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格力智能家居是个让人期待的秘密

董明珠这次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又讲出什么“豪言壮语”,而是静下心来关于创新、关于诚信、关于未来谈了许多自己的看法。

董明珠:格力智能家居是个让人期待的秘密

氧分子网家电讯(赵阳)1月9日消息,从与雷军的10亿赌局,到后来国庆的价格战,再到近些天被爆料出在格力经销商见面会上对各家竞争对手的逐一点评,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家电圈中的“话题女王”。

元旦刚过,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二等奖后的媒体见面会上,董明珠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这次,董明珠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又讲出什么“豪言壮语”,而是静下心来关于创新、关于诚信、关于未来谈了许多自己的看法。

关于创新,就是挑战自我

今天,在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典礼上,格力凭借“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工程体系建设”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二等奖。董明珠说:“对格力来讲,我觉得我们是在创新这条路上,一直在寻找怎么样让中国的制造业在技术上真正走在世界前列的方法。”

据介绍,目前格力拥有着一直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8000人科技队伍,6个研究院,可以满足从家用空调到商用空调,到一些非标准空调的所有需求。此外,格力还专门打开了一个技术研发人员的发展通道,通过长期培训和工作实践,可以培养一个普通的技术工人发展到总工程师。

“公司里面每年都有专家评审,什么样的人可以评为专家。有的员工问董总今天我们能评几百个专家出来?我说评几万人都可以,只要你达到这个标准,你就是专家。”董明珠说。

董明珠用“挑战自我”总结了格力目前为止已经走过的创新的技术道路。董明珠表示,创新并不是说和别人的一个较量,挑战自己、改变自己,最终实现了改变别人,这就是创新。

关于诚信,我只是说了句大实话

不久前,包括创维、TCL等都宣布进军白电,甚至有消息称,创维的空调团队中大多数人都是“从格力走出去的”。由此可见,空调市场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而面对市场近乎于惨烈的争夺,格力想到的首先是两个字:诚信。

而在谈到诚信的话题是,董明珠又再次提起了美的此前关于“一晚一度电”的宣传,“我只是说了句大实话,你就是欺骗行为,难道我讲错了吗?”董明珠说,“现在我正在思考怎样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董明珠透露,针对是否节能,目前格力正在研发一种新技术,打开空调你就能明明白白看到室外温度多少、室内温度多少,而又消耗了多少电,真正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董明珠表示,我们极力去想做一件公平公正的事情,极力去做一件让消费者满意、放心的事情,我们该再怎么样做?也要做一家良心企业,从来不愿意做欺骗消费者的事情。

关于未来,对智能家居有自己的判断

现在关于智能家居的话题越来越火,而正在美国召开的CES大展上,智能家居类产品也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未来,格力是怎样看待智能家居,又如何去发展,董明珠有着自己的判断。

董明珠认为,虽然目前像手机控制这类应用确实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但所谓的智能应该是更多的应该是给人们带来保障。

董明珠表示,为了不让格力的消费者有后顾之忧,目前在珠海可以远程监控到所有使用格力空调用户的现状,用这个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和没有售后服务的烦恼这也是一种智能的改变。

至于未来格力的智能家居到底什么样,董明珠神秘的说:“一年以后,甚至于不要一年时间,你会看到我们真正格力电器体现出的智能家居什么样的状态,现在我觉得还带有一点商业秘密,我也不太好讲得特别细,但是我相信有一天我们拿出来的东西,一定让消费者感觉到是一种享受。”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麦肯锡:十年内智能家居取代手机,成为新终端说道:

    麦肯锡几位合伙人日前在官网刊文,指出十年之内以 homebot 为核心的智慧家庭将“无处不在”,所谓的智能家居或智慧生活将以各种 Bot 为枢纽维系。文章预计,随着 homebot 成为用户和商家的中间人,营销人员要像现在做搜索引擎优化一样开发针对 homebot 优化的元数据和标记系统。文章强调,homebot 和智能家居的成功并不完全在于技术,用户体验和文化也十分重要。

    (文/麦肯锡东京合伙人 Jean Baptiste Coumau、Hiroto Furuhashi,以及麦肯锡硅谷高级合伙人 Hugo Sarrazin)十年之内,我们的生活空间将由一大波新设备和新技术而大大提高,它们执行各种各样的家居功能,并且重新定义家的感觉。

    我们已经对设备不仅满足我们家庭需求期待很多年了。目前为止,这个期待依然很大程度没有被满足。先行者例如 Alphabet(Google 母公司)的 Nest 温控器和亚马逊的 Alexa 个人助理值得注意,但是家居技术市场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是分散的,真正的智能家居潜力仍然未发挥出来。

