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认为,明星热心社会生活,有做秀的嫌疑,是团队策划的产物,根本就是为了形象塑造,可人们同时却对此非常渴望。这是悲哀,却也蕴含着乐观。
演员袁立,正在为“天使妈妈基金”的事,在微博上与主持人邱启明及众多网友理论。她前段时间相应该组织号召,为生病的孩子捐了款,随后她发现,孩子出院后,捐款活动并没随之终止,她认为,“天使妈妈基金”应该加强善款管理,及时通报情况。她之所以乐于捐款,但每次捐款只拿出5000、7000、15000,是因为“我还在观察,不敢全情投入”。
这不是她第一次成为风暴中心,她的微博上,一直充满话题。尤其是在一身镂空装引起关注后,她的微博也变得越来越激愤,她曾经突然连续发出十一条微博,炮轰某位著名女星,称她为了上位不择手段,引起网友的猜测,当红女星都被对号入座。当然,她感兴趣的领域,不只有演艺圈,她关心环保,曾对高铁厕所没有厕纸和给婴儿换尿布的设施提出质疑,前段时间,她又在微博发问,认为现在的影视公司和经纪公司,不给演员买三险一金、社保医保,影视从业人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民工队”,应当予以弥补。这些话题,都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关,曾引起强烈争议。
显然,人们怀有渴望,渴望他人为自己发声,尤其是那些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宋丹丹曾经发过这样的微博:“我老公不让我说了,他说别太得罪人,可我真忍不住。潘总,我就是个演员,没多少钱,我请你喝拉菲,别再盖楼了。真的,求你了!”微博一出现,就被疯狂转发,在脱离了原语境的情境下,立刻被误读,人们欣喜若狂,认为她是为房价感到愤懑,有知名网人在转发前还加上了点评:“她是个有良心的演员!现在买房子和盖房子都是助纣为虐”但当她此前和之后的微博被陆续转帖出来,人们才知道,她批评的不是房价,不是难言的住房问题,而只是——潘石屹盖的房子很难看。而她,作为一个“北京女孩”,连续发几条微博,只是为了呼吁地产商们,要“爱爱北京”。显然,人们误读了宋丹丹,但这也正说明人们如饥似渴地希望发言人出现,哪怕是误会。
为什么会这样?桑内特在《公共人的衰落》中指出,现代社会,人们沉湎于家庭生活和内心世界,忙于追求金钱和名利,在社会生活中把自己置于一个沉默的观察者的位置上,越来越少参与公共生活,越来越少发出声音。而罗伯特·帕特南也在他的《独自打保龄》中说,美国的社区生活正在衰落,人们对公共话题、公益事业的关注度也在下降,更愿意从事那些可以孤独进行的活动,比如看电视和“Bowling Alone”(独自打保龄)。所以,小说《云图》里,未来世界,人们沉湎于消费,对世界漠不关心,反而是由被放逐者组成的社区,成了保存人类传统的最后绿洲。
有这种看法的,不只有学者和作家,为城市生活的前景感到不安的,更多是普通人。美国广播公司(ABC),制作了一个名叫“what would you do”的节目,派出演员,扮演唐氏症患者、流浪汉,在餐厅用餐、超市购物,或者在街头晕倒,同时,由演员扮演服务员或路人,向他们发难,以此来观察路人反应,多数时候,扮演弱者的演员,都得到了声援和帮助。其中一位路人,在知道这是电视节目之后,在镜头前说,他之所以出手,是因为他觉得,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
在这点上,香港明星做得比较好,他们往往有明确的自我定位,每逢大事小情,必然出来表态,哪怕那些表态有许多谬误,或只是一种姿态,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完善,最终目的仍然是经济利益,但这种发声,也符合汉娜·阿伦特或者崔卫平所倡导的“积极生活”的标准,是社会生活正常的标志。
