学家,他将通过汉字的解析与时代勾连的方式,为青年人讲述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回到当下,在解开古文字神秘面纱的同时也为大家进一步解释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汉字里的中国文化
演讲者:黄德宽

来源:CCTV1开讲啦(微信ID:CCTV1kaijiangla)

1、汉字经历“依类象形、形声相益”两个发展阶段,与我们每个人都关系密切。

其实刚才我们谈甲骨文,看起来甲骨文离我们很远,其实我们每个人和汉字关系都非常的密切。这个名称,在我们中国古代不叫汉字,汉字这个名称是现代语言学在中国兴起以后,才有汉字的称呼,这个文字是记录汉语的,所以叫汉字。古人就叫文字 ,古人为什么把这种字叫文字呢?

黄德宽开讲啦汉字里的中国文化:写了那么多年汉字你真的懂它吗

其实还挺有意思,那个古人说什么叫“文”啊?

“文”这个字,是一个交错的纹饰,所以我们看那甲骨文第一个“文”,像一个中间有叉叉。“文”本来是一个人,这个人呢身上有花纹、纹身。目的是什么呢?为了避害,就是表明我跟龙蛇是同类的,不会受到危害。早期文字学家说,这个汉字的构造,最基本的方法叫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我们看到人就画一个人,看到树就画一个树,看到什么画什么,这叫依类象形,这就是所谓的“文”。那什么叫“字”?我们看这个“字”啊,它本来是什么呢。你看是一个尖顶的房子,房子里面一个什么,儿子的“子”,在屋里面有小孩子,这个字本来的意思,是指生育、生孩子。那为什么“字”取一个生孩子的这个作它的符号呢?因为在古人看,象形文字是有限的,比如说我们今天有一些词,我们思想深处的东西,没有形可象怎么办呢?于是古人就发明了一种方法,就是在象形的基础上,记录这个声音,这就叫形声相益。那真正的文字这个大家庭,它就是这样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增越多。所以“文”“字”,这两个名称在我们中华文化中就这么来的。

2、甲骨文的发现源于一个偶然的契机。明年就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啦!

这种古老的文字,在全世界,汉字是独一无二的。其实按原始的这个文明来看,最早的文字都是跟汉字差不多的,比如说西亚的楔形文字,北非尼罗河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其实它都是和汉字的构造有很相似的一面。更多甲骨文解读:www.yangfenzi.com/tag/jiaguwen

甲骨文的发现源于一个偶然的契机

但是在全世界只有汉字,从它产生之日起 ,一直延续到今天没有改变。其他的几个古老文字早就消亡了。那汉字到底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这么长时间它维持不变,其实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很关注的,不仅今天关注,早在先秦时代大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早有很多的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一个传说大家知道吗?仓颉造字。更多开讲啦演讲视频:www.yangfenzi.com/tag/kaijiangla

仓颉

仓颉这个人,他是黄帝的史官,长了四只眼睛,他看到了那个鸟兽的足迹受到了启发,于是他知道,这个世界上的事物是可以分别开来的,于是按照这样一些纹饰他就创造了文字。那甲骨文是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就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的文字。这个因为刻在甲骨上,甲骨成了化石,就埋在了地下,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一百多年前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了。这故事大家一定听说了,甲骨文怎么发现的?其实说的是一个叫王懿荣的人,他是个做官的。他呢去抓中药,中药里面有一味中药是动物化石,中药给它一个很好的名字,叫龙骨。他把这个骨拿回去一看,上面有符号,于是他就发现这个东西可能有价值。他喜欢古物,就开始收集,他是第一个收集甲骨的。那他的这个材料后来被另一个人接手了,他把这个公布以后,出了一本书叫《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关于甲骨文的书。于是学者开始注意到,还有这样一个东西,那时就猜这从哪儿来的。一片甲骨惊天下,就很多人关注,这个时间是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明年是甲骨发现一百二十周年。

3、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典文字体系,记载了历史和文化,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这个甲骨发现以后,它的意义非常之重大,它让我们生在两三千年之后的人 ,突然看到了三千多年前的人写的字,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发现。前面习总书记提出来要重视文化传承和重视社会科学研究,专门说要加强甲骨文等古文字的研究,要做到绝学不绝,后继有人,需要时能用得上。那殷商甲骨之后,还有一些字它不是写在甲骨上,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那个青铜是不烂的,所以我们现在发现青铜器上面有长篇的铭文,这些铭文呢,也有重大历史价值。

经过了两周的漫长发展,我们现在看到,比较早的战国时期,我们就发现了竹简,简册。所以过去有一些成语,大家熟悉,你读书读得真多,学问真大,叫学富五车。为什么用车来形容你学问大,竹简,牛车一车拉竹简,那在座的各位,恐怕都不止学富五车了,你读的书用竹简装的话。我们写字总是找最容易的材料,那纸张发明就省事了,就很轻便了。逐渐的光有纸张不够,抄也费劲,于是另一个重要发明——印刷术出现了,印刷术发明也对人类文明传播做出很大贡献。在全世界没有哪一个民族有用汉字记录的文献这么多,所以我们说汉字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典文字体系。