    转折点可能即将到来。不断增长的计算能力,先进的大数据分析,以及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改变我们忙碌的生活。在这本文章,我们展现了一个看起来有点远的前景,它简单地提现了这些技术发展和已有趋势的实现所带来的影响力。

    根据我们的研究,十年之内,很多人会生活在“智能家庭”中,以智能和协调为特点的、软件加设备的生态系统——或者称之为“homebot”,帮助我们管理和执行家务任务,甚至与我们建立情感联系。

    智能家庭将类似于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心平台或“大脑”将是核心。具有不同计算能力的个人 homebot 将从这个平台辐射出去并执行各种任务,包括监督其他 bot。

    Homebot 根据它们的角色不同而多种多样:大的、小的、不可见的(例如运行系统或者产品的软件)、共享的、个人的。有些 homebot 成为同伴或者助手,其他的还可以做财富规划师和会计师。我们还有能当交通工具的 homebots,洗窗户的,还有家务管理,它们会遍及我们的家。

    我们已经进入这个新时代。在两年内,我们期望看到我们的生活空间中更多的项目变得相互关联——这是新的家居系统成型的第一个阶段。五年内,家里的许多工具和设备将受到影响。十年之内,智能家居将司空见惯,并都将具备独立的智能和有明显的感情。

    这种水平的家庭改善为已经成为我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的家电和设备提供了重大的机会,也提供了威胁和变化。新家居将建立在平台和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其生产者将需要与客户建立新的信任级别。竞争不仅仅在于住在智能家庭中的用户,还有用户和 homebot 之间的交互越来越多的改变购买习惯。对于大范围的参与者来说,开始为未来的家居市场打下成功的基础并不算太早。

    新的 homebot 蓝图

    当我们设想智能家居的时候,两个核心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平台

    平台将为集成不同设备提供基础,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一致的界面。开拓者包括亚马逊,苹果,谷歌和三星; 在开发周期的各个阶段的初创公司也将是组合的一部分。

    通过遍布的连接和随处可见的硬件,还有系统集成,以及 bot 彼此协作和链接到第三方的产品和服务,赢者将无处不在。如果说最近有什么迹象,那么多平台标准演化很可能出现。这说明了消费者和企业的复杂性,但是也将培育新的、小的机会。

    产品和服务生态系统

    开发人员将创建插入各种新平台的bot。在短期内,平台和 bot 的这种组合将成熟为产品和服务的生态系统。平台公司很可能会开发自己的 AI 驱动的bot(例如亚马逊的 Alexa 和苹果的 Siri 的后代)。许多其他开发者将开发独特的 homebots 集成到不同的平台,就像今天的应用程序(apps)由Android 和 iOS 开发,支持我们看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移动设备生态系统。

    也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层次结构:我们可以期待一个“master bot” 担任总管,协调各种服务; “service bot”处理与更复杂任务相关的一组功能,例如管理媒体; “niche bots” 执行单个任务,例如例如窗户清洁。目前放下单一的、Jetsons 风格 Rosie 机器人彻底取代人类女佣的宏大愿景;想象多种 bots 分别执行不同的具体任务。

    良好定义的范围更少的带来错误风险。纽约大学未来学家和心理学教授 Gary Marcus 说:“如果你在家里有一个 bot,你不能让它在家具中运行太多次了。你不想让它把你的猫在洗碗机哪怕只有一次。

    信任是必要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 homebot 的机会和实现过程中的潜在障碍,我们在日本和美国与很多已经在使用 AI 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进行了家庭内和移动日记研究。我们发现,对个人智能设备的满意度很高。如今,人们非常愿意邀请 homebot 进入他们的生活,以解决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从做单个的家务,到完成更复杂的任务,甚至管理儿童和老年护理的某些要素。

    但我们还发现,有一个关键的变量,将决定消费者多快速度以及多大程度上,真正拥抱管理的智能 homebot 管理的智能家居。消费者接受的绝对决定性因素是信任!信任最初是基于 bot 执行其任务的能力,这是可以预期的。但一旦建立了信任,人们就愿意让 AI 驱动的设备和系统承担更多的责任。

    创建这种信任的其中一个关键是创建不仅仅是自动化的 bot。毕竟,人类是有情感的。我们的研究证实,当 bot 完成一项任务时,消费者会感到满意,但是当 bot 表达更多的个人和情感因素时,他们感到高兴。

    通过 homebot 竞争

    同时,在智能家居领域的竞争者正在弄清如何创建信任,他们还必须学习如何在新的蓝图中竞争,赢家会影响 homebot。随着消费者和 bot 的交互成为新的竞争地带,各种各样的玩家将需要新的技能设计 bot,营销产品和服务,并建立商业模式,利用他们在家中心的位置。

