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近来很热,模拟人类的机器人尤其热。日本人似乎对这类「有心,有表情」(孙正义语),可做伴侣,可做保姆,可做宠物的人形机器人情有独钟,软银近年来连续收购或投资了多家机器人相关公司,并拉上了马云、郭台铭一起在拟人机器人这条路上狂奔。
波士顿动力是一家美国机器人公司,2013年被Google收购。他们研发了一系列二足或四足仿生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姿态灵活,能躲避障碍,能迅速调整身体平衡,像真的有生命一样,其演示视频在网上收获了数不清的赞叹。但Google不久前还是以只花钱不赚钱的理由,把波士顿动力给卖了,而买家正是日本公司丰田。
我认为导致Google放弃波士顿动力的,并不是它声称的财务原因,而是它不再看好仿生机器人这个方向。Google无人车项目从2010年开始路试,花了很多钱,至今没有明确的商业化计划,未见Google放弃,反而加大投入。而且在某种意义上,Google无人车也是一个机器人项目,只不过它没有我们认为机器人该有的脑袋、四肢、甚至表情之类。
假设机器人也是有灵魂的,那么我相信不同的灵魂一定需要不同的躯壳,而不是把不同的灵魂勉强装入同样的人形躯壳中,除非我们只是想做一个机器人玩具。在这方面,我们实在是被好莱坞误导得太久了。
2013年Apple发布了新版iPhone和iPad的操作系统iOS 7,引发了一场关于拟物设计和扁平化设计的持久争论。我坚定地站在扁平化一边,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不同的灵魂一定需要不同的躯壳。
计算机图形界面最早采用拟物设计,是为了便于用户理解。用户是通过操控鼠标的光标,来间接操控屏幕上的对象。你看到一个有高光有阴影的方形按钮,你的直觉会让你把它与生活中的按钮建立联系,你知道它应该是可以按下的。这里的「按下」也不是直接按下,而是用光标代替你的手指按下。你看到一盒磁带,就猜到它可能代表录音或音乐播放功能。
今天,我们已经非常习惯于用手指在不同尺寸的屏幕上点划操作,这种行为如此自然,以至于我们不再需要通过拟物来建立理解。你知道哪个文字可以点按,即使它不是一个立体的按钮。而且,今天的年轻人大多数根本没有见过录音磁带和黑胶唱片,你的拟物无论多么精确细致,他也无法在转动的磁带或唱片与音乐之间建立联系。相比中间有个方形或圆形红点的录音按钮,波形图案更容易让他想到「录音」功能。
把一个全新的灵魂,硬装入一个熟悉的旧躯壳,其实是一种偷懒和媚俗。把一张黑胶唱片画得惟妙惟肖,甚至连那些沟槽都画得仙毫毕现,是容易的,而不依赖任何实体物品的具象模拟,高度抽象而又容易理解,是极其困难的。
为什么是Apple,而不是微软或诺基亚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很简单,因为微软在努力地模拟PC,诺基亚则努力地模拟按键式电话,它们都试图把智能手机的灵魂,削足适履地包裹在旧物品的躯壳里。
Apple Watch为什么必须是方形而不是圆形?在接受《纽约客》采访时Apple首席设计师艾维表示,圆形表盘并不适合智能手表的操作,「那是因为它的大部分功能都以列表形式显示,圆形表盘一点都不方便。」
简单说,智能手表并不是一个计时设备(就像智能手机并不是一部电话),它是一件信息和计算设备,它需要完美匹配自身功能的新的外形。我之所以不会购买一块传统的手表,是因为我十几年前就不再需要手表,因此我也绝不会购买一块模拟传统手表的智能手表。
习惯了传统手表的人,会觉得圆形的才是「好看」的,其实那是因为手表一直都是由发条、摆轮游丝、指针和一组复杂的齿轮精密组合而成的简单的计时装置,圆形是最适合它的形态。智能手表不再有齿轮和指针,不再是为了计时,它和手机的亲缘关系,要近于钟表。我们除了需要为这种新设备创造新的躯壳,还需要更新一下「好看」的定义。
回到机器人,我相信每一种用途的机器人一定有一种最适合的外在形式,正如每一个灵魂都渴望一个最适合的躯壳,而人形的或动物形的机器人,主要是用来做玩具的,而且不见得比熊猫形的毛绒玩具更好玩,更好卖。
【文/keso(keso怎么看 微信号:kesoview)】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注明出处。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keso:说说乔布斯出局和回归,能控制苹果是股东对他的绝对信任
➤ 如果乔布斯还在,Apple Watch会是什么样?
