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这是一篇杭州出差途中仓促而成的随笔,发布后又删了。内心的纠结可想而知。毕竟,对于将近20年的老朋友来说,这篇文章是有刺激性,甚至有杀伤力的。但是,一夜之后,我还是决定重新放出来。尤其是我看到雷军的“星辰大海”之说,更觉得此时不说点什么,不仅仅是失察,更是逃避。其中的用意,只能任其理解了。我能做到的,只是毫无私心也毫无私利。内心坦荡,写出我对小米真切的思考和对雷军真切的担忧!当然,最终证明,千古一言的“杞人忧天”也是我的写照,我会非常乐意。
四五年来,小米一路狂奔,屡创历史。而今天,小米的拐点终于来了,比人们期望的来得晚得多,但是还是来了!小米和雷军的后拐点时代,究竟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情况?正如我们看到小米前所未有的崛起一样,后拐点的历程也可能是我们前所未有的。
看到有报道说:“根据零售监测数据,2015年3月华为手机以13.57%的高份额占有率,成为3月份中国市场销量第一。4月,华为手机(华为品牌+荣耀品牌)以13.6%,再次蝉联中国市场销量第一,连续两个月在国内超越小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是小米的米粉节,而5月份华为P8的发布,再次火热,一机难求。6月份华为荣耀的新品又将发布,这个势头继续下去,两者差距逐渐拉大。”我在朋友圈写道:“当专注不再是小米的代名词。教科书般经典的成功案例也可能一不小心走向另一章节:从极度专注的成功典型,到四面出击的天女散花,小米最近一年的任性看来正在付出代价。所谓生态这张极具诱惑的大饼,依然是掩饰内心不安全感的幻影。最近小米的打架明显套路乱了。乱拳能打死师傅,但可能打不死徒弟。小米回归专注其实依然空间巨大,可以驰骋多年。期待看到小米继续势如破竹的劲头!”
上述数据只是一家之言,更多的权威数据还没有看到。但是,数据只是一个表征而已。更核心的还在于小米本身,尤其是雷军本身。或者说,数据只是一个结果,自身原因才是根本。刚好,不经意间看到雷军最近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的内容,读完远比数字本身更让我触动。
雷军说:小米的牌都摆到桌面上了,布局已经完成。按雷军描述,小米手里有下面这些牌:小米手机、小米电视、智能家居三大硬件业务;MIUI操作系统,云服务、大数据,游戏中心,小米金融四大互联网应用;互联网内容生态、智能硬件生态两大生态系统建设;小米网与国际拓展则对接客户端。没有讲透的是云服务和大数据;没有摆上桌面的还有一块芯片业务。即使芯片设计业务没有摆上桌面,但圈内人都知道。雷军说,未来五年基本是按这个布局发展。雷军的规划是:如果每个方向都成了,那么小米科技就成了。
雷军说,小米梦想是“星辰大海”。很多人解读“星辰大海”与雷军的解读不尽相同:雷军的解释是,用互联网思维升级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小米科技通过投资、产业资源导入、商业智慧输出等方式助力这一升级再造的转型完成。小米成为一家1000亿美元的公司,或者3000亿美元、5000亿美元的公司是个小梦想,对于雷军来说,实现这个梦想,是个大梦想。
聆听雷军的远大理想,让我这位当年大学的诗社社长恍然回到了过去。过去几年以极度专注而著称,而成功的小米。如今已经布局一个无所不能的宏大生态,已经瞄准远远超越一家公司所能完成的时代伟业。从单点突破到漫无边际,注定了小米的拐点的确就在眼前。
