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传腾讯要投资「今日头条」,一群自媒体同行在那分析、畅想,有说可能性是80%的,有说可能性是90%的,我也不知道他们用的是什么公式,「薛定谔方程」还是「牛顿第二定律」啊?我当时就觉得不可能,因为腾讯有「天天快报」已经够烦了,而且你又低估了「天天快报」复制、学习的能力。有时候,在咱们中国科技互联网行业,对于一些事情的发展走向,像我这样纯感性判断往往准确率会高点,太理性的话,唉,算了,不给钱怎么可能理性呢。
上面那条谣言传了好几天,「今日头条」方面也没什么反应,我有理由怀疑是他们鼓吹的机器学习,还没达到能站出来辟谣的实力。俗话说「一方谣言,养活一群自媒体」,直到第四天,当自媒体对于买家的猜测从腾讯换到阿里,快要到百度的时候,张一鸣终于忍不住了。这给我的感觉就是:「谣言事小,沾上百度失节事大,知乎网友会不答应的,搞不好要出大负面。」
氧分子网之前刊登的文章:
张一鸣说「加入头条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腾讯员工,那样很没意思。」是啊,这个时候就猴急说想当腾讯员工,会给人一种贪图领取「企鹅去世员工十年薪水」等福利的感觉。而且「今日头条」今年广告收入的目标是60亿,连续12年亏损的刘强东都没有成为腾讯员工的想法,现在已经赚钱的张一鸣更不可能有了。
我看,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同意张一鸣的看法,譬如张一鸣辟谣之后,「今日头条」的副总裁林楚方就果断宣布离职了,所以林总有可能就不是那么想的。张一鸣当然有不当腾讯员工的自由,但是一旦「今日头条」真卖给腾讯了,他可以选择另起炉灶,因为毕竟不是每个被收购者都会有前UC总裁、现阿里太子爷——俞永福那般待遇。可广大员工只需要收到一封内部邮件,就能换上鹅厂的工服了啊。类似的无缝切换,不信你问问「一号店」的朋友们。想想,汪精卫当初也是抗日的,后来还是动起了大东亚共荣的念头。
冯大辉曾经提出一个「屎壳郎推大粪」的理论,我今天看到「今日头条」给我推送的《女孩洗澡时会站着尿尿吗?》,我想,他说的屎壳郎不就是「今日头条」吗?这是我的阅读习惯吗?这他妈是我的喜好吗?这么简单的问题我会不知道吗?如果说这就是今日头条机器学习的实力,那我还是劝这些机器人少看点「天天快报」和「草榴」吧。
某上市公司2015年依靠垃圾焚烧发电实现4.61亿收入,而同样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垃圾堆上做文章,「今日头条」今年依靠「垃圾焚烧吸引广告」将实现60亿的收入。 我一点也不为这个数据兴奋,我没有为大公司业绩时刻兴奋的体质。有了用户,就一定会有收入,再小的个体,也会有自己的广告,这是被验证了的。我只是无法认可、欣赏你卓越的制造垃圾、捡垃圾的实力,你并没有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些,做一个互联网上的破烂王,并没什么可骄傲的。对吧?你看你又给我推送《怎么可以这样玩女人呢 尿都出来了》。
不如改叫「屎尿屁头条」吧?嗯哼?
【文/三表龙门阵(微信号:sanbiao1984)】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一直看不懂今日头条,好不如新浪博客的编辑推荐呢!我这两天已经接到2个今日头条不同员工的推广电话了…一大堆高大上的理论蒙人,说到底还是靠抓眼球,还不如知乎上看看有深度的讨论呢!他们搜蟹,大闸蟹的公众号,然后问要不要在他们那做广告
今日头条的机器学习在我看来就是个最简单的关联推荐。现在BAT那个不是披着机器学习的皮,到处炒作。然而国外已经将这门成熟的技术开始代替部分简单的脑力劳动。甚至在癌细胞辨别时的准确度比专业医学家还高。我认识个数据库方面的牛人,说到机器学习的时候他居然用二叉树来跟我举例。可能这就是国内“牛人”的定义吧。不懂无所谓,还能忽悠呀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SO,最后项羽OVER了……现在公开把话说到那么绝,如果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就等着被打脸吧,情怀在资本面前就是个P。这些客户端本身不创造内容,都是抓取其他站点的新闻,估值怎么那么高经常看医疗内容。。但今日头条整天给我推荐股票信息。。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SO,最后项羽OVER了……现在公开把话说到那么绝,如果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就等着被打脸吧,情怀在资本面前就是个P。这些客户端本身不创造内容,都是抓取其他站点的新闻,估值怎么那么高经常看医疗内容。。但今日头条整天给我推荐股票信息。。
抛开新闻内容low逼 三俗不说,出于工作需要会用头条,有时候会点击下北京突发事件类新闻,搞得现在成天只给我推送北京跳楼 卧轨 割喉等负面新闻,我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心理变态了有木有。。。
抛开新闻内容low逼 三俗不说,出于工作需要会用头条,有时候会点击下北京突发事件类新闻,搞得现在成天只给我推送北京跳楼 卧轨 割喉等负面新闻,我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心理变态了有木有。。。
