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收费阅读APP《得到》上线分享功能:花钱请朋友阅读

现在,只要你打开《得到》APP,选择《槽边往事》里的任何一篇文章,就会看到页面的底部多了一个红包图标,上面写着四个大字:请朋友读

罗辑思维收费阅读APP《得到》上线分享功能

轻轻点开红包图标,你就可以看到一个盼望已久的功能:

罗辑思维收费阅读APP《得到》上线分享功能

当你的亲戚朋友打开分享链接之后,页面顶部会非常清晰地写明:XXX花钱请你读(请自行将XXX替换为你的名字)。这个功能是专门针对中国用户提出的,全称叫做“请客要请在明处,人情要落在实处,特别的关爱要特地花钱”。

罗辑思维收费阅读APP《得到》上线分享功能

每篇文章每个付费订户可以分享5次,所以手快有手慢无,全靠人品。点开这个红色文件夹之后:

罗辑思维收费阅读APP《得到》上线分享功能

你可以看到自己是第几个抢到阅读权限的,还可以查看分别是谁抢到了,在几点几分打开的。用这个方法,你可以看出谁在潜水不说话。

现在,我有句很重要的话要说:

这个功能是罗辑思维技术团队开发的;

这个功能是罗辑思维技术团队开发的;

这个功能是罗辑思维技术团队开发的。

所以,觉得好用的话,请慷慨地把掌声送给罗辑思维团队,不用感谢我;觉得有Bug要投诉的话,请不要找我请不要找我请不要找我。我不是罗辑思维的客服,谢谢合作!

《得到》APP是一个封闭式的收费阅读APP。在很早的时候,我就建议要做分享。因为在我看来,一个人花了199元订阅费,那么在自己的微信里把自己付费的内容分享给亲朋好友,这是付费用户应有的特权和福利。只要他不是在网上大规模分发,就应该用这种权限去赞美他。借此可以让他的亲戚朋友知道:他对分享给大家的内容非常在意,并不是随手发送,而是把自己付费买到的内容分享出来。花钱请人阅读,这才是诚心诚意地请客。同时,用如此认真的态度分享出来的内容,也就值得亲戚朋友们一读。

在《得到》APP的付费专栏功能上线一个月零一周之后,分享功能终于完成。但是,罗辑思维团队极为低调地没有专门发文谈这件事情。所以,作为一名专栏作者,我自己来写一篇说明文,告诉读者新功能上线,在哪里找到入口,以及如何使用。

此前,我和雕爷就互联网的特性进行过一次争论。当时我们就以《得到》APP作为例子,讨论一个互联网产品究竟应该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互联网产品必须免费和开放,这已经变成了一种互联网上的政治正确。但是我觉得把收费和免费对立起来,把开放和封闭对立起来,不利于理解事物的复杂性,这更像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互联网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免费的。宣称是免费的东西,一定要在别的地方收费,或者薄摊成本。由于对免费的执着,往往造成用户为此支付更大的代价。

比如说某度的产品是免费的,那么,用户就不得不一次性下载包含某度所有APP的“某度全家桶”。这就是薄摊成本—下载一个APP的市场推广费用是固定成本,比如说10块钱。因为是免费的缘故,人们愿意下载一个免费APP,那么同时绑定N个APP一并给用户,相当于剩下了N-1个10块钱,总体上还是赚的。

比如说一个写手在网上多年累积起读者群,拥有了一点影响力和读者信任度。他如果始终提供免费内容给读者,又没有其他变现的渠道,那么他就一定会在免费内容家加广告和推广。这就是在别的地方收费—向广告商收费。但是,写手本身不能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负责。所以,一旦发生问题,写手多年累积的声望和信用会被一朝消耗殆尽。而对于读者来说,得到了免费内容的同时,可能不得不面对不当消费的风险。

封闭收费的意思很传统:我有什么东西,我就卖什么东西。你想要什么东西,你就卖什么东西。这样就避免了复杂的商业利益交换,和极为曲折的盈利途径。所以,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一个封闭环境内单线程交易。相对开放而言,这种方式会牺牲用户规模的扩大速度,通过生产-消费的方式只能缓慢累积用户,需要很久之后才能有爆发性的增长。

开放免费的意思是免费开商场。在郊区开一个大型超市,对商家完全免费,不收租金,不收管理费,只是控制价格,要求最低价。然后靠物流、包装和餐饮赚钱,靠向每一个前来送客拉客的出租汽车司机收取乘客人头费赚钱,靠向生产商推销产品收取推广费和广告费赚钱……这样的话,因为用户数量惊人,即便在每个人头上收取的费用不多,但是数量大了之后自然有得赚。