内地明星,对此缺乏好奇心,这种情形下,姚晨、陈数(微博)、袁立就成了异数,她们在城市管理、环保、公益方面,都曾积极表态和身体力行,但人们认为,她们的热心,有做秀的嫌疑,是团队策划的产物,根本就是为了形象塑造,而并非出于本心。但人是由无数选择组成的,当一个人选择了做某些事,说某些话,不论动机如何,这种选择也会成为他的生命组成部分,即便这是做秀,也需要胆识和魄力。演戏、唱歌,和关心世界,不可能完全割裂开,两者从根本上,或许就是同一件事。
每当姚晨、袁立这样的热心人出现,人们总会热情地迎向前,聆听或者争辩,这是悲哀,却也蕴含乐观。
文/韩松落
昨天,曾因“杜小月”一角国民度大增的袁立四次发微博手撕《演员的诞生》,再次将这档节目推至风口浪尖。
袁立在微博中牵出了节目组内定投票、拖欠片酬、嫌弃徐帆演技、质疑章子怡、宋丹丹、刘烨人品等多重问题。不过这个事件依然为节目组赢得了网播量大爆的机会。
猫眼数据显示,《演员的诞生》几乎每周都会迎来一个峰值,这些峰值都伴随着节目组精心制作的“噱头”,包括郑爽晋级,《我爱我家》重聚,黄圣依复出尬演等,此次袁立被淘汰同样成为博眼球的存在。
微信图片_20171210171412.png
看起来,《演员的诞生》似乎有点作过了头,但袁立也是促成黑幕的重要一环,观众才是真正被欺骗的一方。
节目组利用各种套路、混乱的剪辑、虚假的表演、投票黑幕等操纵节目收割流量确实不够光彩,但每次都离不开评委、嘉宾的配合。就拿袁立来说,她本身也是被内定晋级的一方,即便最终能够晋级,节目就是公平正义的吗?显然不是。
这件事的可怕之处在于,节目组联合嘉宾一起蒙骗观众,用设定好的情节套吃瓜群众的注意力。如果不是此次节目组与嘉宾拿到了不同的“剧本”,观众或许根本不会发现自己看到的都是假象。
节目组、嘉宾对黑幕心照不宣才是行业毒瘤
12月6日,袁立在录制完节目后就发微博称:“导演吴彤,我很喜欢他,虽然他让我‘演’被淘汰了,开心就好了!娱乐节目,不能完成太多项任务,它不能取代专业技术评审委员会。”
当时节目还没播出,下方评论多为质疑袁立演技,还称其“联合作假”。
12月8日,袁立的微博发送键被“取消”,只能发送图片内容。
节目播出后,袁立微博的发送键恢复。网友在看过节目后,几乎清一色地肯定袁立的演技,而对节目组的剪辑表示不可理解。尤其是在作品演完之后,袁立与章子怡、张国立的互动,显得混乱,不在状态。
袁立自己在看过节目后也表示被剪成了“精神病”,并认为这是节目组对其爆料的报复行为,并准备揭露更多黑幕。
而在昨日早间,袁立连发四条微博,并贴出节目组邀请自己时的微信截图,内容大致为:
从参与节目录制至结束,节目组都未与袁立签订合同;
袁立被内定晋级,但因宋丹丹“出尔反尔”而被淘汰;
节目组拖欠袁立片酬;
节目组通过乱拼乱剪,“黑化”袁立现场形象;
徐帆已同意参加节目,但被节目组嫌弃演技差而无下文;
节目组人员质疑宋丹丹、刘烨、章子怡人品。
从微信内容可以看到,节目组成员应易璐在邀请袁立之前,不论从袁立本身演技过硬考虑,还是从节目组可以控制晋级考虑,都为袁立第一轮胜出打了包票,并承诺落实在合同中。
节目录制时,观众投票环节袁立以178:122票胜出,但后来章子怡、刘烨、宋丹丹都投票给张彤,结局反转,袁立被淘汰。事后,应易璐将锅甩给导演吴彤和宋丹丹,并质疑宋丹丹人品。
或许迫于舆论压力,目前应易璐已经辞职,并将此次失误归咎于自己,与节目组撇清关系。
这个事件中,节目组确实过分,没有合同,拖欠片酬,没有兑现承诺,还控制舆论甚至损害袁立的个人形象。甚至与该事件不相关的徐帆也被牵扯进来,并认为其演技不够,实在可笑。要知道,这档标榜以演技为唯一视角的节目已先后邀请过郑爽、欧阳娜娜等流量小花。
然而,从袁立的角度来看,她本身也存在很大问题。在节目中,袁立的演技确实没有硬伤,只是后来没能按照此前约定的晋级方向发展,使其对节目组产生质疑,再加上节目组混乱剪辑,让其忍无可忍,选择爆料。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袁立自始至终对其内定晋级的事并无任何异议。应易璐在向其许诺保证晋级时说得信誓旦旦,似乎轻车熟路,难免让人想到之前的节目是否同样黑幕重重?
