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贤江:这么火的IP到底怎么解释?内容是IP的核动力

没有想到,IP这个词,生命力这么顽强,我原本以为最多热炒到2015年年底,但如今,已经从“IP”升级到了“超级IP”。

陈贤江:这么火的IP到底怎么解释?内容是IP的核动力

不过,还是没有人能说清楚IP是什么,吴声甚至在《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中放弃了对IP的直接解释,转而聚焦到“超级IP”这个所谓的“新物种”上。

但这并不意味着IP不值得去解读,到目前为止,IP表现出来的活力,似乎正在颠覆它的表象——它也绝非只是一个资本热炒的符号,它的存在和成长,是互联网引爆的新商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虽然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于IP仍然存在认知上的混乱,但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内容”是这个商业体系的核动力。

IP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

前互联网时代,人们不聊IP。

因为在传统的商业模式里,场景是确定的,产品都是可见的,消费在可控的时间和空间内发生。

进入互联网时代,产品的数字化(或者叫虚拟化)和渠道的去中心化,带动了整个商业模式的颠覆。

于是就有了IP。

IP的由来已不可考,有一种说法是“国内最早出现IP这个用法是2013年的游戏领域,指影视改编游戏,它进入影视产业,和互联网公司布局内容产业,推行泛娱乐生态圈战略直接相关。”(摘自《媒介》杂志)

《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称,2013年,“移动游戏市场在本年度异军突起,呈现爆发式增长”,这带动了IP热。2014年1月,腾讯游戏副总裁高莉在2013年度中国移动产业年度高峰会上以《铸就精品IP引领产业明天》进行了演讲,这是IP第一次大规模进入行业视野。

在移动游戏市场大爆炸的同时,视频网也表现出来对版权消费的极度饥渴。2011年前后,电视剧版权的疯涨,不但带来了各大视频网站的“亏损危机”,更提升了“优质版权内容”的重要性。

2012年,随着视频网站从拼烧钱转向拼自制,开拓“版权内容”来源,成为一大趋势。

游戏行业和视频网站的合力,终于让IP成为影视行业追捧的热词。

陈贤江:这么火的IP到底怎么解释?内容是IP的核动力

在这个趋势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无论是移动游戏还是视频网站,消费的都是数字权利,需求都来自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且,发展到现在,传统的版权语汇已经无法满足市场运作的需要,

就如罗振宇所说,“出了怪词,就一定是因为‘世界新生伊始’,有些现象用旧词已经无法表述了。

IP到底是什么?

IP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解释。

百度百科的解释: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字面粗译为“知识产权”,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

《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作者吴声认为:“IP,简而言之就是具有高品质内容的知识产权。”

王世颖在《引爆IP:影游漫文超级IP打造之道》中提到,“凡是有内容、有一定知名度和一定粉丝群的文化产品或文化产品碎片,都是IP。”

而网名为“君泽洛夫斯基”的《好奇心日报》娱乐行业记者在知乎的回答中说,“IP可以理解为爆款+全产业链。爆款是内容,全产业链则是基于内容的后续开发。”

知名互联网评论家阑夕则认为,“判断一个内容是不是IP,有一个最简单不过的标准:这个内容是否能够仅凭自身的吸引力,挣脱单一平台的束缚,在多个平台上获得流量,进行分发。”(《哪有什么自媒体,做不成IP就是死路一条》)

从上述观点中,我们可以提炼出IP的三大基本属性:

1.内容性:IP是内容(但内容不一定是IP)
2.独创性:只有独创性的内容才有“知识产权”
3.商业性:IP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没有商业价值的就不是IP)
但我认为,这还不足以更准确的理解IP这个概念。

IP,普遍认为来自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从中我们大概可以猜测,最早使用IP的人可能跟采购海外版权(游戏或视频)有关。

陈贤江:这么火的IP到底怎么解释?内容是IP的核动力

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直译是“知识产权”,在台湾被翻译成“智慧财产”。这个词显然不足以扩改商业语境中IP的内涵和外延。因为,“知识产权”涵盖的范围非常宽泛,理论上说,其包括了任何形式的原创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内容都是IP。

因为,通常所说的IP,都是具有一定商业价值,没有商业价值的原创,不会被纳入这个概念体系中。

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周铁东在《独家:被中国影视圈炒热的“IP”到底是什么鬼?》一文中使用了“潜在财产”的概念(underlying property)。按照他的逻辑,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知识产权,才是IP。

问题是,“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知识产权”并不是现在才有,为什么IP会突然成为一个热词呢?只是因为资本炒作?不否认其中存在炒作的因素,但我还是上面提到的观点,IP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

所以,当我们谈论IP的时候,必然要强调它的网络属性。

有“连接”才有IP

吴声在《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一书中反复提到一个词,连接,而“连接”(或“超链”)正是互联网的“灵魂”,是网络世界的起点。

只有超越了传统的版权概念,成为一个可以超链多元商业模式的存在,IP这个概念才有了意义。

对于互联网来说,“连接”带来了信息的自由流通,并最终改变了“知识产权”的命运。在前互联网时代,“知识产权”的价值由其物理形态决定,收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物理形态的“知识产权”商业模式相对较单一。

这一点在音乐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在实体产品形态下,音乐的销售遵循的是“唱片-分销商-零售商”的路径,但在音乐数字化之后,尤其是彻底“流”化之后,“知识产权”就有了多元的变现渠道和可能性。

渠道本身也在分化。比如社交网络带来的媒体碎片化和传播的去中心化。随着传播从单向的线性传播变成了网状的病毒式传播,这就为“知识产权”创造了多元立体的新商业模式。

所以,个人认为,IP还有一个属性是必须正视的,病毒性。

陈贤江:这么火的IP到底怎么解释?内容是IP的核动力

因为是“病毒性”的,所以它可以附着在渠道上、内容上、文化上、甚至人格上,并把这一切“连接”起来,让信息在其中毫无障碍地流通,于是,IP就有了多平台、跨媒介的商业价值。