罗辑思维收费阅读APP《得到》上线分享功能

在互联网上,目前是开放免费模式更为成功,但我认为抛开前提谈结论都是耍流氓。开放免费模式的成功,前提条件是:互联网发育早期,大多数是全民性的通用产品。通讯工具、媒体、游戏、视频、杀毒软件,都是全民产品。既然是全民产品,既然是通用产品,意味着如果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占领市场,拥有最大规模的用户群,你的竞争对手就会做出全民产品,而你就得出局。所以,开放免费是必然的选择。

可是今天早已经不是互联网早期了。许多互联网产品不需要卖给所有网络用户,相反的,如果试图让所有人来,巨大的流量只会增加成本,吃掉利润。封闭收费对于商家来说是门槛,可以有效地筛选出自己的用户。对于用户来说则是安全阀,可以隔离无关的人,保证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用户对形而上的“互联网精神”并不在意,在意的是自己能否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是稳定、可靠、持续地得到。

这就像我绝对不去参加团购的餐厅吃饭一样。餐厅用团购增加获客能力,短时间内客流量暴增。但是我作为长期顾客,不得不忍受拥挤和排队,而且因为随着人流量增加,服务能力下降,我花了更多钱却得不到和以前一样优质的服务和菜品,我为什么要去自找麻烦?

再比如说:淘宝商家明明可以增加一个物流选项,用户可以在购买的时候直接指定最贵的顺丰快递,用户自行付费或者选择到付。许多商家嫌麻烦不愿意那么去做,只提供平邮和快递两个选项。可是,商家却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径直购买不联系旺旺,而且选择顺丰快递的用户,往往对价格并不敏感,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也对商家足够忠诚。商家增加一个选择入口,就可以很简单地把自己的VIP用户筛选出来。以后做针对性营销,效果比撒胡椒面一样的广播式宣传要好。

优质用户是靠花钱在商家面前浮现出来的,开放免费系统里得不到这种用户。

所以,《得到》APP新增分享功能,并非开放和封闭之争。这是对于优质用户提供的特别服务,主要用于赞美和肯定,和获取新用户关系不大。我甚至认为,还可以提供给读者一次购买N份分享的入口。因为对于一个愿意花199元订阅专栏文字的人,自我满足绝不止于花钱买自己喜欢看的内容。

【文/和菜头  微信号:槽边往事(ID:bitsea)】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罗辑思维罗振宇,从草根到精英,让你看看这个胖子有多牛逼

➤ 明星摆脱经纪公司压榨?从罗辑思维分家说起

➤ 在行分答融资2500万:与罗辑思维、米果文化达成深度合作

➤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推荐和菜头的产品:鉴鉴,好友匿名贴标签应用

➤ 曹轶宁:试论“罗辑思维”的必须倒掉,再论“自媒体”的陌路与末路

➤ 10年来对和菜头最详尽的采访,我们聊了聊微信和一些轻盈的东西

您可能还喜欢…

12 Responses

  1. 一枝花说道:

    这个功能很有味道。Tony(张志东)就狠喜欢用“味道”这个单词形容产品。你说过的,你不曾为之付出任何代价的喜欢,不称其为一种喜欢科学家种太阳还有一句名言:你所花出的每一分钱,都是为你想要的明天投票。

  2. 昕梓 Xinzi说道:

    菜头叔叔得到必须要中国帐号支付太麻烦啦,你建议一下他们呗。除此之外,我还想知道今天的题图为何这么不得不让人分享!嗯,罗辑思维这次赚了一个免费广告还有一种可能,n个人每人出n分之一的钱订阅(n小于等于5)。菜头叔,订阅量会涨的。

  3. 三叶草说道:

    慈父太贴心了!尤其是关于淘宝物流的那段,不能更对!我买的保险箱,那个重,即使我支付快递上楼的费用了,仍然是我和喊了楼下的男士帮忙,加快递员三个人,好不容易才抬到我住的二楼,幸亏楼不高。快递小哥告诉我,他们有选择付上楼的服务的,这样的话,他们会派几个人来送上楼。哎…我还问过卖家,他居然都不告诉我知道,太可气了,又不要他们出钱

  4. 陈先森说道:

    菜头叔,请教一下怎么才能订阅你在得到的文章呢?我是苹果手机,可是我操作了很久都不知如何订阅,可不可以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呢?盼回复,我非常想订阅可是总卡在支付环节。可以,下载《得到》APP。翻以前我的文章,找文章下面的《得到》订阅二维码,直接在微信支付。5分钟后,用微信账号登陆《得到》。

  5. 喜乐乐LOve说道:

    菜头叔,你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吧!!如果你这边直接分享付费文章有违商业合同和初衷,可是如果没有渠道分享这些文章,其实失去了一部分潜在客户群,要怎么筛选出“适格”客户群呢?——用现有客户的人脉,尊重现有客户的喜好,找出那些“志趣相投”的潜在读者们!高!实在是高!

  6. 王炬鹏@米巢说道:

    几年以前,使用Internet服务的用户开始意识到,当一项在线服务是免费时,你就不再是消费者了,反而成为了被消费的对象。但在Apple,我们坚信出色用户体验,不应以牺牲你的隐私为代价。

  7. 青红造了个白说道:

    昨天分享了小河在场,原意是小河的那首无爱,可女神说更喜欢文章 就是觉得请客那几个字太显眼,被分享者会不会觉得下次也要请客一下没办法咯,凡是能和罗老师沾边的事,总能感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商业气息你不觉得中国人老要别人讲情怀,讲风险,讲不计成本,同时,又巴不得别人知道自己请客这顿饭多少钱,非常虚伪么?

  8. 刘芳芳说道:

    一直记得你之前的文章说到以后付费阅读会以这样的方式呈现,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我当时看了以后还和很多人分享这个想法,现在可以直接给他们看成品了!赞!讨厌因为别个长得漂亮就上墙的菜头叔您好:前两次点开这篇文章时,分别蹦出了两个公众号推荐,要关注,但我取消了没关注,第三次打开才进到正文。这是巧合吗?

  9. 冯志强说道:

    菜头真的是思言行一致的人,有人说不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补一句,不按照思考过的人生道路去生活,也是不值得过的。如你所说的,这里的读者自身决定了他身边还有不少于五人以上的的有生活品位的人。

  10. 香蕉说道:

    贵产品购买前提供的决策信息不够多,导致购买后因为内容不符合预期而出现不满,对平台本身收费模式产生质疑。200块也不算小额,对内容的预期只能基于罗辑思维的强大IP及专栏作者的个人履历做背书,容易出现信任危机。增加分享功能是一种缓和手段,必要的时候是否可以提供试读的功能?或者提供订阅者的评价展示,如果对内容足够自信…

  11. 黄历说道:

    感觉就像以前买了本书,自己读完还可以传阅。叔,为什么我现在去得到订阅槽边往事,显示订阅一年是从6月8号到明年6月7号,而不是从今天到2017年7月14号呢?菜头叔,请问抢读的文章有时间限制吗?如我抢读后收藏了,以后某个时间我再点开是否会失效?

  12. 和菜头:罗振宇骗得还远远不够说道:

    最近,罗振宇是骗子的言论在网络上很是流行,连带知识付费是不是骗局也成为了热门话题。作为罗辑思维旗下《得到》App的专栏作家,我认识罗振宇多年,也打过许多次交道,所以罗振宇是不是骗子这个话题,知识付费是不是骗局这个事情,我觉得你看看我的分析就已经足够了。

    罗振宇是个什么人?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媒体型名人。媒体型名人是我发明的术语,相对的概念则是大众型名人。所谓媒体型名人,意思是说这个人的声望来自媒体赋能和媒体传播,自上而下进入民众的认知。比如说鲁迅就是典型的媒体型名人,如果把他的文章和言论从课本里去掉,从专栏和评论里清除,那么大多数国民就不会知道有这么个人存在。

    所谓大众型名人,意思是说这个人的成名过程,全靠草根民众支持,他们如同养成游戏一样,一点点推着他进入大众的视野,他的知名度是靠水平向扩散,利用民众的人际关系网逐步为人所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奶茶妹妹、TFboys,他们都不是用媒体资源砸出来的名人,而是被草根民众发掘、举荐、传播,最终为全民所熟知。

    这两种不同的名人,对应的粉丝群体截然不同。大众型名人和粉丝的关系异常紧密,我们可以看到tfboys的粉丝为了庆祝生日,可以租用火箭把偶像的名字发送上天,可以集资整体租用地铁站广告牌。这是因为他们彼此伴随生长,透过人际网络彼此联系,粉丝把自家偶像当做家里人,当做是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名人,在偶像身上实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里实现不了的梦想。