在袁立事件中,节目组如果履行与其约定的黑幕,那一切就皆大欢喜。在设置黑幕的过程中,节目组和嘉宾双方都不在乎将观众蒙在鼓里,只需要统一剧本,演戏就好。他们彼此的心照不宣几乎成为一种“综艺潜规则”,而这不仅是对观众的漠视,也是急需剔除的行业毒瘤。
观众才是“综艺潜规则”的最终受害者
可怕的是,这种“剧本式”的表演并非个例,在各大综艺节目为流量马首是瞻的当下,综艺乱象更是层出不穷,许多节目都采取噱头营销,而噱头大多是按剧本飙演技,或者靠剪辑糊弄人。
1. 噱头营销:按剧本演戏
《演员的诞生》在噱头营销方面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黄圣依在上期节目中贡献出了“节目播出以来最尴尬的一场戏”,让人不得不怀疑她还是不是那个曾在《功夫》里不说一句话就感动无数人的黄圣依。不过她的尬演成功制造了7个微博热搜话题,当期播放量1.5亿。
噱头营销往往伴随着CP组合,比如《我们相爱吧》中潘玮柏和吴昕的“无尾熊”CP,节目播出时频频登上热搜,结束后仍有不少粉丝希望他们真的在一起。
事实上,这种CP本身就是剧本中的一部分,综艺剧本也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尤其是在真人秀中。孙杨在参加《真正男子汉》时,曾发微博称:“自己按剧本作秀心好累。”
博主Tonicus_ 曾在微博晒出《花样姐姐》多达80页的剧本,并表示每个人都有任务设定,宋茜在节目中无理取闹的买雨鞋情节也是事先设计好的。
2. 借助剪辑拼贴事件
综艺节目录播的属性给了节目借助剪辑二次创作的机会,通过剪辑,节目展现的不完全是现场的真实情况。
《演员的诞生》中也存在大量恶意剪辑的镜头,只为制造评委与选手、评委与评委之间的冲突以吸引流量。袁立此次最大的不满便是在于《演员的诞生》通过混乱的剪辑,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精神病”形象。
《奔跑吧》也曾因剪辑制造噱头而上演了一场林心如“左右手”撕鹿晗的闹剧。这样的剪辑手段其实是对观众的欺骗。
实际上,节目剪辑并没有对错之分,操作得当也能带来正向的效果。比如今年的《中国有嘻哈》,freestyle一词的大火便是借助一段吴亦凡的鬼畜式剪辑视频。《嘻哈》中也存在不少rapper与rapper之间互相diss的激烈对局,这大多要归功于剪辑师。
3. 情节、场景、语言造假
《女神的新衣》中,嘉宾与设计师共同设计服装是一大看点之一,叶璇曾在节目后坦言,有些服装自己完全没有参与,但在镜头下却是自己同设计师一同做好的。后来叶璇因不满作假退赛,节目组甚至将其角色剪辑成了“反一号”。
《明星到我家》中,有一期张柏芝带节目中的公婆参观自己的香港豪宅,但却有网友扒出所谓的豪宅其实是港剧《选战》、电影《我的老公不靠谱》等影视作品选用的样品间。
《爸爸去哪儿2》中,杨阳洋曾说出“如果我有一百万就给多多买裙子”这样有爱的金句,吸粉无数。后来在《鲁豫有约》的采访中,杨阳洋自曝那句话是“导演告诉我的”。
可以看到,嘉宾按剧本演戏,剪辑师二次创作,综艺节目中存在大量的造假现象,但节目的火爆早已以瑜掩瑕。这些乱象早已成为“综艺潜规则”,节目组和嘉宾都三缄其口,但对观众造成的欺骗和伤害却真实存在。
观众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继续贡献流量,节目组在流量支持下肆无忌惮、变本加厉,对观众的尊重反而显得微不足道,嘉宾为获得利益助纣为虐,对“潜规则”的存在看得稀松平常,最终的受害者只剩下观众本身。
本文首发:镜像娱乐
文 / 熊太行
演员袁立最近和《演员的诞生》撕破了脸,我给大家一个快速事件梗概:
1、有个过去打过交道的小导演(艺人统筹)邀请袁立上这个节目,称赞她的演技,保证她进下一轮。并且说竞争对手张彤的演技肯定不如袁立,还说徐帆都上不了这个节目。
2、袁立要求“保证进下一轮”这件事写进合同。
3、没合同的情况下袁立就去拍了。
4、袁立张彤演了小品《超生游击队》。
