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1日是知名的“3Q大战”六周年,加之当前的安全行业又出现了新的趋势。希望从3Q大战谈起,分析中国安全市场经历的三个阶段:收费安全软件—免费安全软件—生态安全。
3Q大战是安全软件免费导火索
2010年以前,中国的PC安全软件很多都是收费的。这些安全软件有瑞星、江民、金山以及国外的卡巴斯基、诺顿等等。中国许多PC用户都使用盗版的安全软件保护电脑,因为没有为软件掏钱的习惯。
2006年7月,奇虎360发布首款免费安全软件——360安全卫士,后又推出免费的“360杀毒”。利用“免费”,360安全卫士仅1年时间就成为安全软件市场的老大。周鸿祎借鉴腾讯QQ聊天软件免费,增值服务、游戏收费的模式做“免费安全软件”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360免费杀毒软件并没有彻底改变当时“安全软件收费”的现状。毕竟“杀毒软件收费”这一模式已经施行了近20年。
而在2006年12月,拥有数亿用户的腾讯公司也正式推出一款名为“QQ医生”的免费安全软件,这是腾讯电脑管家的前身。第一版QQ医生聚焦于查杀QQ盗号木马的功能,接着又陆续加入了系统清理、流量监控等安全管理功能。
直到2010年1月,QQ医生联合诺顿杀毒软件向QQ用户赠送免费半年使用权, QQ医生一夜之间下载量暴增。此举,让依靠免费安全软件尝到甜头的奇虎360认识到腾讯的免费安全软件将会对自己造成威胁。有传言称,为应对QQ医生的推广,周鸿祎连夜将2010年春节休假的员工召回。这被认为是“3Q大战”的前戏。
2010年5月31日,腾讯公司将QQ医生升级并更名为“QQ电脑管家”,同时上线木马查杀、插件清理、系统清理等功能,这些功能加速了3Q大战的开始。2010年中秋节期间,用户安装的“QQ医生”升级为“QQ电脑管家”,并具备云查杀木马、系统漏洞修补、安全防护,系统维护和软件管理等功能。
2010年9月27日,360发布直接针对QQ的“隐私保护器”、“扣扣保镖”,腾讯也积极迎战360,至此“3Q大战”正式全面爆发。紧接着,相关管理部门紧急出面制止了这场战斗。而腾讯与360则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官司中,2013年4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案曾作出一审判决,奇虎公司构成不正当竞争,判令其赔偿腾讯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500万元;随后,奇虎360上诉,二审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
这场耗时4年的“3Q大战”最终以腾讯公司在法庭上的胜诉而结束。这一战,让金山、瑞星、江民等老牌安全软件企业纷纷推出免费安全软件策略,虽然当时还只是限时免费。但是3Q大战却是安全软件彻底免费的导火索。
“3Q大战”后用户安全彻底进入免费时代
“3Q大战”对于奇虎360、腾讯公司以及整个互联网、安全行业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于奇虎360来说,这一战让其全球闻名。
3Q大战后,2011年3月30日,奇虎360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证券代码为NYSE:QIHU,奇虎360在美国纽交所的IPO总计获得40倍超额认购,为2011年中国企业在美国最成功的IPO交易之一。
同时,这一战 让“互联网巨头”意识到360公司“免费安全”模式可能带来的威胁,而周鸿祎也认识到360公司可能无法在其他领域成功复制“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安全浏览器——广告和增值服务收益”的模式。
这也让周鸿祎下定决心进军手机、智能硬件,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广泛投资,360放弃此前的竞争方式。
对于腾讯公司来说,意义也十分重大。
在3Q大战结束之后,2011年,腾讯公司召集媒体、互联网、法律、知识产权等各行业资深人士开展了10多场“诊断腾讯”的会议。在这10余场会议中,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张志东、陈一丹、许晨晔均参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诊断腾讯”是非常开放的会议,探讨了许多尖锐而敏感话题,比如,腾讯是垄断企业么?腾讯为何必须开放?腾讯是山寨公司么?腾讯的创新模式是什么?腾讯可能的颠覆者有哪些?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其中一场“诊断腾讯”的会上说,腾讯不是个人或者某些人的企业,是社会的企业,解决腾讯的问题主要办法是开放。“对于开放我们早已经有了行动和想法,只是步骤慢了一些。3Q大战成了催化剂,让我们在开放的路上更加坚定,走的更快。”