    媒体型名人和粉丝的关系则异常松散,知名度的上升依赖于事件营销和媒体渠道,粉丝很少主动进行传播,大多是被动接受。罗振宇过个生日,是绝对不会有火箭上天,星星起名这样的待遇的,连送一瓶老干妈的粉丝都很少。媒体型名人的功用,是作为新闻事件的一部分而存在的。在这些年里,罗振宇一次次引起公众关注,绝大多数不是因为他这个人,而是因为和他相关的事件:会员制、卖书、卖月饼、签约papi酱……

    所以,为什么分析罗振宇的各种文章根本看不下去?因为它们的分析连最基本的立足点都没有,连最基本的功课都没有做,然后就敢刷上几千字。罗振宇是媒体型名人,这是所有讨论的出发点。在这个出发点之上,才能讨论他的粉丝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罗振宇对他们做了什么?

    我们可以去做一个实验:在微博和微信里搜索“罗振宇”三个字。在罗振宇没有搞大新闻的日子里,搜索返回的结果非常少。看数据分析也是如此,“罗振宇”三个字无论是在微博指数还是微信指数里,数据都不如一个二三线明星。也就是说,罗振宇的粉丝并不在社交媒体上讨论这个人,也并没有多少表达的欲望。但是,罗振宇在微信公众号里拥有近千万粉丝,在各种视频网站、音频网站也拥有大几百万读者。这些用户数据是真实的,罗振宇的确拥有那么多的受众。

    问题在哪里?罗振宇的粉丝属于生活中“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并不活跃于网络媒体和网络社交媒体,他们的活动地点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狼,并不和他人分享自己在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和《得到》上的所得,只是默默地看,默默地听,当做是某种自修自学。

    局面就是这么个局面:一个媒体型名人,和他的近千万不爱说话的粉丝结成一个松散的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盘面上,罗振宇做过一系列尝试。

    按照互联网的标准套路,第一个想法肯定是搞社区,搞社群。阿里都不能避开这种完美诱惑,在支付宝里改过不知道多少版,恨不得抱着每个用户的脑袋狂呼:都给我社交起来!但媒体型名人的先天缺陷在转社交的时候就会体现出来,媒体型名人和粉丝的关系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想要把金字塔结构的每一个层级都打破,变成网状人际结构,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人们来这里的目的不是为了社交,这种社交也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从商业的角度分析,依托个人魅力而形成的某个网站或者某种网络服务,很快就会达到天花板。一个网红也就一两千万注水粉丝,但几亿人去淘宝并非为了马云,几亿微信用户大多不认识张小龙是谁。

    第二个套路自然是电,有了用户,有了影响力,做电商是最直接快当的路数。但罗振宇的个人标签不慎打下了知识、文化这几个字。于是,罗振宇绝对没有卖口红、香水、母婴用品的可能,这些商品和他的个人标签没有任何关系。附带说一句,在互联网上,知识、文化、思想这三个绝对不是什么好标签,它们严重限制了电商化的可能。最后罗振宇的知识标签只能落在出书上,这是合理的一条路径,粉丝在最大限度上也能接受这一点。但是,出版业在中国也是个夕阳产业。无论市场规模还是用户体量,都处于极为边缘的地位。随便找位姑娘,一年里买口红的条数都远比买书的册数多。而且,通过移动互联网而崛起的罗辑思维,最终落回到一个传统夕阳产业上去,这怎么想都让人觉得不对。事实上,罗辑思维的粉丝群体对于罗振宇的期待,远远不止基本纸质书那么简单。

    传统套路都走完一遍了,罗振宇发现了《得到》的价值。

    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得到》APP破了百万用户数。不过是贴了几篇文章,几期视频,几段有声书,用户几乎是穷凶极恶地涌了进来。在移动互联网的收官阶段,《得到》APP横空出世,突然成为一个网民聚集的地方。也就是在这个阶段,罗振宇自称是“知识服务商”,在《得到》APP开启了知识付费的新模式,再一次站上新闻头条。在这个新的领域里,罗振宇找到了罗辑思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方向。