5、现场观众投票,袁立领先50多分,除非评委投出三比零给张彤,袁立稳赢。
6、袁立在问答环节说了一些不妥的话,袁立后来解释说,这段视频被剪辑过,节目组故意把她“剪成神经病”。
7、三评委都把票投给了张彤。
8、小导演向袁立道歉,透露宋丹丹本来投了袁立,关键时刻改票。小导演吐槽评委人品差。
9、袁立违反保密协议在播出前发微博说自己被淘汰。
10、袁立说自己没有收到酬劳。
11、虽然晚了两周,制作方确实把钱付了。
12、袁立发微博控诉自己受到不公待遇,贴出了与小导演的全部微信对话贴图。
13、小导演发微博道歉并辞职。
一个小导演邀请艺人的常规动作,最终以丢掉工作告终,这里头到底发生了什么?小导演错在哪里?
她的错误非常典型,很多新入职场的人都会犯。
小年轻,大授权的工作
艺人统筹是一个初级职位,调动的资源却很重要。对艺人来说,对方代表的是公司,但是小导演自己明白,她在公司的层级很低。
所以袁立提的很多事情她根本答应不下来,比如“包进下一轮”。但是小导演为了快速搞定艺人,满口许诺。
这行确实是这么干的,求人的时候叫爸爸都可以,事后只要尽量说“遗憾”“没想到”“可惜”就好了。
所以既然你前面许诺好了,后面就应该做好冲击准备。别指望靠甜言蜜语拯救你们的交情。
注意好利益接合部
订阅《关系攻略》的朋友会对这个概念比较熟悉,一个人和公司、上级之间的利益差别,就是他们的利益接合部。
对《演员的诞生》的制作方来说,拉更好的演员进来,这和小导演的利益是一致的。
如果这个演员晋级,皆大欢喜,可以继续合作。
制作方可以得罪一些艺人,因为真正得罪不起的艺人根本不会来,节目组也根本不敢得罪,比如徐帆老师。
但对小导演来说,艺人过来,自己的工作完成了;而艺人被淘汰,自己和艺人的关系就会受到伤害。
初入职场的人总有这样的念头:
我认识了一个大咖,以后我去别处还能请他,我就变成了一个很有价值的人。
这是一种错觉。
身份地位比你高的人下一次接受你的邀请,关键在于你下一份工作的平台仍然强大,而不是你的个人交情。
曝光率和钱到位了,明星自然就来了,不需要交情。交情只是附加分,不是必选项。
不要信虚高的亲密值
袁立在控诉节目方欺负人的时候,提到了她和小导演的关系。
之前袁立对综艺节目不熟悉,问过小导演几个问题,对方耐心做了解答。
“所以把她当朋友。”
注意了!“朋友”这个词很重,同时意味着责任和负担,一个人决定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另一个人,这叫朋友。
袁立的问题上分答去问,400元钱怎么也能搞定了。她可以觉得欠小导演的人情,但她会觉得大家“是朋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一些笃信各种宗教的人打过交道。
他们人很好,心也很热,非常容易跟人熟悉起来,也很喜欢表达对你的喜爱,但是分寸感不够好,情绪化,跟别人绝交也非常容易。
所以被人说是朋友的时候要谨慎,千万不要头脑一热就跟进。
小导演确实喜欢袁立,说看她演的戏长大,说相信袁立的演技一定是真心的,但必须要记得:
你是在工作,不是在叙旧。
叫声姐是套路,真当姐,那就是入套了。
不要用秘闻去灌溉友谊
有的人不知道如何维护一个喜欢、崇拜的人,或者一个暂时有求于对方的人。
其实朋友圈点点赞,有好事想着人家就好了。
如果你拿对方当朋友,就容易给对方一些“合作伙伴之外的好处”,最差劲的一种,就是用公司和别人的隐私去灌溉友谊。
比如“宋丹丹本来投了您,后来变卦了。”
比如“徐帆想来都没来成。”
比如“他们都是拿了钱的。”
年轻人,你的话太多了。
如果你有愧于某人,多说道歉的话,以后想办法弥补她就行了。对方如果不买账,也只好跟她分道扬镳,和一个人决裂没那么难。
对方已经对你和你的组织心怀不满,你还递上各种火药和炮弹,这是不对的。
不要挑情绪化的合作方
袁立遇到的问题很糟糕,遗憾的是,这在娱乐圈也很常见。
大多数混圈子的艺人会接受现实,下次合作的时候长点心。
袁老师比较耿直,受了委屈会公开维权。在此之前,三位导师就像三架坦克一样,可以任意碾压台上不带资源的选手。
