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改革都具有关联性,如果不在一个方向上,就容易出现改革的“断头路”,一些改革会因为另外一些改革不到位而不得不停下来。
改革难,不同向的改革更难。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列出了300多项具体改革任务,涉及方方面面,因此深化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当前,从改革的实际操作来看,一些领域内的改革推进较快,而一些领域内的改革进展则较为缓慢,一些宏观改革启动的较快,而一些具体改革反而慢了下来。导致这个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不少改革缺少“共同沟”,面临各拉各的调、各下各的棋的分散局面,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都知道,共同沟在城市地下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建设中,挖好共同沟是城建的起点,这样做避免了城市建设中建了挖、挖了建的恶性循环,而是留足了共同沟的空间,各种城市建设的地下管网都能在共同沟里找到合适的位置。城市建设是如此,改革也是如此,许多改革都具有关联性,如果不在一个方向上,就容易出现改革的断头路,一些改革会因为另外一些改革不到位而不得不停下来,甚至出现“马路开膛式”改革。
比如,不动产登记改革,涉及国土、建设、税务等多个部门,究竟哪个部门是不动产改革的主导部门?答案并不一致。事实上,长期以来,围绕房地产市场,很多部门既是监管和服务者,也是利益的获得者,这个领域内稍有风吹草动,相关部门马上就警觉起来,其中最突出的心态就是防止自己的部门利益因为改革而丧失掉了,因此不少部门在改革任务面前首先持观望态度。由于缺少建设改革共同沟的共识,一些部门对改革不是留下制度接口而是筑起利益防火墙。还有一个典型的现象,我们国家公共财政支出上有很多专项或转移支付,这些专项或转移支付都变成了部门的权力,哪个部门专项多,哪个部门的权力就大,门前的“跑部”者就多,因此任何一个部门都不愿意放弃专项的权力。一些专项往往是一类事项有多个部门瓜分,大家是“高速公路警察各管一段”,导致的结果是,大家都愿意管理专项资金而不愿意管理专项的效果。统计显示,仅高标准农田项目,国家四个部委都有专项,类似的事情还很多。像乡镇以下的自来水建设,在一些地方,建水厂的专项在水利部门,而建出水管道的专项在建设部门,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即水利部门把水厂建好了,但由于建设部门的专项还没有落实到位,结果有了水厂,农民却没办法及时吃上自来水。
上述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机构设置以及职能划分上还很粗放,职能交叉、重复等问题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门之间的工作共同沟长期以来是缺失的,更何况是改革共同沟呢。
当前,挖好“改革共同沟”已势在必行。建设“改革共同沟”要有实实在在的抓手。一是按照改革事项来推进。像高考改革是一个社会关注度极高、敏感性极强、难度极大的改革事项,那么高考改革一方面要从具体的内容,比如英语考试方式改革、综合能力考试改革等方面入手,另一方面要从宏观上留足“改革共同沟”,把基础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社会教育改革以及与高考改革相关联的一些改革都能包容进去,反过来说,一些改革都能与高考改革找到制度接口,高考改革的共同沟打造好了,高考改革就有了更大的探索容量。
二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速度很快,这为打造“改革共同沟”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以不动产登记改革为例,不一定非要把这项改革让哪一个部门来当“带头大哥”,而可以把所有与之相关的部门都囊括进来,靠的就是信息化,现在很多部门都实现了网上办理事项,那么只要这些部门有共同沟意识,即在网络建设时留好与其他部门对接的接口,就实事上形成了信息化的共同沟,消费者从哪个网络进入都能够完成登记事项,而监管部门上哪个部门的网络都能够获取相关数据,与此同时,不管哪个部门的改革都能与相关联的部门形成协同,那么,这样的共同沟就是富有成效的。
三是运用财政手段来推进。现在很多改革背后都是利益的调整,像已经分给各部门的财政专项资金,想一下子整合起来,难度很大,一些部门领导抱着“千万别在我这任上把部门的权力弄丢了”的心态,千方百计保护这些专项。那么,专项难以一时整合到位,改革就不能推进了吗?当然不是,财政等宏观部门可以从源头上运用财政手段倒逼相关专项部门更好协同落实责任,就像农村环境整治方面,环保、建设、农业等部门都有一摊子事,能否做到劲往一处使,关键看一些专项的实施情况,这个时候掌握财政专项的宏观部门就有调控空间。实际上,运用财政杠杆来打造“改革共同沟”,是很能奏效的,哪个部门掉队了,就限制哪个部门的专项资金使用权,这样就能够把改革行为逼到同一个方向上来。
四是运用监督手段来推进。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改革重任,他们对待改革的态度以及驾驭改革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成效。抓改革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责任,因此,当前要建立起一套监督干部推进改革的考核体系,防止一些领导干部“嘴上抓改革”,同时,也要防止一些领导干部不讲规律、不讲成效、不讲后果的乱改革。总之,在领导干部队伍中建立起抓改革的“责任共同沟”十分重要,没有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就不可能有改革的披荆斩棘,没有众志成城的改革共识,就没有改革的勇往直前。
显然,建设“改革共同沟”,没有哪个部门有资格袖手旁观!
作者:郭奔胜,新华社江苏分社常务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