内容是IP的核动力

内容即信息。

文化产业本质上卖的都是“信息”,所以,人类从工业社会带向信息社会,文化产业受到的影响最大。

互联网带来的生产力革命,首先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

1.互联网极大的降低了信息生产和传播的门槛,个体生产和传播迅速取代集体的生产和传播,并以更具性价比的模式改变了传统商业。

2.互联网经济的基本模式是“流量变现”,信息生产和传播门槛的降低,让个体掌握流量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所谓“网红”,其实就是“个体流量精英”。

3.单一渠道的“流量精英”和多渠道的“流量精英”构成了新的商业生态,而新的工具催生新的流量精英,并由此改变互联网商业格局。

而在互联网时代,生产信息就如同造血,只有源源不断地生产信息并传播出去,才能保证存活。如果要想活得比别人好,还要能生产出具有差异化的优质信息。

这里所说的“优质”,不只是传统意义上高品质,更是具备三大特性:

1.较强的独创性,法理上说,只有独创的内容才拥有“知识产权”,而且,独创性决定了内容具有独特的个性,也就具有了差异化。

2.较强的连接性(或者叫病毒性),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开去,连接到尽可能多的用户,并将其转化为“流量”。

3.较强的黏性,让信息生产者和受众能够更紧密地关联起来,让受众对于生产者产生尽可能高的信任度。

毫不夸张的说,这三大特性决定了互联网时代一切内容的生死,也决定了IP的价值。虽然一直有人怀疑IP这个“概念”的生命力,但是,随着内容的进一步数字化,现实进一步虚拟化,除非我们能找到更好的概念可以取代IP,不然IP仍然将是泛娱乐产业的基本元素,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者:陈贤江】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自媒体赚钱那点事:为什么你写得出10w+的文章却赚不到10w块?

➤ 魏武挥:石榴婆缺少投资价值,内容创业未来更适合生意人

➤ 盒子有戏? 从“囧盒”的爆火看电影IP新玩法

➤ IP创作的冰山原则:看不到的前期设定更重要

➤ 由“肿瘤君”看IP改编热,天涯仍是一座金矿

➤ 陈昌业:BAT总把IP改编挂嘴边,但编剧工业准备好了?

➤ 游戏IP背后的不可告人之谜

➤ 抢设计师就是抢IP:京东众筹新打法

您可能还喜欢…

10 Responses

  1. 查理说道:

    IP之道就是如此,它不该是『到手之前恋成狗,后来撸完嫌人丑』的索取榨干,而应该是『一念生』,进而『万念涌』的无限延伸与粉丝卷入。就像《浮士德》里土地之神的吟唱:『生潮中,业浪里……一个永恒的大洋,一个连续的生长。我架起时辰的机杼,替神性织造生动的衣裳。』

  2. xiao陈说道:

    IP是娱乐消费,讲究『占领人的心智思维』,落地于打动人心。但打动一次容易,总能打动就得靠功力,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目前中国的国情,无论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还是『低调奢华讲内涵』,IP的塑造绝非一家能够完善,所以,多家联合,共营、共赢的联合体模式最为合适。由此,大家捆绑在一起,不急于短期暴利,共同追求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所言的『未来现金流的最大化』,这才是IP生意应有的格局。

  3. 天涯说道:

    我们都知道冯大辉是毒舌,为人率真,遇见看不惯的就会喷,阿里经常被喷。当时我离职的时候就问他「你有没有发现丁香园正在一步一步变成你所讨厌的样子?」,丁香园变大了,对内部员工的管理制度也越来越让普通员工讨厌。这些让人讨厌的管理制度肯定会引起冯大辉的不满,导致与高管们撕逼。我猜冯大辉很多时候会尽力为普通员工争取利益,比如更高的工资、期权、福利等等。这些很容易与高管产生冲突。我记得当年还听见冯大辉跟CEO在会议室吵架,冯大辉说「再不涨工资,技术产品部的人都TMD走光了」。最近听丁香园的前同事们抱怨说丁香园搜集员工电脑网卡的MAC地址以便监控员工上网让他们很寒心。

  4. 李瘦城说道:

    郝景芳凭借《北京折叠》斩获雨果奖之后,媒体仿佛集体得了性冷淡一般,《三体》时大陆纸贵的盛况丝毫没有出现。刚刚查了一下,ZAKER最新的关于《北京折叠》的新闻,是22个小时前。
    22个小时前是个什么概念呢?那是今天早上的午夜档,你刚刚进入甜美梦乡。ZAKER的编辑们,宁愿和大家聊聊什么月饼最适合送给宿敌,也不愿意把黄金档让给郝景芳。
    这是为什么呢?前几天有人很兴奋地和大家说:《北京折叠》被封杀了,虽然原文还能看,但是所有新闻、采访都被取消了。问到原因,说是政治不正确。是啊,要把北京折叠起来是一件大事,怎么能大张旗鼓呢?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直到某一天我们迎着朝阳苏醒过来,才发现,自己已经隔绝了一切,生活在二层空间,似乎这样才是正确的。
    但谁愿意这样呢?《北京折叠》被封杀,你这么兴奋又是为什么呢?
    朋友今天早上给我发来一篇评论《北京折叠》的文章,大体内容是:抛开三层空间的设定,它不过是一篇庸俗的言情小说。我觉得这个观念非常好,一语击中小说的要害。但是,《穆斯林的葬礼》去掉穆斯林的设定后,不也只是一部庸俗的家庭伦理剧吗?
    无论如何,《北京折叠》都是一篇很好的作品。也许有人觉得,郝景芳的叙事手法过于平铺直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方法更易于阅读和理解。也许有人觉得,这篇科幻作品写得并不科幻,全篇唯一的专业术语全部还是来自经济学,但建筑学的专业术语又有多少人能看懂呢?所以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的吗?似乎没有。
    往往一件事出现太多两面性的时候,高度的讨论就会发生,因为人们会自动形成两派,用技巧与文字互相攻伐,拼尽全力想说服对方承认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但《北京折叠》似乎并没有产生这种效果。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政治不正确,并不关键。我一向不认为,政治可以成为诸多事情的理由或借口。是媒体吗?恐怕也不是,在这个人人媒体的时代,一件事情如果具有高度的争议性,自媒体将轻松拔得头筹。
    真正让《北京折叠》失去讨论光环的,是恐惧:对于认清自身的恐惧,对于自我定位的恐惧,对于未知的未来的恐惧,对于贫穷的恐惧,对于奋斗的恐惧,对于背叛的恐惧。
    折叠后的北京,给予了我们每个人一个给自己定位的机会,也给了我们一次展望未来的机会。我相信每个人都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予了自己一个明确的、但自己可能并不愿意承认的定位:我们究竟属于一层空间、二层空间、还是三层空间?属于我们的未来,每天究竟有24小时、16小时、还是短短的8小时?
    值得细思,细思极恐。
    我们恐惧自身的同时,也恐惧这个世界终有一天真的变成这样。但实际如何呢?抛开了三层空间的科幻外衣,它就是活生生的世界。无论将来的北京是否折叠,你都必须要面临可能的必穷、必然的奋斗、间或的背叛与持续的蔑视。当这些真正摆到你面前时,所有情绪被不愿承认的恐惧占满,又有什么心情讨论呢?
    《三体》不让人恐惧,因为每个人都知道,星球大战离我们太远。《行尸走肉》也不让人恐惧,因为每个人都知道,那只是人类对疾病的抗争。但《北京折叠》离我们太近,仿佛闭上眼睛,就能听到空间折叠时,北京急促而又残酷的鼻息,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血腥的汽油味,那是未来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判决。
    所以,敢于直视的人并不多。直视后敢于讨论的人,则更少。但人生中,又有什么事是真正值得可怕的呢?可怕的无非是:我们不但不敢面对未来,还不敢直视自己。不敢拼搏,沉于意淫。长此以往,连讨论的勇气,都逐渐失去了。被折叠的北京没有人讨论,也就不足为奇了。也因此,我们又回到了开始时提出的问题:《北京折叠》被封杀,“你”这么兴奋,又是为什么呢?