不是什么大V都能随便请,比如姓方的科普作家、姓孔的大学教授、姓黄的体育解说、姓崔的主持人,都是杀伤力比较大的。
对职级低、权力小的导演来说,最好做筹划的时候就避开一些难以掌控的人,以防万一。
要请也可以,就要找对中间人,那个让他不好决裂的人居中担保。比如要请袁立,就应该是张国立这样深度合作过、有地位的人来请。
主持人挑张国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年纪大、人缘好,很多人都给他面子。他会给失败者一个拥抱,用“希望我们继续合作”安抚对方。
你们也看到了视频上的镜头,无论是不是剪辑过,袁立在张国立拥抱示好之后,都没有停止表达不满情绪。
控制情绪有困难的人,最好不要请了。
以你的层级,既无法改变潜规则,更无力承担失控的后果。
我们看看小导演犯了多少错误吧:
☉ 请来了情绪不稳定的嘉宾(节目里有些跟公益相关的话风险很高)
☉ 为了肯定嘉宾,踩了别的嘉宾。
☉ 说了太多“内幕”。
☉ 发生冲突之后,试图修复关系,爆料更多。
☉ 很多这种工作上的事应该通过电话来沟通,苹果手机录音电话并不方便,大多数艺人不会使用,用安卓的又很少。但小导演哪怕吐槽也用的是微信文字,方便截图。
当这些截图被袁立挂出来的时候,小导演就成了一个吃里扒外的人。老板和同事眼里,她牺牲公司利益;袁老师和粉丝眼里,她坑害朋友,是黑势力的代言。
其实她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争取到袁立的出场,事后又能挽回袁立和自己的交情。
真是痴心妄想啊,做好一件就已经够难了。
至于交情这件事:
得之,我幸;
没有,我命。
袁立怪浙江卫视把她的表演剪辑的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精神病人,其实袁立就是个精神病人,这个时代的病人,只是病得还不算太严重。
不正常的人多了,正常人就不正常了。那么多女演员都没做的事,你做了,当然会让自己看起来像个病人,那么多女演员做做样子的事,你把它当真了,还持之以恒了,你当然就是个病人。那么多人都没选择救助尘肺病人这个公益领域,你选择了,你要是没病,岂不是让大家看起来有病。
不是说一个人做公益了,大家就要把你看的圣洁无瑕,这点恰恰是袁立反对的。她没把公益或者说没把自己做的公益看得多神圣,这件事更像是内心的一次自我救赎。她是一个女演员,但她没有表演公益,公益也没有给她换来表演机会,她是实打实的在付出,更何况她在公益领域,选了一个最不受人待见的救助尘肺病人。
我家有个亲戚是尘肺病人,他是坑道老兵,年轻时没感觉,上了年纪感觉呼吸吃力,去省城大医院检查说是尘肺,但是大医院没有资格出具鉴定报告,必须要当地职业病防治所出具,才能去申请救治,而当地职业病防治所并不肯这么做,他就像那个开胸验肺的尘肺病人张海超一样走投无路。当然,他并没有学张海超开胸验肺,因为我告诉他,你这样做,相关部门也不会替你心疼的,你再做一次同样的事,媒体的兴趣会降低很多,很有可能得不偿失。后来还是各种托关系解决了这个事,他一直不明白的事,“当年我们为国家……,怎么现在……”。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张海超开胸验肺这件事。2004年8月河南新密市人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因为企业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他得以被鉴定,郑州职业病防治所却为其作出了“肺结核”的诊断。为寻求真相,这位28岁的年轻人只好跑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铁心“开胸验肺”,以此悲壮之举揭穿了谎言。 其实,在张海超“开胸验肺”前,郑大一附院的医生便对他坦承,“凭胸片,肉眼就能看出你是尘肺”。