可以说,小米的拐点,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拐点。面对越来越惨烈的赤膊大战。简单的悲观不可取。以此来断言小米从此就开始走下坡路,也是过于主观。美好的机会依然在眼前,而且非常简单明了:1、一个是苹果三星占据的暴利市场;2、一个是中国之外依然有新兴活力的全球市场。两者相辅相成,可以双轮驱动。总之,无论是小米还是华为,还是乐视、360等,所有想活着到未来的企业,都需要紧紧牢记两个基本准则:
一、 需要咬劲!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个青山就是苹果与三星。必须始终把苹果和三星当作主要,甚至唯一的对手。以苹果和三星的品质为基准,以1/2甚至1/3的价格展露锋芒,加上中国市场特有的亮点(比如双卡双待、发烧的附件和围绕中国用户的特色应用等)。这就是大家近期存在的理由,奋斗的理由!打土豪分田地,万无一失的事业,中国市场起码还有2-3年可以尽情驰骋。国外市场更是会有5-8年时间。真正属于海阔天空,依然有着很好的吃香喝辣的利润空间。但是,如果把国内厂商当作对手,牵制精力,那么它的苦难日子当下就已经开始,而且,再也不可能有豁然开朗的时刻。因为,这个格局注定了缺乏闪转腾挪的基本空间。注定了只能越来越残酷的利润挤压趋势。过去小米能够崛起,也是消费者以三星苹果为基准,满足了用户对更卓越性价比的需求,甚至虚荣。而今天,如果小米开始与国内厂商厮打起来,那么,打掉的不但是自己未来的成长空间,也可能打掉自己原有的市场空间。乐视的贾跃亭也将苹果作为目标,不过我们还要看看他的产品究竟有多少独特的亮点。拭目以待。这方面,华为无疑是最佳的榜样。
二、忘掉生态!生态只在想象中存在。一款产品和一个帝国,专注与生态,一念之间,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因为一个只是单点,一个就是无边无际的世界。一个可以把有限的资源和力量投入到一个点上,一个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无限的世界中。一个是汇聚身心和能量的聚焦点,一个是足以吞噬一切的黑洞。命运与结局毫无疑问。将生态当作市场口号,是可以的,自己能把持好就行。最危险的,是千万不要自己把自己忽悠了。面对生态这个美丽无比的理念,中国企业没吃过猪肉,只见过猪跑。一定要有自知之明!智能手机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而且基于智能手机的生态系统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目前还处于初期,还在演变之中,远没有呈现轮廓。在一定程度上讲,生态是一个自成体系的乐园。真正有机会构建生态的,起码需要有十亿级用户的杀手级应用。目前来说,最有机会的前两名当然是苹果和谷歌,这两家公司掌控操作系统与应用商店,双管齐下,但是它们的生态系统依然是很不确定、不牢固的。就是他们自己都不敢妄称生态。还有就是微信,当微信成为手机的绝对主导性应用,事实上就形成了生态的雏形。但是,迄今,马化腾也没敢贸然杀入操作系统和手机终端等更关键的领域。10亿级的硬件终端勉强算半个吧。三星和苹果有着最大的硬件群体,但是三星依然没有任何生态的能力。目前国内智能手机厂商,不要说硬件数量上还差一个数量级,最重要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商店更毫无进展。这种情况下,真想构建生态系统如同大跃进一般,完全是自我膨胀,走向毁灭。小米目前所谓的生态系统,最多就是一个精致点的自家小花园。乐视所谓的内容生态系统,本质上也还是娱乐上的一些独到亮点。所以,大家与其不切实际地追求大而无当的生态,不如扎扎实实做好自己可以称为“独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特色亮点。亮点大了,就成了杀手级应用。亮点多了,才有做梦的机会。先学会走路,再去跑步,兄弟们切切!