  5. Kevin Cheng说道:

    IP为王:当我们在谈论IP时,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提到IP,现今产业内最需要的,首先是厘清概念。市场上大家所追逐的IP,其实大多数是产品,最多只能算是品牌,并非真正的IP。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字面粗译为“知识产权”,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上个世纪90年代,IP的概念在美国动漫产业兴起,开始于DC漫画的《超人》和《蝙蝠侠》电影系列。2000年以后,漫威Marvel授权Fox制作《X-men》,授权Sony推出《蜘蛛侠》大获成功。2006年,一度不被业界看好的漫威电影工作室,推出《钢铁侠》后一炮而红,开启了用电影批量改编漫画作品的时代,一直持续到今天仍热度不减。
    对于真正的IP运营来说,跨媒介内容生命力和商业价值是巨大的。在全球票房中,单一IP累计票房最高的均为系列作品,票房最高的IP中70%是动漫改编。每年,好莱坞超级英雄系列电影数量只占10%,却创造了80%的利润。除漫画改编电影获得成功之外,好莱坞的IP在游戏和衍生品方面也创造了巨大利润,逐渐让国内文化产业明白了IP跨媒介内容运营的重要性。相较而言,国内大多数作品只能算作产品级别,缺乏长期生命力和跨媒介商业化的能力,很多产品盲目跟风操作,主要依靠平台强势导流和市场一时喜好,结果就是昙花一现,来的快去的也快。比如央视,就是只重视传统渠道,不重视内容长期变现的典型案例。央视三套的综艺节目,被《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等冲击之前,曾在缺少竞品的市场里,依靠国家电视台的强渠道效应获得全国观众的注意力。新媒体时代来临,受众消费习惯改变导致开机率下降的同时,东方卫视、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突然爆发,迅速让全国观众忘记了央视。如今,你还能一下子说出,央视有什么节目好看?容做火了可以成为品牌,但品牌的局限在于,一开始就是瞄准了某种特定的媒介形式来变现,难以将影响力延续到下一个媒介形式。比如火爆的电视节目,很难像真正的IP,通过游戏、电视剧或是电影来赚钱。曾风靡全国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创造了近4亿人观看一档选秀直播的高收视奇迹,但如今也已销声匿迹。《中国好声音》是强势内容品牌的代表,连年收视率和口碑均在下降,这不仅仅是受众审美疲劳的原因,那什么才是一个高价值的IP?一个具有可开发价值的真正的IP,至少包含4个层级,我们称之为IP引擎。
    从IP的表层到核心,可以分为呈现形式、故事、世界观和价值观四个层级。前期开发的层级深度决定了作品的价值,也决定了作品是否能成为真正的常青IP。
    第一层表现形式和流行元素,这是IP的最表层,对观众是最直观感受的层面。比如中国风,国内作品并不缺乏大批武侠、功夫、清宫、唐服等流行元素,再比如蒸汽朋克、星际、科幻等流行风格。国内大部分作品停留在第一层,只关心一个时期内流行什么风格。这种只注重最表层形式的操作导致了国内作品的大批跟风和先天不良。
    形势和表现元素是来表达故事的最浅层的工具,并不是最关键的IP引擎,却成为了国内作品的着力点。这种观念先天制约了IP创作,未能挖掘到吸引观众的核心,结果就是大批中国风作品在跟风中销声匿迹。哆啦A梦、海贼王这些享誉世界的动漫主角形象,看起来并不像日本人,但角色本身承载的价值观与精神内核非常符合日本文化。
    很多所谓中国风作品流于一时的风潮却难以延续,并且很多作品都是借用前人的肩膀。比如国内现在流行的西游记改编,现有作品均未能抓住西游记的故事和价值观核心。《大圣归来》就是一个极其注重中国风艺术风格以及人物美术设定的案例,如果在故事和价值观的层面加以打磨,更容易让一个不懂中国文化的外国观众看懂,商业化变现也会做的更好。
    第二层是故事,故事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好故事难以驾驭但也有章可循。好莱坞早就总结过人类历史上的经典故事,归结为“十个故事引擎”,所有的长短故事都可以被归类为十个故事引擎之中。例如,《琅琊榜》 初看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其实相当符合『超级英雄』的故事引擎。故事的内核其实是神算子梅长苏凭借超越常人的智力和情商,通过发挥不同于大众的超常价值,完成人生使命的故事。《花千骨》表象是穿越六界的魔幻古装爱情故事,内核运用的是『灵魂伴侣』的故事引擎,即若缺少对方,主角在故事中无法实现自身价值。
    然而,故事引擎也只是推动IP的一种工具,只关注故事的讲法,也相当具有局限性。故事是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经历和选择,本身会受文化环境、时代背景以及媒介性质所限,难以跨越时间和空间。
    90年代起,日本动漫作品开始在国内获得了巨大成功,逐渐占据国内动漫市场70%至80%的份额,主要是因为日本和中国文化同源,以及日本作品讲故事的能力更好。但日本动漫作品只止步于亚洲,产业的商业化能力很差,未能像漫威系列那样风靡全球,正是因为文化与价值观的表达只局限在日本。
    第三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普世元素,指人物对世间美好事物的追求,比如,爱情、亲情、正义、尊严。这一层开始进入到注重核心的作业方式,即开发IP深层内核。普世元素区别于现在大家开发IP时所强调故事中的世界观,即对于环境和框架的构造。普世元素是跨越文化、地域、时代的。美国好莱坞的作品能在全世界得到认可就是因为对于普世元素的把握。
    普世元素和人性息息相关,不论生活在世界哪个角落的人都有共性。把握好这些共性才能保证作品能覆盖最大面积的观众。《蝙蝠侠》中推动Bruce Wayne是民间正义,《超能陆战队》中推动Hiro和反派博士的都是亲情。中国有一些作品能够名扬海外也是通过对于普世元素的把握,比如《神雕侠侣》中推动杨过的是爱情,《天龙八部》中推动段誉的也是爱情。
    第四层是价值观,是IP最核心的要素。风格选择、人物设定、故事发展等都是可被替换的因素,真正的IP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哲学,不只是故事层面的快感,也不是短平快消费后的短暂狂热。超级英雄故事中,每个英雄都代表着一个不同的价值观,比如钢铁侠从个人享乐至上到逐渐承担责任,美国队长的原则至上不容变通的爱国主义,蚁人的屌丝肩负重大责任感的平民英雄主义,蝙蝠侠的从暴力与混乱中诞生的民间正义等。
    多样的价值观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可以使得不同观众产生根深蒂固的认同感,不仅仅具有传播广度,更具有传播深度。这些人类普适的价值观和哲学,可以跨越文化、政治、人种、时空,跨越一切媒介形式。由此,超级IP通过价值观的沉淀对全球观众产生了审美影响和文化层面的持久影响。
    3、好IP都满足以上共性,由内而外的模式可以复制,持续打造超级IP。
    一旦IP关于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核心设定完备后,就可以根据当下市场的喜好和流行配置故事引擎和文化材料。因此,中国作品也可以脱离中国风的跟风怪圈,而是真正关注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的文化之心。以世界顶级IP创作为核心驾驭能力,能够在中国庞大的文化市场中,通过挖掘中国传统哲学和价值观,创造出巨大的价值。这就有可能改变国内IP产业杂乱无章的乱象。对成熟的IP创作公司而言,国内市场就是接近于空白的价值洼地。
    感觉中国当前在IP开发上注重的是概念和题材,追逐某个符号的热度。忽视了思想和价值观的温度。