最终张海超获得了企业的赔偿,但这个结果并不是因为你开胸验肺的“壮举”让企业良心发现,而是其壮烈程度使得媒体介入了,舆论压力又使得卫生部督导组介入,才使得整个事情得到了解决,只不过,为张海超开胸验肺的医院却没有好果子吃,2009年8月,河南省卫生厅通报批评诊断出张海超“尘肺合并感染”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对其立案调查。通报称,郑大一附院在不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情况下,进行职业病诊断,违反了《职业病防治法》。听上去毫无毛病,处理得合规合法,但我总觉得这里面谁有病?暂且算我头上吧。
袁立是在网络上了解到开胸验肺的事之后,才开始关注这个群体的,最初她想要找个公益组织捐点钱,但是参与公益多年的她,看了太多,听了太多,“有点不敢捐了。”后来她注意到了王克勤发起的“大爱清尘”并与他取得了联系。2015年7月,原本在杭州消夏的袁立随着“大爱清尘”一路辗转了湖北、陕西数个“尘肺村”。这让她原本只是想找个可信公益组织然后捐钱的初衷发生了偏离,转而成为了一个尘肺病公益事业的志愿者。这不是有病吗?
在澎湃新闻早年的一篇报道里这样记录着袁立的言行:当向阳村徐德地在又黑又潮的床上向她倾诉时,袁立忍不住拥抱了他……。“拥抱不能解决他们实质的问题。只是说我们不嫌弃你,我们想要表达善意。除了给他们钱,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心理上的支持。”尽管随行医生提醒袁立,尘肺病人常有肺结核等并发症,离太近会被传染。“我心想,其实真正得了肺结核也不怕,因为肺结核是好治的。”这不是有病吗?
在袁立的一次公开演讲中,她说了这么一段话,“我希望尘肺病人和留守儿童问题能被真正的解决,让他们跟我们享受一样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我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大国该有的形象和人文关怀……。要替不能说话的人发言,维护孤苦无助者的权益,要替他们辩护,按正义判断他们,为贫困缺乏的人伸冤。”别说是一个女演员,一个普通人要说这些话,都会被当成病人,放着优越的生活不珍惜,却要谈一些权益、正义、贫困、伸冤,已经病入膏肓。
一个病人之所以是时代的病人,是因为他们对时代了解的太多,而时代能给他们的太少,就像尘肺病人、初中毕业的张海超说过的一句话,比很多知识分子看得都透彻:“法律的尊严,不在于它修改得多完美,它的条款多流畅,而在于它在现实当中是不是能执行。”这是很朴素的认知,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有些人就是不明白,或者是假装不明白。
有人说袁立做公益是玩票作秀给自己贴金,这种质疑是正常的,毕竟那么多女明星都在这样做,但了解了这么多年她所做的那些事,听她讲了对这些事的看法,我觉得她就是一个正儿八经投入时间、精力、金钱做公益的生了病的女演员,她说过,“我觉得我们帮助人,可能不仅仅是从这个账上转到那个账上的钱,而是我们要去实地去勘察,实地去拉着他们的手慰问他们,而且需要一个长期长期的跟进。”很多公益人的认知也都不如她这个女病人。
我们不需要拔高袁立,我想袁立也不需要谁来拔高她,她就是个正常人,她有自己的坚守,也有自己的担忧,“有一天,我被抓起来了,(你们)记得要来给我送我爱吃的火锅啊”,是一句调侃,也是一句忧愁,这并不是什么杞人忧天,更不是受迫害妄想症,了解这个时代的人,了解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在其他国家,明星关注公共话题,参与公共事务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在我们这,却是很不正常的事,要么完全视而不见,要么有选择性的参与,要么有组织性的参演,而像袁立这样的女演员,无疑就是有病的。粉丝们也是非常宽容的,常常护着偶像,“明星也是人,你们不要侵犯他的个人隐私”,如果真没人报道明星私生活,最着急的还是你们粉丝吧?