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雨:殷殷期待的“留学报国梦”

“百余年的留学史是‘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只要广大留学人员同人民站立在一起、同人民奋斗在一起,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绚丽篇章”。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寄寓了对广大留学人员的殷殷期待。(《新华网》,10月22日)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习主席的讲话对欧美同学会做出新的定位,从原来的桥梁、纽带、留学人员之家,到留学报国的人才库、建言献策的智囊团、开展民间外交的生力军,这为欧美同学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除了新定位之外,留学方针也有了新延伸,在原来“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基础上,增加了“发挥作用”。留学人员己成为中国人才的重要来源,成为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来源。

钱学森同志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百年历程,诠释了留学人员的爱国本色。这既是一种质朴的情怀,更蕴藏着创造历史、书写奇迹的伟力。事实上,像顾维钧、梁敦彦、詹天佑、蔡元培、朱光亚、钱学森等无数留学人员在科技创新、改革发展中倾力奉献,脚踏着祖国大地,同人民奋斗在一起,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创造无愧于时代的辉煌业绩。

发展的中国需要更多海外人才。“尚贤者,政之本也。”中国虽然是一个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人才强国,国家建设需要更多高端人才。中国怎样把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外国专家吸引回来?答案只有一个: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只有开放包容,国家才能富强。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让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这本身就对各类人才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完善人才激励环境,降低人才流动的壁垒,搭建创新平台,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不遗余力地为外国专家在华开展研究、合作交流、施展才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作条件,为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创造良好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曾说,美国是在70亿人口中寻找人才,中国是在13亿人口中寻找人才。据有关资料显示,“千人计划”实施至今,我国已经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3300多人回国,在全国产生了极强的示范带动作用。但高层次人才是否能持续回流,回国后能否留得住、用得好,取决于我国人才制度的进一步放开和人才发展环境的改善。专家分析,中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人才流失的挑战。现在给中国留下的国际人才政策改革和调整的时间有限,我们必须奋起直追。

(文/邱少雨)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