所谓生态,本质上就是一种帝王情结。天下之大,唯我坐庄。熙熙攘攘,皆为我用!生态当然是好东西,就像谁不期望自己垄断市场,谁不喜欢成为皇上。但是,生态不是搭积木,不可能靠一个公司谋划布局出来,更不是靠一己之力构建起来。生态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成演变的结果,而不可能是先入为主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说,生态是可遇不可求的。看看最近业界打的几场架,就能知道,这样的境界也能成为生态?2014年11月份,我去苹果总部,整个过程我极度不喜欢,无处不在弥漫着病态的封闭文化。但是,还是有一点给我冲击力巨大。那就是苹果在介绍公司时候,有张表列出各大高科技巨头的研发投入比例,苹果自己最引为骄傲的居然是自己是所有高科技巨头中,研发投入比例最低。苹果认为,他们无论是电脑、手机还是即将发布的智能手表,都是基于一套系统,一个体系。所以,与微软等有着很多系统和无数项目的公司相比,苹果的研发最专注、最高效!我们中国多少公司都在炫耀,觉得研发投入比例越高越好。而苹果却反其道而行之。实在让人开了眼界。这背后,其实依然是独特的专注精神。作为一个企业,应该清楚自己能力的边界。任何宏大的目标,都是对有限资源的自我消耗。都是一个可怕的自我耗散过程。雷军创办小米的前几年,只敢想象打造一个百亿美元的公司,结果一下子就到了500亿美元。如今,连7000多亿美元的苹果都已经不放在眼里。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怪我人小胆小吧。“星辰大海”那是什么?怪我眼界狭隘吧。
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今天的华为开始显山露水,几乎已经一骑绝尘。华为经过几年历练,打开了起码3-5年的成长通道。既可以享受丰厚的利润,有可以从容布局全球市场。但是,迄今,华为没有四处开花,也没有大喊生态。节制和低调,敬畏任何宏大的诱惑,是任何成功企业的关键。
看来,小米和雷军,当下最需要的不是鲜花和光环,而是当头棒喝。无论是市场的挫败,还是高人的指点。小米和雷军开始深陷宏大的梦想,没有巨大的外力让其惊醒、清醒和警醒,很难自己走出来。
总之,拐点对于小米不见得是坏事,目前雷军要做的四件事情就是:
1、回归专注,别让大而无当的“生态系统”理念把自己给误导了。停止四处开花的多元化,依然聚焦智能手机硬件。3年之内,抵制各种诱惑,继续专注把一款接一款的智能手机做到更加极致,更加贴近用户。小米过去成功来自于专注,接下来依然只能靠专注。除非有一天能够获得垄断性的市场主导力,才可以开始任性地扩展。而今天的小米,前有多只硕大的拦路虎,后有成群饿虎,远没有到兵分多路的时刻。
2、不与国内企业纠缠,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领袖的风范。继续围绕苹果和三星就行更有针对性的攻打。无论是性价比,还是安全,还是特色应用,形成组合式连环拳,不到这两者的份额打出前五,就决不罢休。
3、减少应酬,减少上镜。那些虚浮的热闹终将是慢性的癌细胞,侵蚀企业也侵蚀自己。尤其是当下政府煽风点火的各种活动。享受了太多鲜花与掌声的雷军不能被迷恋这些,而应该远离。把这些机会都慷慨地让给别人。只要跟客户与合作伙伴有关的,可以参加。与客户无关的,就一概回绝。回归公司管理,回归产品本身,回归用户的互动。
4、管理工作。拐点之后的管理,蜜月期的结束,欣快症的消退。真正的大问题还是内部的管理。过去,以速度换时间,高速成长可以掩盖太多的问题,而今,诸多积累的内部管理问题将比外部对手更难以招架。
当然,目前看来,小米和雷军还没有真正看到拐点的危险。看看最近小米、乐视与360等各自的打架,明显是章法乱了!与构建生态更是南辕北辙。对于企业来说,拐点不是最可怕,也是非常可怕的敌人。一旦负循环全面启动,那么,处理不当,一蹶不振是高概率事件,万劫不复也是可能的。但是,小米的情况远不必如此悲观。当然,前提是必须有卓越的智慧,有无比坚韧的定力。过去的辉煌已经无法继续护卫未来的增长,更难以保证曾经的江湖地位。
希望后拐点时代,放下“星辰大海”,放下生态梦想。回归初心,再现一个焕然一新的小米和雷军!这不但是出于朋友之间的美好期望,更是对中国高科技进一步兴盛,和中国全球崛起的期盼!