于是在3Q大战之后,我们看到腾讯推出开放平台,将此前自己做产品的方法变为投资创业公司。腾讯开放战略大幅提速,这也让腾讯从一家互联网公司演变成一家互联网基础平台。而这也正是马化腾一直所倡导的愿景:让腾讯成为互联网的水和电。
同时,马化腾更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2012年移动互联网大会上,周鸿祎与马化腾隔空喊话,要与腾讯安全竞争到底。马化腾回应“我们希望在一年半之内赶超对手。”为此,马化腾宣布腾讯成立10亿元的安全基金,并称“安全”是腾讯的国防。
接着,腾讯展开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其中腾讯MIG成为调整的重点,除手机QQ被剥离外,MIG将承担腾讯电脑管家、腾讯手机管家的研发任务,是腾讯的“国防”部门。
3Q大战还让百度、阿里巴巴都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2013年4月,百度推出百度杀毒,号称“不骚扰、不胁迫、不窃取”,不以安全的名义胁迫用户,此举被认为是应对360公司推出“搜索”,实现对自有业务的保护。
2013年12月,阿里巴巴宣布千万元投资LBE安全大师,这也是阿里巴巴涉足安全的开始。2014年10,阿里巴巴又发布了阿里钱盾(安全类APP)以及阿里聚安全(移动安全开放平台),全面进军移动安全市场。
至此,BAT系数进入免费安全软件市场。与此同时,老牌安全企业加速衰退,瑞星、江民虽然也都开启免费安全策略,但苦于除了安全软件销售收入外,这些公司都无其他收入来源,这也导致他们的死亡。中国数家安全软件公司,最后只剩下了金山。因为金山除了安全外,还有WPS、游戏、云服务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2011年7月26日,腾讯7.42亿元投资的金山,占股12.58%,让金山安全业务有了“金主”,同时腾讯还在QQ等平台上帮助金山毒霸推广。直至2015年1月,小米从腾讯手中购买金山全部已发行股本约2.98%,腾讯套现4.2亿港元。
3Q大战不仅对360、腾讯带来深远影响还让中国安全企业认识到自主研发安全引擎的重要性,360推出了QVM引擎、腾讯推出TAV自研引擎,百度也号称自主研发了雪狼引擎;而且重金投入安全让中国安全软件在AV-C、AV-TEST、西海岸等国际权威安全测试中与诺顿、卡巴斯基、趋势科技、小红伞等安全巨头有了比拼的实力。
显然,3Q大战引发了“蝴蝶效应”,让网络安全软件彻底从收费时代进入免费时代,让中国更加重视网络安全,让中国网络安全实力大幅提升。
移动安全软件天生免费 360与腾讯再交锋
随着上网用户集体向移动端转移,以及免费PC安全软件的普及,安全企业越来越多的竞争转向移动端,而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
早在2005年,网秦就推出了手机端安全软件,并一家独大。2006年,信安易手机安全软件诞生。这是最早的两家手机安全软件,但是由于当时的手机市场仍然是功能机的天下,直到2007年Android开放手机联盟成立,Android手机大规模上市后,手机安全软件才真正有用武之地。
奇虎360公司仍然是手机安全市场最早的玩家,2009年11月就发布了基于Symbian系统的360手机卫士。为了巩固其在免费手机安全软件市场的地位,2010年1月360收购了手机安全软件企业信安易。2010年12月发布了首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手机卫士,并依靠其PC安全的影响力迅速成为手机安全市场的领先品牌。
网秦公司也曾想在移动安全领域找到机会,但是移动安全从一开始就是免费的,移动广告收入模式并未成熟,于是网秦为了收入转战海外,并于2012年转型移动服务、手机游戏、应用下载;2013年开始全面转型移动娱乐,从此离开了手机安全市场。
国外的诺顿、卡巴斯基等PC安全企业也纷纷转向手机端但是仍然走病毒查杀、收费的老路,所以在国内市场上无人问津。
顿时,手机安全市场的企业只剩下了360一家。但是相比PC安全市场,手机安全所面对主要问题不再是木马、病毒,而是垃圾短信、骚扰电话、手机系统垃圾、应用偷跑流量、应用内置广告插件等全新的问题,这意味着手机安全软件不能再走专注杀毒的老路。
写到这里,不得不再提腾讯。
在PC安全上,腾讯公司并没有抢到先机。而在手机安全软件市场,腾讯公司是BAT中最早涉足这一领域的巨头。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8月4日,“QQ安全助手1.0版”(腾讯手机管家的前身)正式上线。而据了解,这款目前月活超过1.7亿的手机安全软件竟然是“无心插柳之作”。据媒体报道,QQ安全助手出自一个被腾讯收购的小团队,他们此前的产品是一款手机信息备份的一款数据同步软件MyTT,该团队负责人是吴宇。
吴宇带领自己的团队做了一个名为“QQ安全助手”的手机安全软件,并在未申请领导审批的情况下对外发布了“QQ安全助手1.0版”。大公司里这种做法并不符合流程,但是腾讯公司副总裁丁珂对吴宇的莽撞做法给予了极大鼓励:“ 既然发了就发了,但是要做好用户的反馈,我支持你!”