不用头条已好几年(数不清除了),感觉上面的小编都是写文章不经过脑子,尤其是科技文章赞赏不多,就为三表敢骂的态度,实在大快人心,痛快。现在很多资讯应用靠打色情擦边球博取眼球,而不在内容上下功夫,传播越广,害处越大。没有节操的世界总能赚不少钱今日头条,现在打开就明白了不付费的东西不能看。三表把屎壳郎推大粪理论告诉我呗
不用头条已好几年(数不清除了),感觉上面的小编都是写文章不经过脑子,尤其是科技文章赞赏不多,就为三表敢骂的态度,实在大快人心,痛快。现在很多资讯应用靠打色情擦边球博取眼球,而不在内容上下功夫,传播越广,害处越大。没有节操的世界总能赚不少钱今日头条,现在打开就明白了不付费的东西不能看。三表把屎壳郎推大粪理论告诉我呗
天天快报和今日头条好像一个半价一个八两! 哪里有高质量的信息呢?这里算一个!安装一次头条就卸载再也没安装过……卸载的原因是我跟他们市场谈合作,他们上来给我鼓吹的机器人尿性我不信……不喜欢欢今日头条,也不喜欢即刻。信息爆炸时代,噪音干扰太多!PC端看看新闻就好,手机我交给手游和微信阅读,第一个解决手闲的发慌问题,阅读解决脑袋空的发慌问题
天天快报和今日头条好像一个半价一个八两! 哪里有高质量的信息呢?这里算一个!安装一次头条就卸载再也没安装过……卸载的原因是我跟他们市场谈合作,他们上来给我鼓吹的机器人尿性我不信……不喜欢欢今日头条,也不喜欢即刻。信息爆炸时代,噪音干扰太多!PC端看看新闻就好,手机我交给手游和微信阅读,第一个解决手闲的发慌问题,阅读解决脑袋空的发慌问题
一口气读完,都没带卡壳的。「界面」+自己挑选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偶尔「即刻」和「好奇心日报」。基本满足日常信息需求。是要阅读量还是做好内容,很多人都有这种困境吧。卸载呀 装了两小时就卸载 …好奇又去安装,手贱了 还是忍不住卸载… 然后 我想这玩意哪来的那么大装机量
一口气读完,都没带卡壳的。「界面」+自己挑选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偶尔「即刻」和「好奇心日报」。基本满足日常信息需求。是要阅读量还是做好内容,很多人都有这种困境吧。卸载呀 装了两小时就卸载 …好奇又去安装,手贱了 还是忍不住卸载… 然后 我想这玩意哪来的那么大装机量
不谈别的,光今日头条堪比垃圾页游的低俗吸量广告,就对这产品没啥好感。有关部门整天谈审核,也没见管管这些财大气粗的垃圾内容。也许头条就是靠这些垃圾才活下来的呢。有时它给我推送的内容让我很羞愧,他是咋分析出来我的龌蹉的呢? 靠 现在才知道,原来大家都差不多, 卸载了
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内容分发平台今日头条,最近正深陷舆论风波。先是因为天价挖角300位知乎大V,与知乎展开了一场舆论站;紧接着又因未经授权抓取微博内容,引起微博的警觉。而在近两天,人民网又破天荒的连续撰写3篇文章,对今日头条算法驱动的个性化推荐进行痛批。这三件事看似没有必然联系,但深究起来,它们之间却存在必然联系。
边界扩张之后,头条患上了优质内容焦虑症
先来说人民日报三评算法推荐这件事,这三篇文章其实没有太大的新意。基本上是老生常谈,将过去媒体对今日头条算法的批判进行了总结。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算法推荐的驱动下,推送给用户的都是一些媚俗化的标题党,头条仍不能少了一个总编辑。
人民网所总结出的问题,并非是今日头条一家的过失,这其实是整个内容分发生态当下所面临的共同困境,不过今日头条的问题可能是最严重的。从一开始今日头条就带有很强的技术基因,对技术的依赖远超其他平台。这种纯粹的算法驱动,让今日头条在内容分发变革早期吃到了市场最大的红利,并迅速成长为BAT之外不容忽视的一极。
但也正是这样的定位,让今日头条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对内容质量的整体把控。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甚至表示,“我们没有编辑团队,完全基于机器来决定给不同的人看不同内容”。
在不久前《切断微博登陆,“头条账号体系”的野心与困局》一文中,我提到了头条边界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头条不断加强社交体系而出现的。“从一开始的新闻客户端,到后来的内容分发平台,再到现在的社交+问答+视频+信息分发。今日头条的目标早已不再只是成为移动端的百度,这家公司还希望自己能成为微博、知乎,甚至是成为腾讯和Facebook。”
微头条和悟空问答是头条边界扩张过程中的战略级产品,从这个角度来看,「抓取微博内容」和「挖角知乎大V」这两件事的出现并非偶然。但我们想过一个问题吗?在今日头条庞大的头条号生态中,原本就有数十万内容供给者,在金钱的攻势之下,很容易引导他们为平台贡献大量内容,其实今日头条似乎完全没必要去微博和知乎挖人。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在于头条早期发展过程中,没有注重内容生态的建设。再加上完全的算法驱动,这让头条上的优质内容难以脱颖而出。而无论是微博大V,还是知乎大V,他们都是优质内容的供给者,通过给予这些内容供给者更高的权限,能够对今日头条原有的内容生态加以完善。
但问题在于,除了抖音外,我们纵观头条所有的产品,仍采用的是以算法为核心的去中心化模式。短期内的人工干预虽然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长期来看,这仍然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舍近求远的头条,为什么建不成一个优质内容生态?