上上篇要点:互联网的死亡之谷:单点突破。总结互联网的成功规律,无论有一条还是10条,有100条还是1000条,第一条肯定就是:单点突破。20年来,多少人死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是牛大气粗的传统企业和政府背景的,最终折戟互联网,而且还不明不白,自己也骂骂咧咧,打死不承认。而事实上,他们都死得明明白白,简简单单,清清楚楚。那就是死在这同一个地方:没有单点突破。对,就是单点突破,让无数英雄尽折腰,尽折戟。在决定互联网成败的道路上,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神奇。
上篇要点:高科技领域,很多投资者都喜欢自己投资的成功率,尤其是那些自诩投资百分百成功的。但是,威廉·米勒认为,失败率太低,是因为你没有站在前沿而已。有幸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威廉·米勒,真正硅谷的教父级人物。1925年出生的威廉·米勒,今天整90岁。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真是令人动容。在一个远离喧嚣的小会议室中,聆听威廉·米勒这样一位真正的,几乎是硕果仅存的硅谷教父的思想,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洗礼。
(特别说明:重新回归,坚持天天写作,每天发表。所有文章首发博客中国的方兴东专栏(fxd.blogchina.com),欢迎关注!另外,请加我的微信公共账号(方兴东观察),新文章就可以每天及时为你推送抵达。“每天五分钟,给思想加油”,包括每日评论,每周书评,每周人物,以及网络治理系列,媒体融合系列,口述历史系列等,纯粹独立的个人视角,信手比划,相信会给你不一样的思考。吐槽很容易,坚持每天吐槽不容易,希望大家大力支持!)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2017年3月9日晚上,中国信息化百人会与人民网联合举办了“人工智能助推中国智造”两会专题访谈节目,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剡水,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明波,中民筑友科技集团董事长訚军等一起做客访谈间,以“人工智能助推中国智造”为主题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
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成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在访谈中表示,通过应用才能推动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在探索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国家要重视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带来的巨大影响,我们要提早布局。政府应着力于智能制造的战略性和共性技术的攻关工作,然后针对不同行业给予不同的智能制造的政策,包括一些引导和案例的推介以及人才的培养等。
以下为本期访谈节目文字实录(摘要版):
主持人:我们今天讲人工智能,我想到去年Alpha GO跟李世石的对战,包括跟其他高手对决,输了一场,后来是Master又跟中国的棋手们对决了几场,是全胜了,所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从Alpha GO到Master已经开始全胜了。这是我们一般的网友理解的人工智能,我特别想请徐晓兰女士给我们介绍一下,人工智能以及我们现在正在推进的智能制造,一个是人工智能是什么?第二个与智能制造之间是什么关系,能不能帮我们介绍一下?
徐晓兰:人工智能更多的是模拟人或者类人的机器技术,这个是对人工智能比较直白的一种解释,说到人工智能跟智能制造的关系,从字面大家可以看到智能制造核心就是智能,智能最重要的是靠我们说的三个IT技术。第一个IT是我们的信息技术,第二个IT是工业技术,第三个IT就是智能技术,只有这样三个IT技术的融合,深度的融合,才能带来整个制造业往智能制造的方向发展。
我们经常说中国智能2025跟工业4.0的区别是什么,其实工业4.0的定义更多的还是在高度自动化的阶段,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要比工业4.0往前拓展了一个层面,我们更强调的是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就是实现智能制造。
主持人:人工智能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成为了热词,相关的股票涨得很快,这次有代表和委员的提案和议案希望列为国家战略,它对我们推进的智能制造有什么意义?
