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做互联网的言则必谈O2O,在线教育必然也不可缺位。在资本爆棚,市场狂热的背景下,创业者恒河沙数般涌入,平台也犹如雨后春笋般探出地面。
文/孙海亮 (科技行业观察者,合作请加微信:494380127)
其中,专注于中小学K12家教的轻轻家教平台,2014年9月,获IDG资本、挚信资本的A轮数百万美元;2015年4月,获红杉资本领投、IDG资本和挚信资本跟投1500万美元B轮投资,同时傲娇的宣布C轮融资已经正在路上,应该会在8月前后进行。
表面上看,教育O2O似乎发展火爆,但实则能否如看上去那般美好,成为下一个新蓝海?有待以下冷静分析。
虽然披上了O2O、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标签外衣,但在我看来,这不过只是一度没落的在线家教,借风潮卷土重来罢了。能否真的给行业带来一番新的改造,仍然有待商榷。
上面提及的轻轻家教,之所以能让资本闻腥而来,主要在于其效仿滴滴打车基于地理位置抢单的模式,主打学生和家长通过LBS发布请求找老师,老师抢单,完成线上和线下的家教需求,通过app完成师生匹配、排课管理、支付、评价以及监管。
可以说,滴滴打车的成功为很多行业的O2O开了窍,洗车、家政、美甲、SPA,用互联网技术搭建起一个中介服务平台,连接提供服务的商家与用户。但同样的模式复制到教育行业,似乎显得陌生又熟悉,在十几年前的互联网业务刚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在线家教的概念就是这样的一个中介服务平台,而随后,由于教育行业对教师素质水平、教育培训系统管理、教学质量评估等一系列行业特殊要求的存在,在线家教才逐步转型为线下教辅机构。【更多: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
对于结果不可逆的教育产品而言,在教育时间和周期都很长的情况下,好老师未必约得到,其他老师又未必教得好,谁也不愿意拿自家的孩子冒险去当白老鼠。so,对于学生或者家长而言,要解决的痛点不仅是要找到老师,更是要找到质量好的名师或好老师。古人云:“师出有名,大功可就矣。”所以“师出有名”中的“名”对于家教O2O平台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对于这种简单粗暴地套用他人成功模式于自身的“秀模式”,那多为忽悠投资人的伎俩,至于其前景,仍需观望。对此我保持着以下几点质疑:
首先,简单模仿其形而却不知其神,噱头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滴滴打车、河狸家、美团等这些基于LBS的平台最开始都是以发展地推商家资源为主的,后续重在深挖其用户需求和体验,而家教O2O平台只是简单效仿其LBS接单模式,却没有通过线下地推形式强力发展其名师资源。对于家教平台来说,完成信息匹配后,如何深挖和保证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完成对平台上师资资源的监管和质量保证是运营的基础。然而在师资素质这个基础都无法保障下,轻轻家教这种简单模仿其形而却不知其神的模式,无异于是噱头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其次,家教O2O复制滴滴打车的模式,是没有分清其背后教育和打车的本质。
乘客乘坐车辆,第一消费的是第一时间司机的应答速度和搭载的路程,其次司机服务的好坏那是附加的;而对于教育来说,注重的是师资服务的全过程,在更好的教程,更专业的辅导、更紧密的互动,而非平台本身的第一时间为你提供师资的反应效率。不少人认为它通过技术手段缩短了师与生间选择的距离,但是对于教育的最终本质仍没摸清。
教育是一个极为复杂且敏感的市场,对于用户来说,司机没有好坏,但是教师却有,而且教师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一旦出现效果不佳的情况,那简直就是缘木求鱼之举。
最后,良莠不齐“超市”资源无法保证体系内的教育需要教学交付的产品标准化。
K12在线教育是一块“禁地”,相对比其他教育产品,这块领域巨大的市场潜力在于其巨大的刚需,如升学、考试、补习、作业等,家长目的在于提高孩子在教育体系内的表现分数,平台的关键在于提供体制内标准化的、专业化的教学辅助,交付标准化的教学产品。
然而目前,轻轻家教平台上的教师多为在职老师、兼职老师或大学生兼职,良莠不齐,质量不可控,这种超市状的教育输出,根本无法保证到学生的教学质量。不论如何互联网化,家教O2O平台仍需最终回归以教学为核心,如果仅以互联网为核心,将其工具化和手段化的属性放大成模式来牟利,那么前景终归有限,因为教育本身并非一场交易。
轻轻家教模仿滴滴打车模式并进行补贴的方式,虽是快速抢占市场,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但是家教这个行当,更应重质量和沉淀,如果没有好的资源,对于用户来说,也不会拿孩子未来来冒险。平台不仅需要解决用户的痛点,消除学生与教师时间与空间差异与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具备将有限的优秀的师资在最大程度利用起来,赋予用户更多的选择性,那时盈利模式也因此水到渠成。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