  6. 晓楠说道:

    个人认为超级IP就是对多年来盗版盛行的一次收割。
    说超级IP之前先来说说IP,所谓“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知识产权”。2015年上半年,IP成为影视圈的高频词汇,也是各大电影节、论坛上的热门议题。不少热门的小说、影视剧都被冠以“IP”。《花千骨》、《古剑奇谭》、《何以笙箫默》、《小时代》、《幻城》、《古剑奇谭2》、《盗墓笔记》、《锦衣夜行》这些大家熟悉的已经播出或者将要播出的对超级原著改编的影视剧均属于这一类,业内把今年称为“大IP元年”。
      这些原著,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它们都有大量的粉丝。当这样的原创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游戏时,原著粉丝的巨大威力和话题效应,会把这些影视剧迅速捧上播放神坛。
      这就是时下正热的:超级IP概念!
      2014年是版权争夺最白热化的一年,随着资本的进入,很多公司疯了似的抢夺各种好的IP,导致优质IP基本被抢光了。目前很多影视公司都在忙于“孵化”IP,是把之前写完的剧本再改编成小说,然后再出版或网络上连载,制造出“火爆”的样子,“他们把这种做法称为‘营销前置’,但事实上是投机取巧,不仅会把IP市场搅乱,还会把真正的好IP做烂”。
      网络IP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现象在将来,这个比例会更高,因为优秀的网络作家所创造的作品,相对而言,更贴近于网络用户,更具年轻性和活力性。因此,与网剧的结合会来得更容易,更适合。
      网络作品的优势在于,其通过巨大的网络平台,帮助读者和作者产生互动,这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作家在创造的过程当中,读者可以直接给出意见,提出反馈,以便作者立即修正。以至于出现大问题的概率较低。
      另一方面,通过与周边影视动漫游戏的转换,包括投资方或协助参与等一系列各种各样的方式,大力推进IP,未来,至少网络小说转电视剧的热潮还会继续。从目前的情况看,小说的影视剧版权金额售价仍将有快速涨幅。
      现正处于快速的成长阶段,电视剧还会上大电影,版权的售价正处于突飞猛进,所以还是比较看好IP未来大量的转换为影视剧的过程,当然是其中优秀顶尖的IP,不可能随便一部小说都可以改编。
      去年开始多部热门网络自制剧改编成大电影,逆袭大银幕。今年暑期档,根据《屌丝男士》改编的大电影《煎饼侠》取得了超过11亿元人民币票房的好成绩。
      同样,电影《捉妖记》中,动画角色“胡巴”的形象憨态可掬,被业界认为是新的IP,可以开发一系列衍生品。
      作为大IP概念最早的提出者,华谊兄弟一直将优质娱乐内容生产视为公司发展的命脉。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曾表示:如果把华谊兄弟比作一辆火车,以影视娱乐为首的IP内容板块就是火车头,以IP内容为牵引和驱动,用电影、电视、音乐这些大众化的媒介产品的爆发力来引爆IP价值。
      纵观整个IP生态圈的闭环,IP热使得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周期越来越短,电影公司的眼光越来越超前。
    IP剧在筹拍阶段还会征求粉丝意见,为喜好度更高的人物加戏。依靠周边衍生品和产业链的开发,可以达到利益价值的最大化。
    IP的加速度转化,也使得影视作品开始反哺文学作品。比如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蒋胜男的长篇历史小说《芈月传》,被称为《甄嬛传》后又一部历史女性巨制,这部备受期待的电视剧未播先红,也使得《芈月传》原作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徐皓峰的小说《道士下山》因陈凯歌指导的电影而大热,同时也让徐皓峰的新作《坐看重围》也随之加入热门小说的行列。
      受众方面,小说读者、电影电视剧观众、各类游戏玩家在快速融合,很多电视观众以前不看小说,但是看了很多有意思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以后会网上找原著小说看,有些玩家玩一个游戏以后,会找同名电视剧或者小说看。这三类人群正在融合和交叉,这对IP放大效应是非常有影响的,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年IP价值得到许多人认可和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