QQ安全助手一方面得益于产品本身的出色体验,另外得益于腾讯公司各种推广资源的支持,仅发布2个月就获得100万用户。至此,360手机卫士与腾讯手机安全产品再次交锋。腾讯相比360、信安易这些已经具有专业安全品牌的厂商,腾讯的QQ安全助手仍然显得不够专业。
为了摆脱这种弱势,QQ安全助手多次更名,2011年6月,QQ安全助手更名为QQ手机管家,并建立腾讯移动安全实验室,做安全技术研发。2012年3月又更名为腾讯手机管家。同年马化腾两次亲自为“手机管家”站台,宣布将投资10亿安全基金,将安全定性为“腾讯的国防工程”,“无条件、无上限”支持。
这里不得不提金山手机卫士,这款发布于2010年12月的手机安全软件,一直更新到2013年后就不再更新。然后金山又推出了“猎豹清理大师”,专注手机清理,不再与360手机卫士、腾讯手机管家正面竞争,同时猎豹将战场转向海外,以移动广告获取收益,并于2014年在纽交所上市。
百度则在2013年收购了安卓优化大师,然后加入杀毒功能,于2014年推出了百度手机卫士,参与到360手机卫士、腾讯手机管家的竞争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但是免费安全软件与其他互联网免费产品一样,都具有“马太效应”特点,第一名、第二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第三名及之后的产品难以获得市场。2015年之后,360手机卫士、腾讯手机管家一直在Questmobile、易观智库的APP月活报告中抢夺安全类软件的前两名,而现在,腾讯手机管家已经坐实了行业第一的位置。
未来比拼生态安全 安全行业变公益事业
据《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及其安全报告(2016)》。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境内活跃的手机网民数量达7.8亿,占全国人口数量的56.9%。IDC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3.349 亿部,与去年同期的 3.343 亿部相比仅增长 0.2%。
手机网民数已经达到顶峰,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放缓,这意味着移动APP增长的红利期已过,也意味着手机安全软件的增长速度必然大幅放缓。因此,手机安全软件企业之间再拼安装量意义不大。
下一个阶段的比拼,应该是“生态安全”,安全厂商如何将自身的安全技术、安全数据、安全能力变为移动生态的安全基础设施,成为比拼的焦点。
目前,手机安全防御的重点除了病毒外,电信诈骗、WiFi钓鱼、恶意软件是威胁的重点,未来则是基于万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硬件、移动支付、身份识别等方面的安全防护。而这些安全威胁,仅仅通过一款软件软件是难以防御的,需要的是“生态安全”。
腾讯首先意识到这一点,在2013年12月建立了国内首个天下无贼-反信息诈骗联盟,与警方、银行、运营商建立密切合作,共享安全大数据。接着,2014年4月,360联合北京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总队建立了北京网络安全反诈骗联盟。
此外,漏洞平台、恶意应用检测平台、WiFi安全平台等各种安全开放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安全公司与产业链各方共享数据、技术和能力,致力于“生态安全”的建设。
而且每个拥有互联网生态的企业,都在为生态中的企业、用户提供安全服务。腾讯将云安全、大数据提供给微信、QQ浏览器、应用宝等企业自己的产品,还将安全模块输出给手机厂商。
这正如腾讯马化腾《共建大数据生态》主题演讲中说的,腾讯的核心业务是四个方面:云、支付、安全、LBS。安全成为互联网生态的“基础设施”。假如没有2006年的QQ医生诞生以及后续在移动安全、云安全技术上的重金投入,腾讯庞大的生态和连接一切的战略将难以实施。