徐晓兰: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抓住战略的机遇期,我们经过了几轮新的技术变革带来的产业的巨大影响,比如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生活、生产、社会治理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电子商务来了以后也改变了我们很多的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实际上还有很多很多类似这种新的技术,都变革了我们的生产的模式。实际上人工智能也会带来制造业的深度的变革,我们现在为什么很多代表委员都非常关心这个话题?其实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没有摸清楚人工智能对智能制造的作用。
第二,人工智能目前从技术的、产业的、生态的分布来说,到底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里有什么样的应用环境、应用需求,我们从应用才能推动人工智能的产业发展,在探索过程中,最重要的我们希望国家能够重视人工智能对制造业带来的巨大影响,我们要提早布局。因为只有预研预判可能才能抓住历史的机遇,抓住机遇了才有可能在下一个风口里实现弯道超车。去年无论是英国、英国、日本、韩国包括欧盟都出台了很多围绕人工智能的国家战略的白皮书,甚至像美国的DARPA这种实验室,都开始把它作为人工智能技术怎么应用于军事、生产、制造、生活等等,他都已经开始做应用的推广,而不仅仅是前瞻的研究了。所以其实各个国家都看到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机遇期。
······
徐晓兰:现在的机器人智能化的水平可能不够高,更多的是自动化,能够适应高度自动化的过程,但是机器人下一步赋予了人工智能的大脑以后,它非常具有智能化了。比如说人和机器之间的协同,机器跟机器之间会对话,这就是我们说的数字车间、智慧工厂。所以其实在这种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场景就非常适合用机器人,或者我们说的智能制造,相当于是从工厂产品的智能化一直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的水平。当然现在的机器人用途也很多,比如汽车制造,现在汽车70%用的是机器人。还有几类环境非常恶劣,比如生产集成电路的,它的气味、粉尘都不适合人类,所以这个环境肯定会用机器。
······
主持人:大量机器人代替人工之后,会不会造成大量的工人失业,会不会引发社会的问题?各位怎么看?
赵剡水:我觉得不会,因为本身我们从最早的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然后到自动化,现在开始智能化,它本身是我们技术和社会进步的表现,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回头看历史,曾经有很多行业这方面的人后来就没有了,行业就没有了。近的来讲,原来的电话接线员,包括曾经很短暂的传呼,等等,这些行业后来就没有了,那么这些人也不是说都失业了,因为我们通过这种进步,把人解放了之后,去做创意性工作。
徐晓兰:其实刚才几位代表都提到了,机器换人第一方面是把那种批量化,不适合人类,或者的确招不到适合这个岗位人的时候,它可能会替代。但是机器人怎么出来的?不是靠人类生产的吗,我觉得在这些方面又会诞生很多的岗位,会带来新的产业。
孙明波:他们两位谈的我认为还是比较乐观的,他们说代替人,把人解放了,人可以全面发展了,这个我同意。但是你能发展过机器人吗?机器人下棋都能下过你,你想画画它画得比你好,你想当主持人比你做得好,那还要你干什么?所以说机器人可以造机器人。
赵剡水:孙总看得就远了,来之前我跟訚总还说,阿塔利写的《未来简史》,孙总已经看到那个位置了,将来只有1%的人有用。
徐晓兰:孙总我还不太赞同这个思想,我们看到Alpha GO战胜了李世石,其实它并不是说战胜了人类,它只是在智力的PK不是智慧的PK。机器人还需要我们从法律,从伦理道德,这个方面要对机器人作出一些规范,否则人家说了好人会造出好的机器人,坏人能造出坏的机器人。
主持人:訚总你现在属于流水线生产,把人解脱出来,你会不会遇到有工人跟你抱怨找不到工作了?