      IP产业现在的竞争格局是,传统影视公司积极布局互联网娱乐领域,进入游戏、在线发行、粉丝社区等热点领域;互联网巨头向内容领域扩张,重新整合影视、文学和动漫产品线,拓展IP全产业链。后续进入者要看看自己是否有竞争优势。
      另外,互联网巨头们在IP产业占据着模式灵活、渠道多样等的优势,IP产业的核心在于与互联网等的结合,互联网巨头们在网络文学、影视、游戏以及品牌效应、粉丝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花千骨》、《旋风少女》及对网络剧收费模式产生革命性影响的《盗墓笔记》等,都属于网络小说改编剧。它们的火爆是网络文学为代表的IP产业获得消费者认可、产业盈利模式进入良性循环等的表现。
      IP产业的产业链条和生态系统正在形成。从目前状态看,影视、动漫、游戏等都是IP内容的高收益出口。但上述领域的体系构建仍存在提升空间。
      超级IP是拥有一个广大的用户群,本身知名度非常高。然而网络小说直接翻成影像,其实成功率并不高,其中是需要靠编剧二次创作的,必须全部打碎了重新再去创作,才能更符合电视剧的架构。
      但是,不要迷信IP,IP真的不是万能的,只是电视剧里面成功的一个环节。对平台而言,在当下的泡沫、烧IP的疯狂之下,更要冷静。不是所有小说都适合改编成电视剧的,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归到内容,将内容创作回归到影视剧整个的创作规律和创作流程里面,才有可能变成一个好的作品,是否每个超级IP出来都是一个现象级,我真的持怀疑态度。
      在国内并不漫长的IP史上,《盗墓笔记》绝对是个难以绕过的存在,这套累计销量达1200万册的巨著,俨然是业界抢手的香饽饽。然而网络剧《盗墓笔记》的横空出世,那五毛钱的特效和槽点遍布的剧情,还是把不少业内人士和观众逼出内伤。
      《盗墓笔记》的书红了近十年,收获了数以百万计的粉丝,因此当它准备影视化时自然受到极大的关注。现在的影视圈动不动就谈IP,《盗墓笔记》显然就是一个大IP,它集中了冒险、神秘、动作、情爱等多重商业元素,再加上万人迷李易峰和杨洋的主演,注定它从诞生开始就是一个赚钱的项目。
      事实也是如此,《盗墓笔记》一上线就获得了上亿的点击量,大量的广告植入,一波接一波的微博话题讨论,职业段子手的吐槽转发,使得《盗墓笔记》成为今年暑期最热的剧集。有时候你不得不羡慕现在的影视圈,只要用钱砸下一个大IP,然后在宣发上多花点钱,根本不用费什么劲,财源自然就滚滚来了。
      很难说网络剧版是成功还是失败,一方面豆瓣网友给剧集打出了2.9的低分,大家几乎“同仇敌忾”,吐槽剧情、吐槽特效、吐槽“三观”,“真是每一帧都能找到槽点”,但另一方面,很多观众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牺牲精神,越烂越看,上线两分钟点击量2400万,上线一小时点击量3045万,22个小时点击量破亿。
      按投资方的初衷,只要剧情不离题万里,服装道具维持水准,小鲜肉们站出来刷刷脸,这个号称“最火IP”的项目绝对能让大部分观众满意。然而投资方为了讨资本的欢心,放弃了对艺术的执著。把改编美其名曰IP开发,实际上就是在一股速食般的文学影视化过程中,借助小说粉丝刷出漂亮的收视成绩,以达到圈钱的目的。
      影视剧真心不是你想拍,想拍就能拍的!如今的影视剧不仅要保证画面质量,同时题材创新,剧情节奏,网络元素,创意营销都要兼顾!拿传统影视剧的制作思维去做网剧明显是不够用的,网友的眼睛可没大妈好糊弄!除非你是真的强。
      对于阿里影业这样的平台,购买已经成熟的热门IP,通过自身的平台优势和资源优势,从源头出发,打造完全属于自己的超级IP,有计划的挖掘,扶植有才华有潜力的作家和编剧,期待创造更多的超级IP,才是王道。
    超强IP举例:迪士尼
    美国迪士尼以动漫文化为起点,主营业务涵盖动漫、影视、游戏、图书、主题公园和众多特许经营产品等各种文化领域,成功打造成世界文化企业标杆。纵观迪士尼近百年的发展历史,迪士尼从一家动画电影的制片公司发展为全球娱乐王国,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旗下IP资源的精心经营。一方面,依托于创意团队,制作出精良的内容产品;另一方面,对内容产品进行反复开发利用,形成“轮次收入”。最终实现单一内容产品的IP化和IP全产业链运营。