同样,360在做专业安全的同时,还将安全能力输出给自家的浏览器、手机助手等产品,为旗下的智能硬件提供安全服务,让安全成为生态的一部分。百度将安全技术输出给搜索、浏览器等产品,为用户提供保护;阿里巴巴将钱盾的安全数据、技术提供给淘宝、天猫、支付宝。
此外,在微软的Windows7以上系统具备防火墙、系统权限、EFS加密、注册表、组策略、UAC等安全组件可以保护系统,此外还增加了安全防护软件——Windows defender,这意味着PC即使不安装安全软件,也不容易再中毒。
各大浏览器也均支持恶意网址拦截、仿冒网址提醒、下载文件安全检测的功能,比如,Google Chrome、QQ浏览器,这不再是某个浏览器独有功能。
Android手机系统也从4.4版开始自带恶意软件扫描功能,同时允许用户对软件的权限进行高级设置。而且几乎所有Android手机都自带安全防护功能,支持防骚扰、系统清理和病毒查杀。
还可以发现,大量国际专业安全技术公司也被巨头们纳入麾下,布局“生态安全”。
比如,2010年,英特尔以76.8亿美金买下Mcafee;2013年思科系统以27亿美元收购网络安全公司Sourcefire;2013年,IBM收购以色列网络安全公司Trusteer;
2014年,谷歌收购以色列信息安全创业公司SlickLogin,该公司的技术使用智能手机和高频声波在网站上进行身份认证;2015年惠普收购数据安全公司Voltage Security,为云计算安全提供服务;
2015年阿里巴巴收购瀚海源安全技术公司;2015年腾讯6亿元投资专业安全技术公司“知道创宇”;2015年百度收购云安全公司“安全宝”……
而国外安全巨头也在加紧收购安全技术公司,布局云计算、智能硬件等方面的安全,以便向企业级用户提供专业安全服务。比如,赛门铁克一直在进行大量的收购,2012年以1.15亿美元收购云数据存档和存储厂商LiveOffice。2010年,趋势科技收购 Mobile Armor,位于美国的密苏里州,一家终端硬盘、档案/文件夹及抽取式媒体的加密服务的厂商。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安全攻击会变得更多,更为复杂。互联网、云计算、硬件巨头们纷纷收购安全公司布局“生态安全”;专业安全公司也通过自主研发、收购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加专业,这是未来安全的大趋势。毋庸置疑,大量创新型安全公司也会不断涌现,也将成为巨头们收购的目标。
对于许多与互联网关联的企业来说,如果无法收购安全公司、自主研发安全技术,就必须向专业安全巨头们购买安全服务。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无疑安全成为一种福利,也是一种公益事业。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无论用户处在哪个上网设备、平台、入口,都将享受安全服务,而这些安全服务可能不再以“安全软件”形式出现,而是一种无须感知的“浸入式安全”。安全化为无形,成为流淌在各类“连接”中的水和电。
【本文作者磐石之心(公众号:panshizhixin18),只为解剖互联网的未来,《融合之道》《解密小米》《互联网黑洞 》作者。】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马年春晚幕后:腾讯和360的拳击
➤ 自媒体攻防战上演?360和腾讯皆在碗里
➤ 腾讯搜狗360安全三国杀:孤独与群斗
➤ 不只苏牙会咬人,细数搜狐腾讯百度的“阴招”
➤ 从腾讯扣扣保镖案看中国式垄断
➤ 周鸿祎:360诉腾讯案不管输赢都值
➤ 搜狗否认泄露用户隐私 指责360策划“漏洞事件”
➤ 央视报道360篡改搜狗浏览器事件 法律专家释疑
➤ 谢文:腾讯扶植搜狗压制360 抢夺搜索第二名
➤ 创业绕不开的大山变四座:生、死、腾讯、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