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日前公布了二季度财报,本季度百度营收同比增长38.3%达26。73亿美元,净利润5.903亿美元,同比增长3.3%。随财报一同出现的,是百度O2O业务的进展状况,百度O2O当季实现营收4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9%,这是百度首次公布电商交易的GMV,从财报各项数字看也没什么下滑的地方,但投资者却不买账。百度股价在财报公布之后连续两日大幅下挫,至今已跌去25%左右的市值。
百度这几年一直在对新业务进行持续投入,包括技术研发和O2O业务。这些体现在财报中,就是利润率的下滑,但营收数字却在逐年上升。这表明百度的核心业务是没问题的,仍在持续高增长中,但持续较长时间的投入到底有何成效,就成了重中之重。本次百度公布电商GMV数据,原本是百度要向市场表明自己在转型上的阶段性成果,却没想到被心急的投资者当成了一次开箱验货,两者的思考层次本不在一个维度上,才有了连续两日的暴跌。
百度认为,对O2O业务的持续投入,有助于百度在当下中国最热门的O2O产业中占据显著位置,未来百度将致力于建设一个O2O生态体系,成为生态级公司,现在的业务拓展和投入是必须的。何况,百度的财务数字并没有那么难看,营收扩大的情况下,利润率也有所回升,业绩保持稳定、热门概念,想象无限的新业务前景,要打造生态级公司,实在看不出会有什么能被做空的依据。
但投资者可能并不这么看,这里面主要的差异还在于观念上。在美国O2O从来都不是个热门的概念,美国人对O2O的追捧程度从来都不如中国人。这里面原因很复杂,美国产业结构合理,传统产业发展势力较为庞大是一个主要原因。在美国生活,不要指望有很多餐厅影院的选座排队软件供你使用,也没那么多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生活服务软件,传统产业发展有质量,人们对于在线化解决方案的依赖性没那么强。
在中国就不一样了,传统产业发展时间短,基础弱,很多本该出现在传统产业中的服务被直接跳过去,由在线化方式直接接管过去了。专车软件就是个例子,美国的传统电话叫车业务发展时间长,形成很强的用户习惯,而在中国这却是个空白。除叫车外,还有大量传统产业没有覆盖到的角落,而这些用移动化在线服务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因此O2O在中国比在美国热得多,也是合情合理的。
在资本市场上,与O2O有关的公司,在美国也向来表现不佳,如著名的groupon,从大受追捧开始,到归于平淡,也就是用了短短几年,市值跌去90%。再比如这两天刚出财报的Yelp,也是个典型的O2O业务,之前就没有给过多高的估值,上市之后一直表现平平,而这几天业绩不佳的财报出来之后更是大跌16%。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能说明美国投资者对O2O的看法谨慎。
另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美国人口仅有中国的四分之一,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相对而言比美国更适合开展O2O业务,把服务与人连接起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国,一个订外卖的创业公司在没有上市的情况下能获得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市值的原因,因为发展速度实在太快,空间实在太广阔,似乎这个市场能有无穷无尽的发展潜力一样。
一句话,美国人目前还并没有发现中国下一个庞大的市场,对O2O的前景本身就是存疑的。但在中国这一边,O2O未来会成为大市场,已是较为公认的预期。这个市场中能出现很多BAT级别的公司,大家都往在里面进行持续投入,期望能在未来的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相比较而言,百度的投入还算比较克制了。
客观来说,美国人在追逐未来科技趋势这方面,已开始逐渐放慢速度,未来有落后的危险。未来新的全球互联网中心将出现在中国,这里有需要不断完善和建设的服务生态,有不断追求创新用以改变人类生活的科技公司,也有庞大的人口市场供这些创新得以实施。现象级公司Uber虽然出生在美国,但却在致力于向全球扩张,尤其把重点放在中国,正是因为这里有各种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而下一个现象级公司很有可能出现在中国,就在中国科技界无比重视的O2O生态中。
就百度目前的情况来说,在经营状况不断改善,新业务建设卓有成效的背景下股票被做空,也实在是一件憋屈的事情。不过情况也不是那么糟糕,股票即便下跌,百度还是那个百度,这仍是世界上请求量最高的搜索引擎,中国唯一的搜索和流量入口,经营着利润最高的在线广告业务,正致力于打造最大也是唯一的O2O生态体系。
投资者终归会盯住短期利益,不过市场最终会给出圆满答案。百度的前进之路会遭遇很多挑战,股价下跌在这中间不过是一朵浪花而已,未来随着市场对中国O2O生态的认识不断加深,市场会适时做出自我修正。(文/葛甲 微信号:Gejia021)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