  7. Kevin说道:

    看看《超级IP:互联网时代的跨界营销》,写的非常实用的。超级ip,第一时间想到周星驰.我们大家都知道国内游戏授权界的乱象。从经典游戏、网络游戏、动画漫画一直到网络小说,几乎所有作品的“IP授权”都是一团乱麻,各路版权贩子出没其间,极大地体现了“中国经济学”的“优越性”。不要说授权撞车,连两授、三授甚至七八授的情况都时有听说。各个平台一共有多少款传奇、仙剑、天之痕、大主宰……简直数都数不清了。如果有人做中国游戏考古学家,日后一定会对这些问题感到异常困扰吧。
    但就非常成熟的日本市场来说,撞车的事情可就非常罕见了。大多数授权都有严格的地区、类型、质量限制,以防出现撞车、破坏原品牌价值等大家都不想看到的事情。
    可在在上个月,也就是16年3月份,日本市场就发生了一场撞车:还是场颇有点惨烈的撞车。撞车的事故现场,还发生在一个对上世代家用机玩家来说耳熟能详的系列上:女神侧身像系列。
    有些资历的家用机玩家一定会对PS/PS2时代的名作女神侧身像(Valkyrie Profile,以下简称VP系列)有印象。这款发售于1999年的游戏,号称“战斗系统最好玩的JRPG”(其实VP的时代,还没有JRPG这种叫法,当时JRPG就是RPG的主流)。
    VP系列是JRPG黄金时代创意的象征之一,和异度装甲(Xenogears)等异色名作并称——我知道我这么说年轻的玩家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你们就理解为在PS世代的游戏市场上相当于黑暗之魂系列的地位就好啦(等等!)。
    VP1发售在PS1上,卖了70万套,但其剧情、战斗系统、质量、口碑、影响力都超越了这个销量,就连当时中国的游戏论坛和评论界也都被VP洗了版面,直到多年以后也仍然是提起JRPG时必然会被提到的名作。它有一套受到格斗游戏设计理论影响极深的战斗系统,可以近似理解为格斗游戏“帧数表”设计理论的RPG化:战斗中选择的不再是指令,而是每个角色的行动时机,通过合适的行动时机构成连携,获取/消耗时间资源(可以近似理解为气,帧数或者优势,当然最好还是自己实际来打下),然后在合适的连携中完成最大化输出的战斗。如果你是个对日系动作游戏、格斗游戏或RPG游戏设计感兴趣的玩家,那么VP系列你是绝不可错过的一款逸品。
    然而,在PS2上的VP2命运却不那么美妙。这款游戏发售于2006年,和一代同样是tri-Ace操刀,Square Enix发行,但在销量上却遭遇了逆势惨败:只销售了40万套,推定没有回本——虽然游戏的质量还是非常出色的。它还获得过一个更有名的奖项:IGN评选的“Best Game no One Played"——翻译过来就是“谁也没玩过的杰作”。
    于是,按照资本主义的逻辑,这个系列从此就一直停留在掌机和复刻界,出了两款追忆往昔的作品赚点奶粉钱,直到现在。
    曾经叱咤风云,象征着JRPG最高水平的外包厂商tri-Ace又拉了一个冤大头NTT DoCoMo,决定再次挑战火热的日本手机游戏市场。他们拿出来的,自然就是自家引以为傲的盖世杰作,VP系列的精神续作。
    tri-Ace号称日本第一RPG外包商,决非浪得虚名,他操刀开发的JRPG大作可以说满坑满谷:整个星之海洋系列、女神侧身像系列、FF13-2和FF13LR、新梦幻之星……全都是tri-Ace外包开发,比西洋RPG界的外包业余户黑曜石不知道厉害到哪里去了。
    自认为开发实力是日本第一的tri-Ace见到火热的手游市场,说不动心是不可能的,于是也投入全公司之力开发——以及坑冤大头。2015年他们用Chronos Ring坑了冤大头Konami,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于是就又拿着女神侧身像做饵,坑到了一家来头更大,资金更充足的冤大头:NTT DoCoMo,日本最大的手机运营商之一,大概相当于日本移动吧。
    但有一个问题:VP系列的版权理所当然地不在tri-Ace这个外包商手里,而是在发行Square Enix的手里啊!
    所以,这款游戏只是拥有一个继承了原VP系列战斗系统的精神续作而已,名字也必须避开VP系列,起了个在含义上、剧情上类似的名字:天堂与炼狱(Heaven X Inferno)。
    事隔十年,名作复活,登陆手机,抽卡抢钱,看起来一切都很美好。
    从画面质量和制作质量也能看出tri-Ace的雄心:这款手机游戏的画面质量,直逼PSV上的RPG大作,画面绚丽,动作连贯,除了抽卡以外简直不像一款手游。当然,耗电量和发热量也理所当然地非常醉人,数据包大小直奔2G,大片手机连跑都跑不起来……
    暂且不论天堂与地狱到底有没有机会赚钱,但版权持有人Square Enix坐不住了。天堂与炼狱上线了,游戏品质和初期势头看起来都不错,眼看着就要把VP系列不多的遗老遗少抢光,他们只好急急忙忙地跑出来喊道:等等!其实我们也在复活VP系列啊,而且也是手游,tri-Ace你们一个外包的不要截胡!
    这款手机游戏名叫Valkyrie Anatomia: The Origin,怎么看也是正传系列的待遇。
    顺便,这款游戏的命名也给之前装逼的中文翻译出了个难题:你们当年非要把Profile翻译成侧身像而不是档案,现在叫做Anatomia了,该怎么办?难道翻译成“女神解剖书”吗?
    而且,SE他们还真祭出了“2016年春发售”的大招牌,表示这个可不是我们一时起意,游戏早就在开发了,6月之前就会发售了,交通事故责任人是tri-Ace啊!
    这款游戏当然也有个“VP系列之父”带队,制作人是山岸功典——他是VP1和2,以及奶粉作品们的Enix/Square Enix方制作人。
    虽然游戏还没有任何资料、截图和视频传出,但根据近年日本手机游戏的尿性,我敢用小脑断言:这款VP前传游戏,九成五也是个使用VP战斗系统、以gacha抽卡作为付费点的标准日系手机游戏。这种撞车事故现场简直堪称惨烈了:原本就是只有几十万用户号召力的老牌游戏,还要被两个风格、定位、设计几乎一样的产品争抢,最后的结果八成是两败俱伤。
    种“精神续作”大战“版权业主”的戏码,也从侧面反映了日系gacha+X的模板式手游竞争已经激烈到了何等地步:一个十年前的经典系列,居然会被开发商和发行商同时捞出来,进行模板式的抽卡化设计,在同一个季度上线……
    资本主义没有巧合,对吧。
    不管这暗示着日本手机游戏怎样的市场环境,这两款游戏对我们这些VP遗老遗少总归是个怀旧点,对于从未接触过VP的新世代玩家也算是个好消息:总算能玩到一款使用VP战斗系统的新游戏了。
    至于说抽卡(gacha)设计会对VP的战斗系统造成损害吗?我想,这可就是个大得多的设计话题了,并非能在这场交通事故中说清的。
    哦,如果万一,我是说万一,SE的Valkyrie Anatomia居然不是个gacha手机游戏,我想我会单独写篇文章给它道歉的。
    虽然这个可能性真的就是万一吧。游戏手机游戏