无论是挖角知乎大V,还是从微博抓取内容,都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头条当下的内容生态。正如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在「想法」中所说,「高质量的分享无法被流水线化定价,好的对话氛围更不可能被粗暴迁移」。其实头条选择从外部挖角作者和抓取内容,本质上是一种舍近求远。不对当下的算法推荐弊端和流量分配机制进行调整,用户的信息流永远无法出现优质的内容。
1、既有的分发机制,让优质长尾难以脱颖而出
深究来看,头条的问题并不是因为缺乏优质内容。事实上,头条号平台如今已基本囊括当下的优质内容生产者,这其中自然也会包含绝大多数从知乎挖过来的大V。真在的问题在于,平台上的优质内容没有办法被算法识别,并分发给用户。而今日头条上的每个作者在信息流的海洋中,只是创造流量的工具,作者没办法形成人格魅力。
从一开始长尾的优质内容就需要和标题党、低俗和娱乐八卦这些内容争抢流量,在缺乏人工干预的情况下,用户信息流中的看到的文章永远最多的都是「人民网三评算法推荐」中那些吸引眼球的内容。这并不是简单从外部挖角几个大V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从根源上改变头条号既有的流量分配逻辑。
2、BAT的联合围剿,优质作者开始出现流失
在意识到内容即入口后,BAT三巨头纷纷选择加码内容分发市场,开启烧钱模式,并相继推出大鱼计划、芒种计划、百+计划。BAT三巨头的入场加速了头条的焦虑,因为不同于门户,三巨头无论是技术还是资金,都有足够的资本和今日头条耗下去。他们的加入不仅限制了头条未来的想象力,更让今日头条依赖线下渠道的用户增长红利开始消失。
在金钱和流量的大力扶持下,优质内容创作者会不可避免发出现流失。这个逻辑和今日头条挖角知乎大V其实一样,而这必然会导致大量优质内容创作者的流失,对让原本就存在问题的头条号内容生态无异于雪上加霜。
3、头部效应愈发明显,新生作者再难脱颖而出
头条号的内容生态现在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那就是流量开始向头部账号汇聚。无论给有原创标识的账号更多的流量,还是让「关注」比「推荐」拥有更高的权限,都无不在向内容创作者宣告:头部作者将有更多的曝光机会。
这样的做法并没有错,头部作者的内容质量远超绝大多数作者,但问题在于这群人的产出却是有限的,如果一味的对这些人进行扶持,真正支撑头条内容生态的腰部作者势必会感到寒心,从而流失到其他的内容分发平台。
一个真正的好平台本应该有流动机制,腰部作者有成为头部作者的可能性,但如今的头条却正在丧失这种流动性。以我们最熟悉的千人万元计划来看,当大鱼号和百家号这些后来者,通过每个月作者提供内容的优劣来评估是否应该获得补贴时,头条仍然将奖金发给那群固定的签约作者。
很显然新作者从这个平台脱颖而出的窗口正在关闭,这种生态必然会导致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生产优质内容的作者无法获取流量以及补贴,而生产垃圾内容的作者却在算法驱动下获得了极大的曝光。长此以往,其实也就没人生产优质内容了。
人民网三评算法推荐,其实只是一个开始。在纯粹流量驱动之下,今日头条的内容生态将会没办法确保优质内容的分发。但时间不会等人,用户对内容审美迟早也会有一天上升到新的层次。留给今日头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