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艺人整容是一种敬业精神

艾丽丝·门罗

早前曾跟韩国整容专家吃过饭,一顿饭吃下来大长见识:我从来不知道有这么多人看自己不顺眼,人类对自己外貌的要求永无止境,而且大家在这方面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别人小眼睛塌鼻梁都不关我事,而自己哪里哪里最好都要改动一下。——处世如果也能这样,多好啊。

凡人尚且如此,艺人就不用提了,芸芸众星也不用提了,即便姿势一直端得很足的张曼玉、王菲之类,别以为她们生来如此,也都整容的。拿张曼玉早年的照片和现在对比,高下立现,港姐出身的小姑娘当年也就一个青春飞扬吧,浓眉秀目一笑一对虎牙,后来为演《玫瑰的故事》,虎牙一拔了之,这大概算她整容的第一步?然后就是鼻子前额脸腮……王菲也是,她底子本来就不错,但是看早年的照片,变化还是一目了然。她们都足够漂亮了,还是在不停地整啊整,以求更加完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成熟魅惑,有充沛的自信力,再加上现代化的昂贵保养程序,最终整个人就是不同凡响,擢升女神。

我倒是觉得,作为艺人,逆生长是一种职业尊严,整容也是一种敬业精神。——也就是说,美,必定要臣服于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才能不被淹没。

比如早期在电影里看到的张曼玉,大多是面目模糊的漂亮女孩,无非是本色出演。直到看《新龙门客栈》和《清洁》后,开始叹服,着实感受了一把她的灵魂。《清洁》里,张曼玉演一个吸毒的母亲,为了争取孩子的探视权,和贫穷、毒瘾、他人的漠视做着不屈的斗争和抗衡。这样一个潦倒的角色,张曼玉演绎得张力无比。打动人的不是角色的美貌,是张曼玉用自己表演,让一个内心苦苦挣扎的母亲呼之欲出,味道十足。——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像某种东西终于挣开了束缚,从自己美丽的躯壳中,脱颖而出。

亦舒经常用“美则美矣,没有灵魂”,来形容她笔下那些徒有一副好壳子,缺乏精神内核的女孩,每每看到此我都想跟她较真:师太啊,这不叫美,这只能叫漂亮好吧?说到“美丽”,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灵魂。——这也正是我看到国内某大明星,花甲之年不断整容后发布的那些“天山童姥”照片,觉得一点也不美的原因。以60岁的皮囊和沧桑心态,披挂着30岁的容颜,且因整容过度而表情受制、僵化,不再丰富,真的让人除了觉得怪诞之外再无其他。难怪有人恶毒地点评:看了她的照片,觉得中国人的退休年龄还应该大幅延迟。

整容本身没错,错的是对待整容的态度。——美丽之于女人,固然事莫大焉,毕竟恰如珠宝,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如果本末倒置,为了年轻美丽而年轻美丽,死死不放地跟岁月拔河,坚决不肯认输的姿态,已经是认真地输了。

去年,82岁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并不熟悉她,但不妨碍网上到处有她的照片,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张。——她已是满脸皱纹,满头华发,但依然明艳不可方物,那种生命的欢欣,灵动而由衷,岁月和知性最终散发出来的优雅气质,使她想不美丽都难。看她的照片,我觉得老去真的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我们最终传达给世界的,依然是容貌之外的东西。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