    设计 bot

    设计人员越来越多地利用甚至推进数据科学,以开发超越静态洞察力的解决方案。可能的是,这将需要至少部分由AI驱动的解决方案,以便对客户的需求立即反应和不断演变。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客户,包括人种学研究和 AI 生成的洞察,设计师可以通过复杂的交互和多样化的参与模式帮助指导企业。我们期望解决方案将从屏幕为主的接口迁移到更多的物理甚至空气相互作用。在 bot 和消费者之间拥有更具吸引力和直观的参与模式,并且可以首先实现显着市场渗透的公司,将拥有竞争优势。

    为了成为真正成为人们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机器,并建立真正的信任,bot 将需要与人联系和相关。这很难,它跨越了人工智能到人工情感(AE)的领域。AE 包括诸如语调,态度和手势之类的传达感觉和建立情感联系的属性。例如 Alexa,我们访谈中几个人告诉我们他们把 Alexa 当成朋友。这是因为 Alexa 通过其敏感和精细的语音交互,唤起了支持感。与 Alexa 交互真的就像和朋友聊天。

    bot 的产品和服务营销

    随着消费者更多地信任 bot,从而使 bot 更多地控制他们的家庭管理,人们将越来越少地参与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进行的主动决策。 对于家庭用品和服务的提供者,这意味着 bot 将越来越成为客户,或至少是销售企业和人类购买者之间的重要中介。

    对 bot 的营销肯定给了术语 robocalls 赋予了新的意义。我们认为营销人员的使命将与在互联网搜索结果顶部排名一个产品或服务的步骤相当。正如公司专注于搜索引擎优化一样,他们将需要开发为 homebots 优化的元数据和标记系统。

    考虑到许多家用产品的自动化购买和补充的简单性,卖家将需要专注于进入 homebot 的“考虑集”并优化特征以赢得嵌入在购买决策算法中的可能的比较。 这就需要一种比“一个,搞定”更难的方法。鉴于人工智能的速度和覆盖面,供应商必须不断监控 bot 购买行为,并在跟踪竞争对手未来的发展方面保持警惕。

    赌注都是真的; AI 偏好向竞争产品的转变可以将需求降低到零。一个品牌曾经强大的无形力量,现在可以减少到其部分的有形总和。随着AI收集消费者网络的输入,令人不愉快的消费者体验或负反馈可能对 bot 的购买偏好几乎立即影响。因此,分析和营销需要快速,灵敏和敏捷。消费者不能为了搜索正确的购买而烦恼,或者被选择的复杂性所淹没,可以基于可变的个人偏好(例如成本,外观和耐久性)不断地进行家庭扫描。

    商业模式的演化

    我们期望大面积 homebot 的商业模式和使用场景的出现。不仅可以为特定任务购买或租用 homebot,人们还可以共享或租借给他人。可以想象,网络 bot 将参与各种家庭事务工作,例如,增加处理能力,共享费用,甚至参与购买者合作,从批量定价中受益。每个模型都为新的收入流创造了机会。

    最大的价值来源可能来自数据。Bot 将获得并生成大量信息,这些数据点对于日益数据驱动的项目和服务至关重要。数据将是洞察力的来源,甚至本身就是产品。了解智能家居的影响、机会和信息不会是某人的业余工作。它将需要一个专门的团队来解析数据,开发战略,管理合作伙伴关系,并推动实验,这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创造价值。

    打下基础

    欲加入智能家居竞争的企业可以早日开始做“家务”。一个功能良好的 bot 网络实际上是一个能力生态系统。每个 bot 将需要遵循标准协议来相互通信。 但是,虽然一个房子可能被四面墙围住,一个 homebot 生态系统却延伸到了以太网;因为 bot 必须与世界各地的市场和网络进行交互。智能汽车,可穿戴设备和移动设备只是不过是其中几个例子。所有这些系统如何相互“对话”将是可预见的未来的核心 IT 挑战。

    在技术方面,掌握需要深刻理解AI 技术以及它们如何彼此协作。

    在战略方面,努力确定公司的竞争优势,以及可能成为什么样,然后想象这些优势如何与可能出现的 homebot 价值时机步伐一致。

    记住:智能家居将需要各方通力协作。玩家们是时候注意发展互补能力—也许是潜在竞争—以及考虑潜在合作机会。最重要的是,请记住,homebots 和智能家居的成功并不完全在于技术。相反,智能家居和 bot 是关于技术如何让我们感觉。目的是满足人类消费者的需要,使房子感觉像家一样。

    http://www.mckinsey.com/business-functions/digital-mckinsey/our-insights/a-smart-home-is-where-the-bot-is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