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黄
随着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正式获批,为传统金融行业量身定制的“鲢鱼”们即将入池了。还没有出生就被寄予厚望,背负着服务个人客户,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的重任,民营银行高调的背后暗藏的是一条新旧金融秩序碰撞的蹒跚之路。
作为试点,无论是前海微众银行的个存小贷”“普惠金融”概念,温州民商银行的供应链金融,还是天津金城银行的只做对公业务,在顶层设计上民营银行试点的经营范围被定位在现有股份制银行的有益补充。一方面希望带来活力,另一方面也希望循序渐进推进金融改革,避免步子迈的太大引发系统性的风险。
没有人才储备,网点布局优势,以及客户金融需求积累和高额的利润率做支撑,让民营银行以轻量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形式重复建设,并去啃分布散漫、征信困难、风险难测的小微企业与海量个人客户的硬骨头,多少有些唐吉可德式的道德浪漫。不能因为改革而忽略了银行嫌平爱富,追逐利润的本性。
在竞争已相当激烈,高价值客户被分瓜殆尽的国内金融市场里,要想让民营银行虎口夺食,促进金融结构的调整,向实体经济下沉,必须发挥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力和产品优势,容许民营银行结合自身优势的差异化竞争手段。从目前来看,这个最有效的差异化手段仍然互联网金融。
民营银行面临传统银行的强力狙击
民营银行还未正式诞生,其生存环境已经十分恶化。除了腾讯和阿里倚仗互联网流量入口未来将与传统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外,对于其他实业型民企挑头的民营银行来说,从诞生之日起就将面临激烈的肉搏战。
在经受去年以来互联网金融的初步冲击后,整个银行业的危机感空间。在金融互联网化和普惠金融方面有着大刀阔斧的探索。其中以个人客户为主的社区银行已经在各地开花。银监会首批开闸的社区银行牌照总数近千张,包括浦发、民生、光大、兴业在内的股份制银行和众多城商行均在列。
湖南各银行已持牌设立71家社区支行和5家小微支行,今年的规划设立总数是271家。福建今年计划也将组建209家社区支行。国内经济发达省份和沿海城市都将保持类似的发展势头。从实体网点布局上,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通过社区银行已经展开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争夺,并在今年底就将形成一个基本的覆盖面。
社区银行能把服务做到什么程度?很多社区银行为市民找商户优惠、代收快递,暂时寄养宠物,有狗粮还有纯净水,甚至组织大妈们跳起广场舞。居民还可以在社区银行处理交通罚单、扣缴部分生活缴费等。并且在服务时间上实行错峰,营业时间普遍在10:30-21:00,就是考虑到让居民下班后也能办理银行业务。
与此相比,首批民营银行最早也要到明年年初正式落地,同时还面临的人才培育、管理消化,资本投入等诸多前期问题。等民营银行的主力军陆续落地时,究竟还能剩下多少市场空间?像温州民商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天津金城银行专注对公业务都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银行已经浸淫多年的固有市场存在着直接竞争。
民营银行短期内还缺乏品牌的信任度,吸储能力较弱,网点建设上原本留给民营银行的制度红利已被提前释放,社区银行的覆盖争夺战全面打响。在这样残酷的竞争环境里,民营银行要想拓展出适合的生存空间,绝非易事。
不仅如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互联网的布局上同样热情高涨。各家在推出自己APP服务客户端的同时,还纷纷尝试在阿里的淘宝开店和推出微信公众服务号,卡位移动端。只是在阿里和腾讯自己涉足银行后,这样的合作将变得日益尴尬。第三方记账理财APP正在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互联网化的香饽饽。
用户数仅次于支付宝的随手记去年与中信银行合作推出信金宝之后,最近又和浦发银行达成了战略合作。据了解,双方合作的层级要大大超过银行之前与阿里和腾讯的合作深度。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积极构建自己的生态圈,客观上在进一步压缩慢半拍的民营银行的生存空间。与土豪们对垒,消耗战肯定不是民营银行的上策,要想逆势突围,互联网金融仍然是最佳突破点。
互联网金融是“鲢鱼”的资本
民营银行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海外已经历过多年发展,有诸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这些都为国内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在墨西哥、捷克和俄罗斯,民营银行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俄罗斯国有银行只占三成,由于对民营银行过于放任自流,导致民营银行都从事投机倒把,呆账占到银行资产的50%,并引发了外资的出逃。
在台湾,金融当局对筹建民营银行设置较高的准入门槛,为了达到标准发起者不得不求助于当地大企业,造成银行与大企业之间的不正当关系。大企业财团从银行大量贷款,在经营上出现财务危机后,最后连带出现整个银行的挤兑风险,成为导致98年台湾金融震荡的根源。避免大股东与银行间的关联交易关系到民营银行长久健康的发展。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民营银行最为成功,社区银行目前拥有24000多个营业网点,雇佣了近30万员工,控制着超过1.2万亿美元资产、1万亿美元的储蓄,对个人、小企业和农场的贷款接近7500亿美元。将近60%的规模在100万美元以下的小企业依靠这些家门口的银行提供贷款等金融服务。
这种模式成功的背后,一方面是制度的保障,包括“社区再投资法”和“小企业法”对社区银行的发展进行了规范和约束,并且通常指定社区银行作为优先向小企业贷款的银行。另一方面就是存款保险制度为社区银行提供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增强了存款人对社区银行的信心。最重要的就是严格的监管制度。美国社区银行的监管体系是以社区银行内部控制为基础,政府相关部门的专职监管为核心,自律组织的自律监管为依托,中介组织的社会监督为补充。
那么相较而言,国内首批民营银行试点银行并没有类似美国相对公平的发展环境。在没有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下,银监会强调,不强制民营银行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企业自愿选择自担剩余风险。为了防范关联交易,股东自愿放弃了关联贷款。也就是说,股东不在入股的民营银行贷款。
责任多,利益少,传统发展空间非常有限,对于追逐利润的民企来说,持续投资民营银行的动力在哪里?如何建力差异化的生存空间做大规模?都是一个个相对严峻的考验。如何还是按照传统的发展思路,民营银行很有可能重蹈当年外资银行的覆辙。当年引进了很多外资银行,让他们变成本土化的法人机构,他们的资产规模实际上也没有增加,一直在萎缩;刚开始约为2.5% ,现在大概为2%。民营银行未来的总资产规模可能介于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之间。这样的比例显然无法充分发挥民营银行对金融服务调节的能力。
在网点渠道和市场容量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借势互联网金融从移动端线上撬开市场缺口是民营银行与传统银行为数不多的能在同一起点展开竞争的领域。一方面通过线上移动端获取用户的成本相对低廉,在前期节省大量网点建设的成本获得可观的用户规模。最重要的是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解决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征信困难等瓶颈。与传统银行真正构建差异化的竞争,并快速实现规模成长。
腾讯与阿里自建银行后,将围绕其互联网流量入口打造相对闭环的金融服务产业链。对于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其他民营银行来说,恐怕难以再像初期那样获得腾讯和阿里的流量资源,以及自主定制服务的权限。
在腾讯和阿里之外,构建自己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生态圈对于实业出身的民营银行来说至关重要。在互联网金融移动端已经形成入口的第三方记账理财APP、P2P平台等将会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争抢的焦点。也只有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站住脚跟,民营银行才能扮演好自己的“鲢鱼”角色,在短期内具备逆袭的资本,推动金融体系的改革向深水区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