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德宽

4、文字打破了语言只能面对面交流的限制,使沟通可以传于异地,流于异时。

语言是面对面的交流,不能传于异地,流于异时,只有文字的发明发现,才能够传于异地,流于异时。所以汉代学者许慎就说,文字它是干吗的?是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文字就是起到沟通古今,传于异地,突破时空的作用。所以我们今天触摸古今,不要到别的地方去,直接从文字入手,这是最便捷的途径。除此以外,我们先民们的思想文化在每一个字里面还保留着,我们甚至可以说那些来源古老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甚至每一个字的演变都体现了一个文化史的演变。还有大家讲的,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日月水火,一看就知道“日”是什么,太阳。有人说那中间一点是太阳的黑子,其实呢,可能就是一个符号。那个“月”是一个半月,那“水”就清楚了,最后也很清楚,一团火。

“山”一看,山峰层峦叠嶂。好了,说第二个字,我已经说过了,那什么,石头的“石”。那这个“石”怎么写成这个三角形,我们知道石头没有什么特征哦,你说我象形,像山有山峰,一看就知道,月是缺的,太阳是圆的,那石头怎么办?其实这个“石”可不是一般普通的石,这个“石”是一个古代的那个乐器,叫石磬,乐器,磬经常使用,礼乐文化敲打这个磬。磬是石质的,干脆就画一个磬代表石头,那你说是磬,怎么知道是磬呢?你看,绳子挂一个磬,用手拿一个锤在敲打,这就是磬。那说到这个磬我们就想,那磬敲出来是什么,是声音。你怎么知道是声音呢,耳朵听见了,于是在磬中间加了一个耳朵,这个耳朵听见了就是声音,所以这就是声音的“声”。那耳朵听见了,口里面说出来的,要听见了呢,也是声音的“声”,于是又加个“口”。

这就是智慧,所以古代的汉字都有内在的联系性 ,那我们从这些字里面呢,就能看到造字那个时代。它的历史,它的文化就记录在这了,而且这些是原汁原味,没有打折扣的,你改不了的。你文字文本可以改,文字的构造改不了,所以这就是古人的智慧。其实汉字啊,有很多很多这样可以讲述的故事,所以我想我们要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我们还要了解汉字的构造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多汉字解读:www.yangfenzi.com/tag/hanzi

5、文字不受方言影响,不仅做到了纵向上的文明传承,更做到了横向上的文化传播,促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当然除此之外,汉字还有其他的一些特点,它可以跨语言、跨方言。

我们在北方长大的孩子,你到南方去,怎么样,听不懂广东话,要听广东话,像讲外语似的。我自己有这个经历,有一次九十年代,我们几个到香港一个大学访问,我们第一次到香港那个大学,我说看看它的大门怎么样,我们散步溜达,就问了三个孩子,竟然无法沟通,问了三个,最后只好用英语沟通,这就是在香港我亲身经历的。我们三个边走边感慨,说在香港一定要推广普通话。我们这个不同的方言,这么多方言区,不管你讲什么方言,但是汉字一看就懂了。那先秦也是这样,当然当时不叫普通话,叫雅言。诗书之礼皆雅言,尽管方言分歧很大,但是,咱们的文字,不受方言的影响。所以汉字因为这个贡献,它的统一性,不仅使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地往下传承,同时也有利于中华文明的横向传播,跨越不同的方言地区乃至民族,这样就维护了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教授——黄德宽

6、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具有文化安全的意识,传承母语、学好汉字势在必行!

在座的我们都是年轻人,现在我们的国家民族复兴,我们现在在全世界地位很重要,实际上呢,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当代青年,我们在这样一个文化的熏陶下成长,我们自然有一份责任,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传播开来,中华民族的复兴,要对自己的民族发展做出我们持续的努力,同时我们应该向世界、向人类文明,输送我们的智慧,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现在学英语的时间,比学母语、学汉字,花得多的多,但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母语和自己的文字,因为要知道任何文字、语言,它在作为工具的同时,是传递文化的。学习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语言文字就接受了它的思想文化的影响。所以我觉得我们,还要有一个文化安全的意识,语言文字的安全也是文化安全的一部分。所以特别期待,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传承好母语,学好汉字,传播好中华文化,为我们的民族复兴做出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贡献。我就讲到这儿,谢谢。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吉林大学副校长吴振武: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 女科学家颜宁开讲啦演讲稿:人生的意义在于你为世界留下什么

➤ 汉唐飞扬雁栖湖设计负责人刘方磊开讲啦:用建筑讲述中国故事

➤ 诠释福文化,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孙旭光:恭王府的天下第一福

➤ 历史地理学者葛剑雄开讲啦视频:文化的传与承,孝道有没有用?

➤ 陈里:互联网+传统文化助力中国梦,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的几点思考

➤ 李强:中国人除了诗词还有姓氏 中国人的姓氏都打哪儿来?

➤ 别人家的孩子武亦姝,中国诗词大会会成为文坛的星光大道

氧分子网·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综合整理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