➤ Apple Watch的研发秘史:苹果需要iPhone杀手
➤ 央视记者李斯璇专访苹果CEO库克,苹果手表续航时间遭吐槽
➤ 华为智能手表谍照曝光 造型独特酷似腕带
➤ 谷歌和三星在智能手表领域勾心斗角
➤ 百度手机ROM折戟后:推智能手表系统Duwear
➤ 华硕CEO:我们的智能手表将是“英雄级”产品
➤ 智能手环手表销量翻八倍 可穿戴设备的春天来了
单身狗需要合适的躯壳哦,日本机器人科技树正在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现在机器的角度,它或许更倾向于自己是高度拟人的。固化的思维和经验组织了我们本该需要做的“改变”锤子躺枪。仅仅是看了一眼标题,不禁就有潸然泪下之感。这篇文章是写机器人的,但读完全文,我却觉得这篇文章是写整个人类的。你,还有我,还有每一个人。
新事物都需要跳出原有的条条框框,模仿原来的,最后出来的东西可能不伦不类就是说,机器人是来毁灭人类的社会和外观的。我的肉体正在吃刀削面但灵魂告诉我大哥要请我鹅肝红酒了…………说白了仿生机器人就是各种电机+传感器,远没有深度学习意义大,自动驾驶和阿法狗的战略方向设计一致。想当年,碳基生命按照他们的形状为我们硅基生命塑造体型,实在是太自恋了。劣根性啊,其实也蛮可爱
Bad artist copy,good artist stealing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去的那家跳楼的工厂,部门就叫机器人自动化,说是生产机器人,实际就是「机械手」然而6年过去了听说那边仍然只是在生产机械手。打破固有的思维作出创新,往往都需要外行来干一票。装在我“肉身”这个躯壳里的,是一个“吃货”的灵魂。晚上准时到。
这方面我跟keso观点一致。点餐上菜机器人就丑爆了,非得有个圆脑袋,挂着没啥用的眼睛鼻子,用“胳膊”托着盘子上菜。 应该用第一性原理思考:顾客选择菜品,发出指令给后厨,后厨把做好的菜发回给顾客。那顾客可以在未进店之前通过移动客户端点餐,进店顾客在座位用交互屏幕点餐。而不是等机器人过来,在机器人身上的屏幕进行交互。上菜也同样不要按原来使用服务员的思路,把菜用盘子端上来。而是想更优解:比如智能的隐藏式电梯加传送带,把菜品直接从后厨送到餐桌上,可能是从餐桌旁的墙壁出来,也可以从餐桌底部升起。这样整个餐厅的格局都要从新设计,加入隐藏式小电梯加传送带,缩减多余过道走路空间,只需要考虑客人进出是否方便,不用考虑服务员和服务员机器人。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思考,真正的智能餐厅要考虑的方面还很多,企业对智能的理解还需要深入。周鸿祎批小米智能电饭煲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还需要亲自清洗、亲自加米、亲自淘米,哪里智能?
将功能决定论,混同灵魂与躯壳的对应,这个类比映射已经逻辑混乱了。譬如,人类,是任何功能性都不够极致的“平庸”生物体,但实际上,人类是分子生物学进化角度的必然,也是哺乳动物进化的一个极致。确切的说,是每一个时代现象级的发明,都有其功能决定的躯壳。而,这与灵魂无关。
电影乔布斯在开麦金塔电脑发布会的时候要求它向观众问好说声hello,工程师头皮发麻质问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乔布斯是这么回答的:它是全新的东西,人们不了解它出于未知而会恐惧,我希望它能消除人们的恐惧。我自己认同所有机器都要拟人化的做法,这么做可以促进销售,消除不熟悉而带来的不适。归根到底我们创造机器人是为了人类服务的,每种机器人都应该做一些拟人设计。至于它们是不是有灵魂我想人类公司是不应该为此出发点来做思考设计。
【让我那飞速升级中的灵魂吹吹风,等等正在初步升级中的皮囊】在IT业打拼了16年至今的我确实被这篇文章震撼到了我那颗幼小的心灵,电子产品本来就更新换代快,我既然干这行就必需与时具进不但要跟上还要具备超前意识,前不久我扩展了经营项目,还在继续扩展,门面也升级扩展了,我虽懂得人和电脑一样,不但内部各部件要经常升级维护,外壳也要升级,不然会影响内部硬件的使用寿命;对于我个人,说真的我只是把自己灵魂不断的升级,一直觉得我这付皮囊好看与否不是很重要,有人和我说:“这是个看脸以貌取人的时代,我们就应该顺应这个时代发展。”可我对于这一问题一直逆流而上。我主要负责软件应用硬件维修及销售,我是有体温的机器人我怕谁!
K总是说,机器人外表不重要,重要的是内涵?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啊… 假如有两个机器人摆在你面前:一个是苹果造的,很萌很可爱,但很白痴,一个是谷歌造的,外表很普通,但非常智能。你会选哪一个呢?最近有看资料,说日本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觉得拟人化机器人可以发挥一些作用吧。刚看了留言,说机器为人服务,所以要拟人,还举例乔帮主。机器的确为人服务,但乔帮主强调的是,产品得user-friendly,电脑看上去像个笑脸,但它也不能是个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