    我个人不赞同罗振宇的“知识服务商”定位,在我看来,更为精准的说法是“知识中间商”。《得到》APP的火爆,证明了的确存在旺盛的市场需求。讨论“知识焦虑”的那都是纯粹的屁话,根本是在极为微观的层面上考虑问题。《得到》成立的根本原因,不是什么语音模式念书念文章是上班族的网络时代学习方式,也不是什么知识焦虑下的自我陶醉和自我满足,它解决的是在知识领域内的信息不对等问题,降低了学习梯度,从而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大众需要知识,但没有指南针和地图。一方面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学习某方面的知识,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对这个领域的全貌一无所知,更不知道去哪里找谁能成为自己的领路人,还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里着手开始。

    知识分子需要受众,但一方面他们由于精专的原因不为大众所知,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他们知识分子根深蒂固的习气,造成他们工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服务大众,因此,他们的著述也很难为一般大众所接受,更谈不上喜欢。

    《得到》居于这两者中间,一方面通过遴选内容、挑选专家知识分子的方式,给与了大众指南针和地图,减免了他们摸索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深度合作,和知识分子共同打造适于大众认知和理解的内容,降低了他们的学习门槛,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他们的入门问题。这是一个精巧的站位,如果深一步为民众提供完整的自修自学方案,《得到》就在和各种付费成人教育机构正面竞争,因为专业程度不够而败下阵来;如果浅一脚完全站在知识分子的角度,他们愿意写什么写什么,愿意怎么写就怎么写,完全不用考虑受众,那么《得到》就在和各种出版社、学术杂志竞争,而且出来的东西根本就没有人愿意看。

    所以,《得到》的站位足够精巧,分寸感很好,这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大众因此节省了时间,找到了需要找的学人,得到了一窥门庭的路径,为后来继续深入前行做了准备;知识分子因此扩大了知名度,增加了收入,也为他后续更为专业的内容引来了潜在的读者和粉丝;《得到》赢得了市场地位和知名度,在投资市场上占据了主动—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于是就有人在讨论,罗振宇是不是骗子?《得到》给出的是不是知识?知识付费是不是个骗局?

    简单粗暴地来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一句话就足够了:供求双方存在,一旦交易达成,即告市场宣布成立。当然,第三方观察者总是可以说,黄金市场是个骗局,黄金就是一种金属而已;艺术品市场是个骗局,艺术品价格都是炒作;房产市场是个骗局,根本没有实际价值支撑房市的价格……但只要有一盎司黄金发生交易,一张油画发生买卖,一套房子发生过户,市场就已经存在。无非是后续规模和延续性的问题,和供求关系有关,和骗不骗没有任何关系。

    还可以参考一下佛教的灌顶。灌顶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宗教仪轨,意思是具德的上师用一套特别的方法使得弟子“成为福田”。但灌顶分为两种,一种叫做结缘灌顶,一种叫做秘密灌顶。所谓结缘灌顶,就是大德摸摸头这样的事情。有的时候甚至因为需要摩顶的人太多,大德累到抬不起手来,于是弟子就用杆子挑起一条哈达,放在座前。需要摩顶的人从哈达下走过,磕个头就算是灌顶完成了。

    为什么叫做结缘灌顶?因为在这种灌顶里并没有秘密心法的传授,也没有结成真正的师徒关系,只是简单的结下缘分,种下一颗种子,期待未来有发芽生长的机会而已。而秘密灌顶只发生于严格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有严密的一整套仪式,在灌顶的过程中会传授不可以对外宣讲的秘密法义,学生需要在灌顶结束后严格按照教授进行修证,算是一种深入的修行。

    那么,结缘灌顶就不算是灌顶么?

    罗振宇并不是教育家,《得到》APP也不是教育软件,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结缘灌顶。如果因为他们所提供的电子书,专栏、有声书,能让对某一领域有兴趣的读者找到门径,了解初步的只是,对该领域的全貌有所理解,大概知道个人继续进修应该走什么方向,读什么书,上什么学,我觉得就已经达到目的。而现在针对他们的批评,相当于是在宣称:用户花了199块钱,并没有上薛兆丰的研究生课,听了一年没有文凭,不能赚钱,这就是诈骗。那你怎么不去抢呢?

    因此,在我看来罗振宇的问题并不在于骗,而是在于骗得还不够。《得到》需要更多专业更多门类更多领域的知识分子,需要完成更多知识普及化和大众化的工作,吸引更多想要进行自我终身教育的成人前来,获得前行的必要资粮,找到共同前进的道侣。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沿着这条路继续深入走下去,完成从阅读、收听到切身学习的修行之路,真正改变自己的人生。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为什么网上那么多人写评论文章写得惨不忍睹,还老喜欢天天刷屏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