况且对于公众人物而言,还有个公众知情权吧。很多公共知识分子也有这样的毛病,被批评了几句,就立马跳出来说自己有消极自由,有不关注社会议题的权利,真是不要脸啊,当初你乐呵呵的披着公共知识分子的光环,享受着精神名誉,享有了公共资源,现在需要你承担责任的时候,你跳出来说我也是个普通人我有懦弱的权利我有消极自由,你还要脸吗?消极自由是赛亚.柏林在《两种自由概念》中正式提出的,柏林在论述消极自由时,指的是在正常社会里知识分子应该坚守的价值,而在一个非正常社会里,知识分子首先应坚守的是积极自由,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不仅不对立,还是紧密联系的。
左春和之前说过,“能够拥有消极自由的确令人向往,可以与世无争,学人可以醉心学问,独步古今。但是,没有政&治自由的消极自由是不存在的,最多是一种消极躲避,在这里,“消极自由”完全是一种精神自慰,因为你逃不脱政治权力的侵害。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竟然在这里体现出来,为了无限度忍受黑暗,可以移植如此体面的说法来为自己开脱。本来是鲁迅已经命名的苟且状态,经这么轻轻松松地一包装,完全没有了屈辱,一下子就高大上起来了。”
跟很多粉丝替自己的偶像辩解“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一样,我记得当年很多“大知识分子”评价前温总时说,“他首先是个老人”,我真是操了,他首先是个总%理好吗?而且在公共议题里他只能是个总%理,评价一个总理好不好,标准就是他的治理水平,而不是他穿着朴素,不是他轻车简从,不是他一顿饭只吃一个菜,不是他一双鞋穿了十几年……,作为“知识分子”你们只看到了这个正&国级老人的一脸悲伤?只看到了他的眼眶含泪嘴角抽搐?你们真是愚蠢且虚伪,你们怎么看不到这个国家还有那么多没有行政级别的老人的不幸?你们如此“热爱老人”,特别是那些名老人权老人,你“热爱”他们,他们夸你“懂事”,他们的“果汁”自然就可以分你一半,你的“热爱”和他的“分果汁”行为,是不需要讲什么道理的,这就是隐藏在尊老爱幼温馨感人场面下的潜规则,你们给他们抬着轿子,等着他们从轿子里扔出赏钱,即便“老人们”故去,你们依然乐此不疲,因为死去的老人们还有孝子贤孙,你们就是这片土地上的食尸人。
一个人活得稍微久一些,就容易被误解成年高德勋,再加上些许名气,就很容易德高望重了。这就是这个时代被强硬统治下精英阶层的生存法则,每个人都必须假装正常,假装生活美好,假装充满阳光,一旦有人捅破这层窗户纸,抱歉,是你病了。轻则你不适合这个圈子,重则你不适合这个时代。有一个地方,专门为你们这些不懂事的病人而建。在演艺界,袁立就显得特别不懂事,你不懂事不要紧,但你的不懂事已经打了同行的脸,既有老前辈的脸,也有同辈的脸,还有晚辈的脸,他们如何容得下你。
不论是支持还是反对袁立的,大概都不太了解袁立的病,他们把这当娱乐新闻消化了。社会大众其实对于很多公共议题并不感兴趣,更多的时候是无法理解,所以在一些很朴素只需要朴素正义就能理解的事情上,他们往往被二手的学者搞懵圈,以至于很多时候他们并不在意也懒得去搞清楚学者们在说什么,他们判断的标准是:这个学者好温和,说的一定是对的;这个学者风度翩翩,说的一定是对的;这个学者穿的好简朴,说的一定是对的;这个学者活了一百多岁,说的一定是对的……。社会议题下的大众需要的只是一种心理按摩,我称之为心理大保健,谁能按的他舒服了,他就买谁的账,他并不具备从专业角度来判断哪一方是正确的能力,当然,他也不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和素质。
好吧,我又戾气了,我也病了。想给这个时代治病的袁立,被这个时代确诊为病人。而她只是这个时代病人中的一种,还有一种病人病得更厉害,他们无法显示,比如“南方傻瓜”甄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