訚军:那不会,刚才三位代表说的比较远一点的前景,确实既恐惧同时也让我们感觉到兴奋,充满着希望。但是回到我们目前,尤其是大建筑行业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还是大量的手工在操作,所以我们当务之急是要把这些人从繁重的、枯燥的、危险的,健康难以完全保证的岗位上解脱出来,大量用智能化制造,用机器代替人,用自动化生产代替简单的机械生产。所以这块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原来中国建筑是赚外汇很大的行业,在非洲很多地方房子都是中国人建的,现在中国只能到外面修路修桥,因为修路、修桥大量的都是机械化、自动化在修,高铁都能修,用人工很少,极大地简化了前端的操作,在当地建工厂,培训他们的工人到我的工厂里工作,不依赖手工控制品质了,就使我们中国建筑业能够二次出海了,这应该是我们下次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主持人:我们在推进智能制造的时候,我们这种企业是不是成本比较高,还有哪些困难?先请徐委员介绍一下,咱们在推进智能制造这一块遇到的困难。
徐晓兰:智能制造不等于机器换人,其实它指的是全过程的智能化,而不只是一个工作岗位的智能化。在这个过程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困难?其实我们很多企业和行业参差不齐,所以我觉得现在首先政府应该做的是智能制造的战略性的和共性技术的攻关工作,然后针对不同行业给它不同的智能制造的政策,包括一些引导、包括一些案例的推介,包括一些人才的培养,等等。
赵剡水:我们现在首先从产品智能化来讲是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我们这个产品智能化,比如制度价值这块,我们跟国内的中科院、北斗办相关的单位合作,但是智能制造这方面实事求是讲,现在有些核心精加工的设备还是靠进口的。我刚才说的延伸到客户端这块,这块将来的智能化,我们现在是在做自己的平台,但是还属于初级阶段。
主持人:訚总,你们在推进这块有没有什么困难?
訚军:我们这个行业目前还是很传统的行业。所以,在知识产权方面我们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来看,我们这个方面是比较薄弱的。我们这个行业最核心的难度在设计,而设计这块软件、信息系统基本都被国外少数几家企业垄断。所以我们这块如果不加紧投入大量的资源,下一步到3D时代,到智能时代,没有任何保密的可能。
目前我们这个行业内部叫设计奠定一切,设计做好了后面做起来难度就没那么大了。设计这块如果自己不开发自己独立的大数据平台,运用大的运营系统,我们下一步就会完全受制于国际先进企业了。现在我们有一个大的信息技术研究院也在做这个事情,现在每走一步都是难的,但是一旦突破将会产生巨大生产力,我也呼吁我们国家,包括工信部,关于建筑设计这块能够进一步进行支持。
主持人: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生产车间拥有大量的数据之后就可以把这些数据进行价值的再挖掘,你是怎么看的?
徐晓兰:智能制造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定制和柔性,定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说谁有用户的信息,比如说用户的喜好,用户的需求,谁有这个信息就可以控制后台。实际上类似这种方式在很多企业都已经出现了,比如说像无人机这个行业很多人都认为,无人机应该是很庞大的生产车间,现在其实已经不是了。它是全局分布的设计,全局分布的采购,或者叫全球的生产和加工,实际就变成谁拥有用户,或者谁拥有了大数据,谁就拥有了将来的话语权。
主持人:我们国家正在推进智能制造2025,加上我们是制造业的大国,假如按照这种观点的话,我们制造业应该还要加强。我们将来通过智能制造或者人工智能掌握这么多数据之后,假如我们又有能力挖掘开发的话,可能这个价值不可估量。
赵剡水:刚才你说那个问题,现在说互联网也好,包括智能化。互联网大家一直说它的三个特点:跨界、去媒化、颠覆性。原来重要的这个环节可能发展到一定时候就不那么重要了。还有一个我想到,受大家谈的启发,凯文凯利的《失控》里头的观点,包括扁平化的问题、离散化的问题,众筹也好,众智也好,将来有可能就不是非要有一个组织架构。
訚军:我们这个行业目前属于数据量最大的行业,但是大数据最小的行业,所以我们第一步抓紧创造大数据,然后挖掘大数据的功能。实际像智能制造这块以后有很多大数据的话,我们做房子完全可以做到有客户像传统盖房子一样,想盖成什么样就盖成什么样,我只要把里面牵扯到结构安全这部分给他固定好,剩下他想用什么颜色、用什么砖,房间怎么分割,全部由他自己定,但是要在我这个平台进行,那这样的话大数据的资源就被我掌握了,这种资源有一个很大的平台要开发。
主持人:智能制造可能相对近一点,人工智能可能更未来一点,这个话题大家讨论起来可能一天一夜都讨论不完,因为这个太有想象空间了,因为时间有限,今天只能到这里,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发言,也感谢各位网友的观看,今天访谈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