  8. 举头三尺有小木说道:

    真正的超级IP,一定是轻产业链和重产业链两条产业链并存。重产业链使得他拥有社会影响力,轻产业链使得他拥有粉丝。只有这两个点都具备的时候,他才叫超级IP。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所人们的很多市面上炒得比较热的IP,比如说《鬼吹灯》他更加倾向重产业链,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需要明星,他解决的是重产业链的问题。像《拳击高手》,他是一个轻产业链,他在动画片、衍生产品,在漫画、话剧上面有非常好的成绩,但是做电影的话会相对比较吃力,他的基础没有那么到或者那么的坚固。什么是轻产业链?我们身边有个国家叫做日本,日本他其实之前想复制美国的重产业链模式,但是失败了。日本相对来说是一个对于很多事情能够研究得更加透彻的一个民族,他最后思考的问题是我如何在IP源头就可以形成全民眼球的一个概念。所以日本很多IP是从漫画开始的,这个IP本身就具有形象,从源头就可以开始去传播。然后从漫画开始,用动画去扩大这个IP,到最后是使用相对比较轻的游戏,日本的很多游戏你看投资额度都并不大,很多玩法也非常轻,用轻游戏的方式来表述,这是一条轻产业链。什么是超级IP?在我的理解里面,超级IP分成两个层次,一个叫重产业链,一个叫轻产业链。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一点是超级IP他的最终结果一定不是在观众层面上,而是在日用品行业,他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才称之为超级IP。什么叫重产业链?是指这个IP从研发开始,他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去支持他,比如说《哈利波特》,他以小说为基础的一个IP,虽然形成了大量的粉丝群,但是第一步电影一定需要大量的资金去支撑才能形成很好的作用。所以在写作的同时开始电影,他用电影跟IP本互动,用电影去反哺他的IP本身,形成从上到下非常好的打通。哈利波特电影也是需要资金去投入的,所以电影或者网剧会成为这个IP的一个放大器。最终当电影都形成放大器的话,哈利波特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衍生品会到达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叫重产业链,是欧美或者说美国人非常喜欢的玩法,包括《海底总动员》,电影票房只有两三亿美元,但是整体的衍生品价值已经做到了60多个亿的规模,这才是IP的真正价值。
    真正的超级IP太少
    我这一个月时间在全国各地游走,几乎见了中国所有未来可能会产生超级IP的天才,我跟他们彻夜的聊天,得出的结论还是令人欣喜的,刚刚跟华策的朋友聊的时候,大家都在谈合润,IP价值明年会不会有价值,IP热会不会破灭?我其实挺难过,我认为今年2014年所谓的IP热,其实热的不是IP,热的只是一种操作模式,我寻找一个可能有点的一个作品,然后把他塑造出来,我假装他是IP然后进行推广和操作。
    我们现在来给大家一个非常非常明确判断超级IP的一个逻辑:这个超级IP是否是超级IP?如何认定他是超级IP?最后只看一点,他能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果一个IP他开始开发之后,我们可以考虑宣发问题,不考虑演员问题,不考虑导演问题,只要这个IP存在就有人对他给予信心,那他才能称之为超级IP,这样有没有这样的IP?我可以说为数不多。
    刚刚看到的榜单上的IP,都是靠着大家的宣发成本,靠着大家的宣传团队一点一点的很认真的去把这个事情做起来。换句话说,今年这是一个流行的概念,如果把这个概念去掉放到去年,其实用这样的宣发用这样的明星用这样的炒作点的话,也未必不能把这个事情做出来。所以我现在是特别期待,有真正的对超级IP有理解的人,真正的去理解他,然后真正的从零开始去判断这是不是超级IP。
    超级IP他的形成有几种模式:当最初我在写《盗墓笔记》的时候对我来说我没有任何的资源,他形成超级IP的唯一方式是什么呢?就是时间,最好的超级IP一定是跟时间是挂钩的,比如说我和我的读者走了八年时间,这八年时间他从一个小孩子,从一个初中生一直变成了妈妈,那么在这八年里面的话,这本书这个IP一直跟她是环环相扣,这个IP基本上是立于不败之地的,这样的IP有几个,大家心里面数数就知道了。[
    这个事情我们达不到,现在整个影视行业很热,我们在消耗完我们过去几年储备的超级IP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办?现在很多大佬应该已经看到这个问题了,现在已经没有IP可以买了,无论砸多少钱进去很多东西买得都不是很衬手了。怎么办?未来的超级IP在什么地方?还要等8年时间吗?这个时候就很多人开始寻找加速培养超级IP的方式,比如说培养超级IP,很多人特别惨的是很多人种到地里面然后浇水,然后就挖出来就是超级IP了。
    其实我不是很明白,我们对于我们的未来是怎么判断,比如说2015年、2016年影视是什么情况?真正的超级IP应该是怎么做?比如说我找搜狐畅游过来,再找乐视网过来,我们几方坐在一起我们讨论,我们要培养一个超级IP,我们投入这个超级IP多少资源,首先不是在我们的电影端,不在我们的游戏端,我们不需要为我们的电影策划游戏策划投入多少钱,首先为这个IP投入多少资源,因为我们要坚信这个IP一旦成为超级IP的话他会解决所有问题。
    “鸡贼”心态不可取
    还有一个我想跟各位大佬去聊聊的就是鸡贼这个事儿。我们做电影的人有时候是说我想做电影,然后同时做一个游戏吧,至少在电影播放的时候获得一些流量,得一些流水的利润可以补贴我的利润,这是一个鸡贼。做游戏的人怎么想?我拍一个电影,虽然不赚钱,但是可以把大型的广告片使用,我游戏至少可以赚钱,这又是一种鸡贼,这不是做IP的核心道路,这个就是IP的套现,是最终消耗IP的方式,你们一旦这么做,IP就结束了,以后就没有了。
    漫威怎么做?他游戏做了200多款,漫画出了几千册,几千个不同题材,IP还在进行当中,那以后还是可以做钢铁侠,做蜘蛛侠。为什么?因为每一次的IP的套现跟延伸,对他们都是完整的一次IP的培育和研发。我们只有把这个IP到我们手里之后真正作为一个种子,帮助去培育他们,而不是踩着他们,这个IP才会真正成为超级IP。《像匆匆那年》、《何以生箫默》这样的IP,如果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做电影的时候,做游戏的时候,我们把他当成一颗种子的话,未来你看他有多大?十年二十年甚至我们的下一代人都可能和我们共享这个IP,但是我们现在做法是,我们把他拍完,最后赚钱,赚钱之后跟我没关系了,我等着顾漫,正着沧月接着给我写,那么你们就是IP的终结者,这是最可怕的。
    谢谢大家。
    2014年12月2日
    2014中国影视艺术创新峰会暨第二届中国影视产业推介

  9. 林翰说道:

    好莱坞的漫威、迪士尼、DC,基本都是这种套路。尤其是漫威,可以说将『超级IP』的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也是全球IP最好的范本。
    当然,我们在谈论漫威如何打造自身IP的同时,不能忽略掉客观现实因素,即中国的正版化道路、中国的审查制度、中国的影视工业水平。
    不正视这三点,而一味地强调IP价值,有涉嫌圈钱的嫌疑。
    就例如,发布会上提出的《寻找前世之旅》,就被众多网友扒皮、抵制,包括知乎er在内。但很抱歉,资本是不关心这些的。只要有鲜肉、有美女、有话题,我管你是不是抄的。我认为,秉承这种态度的中上层人士,才是中国正版化道路最大的阻碍。
    好了,我们在谈论什么?我们在谈论,以『超级IP』的名义,行圈钱之实。强调价值,才能重塑价格。当下中国还未形成真正的IP——以我浅薄的知识架构来看,所谓『超级IP』应该是涵盖但不限于电视、电影、书籍、漫画、手办、乐园等类目。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某一作品,来达到文化娱乐全覆盖的目的。从2010年开始从事衍生品设计,接触的国外IP很多。
    10年的时候,还没有出现IP这样专有的名次,同时做衍生品的也少之又少。
    2016年,IP词汇出现频率好高,衍生品/宣发物料这类公司如雨后春笋,当然也有倒下的一拨接一拨。
    我不太喜欢这类,“超级IP”,“爆品”等等这些词汇,给我感觉就很虚,说得永远都太多,而最终实现多少,只不过还是原地踏步。
    我做的大多都是国外IP,而且我本人也喜爱做国外IP,首先国外是一个系统下来,有一个很明确的点,然后从这个点延展出来其它方面,做好基层,才能往上延展。国情也有别,国外火热的IP拿到国内,也不一定会火。
    国内的IP,大部分都很鸡肋,作品本身就很多口水,当然也有精品,但是无法系统发展。大家都太浮躁,2,3年热度就过去了,不会再为它深度挖掘,大家只想着赚下这笔钱,更像投机主义。现在谁还热心栽培呢。
    衍生品呢,宣发物料/促销品,大家更喜爱;售卖类的衍生品,大家更喜爱采购集货。衍生品没有区分化,大众当然taobao哪家实惠买哪家了。

  10. 董雍说道:

    不出意料,魔兽又火了。.魔兽电影不仅仅创造了票房新纪录,也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声势最为浩大(同时也是争议最激烈)的一部超级IP。走出电影院,除了抚平激动心情之外,估计讨论最多的就是“第二部主角应该是萨尔”。。。。
    迄今为止,欧美日韩都有一些绝好的系列电影,看完第一部不仅期待,也坚信会有第二三四部,他们不仅仅是电影,更是创造了一个个新世界,哪能一部就短命?比如007,生化危机,哈利波特,死亡笔记。。。今年各大IP被BAT拿下,而《藏地密码》更是难以驾驭,《盗墓笔记》被拍成那个鬼样子,抛开演员的演技不说,光是特技就已经足够大家吐槽的了,说不上有多么期待阿里投资的《藏地密码》,毕竟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原著党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伤害。藏地密码是我很喜欢的小说,它最突出的气质就是动作和探险,已经让人心驰神摇的西藏风情。
    我还特地去翻了一下阿里官微一个叫阿里出品的微博,发现是在青海的开机的。
    当时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不去西藏拍,后来回想估计也有政策的限制。在青海拍也比盗墓笔记就在北京白河湾的破草地里拍要好。
    不过主角是何润东真是够雷人的…《藏地密码》这部小说本身感觉可以塑造一个中国式的英雄,卓木强巴内心的柔感、民族大义的责任感和强健的体魄无疑是一个英雄的标配;而作为他的恋爱对象唐敏,身份虽然可疑,但是最后也逃不开感情的枷锁,最终为了爱人而牺牲;吕竞男隐忍而热烈的性格更是让人心疼,她曾一度成为我的精神标杆。还有书中那些对于圣迹气势恢宏的描写,以及悬疑式的探索,可见作者何马脑洞之大。说了这么多再回归到主题,其实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已经是很常见的了,失败的成功的例子数不胜数,作为一枚书粉,暗自庆幸并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影视公司来拍摄《藏地密码》,虽说只是网络剧,但是抛砖引玉未尝不可。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